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眼科手术头部固定装置

2023-07-22 12:0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眼科手术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对患者进行眼部手术时,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固定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固定效果不够好,并且不能对患者的抬头动作进行固定,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手术进行。
3.例如专利号cn202120714476.7眼科手术头部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主体、调节组件、充气组件和卡箍组件,所述固定架主体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调节组件分别安装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卡固的卡箍组件,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相对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提高舒适度和卡固效果的充气组件。
4.上述结构可以对患者进行较好的头部固定,并且可以对患者的抬头动作进行固定,但是需要对两侧的固定结构分别进行驱动,操作不够简易方便,并且在固定时是通过气囊进行固定,固定效果不够好,患者仍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头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科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实现了调节简单,提高固定效果的功能。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眼科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侧分为左移动腔、右移动腔及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中可转动设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方可转动设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左端可转动啮合设有第三旋转杆,所述第三旋转杆右侧可转动设有第四旋转杆,所述第四旋转杆上可转动啮合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右侧固定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外侧中央固定设有隔层,所述固定组件与隔层相连,所述左移动腔外侧上方固定设有两根束缚带,所述右移动腔外侧上方固定设有两个固定台。当使用者的头部放置于隔层时,旋转第一旋转杆,依次带动第二旋转杆、第三旋转杆、第四旋转杆,使移动组件在第四旋转杆上移动并带动固定组件移动并固定使用者的头部,接着把束缚带穿过固定住固定台使用者的额头与下巴。实现了紧密贴合固定使用者头部,调节方便的效果。
7.具体的,所述左移动腔与右移动腔中的结构完全相同,对称设置。
8.具体的,所述第二旋转杆和第四旋转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延伸到壳体外侧,第一旋转杆外侧末端固定设有旋钮,所述第一旋转杆内侧末端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啮合设置,所述第三旋转杆上端固定设有第二齿轮。
9.具体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啮合设置在第四旋转杆上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设有四根完全相同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与所述壳体内侧壁并伸入所述左移动腔中,每根所述移动杆上皆固定设有固定组件,且结构完全相同。
10.具体的,所述左移动腔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移动杆相连的连接
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可转动设有第一l型板及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可转动设有第三l型板及第四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上可转动设有第一圆板及第二圆板,所述第三l型板上可转动设有第三圆板及第四圆板,所述第四l型板上可转动设有第五圆板及第六圆板,所述第一圆板至第六圆板前端分别可移动设有第一固定柱至第六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至第六固定柱固定设有第一弹簧至第六弹簧。
11.具体的,所述隔层为软质可塑性材料制成,并且不易损坏,可以贴合使用者的头部,所述第一固定柱至第六固定柱为软质材料。
12.具体的,所述束缚带上方固定设有棘齿结构,用以单向抽拉固定。
13.具体的,所述固定台内可转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固定设有扭簧,所述固定板可与所述束缚带卡合。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啮合设置在第四旋转杆上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设有四根完全相同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与所述壳体内侧壁并伸入所述左移动腔中,每根所述移动杆上皆固定设有固定组件,且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左移动腔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移动杆相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可转动设有第一l型板及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可转动设有第三l型板及第四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上可转动设有第一圆板及第二圆板,所述第三l型板上可转动设有第三圆板及第四圆板,所述第四l型板上可转动设有第五圆板及第六圆板,所述第一圆板至第六圆板前端分别可移动设有第一固定柱至第六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至第六固定柱固定设有第一弹簧至第六弹簧。隔层为软质可塑性材料制成,并且不易损坏。可以适配使用者头部的各种曲线以紧密贴合并固定使用者的头部,实现了紧密贴合使用者头部固定,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效果。
