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前悬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低速电动汽车前悬架固定多为参考传统乘用车结构,将前悬架下端固定在副车架上,上端固定在车身前轮罩上端焊合件上。但是,1.传统前悬架固定结构分上、下两段,涉及零件二十余种,要实现产品的合格生产对模具、焊接工装、检具均需较大投入,结构开发成本高;2.针对部分低速电动汽车,最高速度低于50km/h,传统结构多层焊接 独立副车架的前悬固定方案抗弯、抗扭能力过剩,浪费固定资源;3.低速电动汽车开发周期短,为最大限度满足目标市场人群差异化需求,降低企业车身开发投入,一套车身需要满足不同的悬架方案要求,传统前悬架固定结构因零件复杂、兼容性差不能实现多方案前悬架结构的生产,灵活拓展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通过将不同的前悬架固定结构整体螺接在车身前部,实现了不同方案的前悬架的灵活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在部分低速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短板,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二者均u型折弯,并于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车身上连接点和车身下连接点;所述车身上连接点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车身前围,车身下连接点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车身纵梁上;所述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中部通过前副车架前防撞圆管横向固定连接;
5.所述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靠近车身上连接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悬架左侧安装板,靠近车身下连接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摆臂安装板;所述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靠近车身上连接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悬架右侧安装板,靠近车身下连接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摆臂安装板;前悬架左侧安装板与前悬架右侧安装板、左摆臂安装板与右摆臂安装板分别对称设置。
6.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与车身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所述前悬架左侧安装板、前悬架右侧安装板、左摆臂安装板、右摆臂安装板均与对应圆管骨架焊接。
7.优选的,所述前悬架左侧安装板和前悬架右侧安装板朝向车身前围的一侧向下折弯,并设置安装孔,与车身前围螺栓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的优点是:
9.(1)该固定结构主体框架为管梁结构,仅需进行简单的弯管模具开发即可完成零件加工,整体结构零件数量少,约为传统结构的一半,开发投入少。
10.(2)该固定结构仅需12枚螺栓即可固定,更换时不需破坏车身,并可在一套车身上通过更换本结构模块满足不同的悬架方案要求,兼容性高,灵活拓展性好。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2.图1为固定结构与车身装配图。
13.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
14.图3为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15.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零部件名称为:
[0016]1‑
固定结构;11

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2

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3

车身上连接点;14

车身下连接点;15

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6

左摆臂安装板;17

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8

右摆臂安装板;19

前副车架前防撞圆管;2

车身;21

车身前围;3

附加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要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图1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0019]
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二者均u型折弯,并于端部冲压形成用于与车身2连接的车身上连接点13和车身下连接点14。车身上连接点13和车身下连接点14上均设置有安装孔,以便于与车身2螺栓连接。车身上连接点13螺栓连接于车身前围21,车身下连接点14螺栓连接于车身2纵梁上,每个连接点均设置有两个安装螺栓,整个固定结构仅需八枚螺栓即可实现与车身2的连接。
[0020]
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中部通过前副车架前防撞圆管19横向固定连接,以将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连接成一个整体。
[0021]
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靠近车身上连接点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靠近车身下连接点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摆臂安装板16。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靠近车身上连接点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靠近车身下连接点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摆臂安装板18。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与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左摆臂安装板16与右摆臂安装板18分别对称设置,且均与对应圆管骨架焊接,用于与前悬架配合安装。
[0022]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和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朝向车身前围21的一侧向下折弯,并设置安装孔,可通过附加螺栓3与车身2连接,从而实现前悬架左侧安
装板15和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与车身前围21的螺栓连接,进一步增加与车身2连接的稳定性。
[002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方式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二者均u型折弯,并于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2)连接的车身上连接点(13)和车身下连接点(14);所述车身上连接点(13)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车身前围(21),车身下连接点(14)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车身(2)纵梁上;所述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中部通过前副车架前防撞圆管(19)横向固定连接;所述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11)靠近车身上连接点(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靠近车身下连接点(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摆臂安装板(16);所述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12)靠近车身上连接点(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靠近车身下连接点(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摆臂安装板(18);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与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左摆臂安装板(16)与右摆臂安装板(18)分别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1)与车身(2)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所述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左摆臂安装板(16)、右摆臂安装板(18)均与对应圆管骨架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左侧安装板(15)和前悬架右侧安装板(17)朝向车身前围(21)的一侧向下折弯,并设置安装孔,与车身前围(21)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整体可拆卸式前悬架固定结构,涉及前悬架安装技术领域。该固定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二者均U型折弯,并于端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车身上连接点和车身下连接点;所述车身上连接点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车身前围,车身下连接点可拆卸固定连接于车身纵梁上;所述前副车架左侧圆管骨架和前副车架右侧圆管骨架上对称设置有悬架安装板和摆臂安装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固定结构主体框架为管梁结构,仅需进行简单的弯管模具开发即可完成零件加工,整体结构零件数量少,开发投入少;且该固定结构仅需12枚螺栓即可固定,兼容性高,灵活拓展性好。灵活拓展性好。灵活拓展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高艳兵 冯永强 吕高迁 孔煕杰 李兴华 李宗川 王志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致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8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