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2: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航空母舰 甲板 布局 结构


1.本发明属于航空母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2.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航空母舰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及甲板上的舰岛,用于飞机的起飞降落与指挥,但现有技术,例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其甲板总跑道一般只有2

4条,布局的起飞跑道同一个时间、同一波次起飞的飞机有限,降落时由于降落跑道一般只有一条,易出现阻拦索故障时,产生如俄航母实战中米格29k无法降落最后坠海的悲剧,同时现有的航母舰岛大多坐落于后甲板右舷,飞机起飞降落对后甲板风影响较大,整体的调度面积、飞机可活动的范围较小。
3.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
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包括甲板及甲板上的舰岛,所述甲板对称布置有左斜角甲板和右斜角甲板,所述左斜角甲板和右斜角甲板分别具有贯通甲板尾部的贯通区,所述左斜角甲板沿左斜角甲板倾斜角度划分有第一降落跑道,所述右斜角甲板沿右斜角甲板倾斜角度划分有第二降落跑道;所述第一降落跑道、第二降落跑道沿各自跑道中心线的外侧的前段,联合各自所在斜角甲板贯通区的前段,分别布置有相同或不同数量的,1

2条的弹射器作为起飞跑道,所述舰岛布置于甲板的前段。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舰岛横向布置于甲板前端。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甲板还布局有前甲板,所述舰岛布置落于前甲板。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舰岛竖向布置于前甲板右侧,所述前甲板沿甲板中心线以倾斜0

6度的角度,布置有弹射器或滑跃起飞台作为起飞跑道。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舰岛距其近端的降落跑道的跑道中心线距离大于等于30米。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舰岛的部分岛体突出于前甲板右前方布置。
12.作为优选方案,左斜角甲板和右斜角甲板沿甲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为7

10度。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斜角甲板和右斜角甲板划分的第一降落跑道、第二降落跑道在尾部重合。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斜角甲板和右斜角甲板的贯通区后段分别布置有升降机。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通过结构布局设计,在同等甲板宽度下,拥有多至4

7条的跑道布局,拥有2条降落跑道,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波次,可起飞降落的载机更多,品种可选择性更多,降落故障容错率大大增强,同时,舰岛的布局设计避免了舰岛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对后甲板风影响,开阔视野,对飞
行员心理利好,甲板整体调度面积,载机可活动的范围增加,增强调度灵活性,降低调度难度,整体优化了航母载机的起飞、降落等活动,降低航母制造成本的同时,提升航母战斗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航母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甲板俯视图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甲板俯视图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甲板俯视图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甲板俯视图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的甲板俯视图示意图;
22.其中:1.前甲板;2.左斜角甲板;21.第一降落跑道;22.第一降落跑道中心线;3.右斜角甲板;31.第二降落跑道;32.第二降落跑道中心线;4.舰岛;5.升降机;6.弹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用于对航空母舰的甲板结构进行布局优化设计,从而优化航母载机的起飞、降落等活动,提升航母的战斗能力。
26.具体的,甲板布局结构包括对甲板的布局设计及甲板上舰岛4的布局设计,其中,甲板对称布置有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优选的,沿甲板中心线布置,舰体更平衡稳定。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分别具有贯通甲板尾部的贯通区;左斜角甲板2沿左斜角甲板2倾斜角度划分有第一降落跑道21,并在第一降落跑道21上划出第一降落跑道中心线22,右斜角甲板3沿右斜角甲板3倾斜角度划分有第二降落跑道31,并在第二降落跑道31划出第二降落跑道中心线32,跑道的划分采用跑道标线为主,跑道灯灯为辅。第一降落跑道21、第二降落跑道31其长度均能够满足常规载机降落的需求,降落跑道中心线能够辅助载机降落对准降落跑道,优选的,在第一降落跑道21和/或第二降落跑道31上布置阻拦索,辅助需要阻拦索降落的载机降落。进一步的,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沿甲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设计为7

