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04: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观测 小车 境况 用于 危险


1.本技术涉及观测小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


背景技术:

2.在实际中,有很多如大楼着火、地震、危险气体蔓延等危险境况,需要观测该环境下的实时境况,以及得知需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以方便进行救援工作。
3.目前救援工作都是救援人员在不知道该环境下的实时境况,便进入危险境况中,逐一排查进行救援。由于在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境况之前不能得知环境情况,会对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同时,采取逐一排查来获知需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再进行救援,会耽误较多时间,进而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装置,能够解决危险境况下不能提前得知环境情况,逐一排查救援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的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包括观测机构、开合机构、显控机构、铰接机构和多个运动机构;每个运动机构包括支撑主体、行走结构和防护结构;所述行走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用于带动所述运动机构运动;一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尾端与另一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首端通过所述铰接机构铰接;所述观测机构、所述行走结构和所述开合机构分别与所述显控机构电连接;所述观测机构包括观测器,所述观测器设置于首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上且能够观测前方的境况,并能将所述境况传输至显控机构;所述开合机构设置于首个与末尾的所述运动机构之间,以实现首个与末尾的所述运动机构之间的固定或打开;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并至少能够对其设置所述观测器的一侧进行防护。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升降结构和开合臂;首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首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开合臂的一端与末尾的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尾端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能够卡住或脱离所述固定轴;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开合臂连接,能够带动所述开合臂下降或升起以实现所述开合臂的所述凹口卡住或脱离所述固定轴;所述升降结构与所述显控机构电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结构包括轮组和驱动组件;所述轮组包括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前端,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后端;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轮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轮组运动;所述显控机构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状态。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包括两组所述轮组;两组所述轮组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侧面。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包括一组所述轮组;所述轮组的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前端的中部,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后
端的中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结构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主体的侧面均设置一个支撑环,当小车运动时,支撑环能够支撑于地面。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皮带;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轮运动;所述显控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皮带套设于一组所述轮组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根防护带;多根防护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侧连接并形成环状,且所述观测器设置于防护带与所述支撑主体之间形成的防护空间内。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铰接机构包括铰接轴和铰接杆;一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尾端与另一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首端均设置有铰接轴,铰接杆两端的通孔分别套设于一个所述铰接轴上。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铰接机构还包括支撑杆;一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尾端与另一个所述运动机构的所述支撑主体的首端均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安装凹槽内。
15.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该小车的一个运动机构的支撑主体的尾端与另一个运动机构的支撑主体的首端通过铰接机构铰接,开合机构设置于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之间。当遇到诸如大楼着火、地震、危险气体蔓延等危险境况,需要观测该环境下的实时境况以及得知需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时,将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之间通过开合机构固定,小车围成环状,将该环状小车投放至危险境况的过程中,防护结构设置于支撑主体上并至少能够对其设置观测机构的观测器的一侧进行防护,从而在小车投放过程中,防护结构至少能够防护观测机构受到损伤,而且此时小车为环状,运动机构的支撑主体、行走结构等位于环状的内侧,防护结构位于环状的外侧,对于支撑主体、行走结构等部件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使小车的所有部件均受到防护,投放后能够进行后续的正常工作。由于开合机构与显控机构电连接,当小车落到地面上时,显控机构控制开合机构打开,从而小车变成直线状,此时在工作过程中,防护结构依旧能够对小车设置观测器的一侧继续进行防护。运动机构的行走结构和观测机构均与显控机构电连接,当小车变成直线状,且行走结构触地时,显控机构控制行走结构运动并控制观测机构的工作状态,行走结构能够带动小车运动,设置于首个运动机构的支撑主体上的观测器能够观测前方的境况,并能将境况传输至显控机构,从而根据观测器传回的信息,位于危险境况外部的人员能够实时观测到危险环境中的实时境况,进而使救援人员在进入危险境况之前能够预先知悉环境情况,可以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小车行走过程中,观测器能够及时捕获周围环境信息,从而根据该信息可以快速搜索需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极大地节约了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呈直线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呈环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呈直线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标:1

