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座椅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座椅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乘坐的舒适性,现代汽车座椅的功能越来越多,比如,座椅前后调节、座椅靠背调节、座椅高度调节、腰托调节和座椅头枕调节等。为了实现以上功能的调节,座椅会针对每个功能配置一电机,比如:滑轨电机、靠背电机、高调电机、坐盆电机、腿托电机、头枕电机和腰托电机等。且每个电机均由一个单独的按键开关来控制,故需要的按键开关较多,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且布置不方便的问题。
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电动座椅控制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座椅控制开关,它能实现多功能的调节,且占用空间小。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座椅控制开关,包括电路板和外壳体,还包括启停开关组件、旋转开关组件、调节开关组件、底座、电路板、点动开关、多个触点开关和双控触点开关;
6.所述点动开关、各触点开关以及双控触点开关均焊接在电路板上,且各触点开关呈圆周均布;
7.所述底座通过螺钉与电路板固定连接;
8.所述外壳体在与点动开关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体在与双控触点开关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
9.所述旋转开关组件的下端卡接在底座上,旋转开关组件能相对于底座绕底座的轴线转动;且旋转开关组件的上端伸出到第一通孔外;所述旋转开关组件的下端设有一凸缘,各触点开关均设置在凸缘的运动轨迹上,在凸缘旋转到与触点开关相接触时能使该触点开关闭合;
10.所述启停开关组件卡接在底座上,该启停开关组件能相对于底座沿底座的轴线上下移动,在启停开关组件向下移动到下限位置时,所述启停开关组件的下端与点动开关接触以使点动开关闭合,在启停开关组件向上移动到上限位置时,所述点动开关断开;
11.所述调节开关组件包括调节开关和旋转销,所述调节开关位于第二通孔内,调节开关通过旋转销安装在外壳体上,且调节开关能绕旋转销转动,在所述调节开关的任一端绕旋转销转动到与双控触点开关接触时,所述双控触点开关闭合;
12.所述双控触点开关分别与各触点开关、点动开关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启停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启停开关和第二启停开关,所述第二启停开关卡接在底座上,且第二启停开关能相对于底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启停开关的上端与第一启停开关卡接,在第二启停开关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启停开关的
下端能与点动开关接触以使点动开关闭合,在第二启停开关向上移动到上限位置时,所述点动开关断开。
14.可选地,所述旋转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旋钮开关和第二旋钮开关,所述凸缘设置在第二旋钮开关的下端,所述第一旋钮开关卡接在第二旋钮开关上,所述第二旋钮开关卡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旋钮开关和第一旋钮开关能一起相对于底座绕底座的轴线转动;且第一旋钮开关的上端伸出到第一通孔外。
15.可选地,所述触点开关为七个,各触点开关均布在点动开关的外周。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启停开关的顶面上设有指示箭头,所述第一旋钮开关的顶面上设有七个不同的图标,分别为滑轨调节图标、靠背调节图标、高度调节图标、坐盆调节图标、腿托调节图标、头枕调节图标和腰托调节图标。
17.可选地,还包括led灯,该 led灯固定安装在第一启停开关上,led灯的一端与双控触点开关与电点开关的连接点连接,led灯的另一端与双控触点开关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够实现座椅的多功能调节,具有占用空间较小,且布置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座椅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沿a

