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压谐波协同测量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1:5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谐波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谐波协同测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高压输电线路谐波监测方法采用有线方式,在变电站中将谐波监测仪接入pt二次侧,通过监测pt二次端的小电压信号来监测母线上的电压,间接获得线路中谐波含量。这种传统测量方法虽然一直沿用,但是由于其设备搭挂、调试时间长,需要进入变电站带电隔间操作等问题,一直为现场工作人员所诟病。
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绝缘子式输电线路谐波分量监测装置”,其公告号cn113030571a,包括高压分压式取样单元、谐波分量监测单元和稳压供电单元,高压分压式取样单元与谐波分量监测单元连接,谐波分量监测单元将数据传输给远程通信单元,稳压供电单元与远程通信单元连接。采用多个高压电容器进行分压,电容器与接于线路上的额定相电压进行匹配容量,在电感线圏上呈现的是工频电压值,通常取u0=50v~200v,当线路上含有谐波分量时,连接于电感线圏两端的谐波测量仪,将数据测量后,由通信终端发给远方的监控中心站,为防止线路上的雷击损坏谐波测量设备,在电感线圏的两端并联一只避雷器装置,为保证谐波监测仪的工作电源,使用稳压电源向谐波仪供电。此方案仍然采用传统的接入式谐波监测方式,虽然在装置中增加了保护机制,但仍然存在不便性与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的谐波测量设备在历经繁杂的搭设后需人员进入带电隔间操作,从而为测量工作带来不便,且存在隐藏危险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谐波协同测量处理系统,通过将谐波的智能处理模块与外置设备结合,并对外置设备进行一定改进,使得人员只需携带手持设备就可以随时进行谐波监测,大大增加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包括谐波接收装置,其中谐波接收装置内部设有处理系统集成模块,将需要用到的模块均集成在处理系统集成模块中,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处理系统集成模块内部包含相互连接的智能处理模块与数据传输模块,能够接收谐波信号,并且将获得到的谐波信号进行快速处理,呈现给监测人员。
6.作为优选,所述的处理系统集成模块还包含监测模块,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并从开始接收谐波信号至谐波信号处理完成的过程中均参与系统运行调控;监测模块与所述智能处理模块连接,能够通过发送传递指令将获取的谐波信号立即传送至智能处理模块从而开启动计算;其中智能处理模块包含运行时钟模块、定时器与通信模块,其中运行时钟模块与定时器模块均参与谐波监测全过程,用于系统地约束每一步骤的运行时间,并且根据设置好的时间节点来调度模块运转;通讯模块用于接收谐波信息,与数据传输模块相连。
7.作为优选,所述的通信模块包含相互连接的数据串口与数据储存模块,能够将接收到的谐波信息保存在数据储存模块中;此外数据串口与数据传输模块进行信息交换;处理系统集成模块的只能处理模块中还包含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谐波信息进行分析计算,传输模块通过一个滤波器与分析模块相连,因此分析模块也能够接收到数据串口传输来的滤波后的谐波信息,并且能够将计算分析好的谐波信息通过传输模块进行传输。
8.作为优选,所述的谐波接收装置外壳设有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与智能处理模块连接,将数据传输至液晶显示屏展示,便于监测人员核验数据;液晶显示屏下方设有按键模组,按键模组在内部与液晶显示屏电连接,供监测人员输入数据完成监测。
9.作为优选,所述的谐波接收装置还设有声光工作模块,声光工作模块中包含光源模组与声模组,能够对检测人员发出声光提示;光源模组设置在处理系统集成模块上,声模组集成在谐波接收装置外壳背面,扩散声音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传输信号,避免金属屏蔽;此外装置背面的声模组结构也能够达到散热的效果。
10.作为优选,所述的谐波接收装置外壳设有防误触装置,能够防止仅在携带谐波接收装置时误触导致的装置故障,防误触装置包括集成在谐波接收装置外壳的滑轨与u型板,u型板为透明板,不会遮挡视线,滑轨位于谐波接收装置两侧面,滑轨沿谐波接收装置长度方向设置,每条滑轨两端均设有卡扣,能够将u型板卡接在想要的位置上; u型板包含垂直设置的滑动部与遮挡部,其中遮挡部与谐波接收装置正面平行,且遮挡部的面能够完全覆盖按键模组达到在不使用装置时,防止有关人员携带过程中误触按键引发故障;上述的滑动部还设有卡接部,卡接部设置在滑动部侧边缘与滑轨接触的位置上,并且卡接部与卡扣适配;在使用键盘时,将u型板沿滑轨滑动至智能显示屏正上方,当不使用键盘时,将u型板沿滑轨滑动至按键模组的位置。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智能处理模块中还包括谐波含量计算模块,谐波含量计算模块与通信模块和传输模块均相连,谐波含量计算模块能够接收到谐波信息,并且对谐波含量进行相应计算,计算后将计算结果传回。
12.作为优选,所述的监测模块还包括通信自检模组,通信自检模组与通信串口相连,能够监测到每一个模块的工作状态,监测结果作为模块调度的基础;监测模块还包括异常处理模组,异常处理模组与通信模块相连能够将异常信息传输至储存模块,并将异常信息上报至云端平台进行等待后续处理。
