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麦氏点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医学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麦氏点测量尺。


背景技术:

2.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麦氏点(mc burney点)又称阑尾点,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这个位置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麦氏点压痛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教学院校解剖课的医学测量教具种类较少,尤其是测量麦氏点的用具也较少,如果利用现有的米尺、卷尺、量角器、直尺、直尺组合装置等非人体解剖设计的工具在活体上测量,不仅会引起活体不适,其测量出的角度也会因人体的呼吸晃动等因素产生偏差,得出的数据就会缺少准确性。如果无法精确测量出麦氏点的位置,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医学生上课时描述阑尾点的体表部位非常模糊与宽泛,还不能用数字描述具体精确的部位,如,长度多少,角度多少,不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2、医生在临床工作对阑尾炎体外检查结果书写在病历上时,还是沿用教课书中模糊理论,不能十分具体的用长度和角度数字详细描述记录体表的位置,不利于为手术医生提供详细开刀数据;3、医生在阑尾炎切除术做手术切口时通常是通过肚脐、左右髂前上棘等为标志目测出手术切口,或根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判断出麦氏点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也可在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但是阑尾的具体位置还会因人而异变化较多,如果医生仅仅依靠目测麦氏点进行手术切口,该种方式不仅缺少精确性,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现有的测量装置为了便于测量,装置整体较小,同时装置上部的刻度也较小,医生在使用时需要靠近患者的患病处才能看到测量的刻度,这样对患者和医生都较为不便,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麦氏点测量尺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麦氏点测量尺。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麦氏点测量尺,包括量角尺、主尺和副尺,量角尺、主尺和副尺重叠设置,主尺和副尺的首端与量角尺底边的中心点通过活动轴连接,其中活动轴的一端为凸柱、另一端为凹槽;所述主尺和副尺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弧形固定板和第二弧形固定板,第一弧形固定板中心处沿着其弧度方向上等距开有一个以上的扣孔,第二弧形固定板的中心处沿着其弧度方向上等距开有一个以上的卡扣,卡扣与扣孔配合使用;所述主尺和副尺本体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均开有滑槽,滑槽上设有滑块,滑块上设有放大镜,放大镜置于主尺和副尺的刻度上。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活动轴为圆形轴体。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量角尺、主尺、副尺、第一弧形固定板、第二弧形固定板、滑块均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尺和副尺的两端为圆钝形。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麦氏点测量尺,结构合理,安全实用,按照人体解剖学设计,对
人体无不适,无伤害;将装置分别放置在肚脐上、右髂前上棘、左髂前上棘和左右两髂前上棘之间的长度的中心点上,再利用人体右髂前上棘、左髂前上棘、麦氏点、肚脐和耻骨联合的标志线,通过麦氏点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也可在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的原理,将量角尺、主尺和副尺配合使用,可得出无限接近麦氏点的位置。得出位置后再将第一弧形固定板和第二弧形固定板固定,就可避免出现因人体晃动和呼吸,导致角度偏差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将麦氏点的位置较以前更加准确的记录在病历中,给手术医生做阑尾炎手术切口带来极大的便利,增加医生手术切口的准确性,还能对医学教学方面有极大的帮助,使医学生能更加准确的掌握麦氏点的位置;此外装置活动轴上的凸柱放置在肚脐上,可加强测量时的稳固性,使得麦氏点的测量更加准确;放大镜的设置可在一定距离内看清主尺上的刻度,可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装置与肚脐配合使用示意图;
11.图3是本装置与右髂前上棘配合使用示意图;
12.图4是本装置与左、右髂前上棘14的连线配合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实施例1
