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06-08 18: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道 车辆 车体 排水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轨道车辆的车体由中空型材组成的型腔结构,其主要部件底架、车顶、侧墙、端墙等均由中空型材焊接而成,而这些中空型材由于门窗、线孔、设备安装孔等的存在,无法使得型腔形成封闭结构,露天存放或淋雨过程中可能会在轨道车辆的车体型腔内部遗留积水,同时,运行过程中由于轨道车辆内外温差也会在型腔内部产生冷凝水。如果这些型腔积水不能顺利排出,可能会在客室内渗漏,寒冷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车体冻裂。
3.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型腔积水不能顺利排出,可能会在客室内渗漏,寒冷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车体冻裂的缺陷,通过在型材型腔内部设置排水通道,保证型材型腔内部的水顺利排出型腔,以及避免积水问题的存在。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客室渗漏以及车体型腔内部积水形成结冰,导致车体冻裂的缺陷,实现轨道车辆安全运行,以及避免客室渗漏问题的存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包括:车顶、端墙、侧墙、底架、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
7.一对所述第一边梁沿所述底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两侧;
8.一对所述第二边梁沿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架的两侧;
9.所述侧墙与所述第一边梁连接;
10.所述端墙与所述第二边梁连接;
11.所述车顶分别与所述端墙和所述侧墙连接;
12.其中,所述第一边梁的两侧端部设置有边梁顶部进水口、边梁侧部进水口和边梁底部出水口;
13.所述车顶型腔、所述端墙两端设置的第一端墙排水通道、所述边梁顶部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
14.所述端墙型腔、所述端墙底部设置的第二端墙排水通道、所述边梁顶部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
15.所述侧墙型腔、所述侧墙底部设置的第一侧墙排水通道、所述边梁顶部进水口以及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
16.所述底架型腔、所述第二边梁的型腔、所述第二边梁两端设置的所述边梁侧部进
水口以及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
17.所述第一边梁型腔和所述边梁底部出水口连通形成排水路径。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顶与所述端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引水槽,所述端墙的两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引水槽和所述第一端墙排水通道的第一端墙排水孔;
19.所述端墙两端的竖向型腔形成所述第一端墙排水通道。
20.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引水槽、第一端墙排水通道和第一端墙排水孔,实现了将车顶型腔内的水引流至第一边梁内,减少了车顶型腔内的积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过程中车顶与端墙为搭接,在搭接处设置有间隙形成第一引水槽。同时在端墙内部也形成有多种型腔,通过在端墙两端的竖向型腔设置为第一端墙排水通道,实现了对端墙内部空间的利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在所述端墙的两端靠近所述第二边梁一侧设置有第二端墙排水孔;所述第二端墙排水孔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端墙排水通道。
23.具体来说,通过至少在端墙两端设置第二端墙排水孔,实现了将端墙型腔内的水引导出端墙的型腔。
2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端墙排水孔和第二边梁形成第二端墙排水通道,即第二端墙排水孔不是完整的通孔,而是的一部分与第二边梁配合的通孔,这样设置避免了端墙型腔内残留积水的问题。
25.还需要说明的是,端墙型腔内可能设置若干隔板形成若干端墙子型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墙排水孔设置于每个隔板靠近第二边梁一侧,保证了将端墙子型腔内的水引出。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在所述侧墙的两端靠近所述第二边梁一侧设置有第一侧墙排水孔,所述第一侧墙排水孔与所述第一边梁形成所述第一侧墙排水通道。
27.具体来说,侧墙与端墙设置相似,均是在侧墙的两端设置第一侧墙排水孔,通过第一侧墙排水孔将侧墙型腔内部的水引导至第一边梁的边梁顶部进水口处,并最终流入第一边梁内。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墙上还设置有若干门立柱,相邻两个所述门立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侧墙子型腔;
29.所述门立柱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侧墙排水通道连通的第二侧墙排水通道;
30.所述第二侧墙排水通道上设置有若干第二侧墙排水孔,所述第二侧墙排水孔与所述侧墙子型腔连通。
31.具体来说,通过在门立柱上设置第二侧墙排水通道和第二侧墙排水孔,避免了在侧墙的门体两侧的型腔内形成积水。通过第二侧墙排水通道与第一侧墙排水通道连通,实现了将门立柱、门槛等部位积水的导流。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架与所述第二边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引水槽,所述第二边梁的两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引水槽的第二边梁排水孔。
33.具体来说,通过在底架与第二边梁之间设置第二引水槽以及第二边梁排水孔,有效的将底架内的积水引流至第一边梁内。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边梁包括顶板、底板、两个间隔设置的侧
板和加强筋;
35.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包围形成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
36.所述加强筋在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内与所述顶板和/或所述侧板连接,将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分成若干边梁子型腔;
37.其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所述边梁顶部进水口;
38.所述底板设置有所述边梁底部出水口;
39.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所述边梁侧部进水口;