10度,相比于现有技术6

13度的夹角,与小角度相比拥有足够的跑道的划分空间,相比大角度,保障跑道使用面积,利于驾驶员着舰的同时,能够大大减少舰体的宽度,保证战力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相同战备资金下可以拥有更多航母,无形提高整体军事实力。相比现有航母仅有一条降落跑道,降落后一架舰载机需要等前一架舰载机停稳,转弯驶出降落跑道,才能降落,本实施例布局前一架舰载机降落在左斜角甲板2第一降落跑道21上,后一加舰载机就可以紧邻降落在右斜角甲板3第二降落跑道32上,比现有航母一条降落跑道的调度使用方式大大缩短时间。当双方航母舰载机需要回收同样数量的舰载机时,我军的回收时间至少减半,调度效率大大提升,减少舰载机为了等候降落跑道的置空时间,有利于舰载机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调度难度。
27.第一降落跑道21、第二降落跑道31沿各自跑道中心线的外侧的前段,联合各自贯通区的前段部分,分别布置有2条弹射器6作为起飞跑道,具体布置方式为,靠近甲板边缘平行于甲板中心线布置一条弹射器6作为起飞跑道,起飞位位于降落跑道外的贯通区,终端可以少部分落于降落跑道内或完全不落于降落跑道内,该起飞跑道做起飞准备时不会干扰降落跑道的载机降落;另一条弹射器6以倾斜于甲板中心线5

10度的角度布置于降落跑道靠其跑道中性线外侧的前端,具体角度根据斜角甲板倾斜角度布置,且小于等于斜角甲板倾斜角度,该角度设计能够将该弹射器6不落于载机降落时车轮的通过路径上,使该弹射器6对降落跑道的降落干扰降到很小,同时能够有效布置出两条起飞跑道,有效利用甲板面积,使用时,实际两条降落跑道的使用频次会有不同,因此,可以布局其中一条降落跑道作为高频使用跑道,该高频降落跑道上的起飞跑道作为低频使用跑道,剩余起飞跑道为高频使用跑道,这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波次,起飞降落的载机互相干扰进一步降低。优选的,在第一降落跑道、第二降落跑道沿各自跑道中心线的外侧的前段,联合各自所在斜角甲板贯通区的前段,分别布置的弹射器6时,可以根据战力需要布置不同数量的1

2条的弹射器6、或者相同数量的1条弹射器6,空余位置作为甲板调度空余区或布置其他功能区,左右斜角甲板的弹射器6布置还可根据整体战力设计需要进行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布局设计。
28.甲板还布局有前甲板1,舰岛4竖向布置设计于前甲板1右侧,竖向指沿船体纵向,舰岛4布置于甲板的前段,避免了舰岛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对甲板后端风的影响,对飞行员心理利好。同时,舰岛4作为航母的指挥调度中心,设计竖向布置于前甲板1,在航行时的视野相比现有的后甲板布置更加符合驾驶习惯,调度视野和后甲板相当,获得较好的航行视野的同时,可在前甲板1沿甲板中心线以倾斜0

6度的角度布置有弹射器6作为起飞跑道,倾斜的角度设计可充分利用前甲板1后、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之间的甲板空间,保证跑道长度以增强实用,避免整体长度过长,增加制造成本,同时可避免与舰岛4的干涉,减轻舰岛4存在对起飞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左右斜角甲板一共多至四条起飞跑道,加上前甲板1的这一条跑道,一共五条起飞跑道,平时可采用前甲板1一条起飞跑道,左右斜角甲板各一条起飞跑道,同时弹射,作为一个编队飞行,就比现有常规双舰载机编队飞行多一架舰载机,采用三打二的模式,战斗力提升,更可以采用多舰载机种搭配战斗,比如比一般双舰载机编队增加一架电子战舰载机,或增加一架预警机,形成巨大的有利我方的优势。当采用五条弹射器全部使用,紧邻起飞时,我军能够同时五架舰载机起飞,以敌军4条跑道的航母为例,双方遭遇作战时,敌方航母即使放弃降落跑道功能全部以作为起飞跑道提供同样起飞数量,我军的放飞时间也是敌军航母的4/5,能够节省1/5的时间效率,战斗力大大提高。
29.进一步的,舰岛4距其近端的降落跑道中心线的距离布局设计大于等于30米,保证降落跑道载机的安全降落。优选的,舰岛4的部分岛体突出于前甲板右前方布置,可进一步增加对其近端的降落跑道、起飞跑道的避让距离空间,避免舰岛影响起飞降落的干涉,同时可增大甲板的可利用面积,突出部分根据舰岛形状及重量适应性设计适配的斜向支撑结构进行强度保护。本实施例的舰岛4长度布局设计为前甲板1长度的1/3

