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


背景技术:

[0002]“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其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需要通过肢体康复器械来完成一个长期反复和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过程。
[0003]
目前市面上的肢体康复器械大多都固定在某个地点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自行走动至器械摆放地,在来回走动的过程中易引起发病,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的肢体康复器械大多都固定在某个地点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自行走动至器械摆放地,在来回走动的过程中易引起发病,给患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包括:
[0006]
上支撑框架,所述上支撑框架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柱;
[0007]
下支撑框架,其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所述下支撑框架的底端设置有基架,所述基架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基架的底端中部贯穿有螺纹长杆;
[0008]
衔接套,其垂直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框架的内部顶端中部,所述衔接套的中部贯穿有上肢牵引绳,所述上肢牵引绳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
[0009]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框架、支撑柱和下支撑框架之间自上至下依次呈固定连接,且下支撑框架和基架呈同一竖直中轴线上,而且万向轮关于基架的底端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
[0010]
优选的,所述上肢牵引绳的外径尺寸小于衔接套的内径尺寸,且把手关于上肢牵引绳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
[0011]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还设有:
[0012]
滑套,其套设于所述支撑柱的外部,所述滑套之间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另一端设置有抵接支板,所述座椅和滑套通过液压气缸构成升降结构。
[0013]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框架还设有:
[0014]
加固支板,其设置于所述下支撑框架和所述上支撑框架的两侧之间;
[0015]
基盘,其固定于所述下支撑框架的内部底端,所述基盘的内部前后两端通过滑杆相连接,所述滑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有脚部踏板。
[0016]
优选的,所述滑块关于脚部踏板的底端呈等距状分布,且脚部踏板通过滑块与滑杆构成滑动结构。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采用衔接套、上肢牵引绳和把手的结构设计,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来对上肢部位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基盘、滑杆、滑块和脚部踏板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肢体康复器械还兼具了对下肢部位的训练,使之患者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快速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0018]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架的底部两侧增设万向轮,使之该肢体康复器械的移动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从而当工作人员握持加固支板两侧的把手部位,将肢体康复器械推移至患者的病房或是其他区域时,可以方便脑卒中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减少患者来回走动过程中引起发病的可能。
[0019]
2、本实用新型上肢牵引绳的外表面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从而可以顺利的关于衔接套内部进行滑动,以此使得患者可以通过握持把手部位,并以一只手抬起另一只手下落的姿势来回活动以达到实现训练手臂部位的效果。
[0020]
3、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气缸驱动座椅连带滑套关于支撑柱的外部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可以实现对座椅置放高度的调整,使之更加适用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0021]
4、本实用新型脚部踏板通过与滑块相固定,从而可以关于滑杆的外部进行滑动,以此当患者脚部放置于脚部踏板内,利用腿部以及脚部力量推动脚部踏板一并向前或是向后移动时,可以起到训练腿部肢体肌肉的作用,利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的基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的加固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上支撑框架;2、支撑柱;3、下支撑框架;4、基架;5、万向轮;6、螺纹长杆;7、衔接套;8、上肢牵引绳;9、把手;10、滑套;11、座椅;12、液压气缸;13、抵接支板;14、加固支板;15、基盘;16、滑杆;17、滑块;18、脚部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包括:
[0027]
上支撑框架1,上支撑框架1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柱2;
[0028]
下支撑框架3,其垂直固定于支撑柱2的底端,下支撑框架3的底端设置有基架4,基架4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5,基架4的底端中部贯穿有螺纹长杆6;
[0029]
衔接套7,其垂直固定于上支撑框架1的内部顶端中部,衔接套7的中部贯穿有上肢牵引绳8,上肢牵引绳8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9;
[0030]
上支撑框架1、支撑柱2和下支撑框架3之间自上至下依次呈固定连接,且下支撑框架3和基架4呈同一竖直中轴线上,而且万向轮5关于基架4的底端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通过在基架4的底部两侧增设万向轮5,使之该肢体康复器械的移动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从而当工作人员握持加固支板14两侧的把手部位,将肢体康复器械推移至患者的病房或是其他区域时,可以方便脑卒中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减少患者来回走动过程中引起发病的可能;
[0031]
上肢牵引绳8的外径尺寸小于衔接套7的内径尺寸,且把手9关于上肢牵引绳8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上肢牵引绳8的外表面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从而可以顺利的关于衔接套7内部进行滑动,以此使得患者可以通过握持把手9部位,并以一只手抬起另一只手下落的姿势来回活动以达到实现训练手臂部位的效果;
[0032]
支撑柱2还设有:
[0033]
滑套10,其套设于支撑柱2的外部,滑套10之间连接有座椅11,座椅11的底端两侧均安装有液压气缸12,液压气缸12的另一端设置有抵接支板13,座椅11和滑套10通过液压气缸12构成升降结构,通过液压气缸12驱动座椅11连带滑套10关于支撑柱2的外部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可以实现对座椅11置放高度的调整,使之更加适用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0034]
下支撑框架3还设有:
[0035]
加固支板14,其设置于下支撑框架3和上支撑框架1的两侧之间;
[0036]
基盘15,其固定于下支撑框架3的内部底端,基盘15的内部前后两端通过滑杆16相连接,滑杆16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的顶端固定有脚部踏板18;
[0037]
滑块17关于脚部踏板18的底端呈等距状分布,且脚部踏板18通过滑块17与滑杆16构成滑动结构,脚部踏板18通过与滑块17相固定,从而可以关于滑杆16的外部进行滑动,以此当患者脚部放置于脚部踏板18内,利用腿部以及脚部力量推动脚部踏板18一并向前或是向后移动时,可以起到训练腿部肢体肌肉的作用,利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快速恢复。
[0038]
综上,该脑卒中患者用肢体康复器械,使用时,首先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上支撑框架1、支撑柱2、下支撑框架3和基架4之间自上至下依次固定呈一体,其中上支撑框架1和下支撑框架3之间还通过加固支板14进行连接,使之该器械的结构更加稳固和安全,接着通过在基架4的底部两侧增设万向轮5,从而可以提升该肢体康复器械的移动能力,方便工作人员握持加固支板14两侧的把手部位将该器械推送至患者的病房或是其他康复训练地点,使之脑卒中患者随时随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减少患者来回走动过程中引起发病的可能,其中当器械移动至指定位置时,通过将螺纹长杆6贯穿基架4中部,并关于其中部进行旋动直至其底端抵接在地面之上,从而可以完成对该器械摆放位置的固定,避免在训练使用过程中器械发生位移,接着工作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使用习惯来调节座椅11的离地高度,利用液压气缸12驱动座椅11连带滑套10关于支撑柱2的外部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将座椅11的置放高度调整至最佳,患者通过坐立于座椅11上方,根据图2所示患者的左右脚分别对应放置进入脚部踏板18内,其两只手臂分别与把手9一一对应握持,此时患者可以一只手抬起另一只手下落的姿势来回将上肢牵引绳8关于衔接套7内部进行滑动,以达到开展患者上肢部位的效果,接着利用腿部和脚部力量推动脚部踏板18以及与之相固定的滑块17关于滑杆16的外部进行向前或是向后滑动时,从而可以起到训练腿部肢体肌肉的作用,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快速康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