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3: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辆 灯具 汽车


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使用在汽车等的车辆中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2.以往,车辆中搭载有头灯、尾灯、刹车灯、侧面标志灯等各种车辆用灯具。若在车辆中搭载多个灯具,则灯具整体的设置空间自然会变大。对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灯具,其中,在车辆侧面具有朝向发光面的面状光源的侧面标志灯单元与尾灯单元或刹车灯单元一起容纳在灯室内。在专利文献1中,一个车辆用灯具具有多个灯具功能。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0516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若对一个车辆用灯具安装多个灯具功能,会导致车辆用灯具的大型化。特别地,识别的车辆用灯具的大小、换言之车辆用灯具占车身表面的面积比例可能会增加。与此不同,在提高车辆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出于与设置灯具不同的目的而能够利用的空间方面,有时要求车辆用灯具的小型化。
[0008]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具有多个灯具功能的车辆用灯具的小型化的技术。
[0009]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001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案为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包括:第一发光部及第二发光部,分别具有面状光源,向第一方向射出光;以及外罩,具有透光性,构成车辆用灯具的外壳。第一发光部及第二发光部被排列成第一发光部的发光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发光部中与发光面相反侧的背面相对,背面构成将第一发光部的光朝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反射的反射面,外罩允许光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出射。根据该方案,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的小型化。
[0011]
在上述方案中,面状光源也可以是有机el元件。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第一方向为灯具前方,第二方向为灯具侧方。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第二发光部具有支承面状光源的支承板,朝向支承板的第一发光部侧的表面构成反射面。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第一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二发光部的外侧。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第一发光部的发光面及第二发光部的发光面具有尖头部,其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细,第一发光部的尖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第二发光部的外侧。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外罩也可以具有向灯具前方逐渐变细的形状。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车辆用灯具包括:多个发光部,至少由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构成,各自的面状光源的大小不同,以及点灯电路,驱动多个发光部;点
灯电路将根据多个发光部中面状光源最小的发光部中的面状光源的大小而确定的电流供给至多个发光部。另外,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车辆用灯具包括:驱动第一发光部的第一点灯电路,以及驱动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点灯电路;第一点灯电路驱动第一发光部以使第一发光部的面状光源的亮度高于第二发光部的面状光源的亮度。
[0012]
此外,将上述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形式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转换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案也是有效的。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具有多个灯具功能的车辆用灯具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0017]
图3是沿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
[0018]
图4是沿图2的b

b线的剖视图。
[0019]
图5是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发明而是例示,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所有特征或其组合并非一定代表发明的本质性内容。对于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部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附图所示的各部分的比例尺或形状为了容易说明而便利性地进行设定,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并不进行限定性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第一”、“第二”等的用语等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该用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程度,而是用于区别一构成与其他构成。另外,在各附图中,在说明实施方式时省略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进行显示。