40.每个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板连接处设置有连通每个所述边梁子型腔的第一边梁排水孔。
41.具体来说,对第一边梁的结构进行了细化,通过边梁顶部进水口和边梁侧部进水口将车顶、端墙、侧墙、门立柱和底架中的水引流至第一边梁的型腔内,同时通过第一边梁排水孔将第一边梁型腔内的水引流至边梁底部出水口排出。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边梁底部出水口处设置有能够拆卸的堵塞。
43.具体来说,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堵塞,使得轨道车辆的车体型腔形成密封结构,保证了密封性,同时定期拆卸堵塞实现对车体型腔内部积水的排放,既可以保证密封性能,又可以保证排水通畅。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墙的型腔、所述底架的型腔和所述第一边梁的型腔设置有引导型腔内水朝向所述第二边梁一侧流动的挠度;
45.所述端墙的型腔和所述第二边梁的型腔设置有引导型腔内的水朝向所述第一边梁一侧流动的挠度。
46.具体来说,挠度的设置保证了型腔内的积水能够朝向第一边梁集中。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
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通过在型材型腔内部设置排水通道,保证型材型腔内部的水顺利排出型腔,以及避免积水问题的存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型腔积水不能顺利排出,可能会在客室内渗漏,寒冷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车体冻裂的缺陷。
4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的装配关系第一示意图;
52.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5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的装配关系第二示意图;
54.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55.图5是图3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5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中,端墙、侧墙和第一边梁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5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中,第一边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5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中,侧墙和门立柱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59.附图标记:
60.10、车顶;101、第一引水槽;
61.20、端墙;201、第一端墙排水通道;202、第二端墙排水通道;203、第一端墙排水孔;204、第二端墙排水孔;
62.30、侧墙;301、第一侧墙排水通道;302、第一侧墙排水孔;303、门立柱;304、第二侧墙排水通道;305、第二侧墙排水孔;
63.40、底架;401、第二引水槽;
64.50、第一边梁;501、边梁顶部进水口;502、边梁侧部进水口;503、边梁底部出水口;504、顶板;505、底板;506、侧板;507、加强筋;508、第一边梁排水孔;509、堵塞;
65.60、第二边梁;601、第二边梁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6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8.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的装配关系第一示意图和a部放大示意图。图1和图2对车顶10、端墙20、侧墙30、底架40、第一边梁50和第二边梁60进行了展示。为了便于观察,图1和图2对车体进行了剖面处理。
69.其中,从图1中可以看到侧墙30上还设置有门立柱303。从图2中可以看到端墙20侧部的竖直型腔形成第一端墙201排水通道。
70.图3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的装配关系
第二示意图、b部放大示意图和c部放大示意图。图3至图5对车顶10、端墙20、侧墙30、底架40、第一边梁50和第二边梁60进行了展示。为了便于观察,图1和图2对车体进行了剖面处理。
71.其中,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车顶10与端墙20之间设置有第一引水槽101,底架40与第二边梁60之间设置有第二引水槽401,以及第一端墙203排水孔和第二边梁排水孔601。
72.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中,端墙20、侧墙30和第一边梁50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和第一边梁50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6和图7主要是对第一边梁50结构进行具体的展示,图6中为了清楚展示第一边梁50,将端墙20和侧墙30进行了简化,并省略了第二边梁60和底架40,其中第二边梁60对应边梁侧部进水口502设置。
7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中,侧墙30和门立柱303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8对门立柱303与侧墙30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相对位置的展示,门立柱303内部形成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的侧部形成有若干第二侧墙305排水孔,侧墙30底部形成有第一侧墙301排水通道。
74.需要说明的是,在靠近第一边梁50一侧的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上还设置有第一侧墙302排水孔,目的在于将其他门立柱303引入第一侧墙301排水通道的水实现连通,便于侧墙30型腔内的水进入第一边梁50内部。
7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7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8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包括:车顶10、端墙20、侧墙30、底架40、第一边梁50和第二边梁60;一对第一边梁50沿底架40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底架40的两侧;一对第二边梁60沿底架4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底架40的两侧;侧墙30与第一边梁50连接;端墙20与第二边梁60连接;车顶10分别与端墙20和侧墙30连接;其中,第一边梁5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边梁顶部进水口501、边梁侧部进水口502和边梁底部出水口503;车顶10型腔、端墙20两端设置的第一端墙201排水通道、边梁顶部进水口501以及第一边梁50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端墙20型腔、端墙20底部设置的第二端墙202排水通道、边梁顶部进水口501以及第一边梁50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侧墙30型腔、侧墙30底部设置的第一侧墙301排水通道、边梁顶部进水口501以及第一边梁50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底架40型腔、第二边梁60的型腔、第二边梁60两端设置的边梁侧部进水口502以及第一边梁50的型腔连通形成排水路径;第一边梁50型腔和边梁底