观测机构;11

观测器;12

天线;2

开合机构;21

升降结构;211

提升油缸;212

挂轴;213

吊耳;22

开合臂;221

前板;222

侧板;223

顶板;3

铰接机构;31

铰接杆;32

支撑杆;4

运动机构;41

支撑主体;42

行走结构;421

轮组;4211

主动轮;4212

从动轮;422

驱动组件;4221

皮带;423

支撑环;43

防护结构;431

防护带;44

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照图1~4所示,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包括观测机构1、开合机构2、显控机构、铰接机构3和多个运动机构4。其中,显控机构可以是电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运动机构4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等,图1~3示出了运动机构4为三个的结构示意图。每个运动机构4包括支撑主体41、行走结构42和防护结构43。行走结构42设置于支撑主体41上,用于带动所述运动机构4运动,以实现整个小车的运动。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与另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首端通过铰接机构3铰接。观测机构1、行走结构42和开合机构2分别与显控机构电连接,从而显控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观测机构1、行走结构42和开合机构2的工作状态,如控制观测机构1和行走结构42打开或关闭;根据需要观测的地方,控制观测机构1旋转,控制行走结构42前行和后退等。
26.观测机构1包括观测器11,其中,观测器11可以是摄像头等,该观测器11与显控机构电连接,观测器11设置于首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上且能够观测前方的境况,并能将境况传输至显控机构。观测器11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于首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前端,观测器11也可以如图3所示,设置于首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中部。
27.开合机构2设置于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以实现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的固定或打开,由于支撑主体41之间铰接,如图2示,当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固定时,小车围成一个环状,如图1和图3所示,当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打开时,小车变成直线状,能够在地面上运动。防护结构43设置于支撑主体41上并至少能够对其设置观测器11的一侧进行防护。一般为了使观测器11的信号更好,会在小车上安装天线12,天线12也与显控机构电连接,如图1~3所示,该天线12安装于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上,并与观测器11在同一侧,从而使防护结构43也能够对天线12进行防护。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该小车的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与另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首端通过铰接机构3铰接,开合机构2设置于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当遇到诸如大楼着火、地震、危险气体蔓延等危险境况,需要观测该环境下的实时境况以及得知需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时,将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通过开合机构2固定,小车围成如图2所示的环状,将该环状小车投放至危险境况的过程中,防护结构43设置于支撑主体41上并至少能够对其设置观测机构1的观测器11的一侧进行防护,从而在小车投放过程中,防护结构43至少能够防护观测机构1受到损伤,而且此时小车为环状,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行走结构42等位于环状的内侧,防护结构43位于环状的外侧,对于支撑主体41、行走结构42等部件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使小车的所有部件均受到防护,投放后能够进行后续的正常工作。由于开合机构2与显控机构电连接,当小车落到地面上时,显控机构控制开合机构2打开,从而小车变成如图1和图3所示的直线状,此时在工作过程中,防护结构43依旧能够对小车设置观测器11的一侧继续进行防护。运动机构4的行走结构42和观测机构1均与显控机构电连接,当小车变成直线状,且行走结构42触地时,显控机构控制行走结构42运动并控制观测机构1的工作状态,行走结构42能够带动小车运动,设置于首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上的观测器11能够观测前方的境况,并能将境况传输至显控机构,从而根据观测器11传回的信息,位于危险境况外部的人员能够实时观测到危险环境中的实时境况,进而使救援人员在进入危险境况之前能够预先知悉环境情况,可以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小车行走过程中,观测器11能够及时捕获周围环境信息,从而根据该信息可以快速搜索需救援人员的具体位置,极大地节约了救援时间。
29.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开合机构2包括升降结构21和开合臂22。首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首端设置有固定轴44,设置固定轴44时,其轴线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开合臂22的一端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铰接,具体地,在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设置有铰接轴,该铰接轴的轴线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开合臂2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铰接轴套设于该通孔,从而开合臂22的该端能够绕铰接轴的轴线旋转。开合臂22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口,凹口能够卡住或脱离固定轴44,当凹口卡住固定轴44时,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被固定,此时小车形成如图2所示的环状;当凹口脱离固定轴44时,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被打开,此时小车形成如图1和图3所示的直线状。
30.升降结构21的一端与开合臂22连接,能够带动开合臂22下降或升起以实现开合臂22的凹口卡住或脱离固定轴44。所述升降结构21与所述显控机构电连接,从而显控机构能够控制升降结构21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当需要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固定时,显控机构控制升降结构21带动开合臂22下降以使凹口卡住固定轴44,从而小车围成环状;当小车触地后,需要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打开时,显控机构控制升降结构21带动开合臂
22升起以使凹口脱离固定轴44,从而小车呈直线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合机构2,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3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开合臂22包括前板221和两块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的侧板222,两块侧板222的一端均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套设铰接轴,另一端均设置有凹口,凹口能够卡住或脱离固定轴44。在侧板222的设置凹口的前端面设置该前板221,从而使两块侧板222被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合臂22的内腔为中空结构,从而能够降低整个开合机构2的重量,进而使小车重量更轻,有利于小车的投放和运动。开合臂22还包括顶板223,该顶板223分别与前板221、两个侧板222连接,且顶板223的长度只有开合臂22长度的1/5~1/4,从而顶板223能够对两块侧板222进行连接,提高开合臂22的强度,而且也不会使开合臂22的重量过重。
32.继续参照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结构21包括提升油缸211、挂轴212和吊耳213。挂轴212与开合臂22固定连接,吊耳213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后端固定连接,提升油缸211的缸体的上端与挂轴212连接,下端与吊耳213铰接,提升油缸211的控制系统与显控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提升油缸211的工作状态。当然,升降结构21还可以包括碟簧油缸、挂轴212和吊耳213,挂轴212与开合臂22固定连接,吊耳213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后端固定连接,碟簧油缸的缸体的上端与挂轴212连接,下端与吊耳213铰接,碟簧油缸的控制系统与显控机构电连接,以控制碟簧油缸的工作状态。
