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裁切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4 22:2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裁切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锂电池生产制造工序中的极卷裁切工序就是将正负、负极材料在裁切机上按所需规格切出工艺要求宽度的正、负极片,这个过程中因刀具或其他原因导致分切过程中会有粉尘颗粒产生并附着在极片上,严重的会刺穿隔离膜使电芯内部短路,发生爆炸的事故。现有的技术是将分切后的极片通过带负压的毛刷机构将粉尘清除,而在实际应用中;极片在毛刷清理过后,由于设计问题整体负压或气流较小,粉尘不能被吸走或滞留在毛刷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粉尘问题会使得后工序生产优率降低、电芯报废或者化成过程中电芯的内部短路、冒烟、爆炸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裁切的除尘装置,目的是解决锂电池极片分切后进行除尘过程中,粉尘容易滞留到毛刷上,无法彻底清除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裁切的除尘装置,包括:
6.第一除尘盒,所述第一除尘盒内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第一除尘盒底面开设有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一除尘盒上开设有第一排尘口;
7.第二除尘盒,设置在第一除尘盒的正下方,第二除尘盒内形成有第二容置腔,第二除尘盒顶面开设有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除尘盒上开设有第二排尘口,所述第二排尘口与第一排尘口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极片的通道;
8.除尘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转动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转动辊外周圈上设置有第一毛刷,第一毛刷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二转动辊转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辊外周圈上设置有第二毛刷,第二毛刷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二吸尘口,第一毛刷内表面沿第一转动辊轴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一条第一抖动件,第二毛刷内表面沿第二转动辊轴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一条第二抖动件。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抖动件绕第一转动辊形成的回转体最低侧位于第一吸尘口上方,所述第二抖动件绕第二转动辊形成的回转体最高侧位于第二吸尘口下方。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抖动件及第二抖动件均为硬质材质。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尘口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进风板,所述第二吸尘口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二进风板。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板的边缘向上折弯形成有第一导流板,第二进风板的边缘向下折弯形成有第二导流板。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排尘口开设在第一除尘盒长度方向一侧壁,所述第二排尘口开设在第二除尘盒长度方向一侧壁,且与第二排尘口上下对应。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排尘口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毛刷两侧所在的第一除尘盒长度方向侧壁,且第一排尘口位于第一除尘盒侧壁下端,所述第二排尘口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毛刷两侧所在的第二除尘盒长度方向侧壁,且第二排尘口位于第二除尘盒侧壁下端。
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沿第一转动辊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罩体,两个第一罩体分别位于第一毛刷两侧,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一容置腔内底面及侧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一积尘腔,所述第一排尘口与第一积尘腔连通,第一罩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第一容置腔及第一积尘腔的第一进尘孔。
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沿第二转动辊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罩体,两个第二罩体分别位于第二毛刷两侧,所述第二罩体与第二容置腔内底面及侧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二积尘腔,所述第二排尘口与第二积尘腔连通,第二罩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第二容置腔及第二积尘腔的第二进尘孔。
17.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罩体之间还连接有积尘板,所述积尘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置腔侧壁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池极片裁切的除尘装置,通过将分切后的极片通过第一除尘盒和第二除尘盒之间,第一毛刷及第二毛刷转动,可以对极片上的粉尘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粉尘分别通过第一吸尘口进入第一容置腔,以及通过第二吸尘口进行第二容置腔,在第一毛刷及第二毛刷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抖动件及第二抖动件可以将滞留在第一毛刷及第二毛刷上的粉尘抖落掉,在外部抽吸力的作用下,粉尘可以通过第一排尘口及第二排尘口吸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除尘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少粉尘滞留毛刷,并提高粉尘清除效果;