部出水口503连通形成排水路径。
7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通过将车顶10、端墙20、侧墙30、底架40和第一边梁50型腔内的水流通过排水路径汇集至第二边梁60,最终通过第二边梁底部设置的边梁底部出水口503排出车体结构,保证型材型腔内部的水顺利排出型腔,以及避免积水问题的存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型腔积水不能顺利排出,可能会在客室内渗漏,寒冷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车体冻裂的缺陷。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顶10与端墙20之间设置有第一引水槽101,端墙20的两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引水槽101和第一端墙201排水通道的第一端墙203排水孔;端墙20两端的竖向型腔形成第一端墙201排水通道。
80.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引水槽101、第一端墙201排水通道和第一端墙203排水孔,实现了将车顶10型腔内的水引流至第一边梁50内,减少了车顶10型腔内的积水。
81.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过程中车顶10与端墙20为搭接,在搭接处设置有间隙形成第一引水槽101。同时在端墙20内部也形成有多种型腔,通过在端墙20两端的竖向型腔设置为第一端墙201排水通道,实现了对端墙20内部空间的利用。
8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在端墙20的两端靠近第二边梁60一侧设置有第二端墙204排水孔;第二端墙204排水孔和第二边梁60的上表面形成第二端墙202排水通道。
83.具体来说,通过至少在端墙20两端设置第二端墙204排水孔,实现了将端墙20型腔内的水引导出端墙20的型腔。
8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端墙204排水孔和第二边梁60形成第二端墙202排水通道,即第二端墙204排水孔不是完整的通孔,而是的一部分与第二边梁60配合的通孔,这样设置避免了端墙20型腔内残留积水的问题。
85.还需要说明的是,端墙20型腔内可能设置若干隔板形成若干端墙20子型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墙204排水孔设置于每个隔板靠近第二边梁60一侧,保证了将端墙20子型腔内的水引出。
8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在侧墙30的两端靠近第二边梁60一侧设置有第一侧墙302排水孔,第一侧墙302排水孔与第一边梁50形成第一侧墙301排水通道。
87.具体来说,侧墙30与端墙20设置相似,均是在侧墙30的两端设置第一侧墙302排水孔,通过第一侧墙302排水孔将侧墙30型腔内部的水引导至第一边梁50的边梁顶部进水口501处,并最终流入第一边梁50内。
88.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墙30上还设置有若干门立柱303,相邻两个门立柱303之间设置有若干侧墙30子型腔;门立柱303的内部形成有与第一侧墙301排水通道连通的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上设置有若干第二侧墙305排水孔,第二侧墙305排水孔与侧墙30子型腔连通。
89.具体来说,通过在门立柱303上设置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和第二侧墙305排水孔,避免了在侧墙30的门体两侧的型腔内形成积水。通过第二侧墙304排水通道与第一侧墙301排水通道连通,实现了将门立柱303、门槛等部位积水的导流。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架40与第二边梁60之间设置有第二引水槽401,第二边梁60的两端设置有连通第二引水槽401的第二边梁排水孔601。
91.具体来说,通过在底架40与第二边梁60之间设置第二引水槽401以及第二边梁排
水孔601,有效的将底架40内的积水引流至第一边梁50内。
9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梁50包括顶板504、底板505、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506和加强筋507顶板504、底板505和两个侧板506包围形成第一边梁50的型腔;加强筋507在第一边梁50的型腔内与顶板504和/或侧板506连接,将第一边梁50的型腔分成若干边梁子型腔;其中,顶板504上设置有边梁顶部进水口501;底板505设置有边梁底部出水口503;侧板506上设置有边梁侧部进水口502;每个加强筋507与侧板506连接处设置有连通每个边梁子型腔的第一边梁排水孔508。
93.具体来说,对第一边梁50的结构进行了细化,通过边梁顶部进水口501和边梁侧部进水口502将车顶10、端墙20、侧墙30、门立柱303和底架40中的水引流至第一边梁50的型腔内,同时通过第一边梁排水孔508将第一边梁50型腔内的水引流至边梁底部出水口503排出。
9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边梁50与第二边梁60之间为连通设置,即将边梁侧部进水口502设置为连通第一边梁50与第二边梁60的贯通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通孔,图6中给出的边梁侧部进水口502仅仅是一个示例。在实际应用中,边梁侧部进水口502可以设置为连通第一边梁50与第二边梁60的贯通通道,也可以是设置于靠近第二边梁60底部的通孔或者长条孔或者便于积水通过的结构。
95.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梁底部出水口503处设置有能够拆卸的堵塞509。
96.具体来说,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堵塞509,使得轨道车辆的车体型腔形成密封结构,保证了密封性,同时定期拆卸堵塞509实现对车体型腔内部积水的排放,既可以保证密封性能,又可以保证排水通畅。
97.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墙30的型腔、底架40的型腔和第一边梁50的型腔设置有引导型腔内水朝向第二边梁60一侧流动的挠度;端墙20的型腔和第二边梁60的型腔设置有引导型腔内的水朝向第一边梁50一侧流动的挠度。
98.具体来说,挠度的设置保证了型腔内的积水能够朝向第一边梁50集中。
9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具有型腔排水功能的车体结构。
1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客室渗漏以及车体型腔内部积水形成结冰,导致车体冻裂的缺陷,实现轨道车辆安全运行,以及避免客室渗漏问题的存在。
10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0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