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海参参种工厂化控温繁育方法与流程

2022-11-13 13:5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温度控制来诱导亲参产卵的人工苗种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2.海参广泛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近岸浅水区,具较高的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研究表明,海参在海底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摄食和排泄等生理活动降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增加沉积物和水解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和溶解氧交换速率,有效地调控养殖环境。
3.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对海参需求的增加,大部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参种类自然资源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海参产量严重不足,且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因此,加强人工繁育,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有助于降低海参价格。
4.在海参养殖、繁育过程中,海参种是海参苗种生产的基本要素,亲参成熟时间直接决定苗种生产时间的早晚。传统的亲参,在每年的5-6月选种,7-8月上市,时间紧,且当年参规格小,培育成本高;若自然成熟,受地域、水温、气候、水污染等外部因素影响,成熟时间晚,性腺发育较小,产卵量不稳定,严重影响工厂化育苗时间和育苗批次。
5.本发明用参种工厂化控温繁育技术,涉及海参苗种繁育领域,在海参育苗期间,通过控制适温期的温度及时间,突破了自然育苗的时间限制,缩短了繁育时间,延长工厂化育苗生产周期,提高海参苗种适温期投放规格和投放成活率,提高工厂化育苗产量和质量,实现了一年12个月随时提供海参苗种上市,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海参繁育如果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则成功率相较于经验较少的技术人员会高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在控制水温、水质、配料等过程中更具有实践经验。因此,在繁育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选参、培育、控温等,又要尽量简化步骤,节省人力,提高技术,降低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参苗种工厂化控温繁育方法,该方法可以突破育苗时间限制,主要是通过控制适温期的温度及时间,缩短繁育时间,延长工厂化育苗生产周期,提高海参苗种适温期投放规格和投放成活率,提高工厂化育苗产量,使海参苗种提前上市,为人工繁育和海参养殖领域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本发明通过控制亲参繁育环境,有助于促进亲参性腺发育,提高产卵质量。
7.一种海参参种工厂化控温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a、亲参选种:选择体重400g以上天然海参或人工养殖海参为亲参,放养于室内水泥池中;
9.b、亲参培育:每天傍晚投饵料1次,日投饵量为亲参体重的3-5%,其中,所述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鼠尾藻粉20-30份、海带粉20-30份,扇贝边粉10-15份,海泥150-225份,所述海泥的重量为鼠尾藻粉、海带粉,扇贝边粉三者总重量的三倍,所述饵料还包括
维生素、生物多糖、螺旋藻、食母生、氨基酸,各占饵料总重量的1%、1%、3%、1%、1%,连续流水与充气,保持日流水量为培育水体3-5倍,海水盐度26
‰‑
30