20.(2)通过第一抖动件和第二抖动件均设置为硬质材质,可以在毛刷转动时,利用第一抖动件和第二抖动件的重力及离心作用力,高效的将粉尘从毛刷上脱离掉;
21.(3)通过第一吸尘口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进风板,第二吸尘口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进风板,可以使第一进风板与第二进风板之间形成极片穿过的通道,在毛刷清扫极片时,极片上扬起的粉尘可以被第一进风板及第二进风板进行阻挡,避免粉尘大面积飞散到第一除尘盒及第二除尘盒外部,造成污染;
22.(4)通过使第一排尘口设置在第一除尘盒侧壁下端,在第一毛刷清扫抖落的粉尘散落到第一容置腔底面后,方便快速通过第一排尘口吸出;第二排尘口位于第二除尘盒侧壁下端,在第二毛刷清扫抖落的粉尘散落到第二容置腔底面后,方便快速通过第二排尘口吸出;
23.(5)通过设置第一罩体,并使第一罩体与第一容置腔内底面及侧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一积尘腔,通过设置第二罩体,并使第二罩体与第二容置腔内底面及侧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二积尘腔,可以使第一积尘腔及第二积尘腔形成负压或真空,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内的粉尘在负压作用下,能够快速高效的被真空吸走。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除尘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除尘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二除尘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识:
30.1、第一除尘盒;2、第二除尘盒;3、除尘组件;11、第一容置腔;12、第一吸尘口;13、第一排尘口;21、第二容置腔;22、第二吸尘口;23、第二排尘口;31、第一转动辊;32、第二转动辊;33、第一毛刷;34、第二毛刷;35、第一抖动件;36、第二抖动件;14、第一进风板;24、第二进风板;141、第一导流板;241、第二导流板;15、第一罩体;16、第一积尘腔;151、第一进尘孔;25、第二罩体;26、第二积尘腔;251、第二进尘孔;27、积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裁切的除尘装置,包括第一除尘盒1、第二除尘盒2及除尘组件3。
33.其中,第一除尘盒1,固定安装在除尘设备上,第一除尘盒1内形成有第一容置腔11,第一除尘盒1底面开设有与第一容置腔11相连通的第一吸尘口12,第一除尘盒1上开设有第一排尘口13。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排尘口13连接真空抽吸设备,通过真空抽吸设备,第一吸尘口12可以将极片上的粉尘抽吸到第一容置腔11内,并通过第一排尘口13排出。
34.第二除尘盒2,也固定安装在除尘设备上,并设置在第一除尘盒1的正下方,第二除尘盒2内形成有第二容置腔21,第二除尘盒2顶面开设有与第二容置腔21相连通的第二吸尘口22,第二除尘盒2上开设有第二排尘口23,第二排尘口23与第一排尘口13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极片的通道,具体而言,第一除尘盒1与第二除尘盒2设置有间隙,该间隙可以实现极片通过。在实际使用时,第二排尘口23连接真空抽吸设备,通过真空抽吸设备,第二吸尘口22可以将极片上的粉尘抽吸到第二容置腔21内,并通过第二排尘口23排出。
35.除尘组件3,用于清理极片上的粉尘,包括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32,第一转动辊31转动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内,第一转动辊31的转动通过外置电机进行驱动。第一转动辊31外周圈上设置有第一毛刷33,第一毛刷33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一吸尘口12,由此,第一毛刷33伸出第一吸尘口12后,通过转动可以对极片上表面的粉尘进行清扫。第二转动辊32转动设置在第二容置腔21内,第二转动辊32的转动通过外置电机进行驱动。第二转动辊32外周圈上设置有第二毛刷34,第二毛刷34至少一部分伸出第二吸尘口22,由此,第二毛刷34
伸出第二吸尘口22后,通过转动,可以对极片下表面的粉尘进行清扫。
36.由于第一毛刷33及第二毛刷34通常为尼龙软毛材质,在清扫粉尘后,由于静电作用,粉尘容易粘附在第一毛刷33及第二毛刷34上,这样以来,毛刷在转动过程中,粉尘容易掉落到极片上,对极片造成二次污染,无法保证极片除尘彻底。
37.为此,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案是:在第一毛刷33内表面沿第一转动辊31轴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一条第一抖动件35,第二毛刷34内表面沿第二转动辊32轴向方向上至少设置一条第二抖动件36。具体而言,第一抖动件35及第二抖动件36均为硬质材质。由此设置,可以在毛刷转动时,利用第一抖动件35和第二抖动件36的重力及离心作用,高效的将粉尘从毛刷上脱离掉,进而减少或避免粉尘滞留在毛刷上,由于第一抖动件35和第二抖动件36在转动过程中,既发生抖动作用,又发生离心运动,从而可以将毛刷上粉尘向两侧抛出,粉尘分别落入到第一容置腔11及第二容置腔21底面,再通过真空抽吸将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21内的粉尘吸出,进而提高粉尘清除效果。
38.为了避免第一抖动件35及第二抖动件36在转动过程中碰撞到极片,造成极片受损。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第一抖动件35绕第一转动辊31形成的回转体最低侧位于第一吸尘口12上方,第二抖动件36绕第二转动辊32形成的回转体最高侧位于第二吸尘口22下方。由此设置,第一毛刷33可以穿过第一吸尘口12,但第一抖动件35无法穿过第一吸尘口12,则可避免第一抖动件35转动时对极片上表面造成碰撞;第二毛刷34可以穿过第二吸尘口22,但第二抖动件36无法穿过第二吸尘口22,则可避免第二抖动件36转动时对极片下表面造成碰撞。