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麦氏点测量尺,包括量角尺1、主尺2和副尺3,其中主尺2和副尺3的两端为圆钝形,当医生需要检查腹壁反射时,可将主尺2或副尺3的圆钝端当做检查器械,解决医生现场借用其它器具的不便;所述量角尺1、主尺2和副尺3重叠设置,主尺1和副尺2的首端与量角尺3底边的中心点通过活动轴4连接,其中活动轴4为圆形轴体、一端为凸柱、另一端为凹槽。
15.所述主尺2和副尺3相对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弧形固定板5和第二弧形固定板6,第一弧形固定板5中心处沿着其弧度方向上等距开有一个以上的扣孔7,第二弧形固定板6的中心处沿着其弧度方向上等距开有一个以上的卡扣8,卡扣8与扣孔7配合使用;所述主尺2和副尺3本体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均开有滑槽9,滑槽9上设有滑块10,滑块10上设有放大镜11,放大镜11置于主尺2和副尺3的刻度上。
16.如图2所示,当病人阑尾12疼痛的反射点在肚脐13与右髂前上棘14的标志线中、外处时,可使用该装置测量,先将活动轴4凸起部分与肚脐13贴合固定,凸与窝结合,加强测量时的稳固性,再利用主尺2测量出肚脐13与右髂前上棘14的长度,利用麦氏点在右髂前上棘14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的原理,在主尺2上找到相应的刻度,将放大镜11滑动到该刻度上,此时放大镜11中所显示的刻度位置就是无限接近于麦氏点的位置。此外由于人体之间存在差异,少部分人的阑尾12疼痛反射区会在以腹直肌为对称轴上述位置相对称的一侧,此时可将活动轴4凸起部分与肚脐13贴合固定,再使用副尺3测量肚脐13与左髂前上棘15的长度,利用麦氏点在左髂前上棘15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的原理,在主尺2上找到相应的刻度,将放大镜11滑动到该刻度上,此时放大镜11中所显示的刻度位置就是无限接近于麦氏点的位置。
17.实施例2
18.如图3所示,当人体阑尾12疼痛的反射点处在肚脐13与右髂前上棘14之间的标志线和右髂前上棘14与左髂前上棘15之间的标志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处时,可使用该装置测量,先利用右髂前上棘14进行定位,将活动轴4的凹槽放置在右髂前上棘14上,将副尺3放置在
19.肚脐13与右髂前上棘14之间的标志线上,主尺2放置在左髂前上棘15和右髂前上棘14之间标志线上,再根据人体上阑尾12疼痛的反射点,就可在量角尺1上找到无限接近于麦氏点的角度,也可挪动用主尺2或副尺3直接测量出该麦氏点距离右髂前上棘14的大致距离,再通过放大镜11放大刻度进行记录。
20.此外由于人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人的阑尾12疼痛的反射区会在以腹直肌为对称轴上述阑尾12反射点相对称的一侧,那么就可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将活动轴4的凹槽放在左髂前上棘15上,再将副尺3放置在肚脐13与右髂前上棘14之间的标志线上,将主尺2放置在左髂前上棘15和右髂前上棘14之间的标志线上,再根据人体上阑尾12疼痛的反射点,就可在量角尺1上找到无限接近于麦氏点的角度,也可挪动主尺2或副尺3直接测量出该麦氏点距离左髂前上棘15的大致距离,通过放大镜11放大刻度进行记录。该种测量方式,不仅利于书写病历,为医生提供相对于以往较为准确的开刀位置,还能对医学教学方面有极大的帮助,使医学生能更加准确的掌握麦氏点的位置。
21.实施例3
22.如图4所示,当人体阑尾12疼痛的反射点处在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的右、中处时,可使用该装置测量,先将量角尺1中心轴置于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的中点,量角尺1的底边与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重合,再用副尺3测量右髂前上棘14到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的中点的长度,根据麦氏点在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的原理,便可在副尺3上找到相应的刻度,再通过放大镜11放大刻度,此时得出的刻度位置就是无限接近于麦氏点的位置。此外由于人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人的阑尾12疼痛的反射区会在以腹直肌为对称轴,上述麦氏点位置相对称的一侧,此时可用主尺2测量出左髂前上棘15到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的中点的长度,根据氏点在左、右髂前上棘14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的原理,便可在主尺2上找到相应的刻度,再通过放大镜11放大刻度,此时得出的刻度位置就是无限接近于麦氏点的位置。
23.以上所述的量角尺1、主尺2、副尺3、第一弧形固定板5、第二弧形固定板6、滑块10均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所以在测量时,可直接透过量角器1、主尺2和副尺3看到皮肤表面,使得在确定麦氏点位置时较以往变得更加准确,并且该种材质还不会引起病人的不适,使麦氏点定位测量方法变得更加专业,描述的更加准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