33.由于开合机构2的开合臂22的一端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铰接,升降结构21的挂耳也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连接,从而当开合臂22升起,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之间被打开时,不会挡住设置于首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上的观测器11的观测视线。
34.图1~3所示,行走结构42包括轮组421和驱动组件422。轮组421包括一个主动轮4211和一个从动轮4212,主动轮4211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前端,从动轮4212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后端。驱动组件422与轮组421连接,用于驱动轮组421运动。显控机构与驱动组件422电连接,以控制驱动组件422的运动状态,具体地,当需要小车运动时,显控机构控制驱动组件422工作,当不需要小车运动时,显控机构控制驱动组件422关闭。
3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包括两组轮组421。两组轮组421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两侧面。两组轮组421的设置可以使小车运行得更平稳,从而实时观测的效果更好。
36.如图3所示,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包括一组轮组421。轮组421的主动轮4211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前端的中部,从动轮4212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后端的中部。一组轮组421的设置,能够降低小车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减轻小车的整体重量,更方便小车的投放和运动。
37.由于一组轮组421的设置,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等轻微的碰触,会使小车不平稳,继续参照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的行走结构42还包括支撑环423,支撑主体41的侧面均设置一个支撑环423,当小车运动时,支撑环423能够支撑于地面,从而当小车设置一组轮组421时,能够保证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的驱动组件422包括驱动器和皮带4221。驱动器与主动轮4211连接,以驱动主动轮4211运动。显控机构与驱动器电连接,以控
制驱动器的工作状态。皮带4221套设于一组轮组421的主动轮4211和从动轮4212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422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运行平稳。当然,驱动组件422还可以包括驱动器和链条,链条套设于一组轮组421的主动轮4211和从动轮4212上。
39.进一步地,该驱动器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4211连接,以驱动主动轮4211转动。具体地,当小车包括一组轮组421时,该电机设置有单输出轴,该单输出轴与主动轮4211连接,以驱动主动轮4211转动;当小车包括两组轮组421时,此时电机设置有双输出轴,该双输出轴分别与两组轮组421的主动轮4211连接,以驱动两个主动轮4211转动。
40.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的防护结构43包括多根防护带431。多根防护带43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主体41的两侧连接并形成环状,且观测器11设置于防护带431与支撑主体41之间形成的防护空间内。当观测机构1还包括天线12时,天线12也设置于防护带431与支撑主体41之间形成的防护空间内。多根防护带431的设置,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而且成本不高,另外也使小车的重量在合理范围内。由于多根防护带431形成环状,不仅能够形成防护效果较好的防护空间来抵御外部物体的侵袭,同时当小车的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被打开时,此时有可能是小车的侧面或者防护带431的这一侧与地面先接触,由于防护带431是环状,从而可促使小车翻转,进而使防护带431的相对侧,即行走结构42所在侧与地面接触,这样小车可以快速进入正常工作。在实际应用中,防护带431使用弹性较强的材料制作而成,其防护效果更佳。
41.防护带431可以为两根、四根、六根等数量,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相对而言,设置四根防护带431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并且制造成本合理。图1~3示出了每个运动机构4的防护带431为四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防护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前端的两侧,第二防护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的后端的两侧,且该第一防护带和第二防护带所形成的环状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第三防护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前端的两侧,且第三防护带所形成的环状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防护带所形成的环状所在的平面呈预设角度;第四防护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后端的两侧,且第四防护带所形成的环状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防护带所形成的环状所在的平面呈预设角度。由于第一防护带和第二防护带环状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以及该预设角度的存在,使小车呈如图1或图3的直线状,或者呈如图2的环状时,可实现对运动机构4、观测机构1,以及位于前后的运动机构4连接处的开合机构2、铰接机构3等部件的全面防护。
42.如图1和图3所示,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的铰接机构3包括铰接轴和铰接杆31。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与另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首端均设置有铰接轴,该铰接轴的轴线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铰接杆31两端的通孔分别套设于一个铰接轴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接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43.由于当小车的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被固定或打开,使小车呈环状或直线状时,若铰接机构3只包括铰接轴和铰接杆31,小车的相邻的运动机构4之间的连接可能不稳,会有固定不牢固或运动过程中摆动较大的风险。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铰接机构3还包括支撑杆32。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尾端与另一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首端均设置有安装凹槽,支撑杆3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一个安装凹槽内。支撑杆32的两端分别顶于相邻两个运动机构4的支撑主体41的端面,可以提高相邻的运动机构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更具体地,支撑杆32的两端侧面均为圆弧
状,如半圆状,从而当小车的首个与末尾的运动机构4在被固定的环状状态和被打开的直线状态互换时,支撑杆32的两端能够更平稳地在安装凹槽内旋转,从而使状态的转换更快速、平稳。
44.当小车包括两组轮组421时,如图1和图2所示,铰接杆31和支撑杆3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运动机构4的端面的中部,当小车包括一组轮组421时,如图3所示,轮组421设置于运动机构4的端面的中部,为了避让轮组421,铰接杆31和支撑杆32设置于相邻运动机构4的端面的靠近两侧的位置。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观测危险境况的小车,各部件的制作材料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比如需要投放至火灾境况,则选用耐火材料制作,若投放至地震境况,则选用耐震的材料,若投放至危险气体蔓延的境况,则选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
4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