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2:1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mlcc,尤其涉及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具有超高容值的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现有技术一般是在电极层印刷后直接堆叠百层以上,经压合后切割成型。由于印刷电极101部分的总厚度大于未印刷电极部分的瓷膜102总厚度,导致电容器生坯不同部位受压合的程度不同:生坯边缘部位受压合密实程度不足,且印刷电极的边缘会出现显著弯曲;生坯最终烧结后的瓷体边角处也出现应力集中、强度不足等品质问题。参见图1所示,为层压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及其制作工艺,通过使用该结构及工艺,能够增加超高容mlcc压合的均匀性,降低超高容mlcc上面电极边缘的弯曲度,降低烧结残余应力,提高产品整体强度,提高产品合格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包括依次堆叠的介质膜片,每层所述介质膜片上印刷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电极,且相邻所述电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介质膜片上还印刷有陶瓷浆料层,所述陶瓷浆料层印刷于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内,且所述陶瓷浆料层的厚度与所述电极层的厚度相等。
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介质膜片为瓷膜。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浆料层填充于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内。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的制作工艺,其步骤为:
8.①
一次印刷:通过阳网版在介质膜片上进行电极印刷;
9.②
二次印刷:通过阴网版在介质膜片上进行陶瓷浆料层印刷,且陶瓷浆料层印刷于相邻电极的间距内;
10.③
叠层:将经过二次印刷的介质膜片依次堆叠;
11.④
层压:叠层之后的物料放入到压合设备内进行压合;
12.⑤
切割:将压合之后的物料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切割,使其成为独立的生胚;
13.⑥
烧结:将生胚在预定温度下进行烧结。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阳网版上具有电极图案,所述阴网版上具有陶瓷浆料图案。
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

中,介质膜片堆叠100层以上。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

中,陶瓷浆料印刷填充于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内,且所述陶瓷浆料的厚度与所述电极的厚度相等。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8.1.本发明中采用在相邻电极之间印刷陶瓷浆料层,将陶瓷浆料层填充于相邻电极
的间距内,这样在产品叠层压合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压合的均匀性,减少产品电极弯曲的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合格率;
19.2.本发明中采用两次印刷工艺,一次印刷为电极印刷,二次印刷为陶瓷浆料层印刷,利用陶瓷浆料层将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进行填充,这样在后续压合工艺中,各个位置受压力更加均匀,这样产品边沿位置受压密实程度好,使得厚度在烧结过程中产品边角处不会出现应力集中、强度不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背景技术中层压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电极边缘被压弯);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介质膜片与电极层、陶瓷浆料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层压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电极边缘压弯变形度极小);
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层压之后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电极边缘弯曲不明显);
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烧结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产品边缘较为平整,电极边缘弯曲也比较小)。
26.其中:1、介质膜片;2、电极层;3、电极;4、陶瓷浆料层;101、电极;102、瓷膜。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8.实施例一:参见图2~6所示,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包括依次堆叠的介质膜片1,每层所述介质膜片上印刷有电极层2,所述电极层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电极3,且相邻所述电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介质膜片上还印刷有陶瓷浆料层4,所述陶瓷浆料层印刷于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内,且所述陶瓷浆料层的厚度与所述电极层的厚度相等。
29.所述介质膜片为瓷膜。所述陶瓷浆料层填充于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内。
30.在本实施例中,陶瓷浆料层采用的陶瓷材料,和介质膜片的材料是一样的,这样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3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将陶瓷浆料层填充在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内,这样在层压工艺中(现有技术中,在压合的时候,压力分布不均匀,参见图1所示),由于具有电极层以及陶瓷浆料层的介质膜片堆叠之后,由于相邻电极层之间的间距被陶瓷浆料层进行填充,因此在层压的过程中,压力的分布更加均匀,也就是产品的受压处的各个部位更加的均匀(压力分布参见图4所示)。经过层压之后,电极边缘的位置弯曲不明显,弯曲度比较小。同时,由于产品受压处更加均匀,这样在后续烧结之后,由于陶瓷浆料层对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进行填充,能够增补该处间距的厚度,使得产品的整体厚度尺寸更加均匀,提高其厚度的均一性,在烧结之后,边缘残余的应力得到的缓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3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优化压合应力的超高容mlcc的制作工艺,其步骤为:
33.①
一次印刷:通过阳网版在介质膜片上进行电极印刷;
34.②
二次印刷:通过阴网版在介质膜片上进行陶瓷浆料层印刷,且陶瓷浆料层印刷于相邻电极的间距内;
35.③
叠层:将经过二次印刷的介质膜片依次堆叠;
36.④
层压:叠层之后的物料放入到压合设备内进行压合;参见图5所示,层压之后产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黑色部分为电极,电极边缘处的弯曲变化比较小。
37.⑤
切割:将压合之后的物料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切割,使其成为独立的生胚;
38.⑥
烧结:将生胚在预定温度下进行烧结。参见图6所示,烧结之后产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中间白色的为电极,边缘弯曲变化小,旁边相对较为平整。
39.在本发明中,为mlcc制作的烧结之前的前端工艺,后端采用常规的工艺,在烧结之后,对产品进行封端、烧端、电镀工艺。
40.所述阳网版上具有电极图案,所述阴网版上具有陶瓷浆料图案。如果说将阴网版放在阳网版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陶瓷浆料图案会处在电极图案的周围。在本实施例中,阳网版采用常规的网版,上面具有电极图案,介质膜片经过阳网版进行丝印,将电极印刷在介质膜片上面,在电极经过阳网版丝印之后,再通过阴网版上面的陶瓷浆料图案进行二次丝印,将陶瓷浆料层丝印填充在相邻电极之间间距内,这样介质膜层在后续层压的时候,使得介质膜层在各个位置的受压足够的均匀,从而解决产品坯料在边缘位置受到压合密实程度不足的缺陷,使得产品的整体厚度尺寸均一性、均匀性更好,后续烧结残余的应力能够得到缓解,从而提高产品压合、烧结的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由于层压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这样边缘电极的弯曲变形更小,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保证其性能。因此,通过二次印刷陶瓷浆料层,能够解决以往产品边缘位置受压密实程度不足的缺陷,今儿提高超高容mlcc的强度、性能。
41.所述步骤

中,介质膜片堆叠100层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膜片堆叠会超过400层,每层厚度约为1微米。
42.所述步骤

中,陶瓷浆料印刷填充于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内,且所述陶瓷浆料的厚度与所述电极的厚度相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