[0021]
(实施方式1)
[0022]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的立体图。图2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b

b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例如是被配置在车辆后方的后组合灯。
[0023]
车辆用灯具1包括在灯具前方具有开口的灯体2、覆盖灯体2的开口的透光性的外罩4。灯体2也被称为壳体,外罩4也被称为外透镜。外罩4具有透光性,与灯体2一起构成车辆用灯具1的外壳。在由灯体2和外罩4形成的灯室6内,容纳有多个发光部8、延伸(extension)部件10、点灯电路12。
[0024]
多个发光部8至少由第一发光部8a和第二发光部8b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有第一发光部8a、第二发光部8b和第三发光部8c作为多个发光部8。在下文中,在不区分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的情况下,适当将其统称为发光部8。各发光部8分别具有面状光源14、支承面状光源14的支承板16。
[0025]
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14为有机el元件。构成面状光源14的有机el元件具有公知的结构。具体而言,有机el元件具有板状的基板、被层叠于该基板上的阳极、有机el发光层
及阴极、从外侧密封有机el发光层的密封板。基板例如由透明的薄膜玻璃构成。有机el发光层是从阳极侧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而构成的。阳极主要使用由氧化铟锡(ito)等构成的透明电极,阴极主要使用由铝构成的金属电极。此外,关于阴极,也可以使用由ito等构成的透明电极。
[0026]
阳极是薄膜状的电极层,被配置在基板与有机el发光层之间,其一端部在有机el元件的一端侧延伸。阴极是薄膜状的电极层,被配置在有机el发光层与密封板之间,其一端部在有机el元件的另一端侧延伸。阳极、有机el发光层及阴极例如通过蒸镀而依次层叠。外部电源的端子连接于阳极与阴极。密封板是由薄膜玻璃构成的可挠性基板,其周缘部经由粘接剂固定于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作为粘接剂。通过由密封板和粘接剂构成的密封部件,从外侧密封有机el发光层。在该密封部件的内部空间填充惰性气体。
[0027]
对有机el元件施加电压时,从阳极注入空穴,从阴极注入电子。它们通过有机发光层结合,荧光性有机化合物等的有机化合物被此时产生的能量激发,有机el发光层发光。此时发出的光通过透明的阳极和基板向正面侧射出。即,有机el元件的基板侧的面成为主要的光出射面。另外,面状光源14的光出射面构成发光部8的发光面18。
[002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薄膜玻璃构成基板,但也可以使用薄膜树脂膜等可挠性材料。此外,面状光源14也可以是有机el元件以外的呈面状发光的光源。
[0029]
支承板16为金属制或树脂制。支承板16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主表面,面状光源14搭载于一个主表面。例如,通过粘接带将面状光源14固定于支承板16的主表面。支承板16的一端被固定于延伸部件10。
[0030]
延伸部件10包括背板20、底座22。背板20被配置在比多个发光部8更靠灯具后方侧,是覆盖灯体2的开口的板。背板20的彼此相对的主表面朝向灯具前后方向。底座22从朝向背板20的灯具前方侧的主表面向灯具前方突出。各支承板16的一端固定于底座22。因此,通过底座22支承多个发光部8。背板20和底座22例如是树脂的一体成型品。经由未图示的支承结构将延伸部件10固定于灯体2。
[0031]
多个发光部8以向第一方向射出光的方式确定姿势。即,各发光部8被配置成发光面18朝向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灯具前方。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为后组合灯,因此灯具前方为车辆后方。另外,多个发光部8在灯具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灯具后方向灯具前方,按第一发光部8a、第二发光部8b、第三发光部8c的顺序排列。
[0032]
此外,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被排列成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发光部8b中与发光面18的相反侧的背面24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部8a和第二发光部8b被配置成:从灯具前方看,各自的发光面18的灯具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相重叠。
[0033]
第二发光部8b向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灯具前方侧延伸。因此,从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被照射至第二发光部8b的背面24。第二发光部8b的背面24构成将第一发光部8a的光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反射的反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是灯具侧方。另外,灯具侧方是车辆侧面。反射面将被照射到反射面的第一发光部8a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相对于第一方向呈90
°
以上的角度范围反射。
[003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部8b和第三发光部8c也以与第一发光部8a和第
二发光部8b同样的位置关系排列。即,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的至少一部分被排列成与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部8b及第三发光部8c被配置成从灯具前方看、各自的发光面18的灯具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相重叠。从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被照射到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构成将第二发光部8b的光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反射的反射面。