39.由于第一毛刷33及第二毛刷34在对极片进行清扫过程中,粉尘会从极片上飞扬,虽然通过真空抽吸,一部分粉尘可以通过第一吸尘口12和第二吸尘口22分别进入第一容置腔11及第二容置腔21,但一部分飞扬的粉尘还是会飞散到第一除尘盒1及第二除尘盒2外侧,造成污染。
40.为此,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通过在第一吸尘口12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进风板14,第二吸尘口22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进风板24,可以使第一进风板14与第二进风板24之间形成极片穿过的通道,在毛刷清扫极片时,极片上扬起的粉尘可以被第一进风板14及第二进风板24进行阻挡,避免粉尘大面积飞散到第一除尘盒1及第二除尘盒2外部,造成污染。
41.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进风板14的边缘向上折弯形成有第一导流板141,第二进风板24的边缘向下折弯形成有第二导流板241。可以保证在进行真空抽吸时,气流能够通过第一导流板141及第二导流顺利的通过,并随粉尘进入到第一容置腔11及第二容置腔21。
42.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排尘口13开设在第一除尘盒1长度方向一侧壁,第二排尘口23开设在第二除尘盒2长度方向一侧壁,且与第二排尘口23上下对应。由此设置,可以使第一容置腔11内收集的粉尘从一端被抽吸到另一端,并从第一排尘口13排出,除尘更加彻底;同时,可以使第二容置腔21内收集的粉尘从一端被抽吸到另一端,并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除尘更加彻底。第一排尘口13和第二排出口上下对应,由此可以方便在除尘装置的同一侧安装真空抽吸设备。
43.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第一排尘口13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毛刷33两侧
所在的第一除尘盒1长度方向侧壁,且第一排尘口13位于第一除尘盒1侧壁下端,由此设置,在第一毛刷33清扫抖落的粉尘散落到第一毛刷33两侧的第一容置腔11底面后,方便快速通过两个第一排尘口13吸出。第二排尘口2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毛刷34两侧所在的第二除尘盒2长度方向侧壁,且第二排尘口23位于第二除尘盒2侧壁下端。由此设置,在第二毛刷34清扫抖落的粉尘散落到第二毛刷34两侧的第二容置腔21底面后,方便快速通过第二排尘口23吸出。
44.由于第一吸尘口12的设置,使得第一容置腔11并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真空或负压,由此,需要高功率的真空抽吸设备来实施抽吸作业,同时也不能保证粉尘彻底被抽吸干净。为此,参照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容置腔11内沿第一转动辊31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罩体15,两个第一罩体15分别位于第一毛刷33两侧,第一罩体15与第一容置腔11内底面及侧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一积尘腔16,第一排尘口13与第一积尘腔16连通,第一罩体15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第一容置腔11及第一积尘腔16的第一进尘孔151。由此设置,通过抽吸设备对第一排尘口13抽吸,第一积尘腔16可以基本构成真空或负压状态,同时因其空间体积小,负压强度高,可以将第一容置腔11内的粉尘高效的通过第一进尘孔151抽吸到第一积尘腔16内,并从第一排尘口13排出。
45.由于第二吸尘口22的设置,使得第二容置腔21并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真空或负压,由此,需要高功率的真空抽吸设备来实施抽吸作业,同时也不能保证粉尘彻底被抽吸干净。为此,参照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容置腔21内沿第二转动辊32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罩体25,两个第二罩体25分别位于第二毛刷34两侧,所述第二罩体25与第二容置腔21内底面及侧壁之间围合形成第二积尘腔26,所述第二排尘口23与第二积尘腔26连通,第二罩体25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第二容置腔21及第二积尘腔26的第二进尘孔251。由此设置,通过抽吸设备对第二排尘口23抽吸,第二积尘腔26可以基本构成真空或负压状态,同时因其空间体积小,负压强度高,可以将第二容置腔21内的粉尘高效的通过第一进尘孔251抽吸到第二积尘腔26内,并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
46.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负压或真空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等功率或同等风速的抽吸设备使真空效果更明显。
47.在第二毛刷34转动清扫过程中,有一部分粉尘会掉落到第二毛刷34正下方,并附着到第二容置腔21底面,该部分的粉尘不容易被抽吸走,为此,本实施例在两个第二罩体25之间还连接有积尘板27,积尘板2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置腔21侧侧壁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由此一来,第二毛刷34抖落的粉尘,会集中落入到第二罩体25及积尘板27上,进而方便真空负压抽吸。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49.将分切完成的极片穿过第一除尘盒1和第二除尘盒2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辊31及第二转动辊32分别带动第一毛刷33及第二毛刷34转动,第一毛刷33和第二毛刷34分别对极片上下表面进行清扫,同时抽吸设备分别对第一排尘口13和第二排尘口23进行抽吸,极片上清扫的粉尘分别被抽吸到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21中,第一容置腔11内的粉尘高效的通过第一进尘孔151抽吸到具有真空或负压的第一积尘腔16内,并从第一排尘口13排出,第二容置腔21内的粉尘高效的通过第一进尘孔251抽吸到具有真空或负压的第二积尘腔26内,并从第二排尘口23排出,由此可以实现对极片上的粉尘高效彻底清除。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