16.(2)所述束缚带上方固定设有棘齿结构,用以单向抽拉固定。所述固定台内可转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固定设有扭簧,所述固定板可与所述束缚带卡合。可以很好地固定住使用者的额头及下巴处,防止使用者抬头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实现了固定使用者头部的效果。
17.(3)所述传动腔中可转动设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方可转动设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左端可转动啮合设有第三旋转杆,所述第三旋转杆右侧可转动设有第四旋转杆,所述第四旋转杆上可转动啮合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杆和第四旋转杆为螺纹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延伸到壳体外侧,第一旋转杆外侧末端固定设有旋钮,所述第一旋转杆内侧末端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啮合设置,所述第三旋转杆上端固定设有第二齿轮。可以通过操控一个旋钮来固定住使用者的头部,操作简易方便。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的上视图;
21.图3为图2中a-a线处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5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壳体;2、左移动腔;3、右移动腔;4、传动腔;5、第一旋转杆;6、第二旋转杆;7、第三旋转杆;8、第四旋转杆;9、移动组件;10、固定组件;11、隔层;12、束缚带;13、固定台;51、旋钮;52、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91、移动板;92、移动杆;21、限位板;101、连接板;102、第一连接杆;103、第二连接杆;104、第一l型板;105、第二l型板;106、第三l型板;107、第四l型板;108、第一圆板;109、第二圆板;1010、第三圆板;1011、第四圆板;1012、第五圆板;1013、第六圆板;1014、第一固定柱;1015、第二固定柱;1016、第三固定柱;1017、第四固定柱;1018、第五固定柱;1019、第六固定柱;1020、第一弹簧;1021、第二弹簧;1022、第三弹簧;1023、第三弹簧;1024、第四弹簧;1025、第五弹簧;1026、第六弹簧;131、固定板;132、扭簧;
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侧分为左移动腔2、右移动腔3及传动腔4,所述传动腔4中可转动设有第一旋转杆5,所述第一旋转杆5上方可转动设有第二旋转杆6,所述第二旋转杆6左端可转动啮合设有第三旋转杆7,所述第三旋转杆7右侧可转动设有第四旋转杆8,所述第四旋转杆8上可转动啮合设有移动组件9,所述移动组件9右侧固定设有固定组件10,所述壳体1外侧中央固定设有隔层11,所述固定组件10与隔层11相连,所述左移动腔2外侧上方固定设有两根束缚带12,所述右移动腔3外侧上方固定设有两个固定台13。当使用者的头部放置于隔层11时,旋转第一旋转杆5,依次带动第二旋转杆6、第三旋转杆7、第四旋转杆8,使移动组件9在第四旋转杆8上移动并带动固定组件10移动并固定使用者的头部,接着把束缚带12穿过固定台13固定住使用者的额头与下巴。实现了紧密贴合固定使用者头部,调节方便的效果。
27.如图3所示,所述左移动腔2与右移动腔3中的结构完全相同,对称设置。
28.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旋转杆6和第四旋转杆8为螺纹杆,所述第一旋转杆5延伸到壳体1外侧,第一旋转杆5外侧末端固定设有旋钮51,所述第一旋转杆5内侧末端固定设有第一齿轮52,所述第一齿轮52与所述第二旋转杆6啮合设置,所述第三旋转杆7上端固定设有第二齿轮71。旋钮51转动,依次带动第一旋转杆5、第一齿轮52、第二旋转杆6、第三旋转杆7、第二齿轮71、第四旋转杆8转动。实现了操作简易方便的效果。
29.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组件9包括啮合设置在第四旋转杆8上的移动板91,所述移动板91上固定设有四根完全相同的移动杆92,所述移动杆92贯穿与所述壳体1内侧壁并伸入所述左移动腔2中,每根所述移动杆92上皆固定设有固定组件10,且结构完全相同。四根移动杆可以同步移动,实现了同步移动的效果。
30.如图5所示,所述左移动腔2固定设有限位板21,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与移动杆92相连的连接板101,所述连接板101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102及第二连接杆102,所述第一连接杆102上可转动设有第一l型板104及第二l型板105,所述第二连接杆103上可转动设有第三l型板106及第四l型板107,所述第一l型板104上可转动设有第一圆板108及第二圆板
109,所述第三l型板106上可转动设有第三圆板1010及第四圆板1011,所述第四l型板107上可转动设有第五圆板1012及第六圆板1013,所述第一圆板108至第六圆板1013前端分别可移动设有第一固定柱1014至第六固定柱1019,所述第一固定柱1014至第六固定柱1019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020至第六弹簧1025。第一连接杆102及第二连接杆105移动时,带动第一l型板104至第四l型板107移动,接着带动第一圆板108至第六圆板1011移动,挤压第一固定柱1014至第六固定柱1019紧密贴合固定使用者的头部。实现了紧密贴合固定使用者头部的效果。
31.如图1-图4所示,所述隔层11为软质可塑性材料制成,并且不易损坏,可以贴合使用者的头部,所述第一固定柱1014至第六固定柱1019为软质材料。实现了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效果。
32.如图1-图4所示,所述束缚带12上方固定设有棘齿结构,用以单向抽拉固定。实现了固定使用者额头及下巴的效果。
33.如图1-图4所示,所述固定台13内可转动设有固定板131,所述固定板131内侧固定设有扭簧132,所述固定板131可与所述束缚带卡合。实现了固定使用者额头及下巴的效果。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先把头部放置于隔层11时,接着旋转旋钮51,依次带动第一旋转杆5、第一齿轮52、第二旋转杆6、第三旋转杆7、第二齿轮71、第四旋转杆8转动,接着带动移动板91在第四旋转杆8上移动,使移动杆92向内移动,带动连接板101移动,第一连接杆102及第二连接杆105移动,带动第一l型板104至第四l型板107移动,接着带动第一圆板108至第六圆板1011移动,挤压第一固定柱1014至第六固定柱1019推动隔层11紧密贴合固定使用者的头部,根据使用者头部的曲线,上述结构自行旋转调整,接着把束缚带12穿过固定台13固定住使用者的额头与下巴,在束缚带12上的棘齿结构和固定板131的作用下,束缚带12仅在使用者的抬头作用下难以脱出,在外者的帮助下,只需用力拉动束缚带12超过扭簧132的程度即可把束缚带12从固定台13中拉出。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