[0035]
第二发光部8b的背面24是第二发光部8b具有的支承板16朝向第一发光部8a侧的主表面。因此,反射第一发光部8a的光的反射面由支承板16的朝向第一发光部8a侧的表面构成。同样地,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是第三发光部8c具有的支承板16的朝向第二发光部8b侧的主表面。因此,反射第二发光部8b的光的反射面由支承板16的朝向第二发光部8b侧的表面构成。
[0036]
支承板16为树脂制时,可以对支承板16的表面施以铝蒸镀等镜面加工,以将背面24作为反射面。此外,支承板16为金属制时,可以施以镜面研磨等处理,以将背面24作为反射面。此外,也可以以更可靠地向第二方向反射光的方式,在背面24设置阶梯等的光学要素。
[0037]
另外,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发光部8b的外侧。同样地,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三发光部8c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各发光部8中,从灯具前方观察时的发光部8的外形与面状光源14的外形为相似的形状。发光部8的外形也是支承板16的外形。另外,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具有彼此相似的形状,第一发光部8a最大,第二发光部8b为中间大小,第三发光部8c最小。因此,多个发光部8从灯具后方朝着灯具近身侧逐渐变小。
[0038]
因此,从灯具前方观察,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将第二发光部8b描边,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将第三发光部8c描边。因此,可以从灯具前方识别第一发光部8a~
[0039]
第三发光部8c的所有发光面18。
[0040]
外罩4允许光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出射。本实施方式的外罩4具有朝向第一方向、即灯具前方的第一透光面26,以及朝向第二方向、即灯具侧方的一对第二透光面28。从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中的从灯具前方可识别的部分、和第三发光部8c的发光面18整体分别射出的光,主要经由第一透光面26向灯具前方射出。
[0041]
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中,从灯具前方观察时的与第二发光部8b重叠的部分射出的光主要在第二发光部8b的背面24反射、经由一对第二透光面28向灯具侧方射出。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中,从灯具前方观察时的与第三发光部8c重叠的部分射出的光主要在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被反射、经由一对第二透光面28向灯具侧方射出。
[0042]
车辆用灯具1可以通过向灯具前方射出光来作为尾灯及/或刹车灯发挥功能。另外,车辆用灯具1可以通过向灯具侧方射出光来作为后侧标志灯发挥功能。例如,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的各面状光源14是射出红色光的有机el面板。第一发光部8a和第二发光部8b的面状光源14通过被搭载于车辆的未图示的灯开关的操作而点亮。而且,光从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向灯具前方射出,从而尾灯点亮。
[0043]
另外,第一发光部8a的光通过第二发光部8b的背面24而向灯具侧方反射,第二发光部8b的光通过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而向灯具侧方反射,从而后侧标志灯点亮。侧标志灯作为配光要件,要求以车辆侧面的法线为基准,向车辆前方侧45
°
及车辆后方侧45
°
的范
围照射光,且不向车辆前方侧75
°
至90
°
的范围射出光。因此,第二发光部8b及第三发光部8c的背面24调整反射特性以满足该配光要件。
[0044]
另外,第三发光部8c通过被搭载于车辆的未图示的刹车踏板的操作而点亮。而且,从第三发光部8c向灯具前方射出光,从而刹车灯点亮。
[0045]
以外罩4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在图4中箭头os所示的一侧)的第二透光面28的至少一部分没有由车身bd覆盖的方式,在车身bd安装车辆用灯具1。由此,能够将被反射到灯具侧方的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的光更可靠地作为侧面标志灯利用。此外,也可以是,在车身bd设置开口,使得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二透光面28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在图4中箭头is所示的一侧)的第二透光面28也没有由车身bd覆盖,被安装于车身bd。由此,可以扩大车辆用灯具1的光射出范围,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被识认性。
[0046]
另外,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的各发光面18具有尖头部30,其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的上端部设置有尖头部30。而且,第一发光部8a的尖头部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发光部8b的外侧。此外,第二发光部8b的尖头部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三发光部8c的外侧。此外,外罩4具有朝向灯具上方的第三透光面32。可以经由第三透光面32识认到各发光部8的尖头部30。
[0047]
此外,外罩4具有朝向灯具前方逐渐变细的形状。即,一对第二透光面28以彼此的距离从灯具后方向灯具前方逐渐接近的方式倾斜。并且,每个第二透光面28均相对于车辆的前后轴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二透光面28随着从灯具后方向灯具前方前进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透光面28随着从灯具后方向灯具前方前进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外罩4中向灯具前方逐渐变细的部分从车身bd向外突出。
[0048]