,溶解氧量5mg/l以上;定期除去池底残饵、冲洗池底和换水;换水1次/天;
10.c、诱导产卵:通过控温、控制时间,进而对亲参体温进行温度刺激,诱导其产卵,整个过程分为促熟期和产卵期;
11.促熟期:第一阶段保持水温低温状态,温度5℃-7℃,时间10天,第二阶段稍提升水温,保持温度7℃-10℃,时间10天,第三阶段继续提升水温至10℃-13℃,时间30天,第四阶段将水温控制在13℃-17℃,时间30天。在不同阶段内,水温按照上述临界值逐渐提高温度,至下一阶段的最低温度,确保亲参对外环境的适应,在促熟期,海参池进行正常清理;
12.产卵期:利用检温设备监测亲参的体温,当体温由开始的3-5℃上升到17-20℃,海参进入产卵期,将水温升至20℃,进而刺激产卵;
13.优选,亲参的放养密度10-20头/m2。
14.优选,每天换水量为池中水的50%-70%,海参产卵前1天,将亲参清水池,换水量90%-100%。
15.优选,海参产卵前1天,停止投饵。
1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海参池可增加进出水缓冲池,提高海参对水温环境的适应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繁育方法和已有的繁育方法,繁育过程中增加水温度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亲参温度的控制,突破了海参产卵的季节限制,缩短了海参产卵周期,实现全年12个月均可繁育。
19.本发明通过控制亲参密度,可以提高亲参存活率,进而提高苗种繁育量,最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利用海参池繁育,还可以免受天气、污染物、飞虫等影响,降低繁育风险。
20.本发明通过每日换水50%-70%,既能及时清除池底残余的饵料和粪便,又能保持环境的平稳变化,减少环境变化对亲参的影响,海参产卵前1天,将亲参清水池,换水量90%-100%,提前1天停止投饵,有利于保障亲参繁育的外部环境,提高质量。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不同密度控制温度下海参的存活率随时间变化。
22.图2为12月始实验控温下与自然繁育亲参发育对比。
23.图3为4月始实验控温下与自然繁育亲参发育对比。
24.图4为控温下海参温度随水温温度变化曲线。
25.图5为控温下与自然繁育海参性腺发育时间周期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用方法和设备。
27.实施例1、2、3海参控温繁育技术
28.2021年12月16日始,在山东烟台开发区参源达种业繁育基地进行了实验,相关过程如下:
29.亲参选种:选择来自烟台长岛海域的体重400g以上人工养殖海参为亲参,放养于室内水泥池中。
30.实施例1、2、3亲参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0头/m2、15头/m2、20头/m2,置于3组不同的室内水泥池中。
31.亲参培育:每天傍晚投饵料1次,实施例1、2、3日投饵量分别为亲参体重的3%、4%、5%,实施例1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20份、海带粉20份,扇贝边粉10份,海泥150份,实施例2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25份、海带粉25份,扇贝边粉12.5份,海泥187.5份,实施例3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30份、海带粉30份,扇贝边粉15份,海泥225份,实施例1、2、3使用饵料还包括维生素、生物多糖、螺旋藻、食母生、氨基酸,各占饵料总重量的1%、1%、3%、1%、1%,连续流水与充气,实施例1、2、3日流水量分别为培育水体3、4、5倍,实施例1、2、3日海水盐度分别为26

、28

、30

,溶解氧量5mg/l以上;定期除去池底残饵、冲洗池底和换水;换水1次/天,实施例1、2、3换水量分别为总水量的50%、60%、70%。
32.诱导产卵:通过控温、控制时间,进而对亲参体温进行温度刺激,诱导其产卵,整个过程分为促熟期和产卵期。
33.促熟期:实施例1、2、3温度控制时间相同,在不同阶段内,水温按照上述临界值逐渐提高温度,至下一阶段的最低温度,确保亲参对外环境的适应,具体为:第一阶段保持水温低温状态,温度5℃保持4天、温度6℃保持4天、温度7℃保持2天,时间共10天,第二阶段稍提升水温,温度7℃保持保持2天、温度8℃保持3天、温度9℃保持3天、温度10℃保持2天,时间共10天,第三阶段继续提升水温,温度10℃保持保持2天、温度11℃保持10天、温度12℃保持10天、温度13℃保持8天,时间共30天,第四阶段继续提升水温,温度13℃保持保持2天、温度14℃保持6天、温度15℃保持6天、温度16℃保持6天,温度17℃保持10天,时间共30天,在促熟期,海参池进行正常清理。
34.产卵期:利用检温设备监测亲参的体温,促熟期水温保持17℃10天后,监测到实施例1、2、3亲参体温均上升到17℃以上,海参进入产卵期,将水温升至20℃,刺激产卵。
35.海参产卵前1天,将亲参清水池,换水量100%。
36.海参产卵前1天,停止投饵。
37.如图1所示,实施例1、2、3分别为密度10头/m2、15头/m2、20头/m2控温下海参存活率随时间变化图,趋势无明显差异,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8.实施例4、5、6海参控温繁育技术
39.2021年12月16日始,在山东烟台开发区参源达种业繁育基地同步进行了对比实验,相关过程如下:
40.亲参选种:选择来自烟台长岛海域的体重400g以上人工养殖海参为亲参,放养于室内水泥池中。
41.实施例4、5、6亲参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0头/m2、15头/m2、20头/m2,置于3组不同的室内水泥池中。
42.亲参培育:每天傍晚投饵料1次,实施例4、5、6日投饵量分别为亲参体重的3%、4%、5%,实施例4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20份、海带粉20份,扇贝边粉10份,海泥150份,实施例5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25份、
海带粉25份,扇贝边粉12.5份,海泥187.5份,实施例6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30份、海带粉30份,扇贝边粉15份,海泥225份,实施例4、5、6使用饵料还包括维生素、生物多糖、螺旋藻、食母生、氨基酸,各占饵料总重量的1%、1%、3%、1%、1%,连续流水与充气,实施例4、5、6日流水量分别为培育水体3、4、5倍,实施例4、5、6日海水盐度分别为26