13.作为优选,所述的谐波接收装置背面中部沿宽度方向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连接部与固定部,连接部设置为u型金属板,用于将固定部连接在谐波接受装置上,其中u型金属板包括两个垂直面与一个平行面,平行面与谐波接收装置面接,垂直面两端弯曲,并同固定部连接,固定部设为皮带扣装置,在使用时将皮带扣装置解开,并将其两端穿过固定物,在将皮带扣两端重新扣回,完成固定操作;其中皮带扣拥有一定弹性且可伸缩,因此使用时十分方便。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通过将智能处理模块集成在谐波测量装置中,实现了通过手持设备即可远程测量谐波,监测人员无需进入变电站带电隔间操作,大大增加了谐波监测的安全性;2、本方案设置通信模块便于内部信息交换与外部接收谐波;3、本方案改进了谐波测量装置的结构,增设了一系列防误触和固定用的装置,为监测人员提供使用便利和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高压谐波协同测量处理系统结构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高压谐波协同测量处理系统外部结构图;图中:1、液晶显示屏,2、按键模组,3、声模组,4、u型板,5、卡扣,6、滑轨,7、卡接部,8、u型金属板,9、皮带扣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7.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压谐波协同测量处理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谐波接收装置,谐波接收装置内部集成有智能处理模块、分析模块与监测模块,其中智能处理模块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谐波信息调动系统对谐波信息进行处理;数据传输模块负责传输谐波信息,并且滤除谐波信息中的杂质;分析模块用于对谐波信息的分析与系统化处理,监测模块与智能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分析模块均有连接,做整体的监查与审核工作。
18.智能处理模块包含运行时钟模块,通过调度时钟能够有效确认接收到实时信息;还包括定时器模块和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和内部模块通信,便于接收谐波信息,并且将信息传递至内部模块;通信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串口、数据储存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谐波接收装置外部包含正面、背面与两侧面,其中谐波接收装置正面上方设有液晶显示屏1,液晶显示屏1内部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处理模块、分析模块和监测模块相连,能够接收到上述模块传输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展示在液晶显示屏1上,便于用户观察;液晶显示屏1下方设有按键模组2,用户通过按键模组2操控液晶显示屏1中的页面内容变化。
19.谐波接收装置两侧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6,u型板4与滑轨6滑动连接,u型板4能够遮挡住按键模组2区域,防止误触键盘。u型板4平行于谐波接收装置的一面设置为半透明面,能够在滑动到液晶显示屏1区域的时候依然保证用户能够清晰观察到液晶显示屏1显示的内容。滑轨6的两端设有卡扣5,与u型板4上设置的卡接部7适配,通过卡接部7与卡扣5的配合能够将u型板4卡接在液晶显示屏1区域或卡接在按键模组2区域。
20.谐波接收装置还设置有声光工作模块,集成在处理系统集成模块中,其中声模组3集成在谐波接收装置外壳背面。谐波接收装置的背面还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含u型金属板8,u型金属板8开口位置两端连接皮带扣装置9,用于将谐波接收装置与外界固定。例如在监测人员想收纳谐波接收装置时,可通过将皮带扣装置9打开,再分别穿过目标放置部位,扣上皮带扣装置9即可完成固定操作。
21.用户想要查看数据并且要使用按键模组2时,将u型板4沿着滑轨6向上滑动至液晶显示屏1区域卡接,用户使用完按键模组2后,将u型板4沿着滑轨6向下滑动至完全遮挡住按键模组2区域后卡接固定。
22.系统工作时首先将系统初始化,随后读取设备编号,由监测模块想智能处理模块发送信号,启动运行时钟,并且通过向声光工作模块发送指令了解声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随后进行定时器运行判断,若定时器正常开启,则开始采集电网电压计算谐波含量,将计算结果存储至内部存储或者外置u盘设备,再判断通信串口是否发生中断;若定时器未正常开
启,则向通信串口直接发送中断,并且启动通信自检模块,通信自检功能启动后,通过设备编号向设备发送无线传输信息,若通信自检功能未启动,则继续开启信息采集功能,启动定时器重新获取设备编号,再结束信息采集功能并关闭定时器,重新获取设备编号。最后查看谐波数据并且将数据发送至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工作。
23.本方案的谐波监测设备通过将谐波的智能处理模块与外置设备结合,使得人员只需携带手持设备就可以随时进行谐波监测,大大增加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此外通过对外置设备进行改进,实现了防误触与随时固定的功能,提高了使用体验。
24.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