在背板20的灯具后方侧,配置有点灯电路12。点灯电路12是驱动多个发光部8的电路。点灯电路12与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例如通过柔性印刷基板34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点灯电路12将根据多个发光部8之中面状光源14最小的发光部8中的面状光源14的大小而确定的电流供给至多个发光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面状光源14最小的发光部8为第三发光部8c。因此,点灯电路12向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供给的电流的大小被设定为第三发光部8c的面状光源14以希望的亮度发光的大小。
[0049]
面状光源14的亮度根据面状光源14的面积和所供给的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在要得到任意的预定亮度的情况下,面状光源14的面积越大、需要的电流也越大。因此,如果供给的电流为相同大小,则面状光源14的面积越大、亮度越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最小的面状光源14配置在灯具近身侧,面状光源14朝着灯具后方逐渐变大。因此,若点亮第一发光部8a~第三发光部8c的各面状光源14,则可得到从灯具近身处向深远处亮度逐渐降低的层次发光。
[0050]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包括: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分别具有面状光源14,向第一方向射出光;以及外罩4,具有透光性,构成车辆用灯具1的外壳。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被排列成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发光部8b中与发光面18相反侧的背面24相对。而且,背面24构成将第一发光部8a的光朝向与
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反射的反射面。另外,外罩4允许光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射出。
[0051]
能够通过光向第一方向的出射以发挥第一灯具功能,能够通过光向第二方向的出射以发挥第二灯具功能。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一个车辆用灯具持有多个灯具功能。此外,光向第二方向的射出通过将第一发光部8a和第二发光部8b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用第二发光部8b的背面24将第一发光部8a的光向第二方向反射而实现。因此,相比于分别独立配置第一灯具功能用的光源和第二灯具功能用的光源的情况,能够使车辆用灯具小型化。特别地,能够减少车辆用灯具占车身表面的面积比例。
[0052]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得一个车辆用灯具具有多个灯具功能的同时,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的小型化。另外,通过将发挥第一灯具功能的车辆用灯具和具有第二灯具功能的车辆用灯具集合于一者,可以减少被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灯具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小灯具整体的设置空间。另外,可以实现车辆用灯具的部件数量的减少或轻量化。其结果,可以实现车辆的低成本化或轻量化。
[0053]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灯具1被配置在灯具后方,第一方向为灯具前方,第二方向为灯具侧方。因此,车辆用灯具1可以向灯具前方射出光以作为尾灯及/或刹车灯发挥功能。另外,车辆用灯具1可以通过向灯具侧方射出光来作为后侧标志灯发挥功能。
[0054]
面状光源14是有机el元件。通过使用有机el元件,从而可以更简单地实现车辆用灯具1的小型化。另外,避免车辆用灯具1的大型化的同时,能够增加排列的发光部8的数量。
[0055]
第二发光部8b具有支承面状光源14的支承板16,朝向支承板16的第一发光部8a侧的表面构成反射面。由此,相比于单独设置构成反射面的板材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另外,对支承板16的表面施以镜面加工比对面状光源14施以镜面加工容易,因此可以简单地实现使第一发光部8a的光向第二方向反射的结构。
[0056]
另外,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发光部8b的外侧。因此,能够从第一方向看到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向观看者呈现进深感、即三维的外观,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设计性。此外,由于将第一发光部8a兼用于多个灯具功能,因此能够使车辆用灯具1小型化。此外,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1的部件个数减少或轻量化。
[0057]
另外,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及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具有尖头部30,其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逐渐变细。而且,第一发光部8a的尖头部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发光部8b的外侧。因此,能够从第一方向看到第一发光部8a的尖头部30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设计性。
[0058]
此外,外罩4具有朝向灯具前方逐渐变细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设计性。
[0059]
另外,车辆用灯具1具备:多个发光部8,包括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各自的面状光源14的大小不同;点灯电路12,驱动多个发光部8。点灯电路12将根据多个发光部8之中面状光源14最小的发光部8中的面状光源14的大小而确定的电流供给至各发光部8。由此,能够使面状光源14大小不同的多个发光部8以不同的亮度发光。其结果,能够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设计性。
[0060]