a线的剖面图;
21.图3为图1中沿b

b线的剖面图;
22.图4为图1中沿c

c线的剖面图;
23.图5为图3中的d部放大图;
24.图6为图1的解析图;
25.图中:1、led灯,2、第一启停开关,3、第二启停开关,4、第一旋钮开关,5、第二旋钮开关,6、外壳体,7、调节开关,8、旋转销,9、底座,10、电路板、11、螺钉,12、点动开关,13、触点开关,14、双控触点开关,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动座椅控制开关,包括电路板10和外壳体6,还包括启停开关组件、旋转开关组件、调节开关组件、底座9、电路板10、点动开关12、多个触点开关13和双控触点开关14。所述点动开关12、各触点开关13以及双控触点开关14均焊接在电路板10上,且各触点开关13呈圆周均布。所述底座9通过螺钉11与电路板10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6在与点动开关12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外壳体6在与双控触点开关14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16。所述旋转开关组件的下端卡接在底座9上,旋转开关组件能相对于底座9绕底座9的轴线转动;且旋转开关组件的上端伸出到第一通孔15外;所述旋转开关组件的下端设有一凸缘17,各触点开关13均设置在凸缘17的运动轨迹上,在凸缘17旋转到与触点开关13相接触时能使该触点开关13闭合。所述启停开关组件卡接在底座9上,该启停开关组件能相对于底座9沿底座9的轴线上下移动,在按压启停开关组件使其向下移动到下限位置时,所述启停开关组件的下端与点动开关12接触以使点动开关12闭合,
在启停开关组件向上移动到上限位置时,所述点动开关12断开。所述调节开关组件包括调节开关7和旋转销8,所述调节开关7位于外壳体6的第二通孔16内,调节开关7通过旋转销8安装在外壳体6上,且调节开关7能绕旋转销8转动,在按压所述调节开关7使调节开关7的任一端绕旋转销8转动到与双控触点开关14接触时,所述双控触点开关14闭合,当松开调节开关7时,双控触点开关14打开。所述双控触点开关14分别与各触点开关13、点动开关12连接。
2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启停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启停开关2和第二启停开关3,所述第二启停开关3卡接在底座9上,且第二启停开关3能相对于底座9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启停开关3的上端与第一启停开关2卡接在一起。向下按压第一启停开关2,第二启停开关3会随第一启停开关2一起向下移动,当第二启停开关3向下移动到下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启停开关3的下端能与点动开关12接触,从而使点动开关12闭合。在点动开关12上设有回位结构,当再向下按压第一启停开关2,在回位结构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启停开关3会带动第一启停开关2一起向上移动,使启停开关组件回位,在第二启停开关3向上移动到上限位置时,所述点动开关12断开。
2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旋钮开关4和第二旋钮开关5,所述凸缘17设置在第二旋钮开关5的下端,所述第一旋钮开关4卡接在第二旋钮开关5上,所述第二旋钮开关5卡接在底座9上,所述第二旋钮开关5和第一旋钮开关4能一起相对于底座9绕底座9的轴线转动;且第一旋钮开关4的上端伸出到第一通孔15外。
30.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开关13为七个,分别为触点开关a至触点开关g,其中,触点开关a用于控制滑轨电机,触点开关b用于控制靠背电机,触点开关c用于控制高调电机,触点开关d用于控制坐盆电机,触点开关e用于控制腿托电机,触点开关f用于控制头枕电机,触点开关g用于控制腰托电机。各触点开关13均布在点动开关12的外周。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启停开关2的顶面上设有指示箭头,所述第一旋钮开关4的顶面上设有七个不同的图标,分别为滑轨调节图标、靠背调节图标、高度调节图标、坐盆调节图标、腿托调节图标、头枕调节图标和腰托调节图标。当第一启停开关2上的指示箭头与第一旋钮开关4上的其中一个图标对齐上,表示该图标所对应功能的触点开关被闭合,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开关7对图标所对应功能进行调节。
32.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双控触点开关14包括两个触点开关,分别为触点开关h和触点开关i。触点开关h和触点开关i分别与调节开关7的两端一一对应。调节开关7的顶面上设有“ ”按键或
“‑”
按键,当按下按压“ ”按键时,触点开关h闭合,当按下按压
“‑”
按键时,触点开关i闭合,从而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33.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还包括led灯1, led灯1固定安装在第一启停开关2上。led灯1的一端与双控触点开关14与电点开关12的连接点连接,led灯1的另一端与双控触点开关14连接,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34.led灯1的一端分别与点动开关12的一端、触点开关h连接,电动开关12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led灯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负极、触点开关i连接。当点动开关12闭合时,led灯1被点亮。
35.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36.按压第一启停开关2,第二启停开关3会随第一启停开关2向下移动并与点动开关12接触,使点动开关12闭合,此时led灯1点亮。当需要调整座椅的靠背时,旋转第一旋钮开
关4,在第一旋钮开关4旋转的同时会带动第二旋钮开关5一起转动,使第二旋钮开关5与触点开关b接触,此时,触点开关b闭合,再通过按8上的“ ”按键或
“‑”
按键,来实现靠背的前后调节。当靠背调节好以后,若还需要调节头枕,此时再旋转第一旋钮开关4,使第二旋钮开关5上的凸缘17与触点开关f相接触,然后再通过按调节开关7上的“ ”按键或
“‑”
按键,来实现头枕的调节。当座椅调节好以后,则再按一下第一启停开关2,在点动开关12的回位结构的作用下,使第一启停开关2和第二启停开关3一起向上移动,此时第二启停开关3与点动开关12分离,点动开关12断开。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