1/4,该长度能够保障舰岛4的功能面积需求,同时能够空余出部分甲板面积,空余甲板面积可利于近端的起飞跑道布置及甲板功能区的布置。优选的,舰岛4设置于右侧中部附近,前端空余面积划分为飞机停位,后端空余甲板面积可根据需求布置升降机5,用于航母舰内载机升降调度。
30.通过前甲板1、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双斜角甲板的布局可以获得5

7条的跑
道,进一步可划分出3

5条起飞跑道、2条降落跑道,相比现有技术拥有更多的跑道,同一个时间、同一波次起飞降落的飞机更多,战斗力更强;2条降落跑道,容错率增强,在配合需要阻拦索辅助降落的载机时,可均布置阻拦锁,能够避免出现只有一条降落跑道的阻拦索故障时,产生如俄航母实战中米格29k无法降落最后坠海的悲剧;同时多条跑道能进行冗余使用,潜在提升了抗击打能力。舰岛4的布置,避免了舰岛4布置于甲板后端对甲板风的影响,甲板的调度面积可活动范围大大增强,甲板后端上飞行员飞行时完全不必担心撞击舰岛4,对飞行员的心理利好。
31.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划分的第一降落跑道21、第二降落跑道31可设计在尾部并列、重合或部分重合,适配于现有的造舰技术、成本限制,优选为重合设计,在保证降落跑道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舰体的宽度,降低造舰成本及难度,潜在提升战力。
32.进一步的,左斜角甲板2和右斜角甲板3的贯通区后段分别布置有升降机5,用于航母舰内载机升降调度,保障调度速度,提升作战响应速度。
33.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通过结构布局设计,相同舰体宽度下,拥有多至5

7条的跑道布局,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波次,可起飞降落的载机更多,品种可选择性更多,拥有2条降落跑道,降落故障容错率大大增强,同时舰岛的布局设计避免了舰岛对飞机起飞降落对后甲板风影响,开阔视野,对飞行员心理利好,甲板整体调度面积,载机可活动的范围增加,增强调度灵活性,降低调度难度,整体优化了航母载机的起飞、降落等活动,降低航母制造成本的同时,提升航母战斗力。
34.实施例二:
35.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3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取消前甲板的布局,舰岛横向布置于甲板前端,横向指沿船体横向,拥有多至4

6条跑道,其中2

4条起飞跑道,2条降落跑道,战斗实力大于现有战舰,且总长度变小了,吨位下降,吨位居于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之间,整体体积变小,造价降低,原来造n个的军费,可以造n 1个,同时缩短后的船身和部件,与两栖攻击舰可以很大范围通用,形成船族形式,进一步降低造价;进一步的,n 1带动的产量提升,可以均摊研发成本,更加节省宝贵的时间,增加战争潜力,降低维护成本与时间,减小后勤体系压力,在受损伤后,大范围通用,可以增强生存率。优选的,在舰岛与左右斜角甲板夹角空余之间布置飞机停位或升降机,增强调度机动性。
37.其它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38.实施例三:
39.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4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舰岛竖向布置于甲板前端中部。优选的,舰岛布置时,其距离近端降落跑道中心线距离大于等于30米。整体体积变小,造价降低的同时,飞机起飞降落时的视野被舰岛遮挡的面积变小,飞机起飞降落时的视野广阔,对飞行员心理利好,减少操作失误率,增强航母参战稳定性。进一步的,在舰岛与左右斜角甲板夹角空余之间布置飞机停位或升降机,增强调度机动性。
41.其它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42.实施例四:
43.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4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前甲板长度缩短,舰岛布置落于前甲板前端,具体可为前端中部,该布局下航母舰体整体重心较为稳定,提升抗击打能力;拥有多至4

6条跑道,其中2

4条起飞跑道,2条降落跑道,战斗实力大于现有战舰,同时前甲板长度变小,降低造价。优选的,舰岛布置时,其距离近端降落跑道中心线距离大于等于30米。进一步的,在舰岛与左右斜角甲板夹角空余之间布置飞机停位或升降机,增强调度机动性。
45.其它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46.实施例五:
47.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4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航空母舰的甲板布局结构,在前甲板1=沿甲板中心线以倾斜0

6度的角度布置有滑跃起飞台作为起飞跑道,相比实施例1通用性更强,可以摆脱弹射器的机械故障影响,扩大活动范围,比如极端严寒的严寒地区如俄罗斯甚至南北极,同时减少掉一条弹射器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49.其它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50.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