另外,可以形成亮度从灯具近身侧向里侧逐渐降低的层次发光。因此,能够向观看者呈现更加具有进深感的外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1的醒目性、设计性。另
外,通过根据最小的面状光源14确定供给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防止其他面状光源14中流动过电流。并且,多个发光部8共用点灯电路12,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灯具1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另外,可以在不搭载多个点灯电路12所得到的灯室6内的空间中设置其他部件。因此,可以在抑制车辆用灯具1的大型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多功能化。
[0061]
(实施方式2)
[0062]
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除点灯电路12的数量不同之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结构。下面,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针对共同的构成简单地进行说明,或者省略说明。图5是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0063]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作为多个发光部8,具有第一发光部8a、第二发光部8b和第三发光部8c。另外,车辆用灯具1具有驱动第一发光部8a的第一点灯电路12a、驱动第二发光部8b的第二点灯电路12b、驱动第三发光部8c的第三点灯电路12c。各点灯电路12可以分别独立地驱动对应的发光部8。
[0064]
第一点灯电路12a驱动第一发光部8a,使得第一发光部8a的面状光源14的亮度高于第二发光部8b的面状光源14的亮度。由此,能够增加从第一发光部8a射出的光量,因此可以增加向第二方向射出的光量。其结果,车辆用灯具1能够更可靠地发挥作为侧面标志灯的功能。另外,第一发光部8a的光也向第一方向射出的情况下,向第一方向射出的光量也能够增加。由此,还可以使尾灯的亮度增大。第二点灯电路12b驱动第二发光部8b,使得第二发光部8b的面状光源14的亮度成为希望的亮度。第三点灯电路12c驱动第三发光部8c,使得第三发光部8c的面状光源14的亮度成为希望的亮度。
[0065]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前述的实施方式仅示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示例。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构成要素的变更、增加、删除等多种设计变更。加以设计变更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有组合的实施方式及变形各自的效果。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的内容,赋予“本实施方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的表述进行强调,即使没有这样表述的内容也允许设计变更。上述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作为本发明的方案也是有效的。对附图的截面标注的阴影线并不限定标注阴影线的对象的材质。
[0066]
在实施方式中,车辆用灯具1是后组合灯,通过向灯具侧方反射的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的光构成后侧标志灯。然而,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是,将车辆用灯具1作为头灯,由向灯具侧方反射的第一发光部8a及第二发光部8b的光构成前侧标志灯。
[0067]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6的表面构成反射面。然而,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将支承板16作为框状体以支承面状光源14的外周,露出面状光源14的背面,将该露出的背面作为反射面利用。另外,也可以在面状光源14的背面设置反射板。
[0068]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从灯具前方观察时,将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配置在第二发光部8b的外侧,使第一发光部8a的一部分光向灯具前方射出。然而,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是,使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整体与第二发光部8b重叠,将第一发光部8a作为侧面标志灯专用的光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与第三发光部8c重叠,使第二发光部8b的一部分光向灯具侧方射出。然而,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使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整体不与第三发光部8c重叠,将第二发光部8b作为尾灯专用的光源。
[0069]
另外,也可以是,从灯具前方观察时,将第一发光部8a的发光面18的一部分配置在第二发光部8b的外侧,使第二发光部8b的发光面18整体与第三发光部8c重叠,将第一发光部8a作为侧面标志灯用及尾灯用的光源,将第二发光部8b作为侧面标志灯专用的光源。此外,也可以是,将第一发光部8a和第二发光部8b作为侧面标志灯专用的光源,将第三发光部8c作为尾灯专用的光源,将未图示的第四光源作为刹车灯专用的光源。可以适当组合各发光部8的作用。发光部8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例如,可以省略第三发光部8c。此外,也可以在第二发光部8b的灯具前方侧配置两个以上的发光部。此外,也可以在第一发光部8a的灯具后方侧配置一个以上发光部。
[0070]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71]
本发明可以利用在车辆用灯具中。
[0072]
[附图标记说明]
[0073]
1车辆用灯具、4外罩、8发光部、8a第一发光部、8b第二发光部、8c第三发光部、12点灯电路、12a第一点灯电路、12b第二点灯电路、12c第三点灯电路、14面状光源、16支承板、18发光面、24背面、30尖头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