、28

、30

,溶解氧量5mg/l以上;定期除去池底残饵、冲洗池底和换水;换水1次/天,实施例4、5、6换水量分别为总水量的50%、60%、70%。
43.以上实施例4、5、6为对比实验,不进行控温,自然生长繁育。
44.如图2所示,随机抽取实施例1、2、3控温下繁育的海参与实施例4、5、6常温下繁育的海参对比图,控温下海参发育明显较常温下海参发育明显,经测算,控温下海参发育明显,性腺占其体重的20.1%,而常温下海参不发育,性腺占其体重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实施例7海参控温繁育技术
46.2021年12月16日始,在山东烟台开发区参源达种业繁育基地同步进行了对比实验,相关过程如下:
47.亲参选种:选择来自烟台长岛海域的体重400g以上人工养殖海参为亲参,放养于室内水泥池中,所述水泥池有3个,放养密度均为25头/m2。
48.亲参培育:每天傍晚投饵料1次,每个池日投饵量分别为亲参体重的3%、4%、5%,水泥池1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20份、海带粉20份,扇贝边粉10份,海泥150份,水泥池2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25份、海带粉25份,扇贝边粉12.5份,海泥187.5份,水泥池3所用饵料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占比分别为鼠尾藻粉30份、海带粉30份,扇贝边粉15份,海泥225份,使用饵料还包括维生素、生物多糖、螺旋藻、食母生、氨基酸,各占饵料总重量的1%、1%、3%、1%、1%,连续流水与充气,日流水量分别为培育水体3、4、5倍,水泥池1、2、3海水盐度分别为26

、28

、30

,溶解氧量5mg/l以上;定期除去池底残饵、冲洗池底和换水;换水1次/天,水泥池1、2、3换水量分别为总水量的50%、60%、70%。
49.诱导产卵:通过控温、控制时间,进而对亲参体温进行温度刺激,诱导其产卵,整个过程分为促熟期和产卵期。
50.促熟期:水泥池1、2、3温度控制时间相同,在不同阶段内,水温按照上述临界值逐渐提高温度,至下一阶段的最低温度,确保亲参对外环境的适应,具体为:第一阶段保持水温低温状态,温度5℃保持4天、温度6℃保持4天、温度7℃保持2天,时间共10天,第二阶段稍提升水温,温度7℃保持保持2天、温度8℃保持3天、温度9℃保持3天、温度10℃保持2天,时间共10天,第三阶段继续提升水温,温度10℃保持保持2天、温度11℃保持10天、温度12℃保持10天、温度13℃保持8天,时间共30天,第四阶段继续提升水温,温度13℃保持保持2天、温度14℃保持6天、温度15℃保持6天、温度16℃保持6天,温度17℃保持10天,时间共30天,在促熟期,海参池进行正常清理。
51.产卵期:利用检温设备监测亲参的体温,促熟期水温保持17℃10天后,监测到水泥池1、2、3亲参体温均上升到17℃以上,海参进入产卵期,将水温升至20℃,刺激产卵。
52.海参产卵前1天,将亲参清水池,换水量100%。
53.海参产卵前1天,停止投饵。
54.如图1所示,实施例7密度为25头/m2控温下海参存活率随时间变化图,远低于实施例1、2、3存活率,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5.如图4所示,为实施例1、2、3、7海参体温随水温变化图。
56.在实施例1-7之后,2022年4月3日始,在同一实验基地,选用相同品种的烟台长岛海域海参进行控温繁育和自然繁育,除控温条件外,其余分组且条件同实施例1、2、3条件,正常繁育。
57.如图3所示,控温下繁育与4月份始自然繁育对比,控温组发育明显较自然繁育组偏肥大。
58.控温下繁育与4月份始自然繁育各抽取10%比例亲参解剖,控温下繁育组性腺占体重比平均值为26.1%,4月份始自然繁育组性腺占体重比平均值为18.3%,经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控温组发育明显较自然繁育组发育好。
59.如图5所示,实施例1、2、3与4月3日始实验控温组繁育天数一致,统称控温组繁育,均为80天,4月3日始自然繁育组繁育天数为93天,控温组均较自然繁育时间短1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