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持自然步态的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2: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高跟鞋,更具体地,涉及与传统高跟鞋相比舒适度和支撑性得以增加的高跟鞋。此外,本发明的高跟鞋支持自然步态并增加平衡。这些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高跟鞋的特定配置和材料使用而获得的。


背景技术:

2.在现代社会,穿高跟鞋与时尚和专业性有关。从小巧的猫跟鞋(kitten heel)和恨天高的细高跟鞋(stiletto)到包头高跟鞋(pump)和露跟鞋(sling back),高跟鞋是任何女性衣柜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穿高跟鞋对穿着者有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当长年定期穿着时。
3.穿高跟鞋引起的问题大多数是由压力从脚后跟转移到前脚掌(尤其是脚趾和跖骨上的压力增加)造成的。此外,高跟鞋常常有小的和/或三角形的脚趾盒(toe

box),它们将脚趾挤压在一起并阻止它们发挥其自然功能。当大脚趾从第二个脚趾外展时,它处于强有力的机械位置。然而,长期使用高跟鞋会造成大脚趾变错位,这称为拇外翻。在大脚趾没有正确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重心移位,达不到静态平衡,从而导致身体自动补偿平衡和阻尼冲击。此外,如果大脚趾错位,脚可将体重的方向从矢状面转移到额状面或横切面,从而造成很多损伤。
4.尽管众所周知高跟鞋会造成永久性的足部问题,但这并不能阻止女性穿着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髋部、膝盖和大脚趾处的关节周围的软骨和组织将被破坏,这也被称为骨关节炎。当大脚趾被破坏(也称为拇囊炎)时,女性经历行走困难,并且一旦出现损伤,脚的损伤就接连发生。其他症状包括锤状趾、扁平足、内嵌指甲、小腿肌肉缩短、莫顿氏神经和跖骨痛。
5.因为社会约束经常使得必须穿高跟鞋,所以舒适度和支撑性得以增加的高跟鞋将是有利的。此外,减少负面影响的高跟鞋将是有利的。
6.发明目的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现有技术的替代品。具体地,可发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完全或部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缺陷的高跟鞋。


技术实现要素:

8.因此,旨在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通过提供包括构造性鞋底、鞋跟、鞋面和内底的高跟鞋来获得上述目的和几个其他目的,其中,内底包含拉胀材料。
9.内底的拉胀材料应该被设计为具有负泊松比。内底的拉胀材料被这样配置为使得当压力施加到内底的拉胀区域上时,它在该区域中并不变薄,而是变厚或者至少保持相同的厚度。换句话说,拉胀件是具有负泊松比的结构或材料,使得当被拉伸时,它们在垂直于所施加力的方向上变厚。该行为是由于它们特定的内部结构和当样品被单轴加载时该结构的变形方式导致的。拉胀件可以是单分子、晶体或宏观物质的特定结构。例如,可通过在下
文中被称为“拉胀切割”的特殊切割图案获得拉胀结构,从而提供由负泊松比产生的特性。
10.本发明的高跟鞋由前脚掌段、脚后跟段以及前脚掌段与脚后跟段之间的足弓段限定。此外,前脚掌段包括脚趾段。构造性鞋底、鞋面、内底和外底各自也由这样的各段限定。这些元件中的每个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是被配置为在鞋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自然位置(准备行走)时面向上的表面,并且下表面与上表面相对。
11.构造性鞋底是高跟鞋的骨干。构造性鞋底的上表面被配置为通过内底与使用者的脚下面的表面间接接触。
12.构造性鞋底的形状取决于期望的鞋设计,但出于高跟鞋的目的,顾名思义是用于抬高脚的脚后跟,构造性鞋底具有前脚掌段和脚后跟段,前脚掌段被配置为在使用中与地面间接接触并支撑使用者的前脚掌,脚后跟段被抬高至高于地面的期望高度,被配置为支撑使用者的脚的脚后跟。更具体地,构造性鞋底的前脚掌段的下表面被配置为在使用中与地面间接接触。此外,前脚掌段的上表面被配置为支撑使用者的前脚掌。构造性鞋底的脚后跟段的上表面被配置为支撑使用者的脚后跟,并被配置为在使用时抬离地面。此外,构造性鞋底具有连接前脚掌段与抬高的脚后跟段的足弓段。
13.一般,构造性鞋底由诸如纸板或木材等这样的硬的和/或刚性的和/或非弹性材料制成,该材料足以承受在使用时施加到其上的压力。构造性鞋底优选地还包括柄部,诸如在构造性鞋底的上表面处的金属柄部。柄部可以是支撑性结构的一部分。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构造性鞋底在前脚掌段处在基本纵向方向上被切割至少一次,其中,至少一个切口被配置为当压力施加到前脚掌段上时允许构造性鞋底围绕切口展开。另选地或与其结合地,构造性鞋底可设置有拉胀切口,以确保响应于所施加的压力而展开的可能性。
15.//鞋面//
16.根据本发明的高跟鞋可以是封闭的,在脚趾段是敞开的,或者具有仅覆盖脚的小区域的多个鞋面,诸如高跟凉鞋。因此,高跟鞋的鞋面可以是一件或者一起形成鞋面的多件。
17.鞋面附接到构造性鞋底,使得鞋面和构造性鞋底一起形成外壳,所述外壳被配置为接纳脚并以特定配置保持脚。
18.//鞋跟//
19.鞋跟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构造性鞋底的脚后跟段的下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高跟鞋包括外底,并且鞋跟附接到外底的脚后跟段。
20.许多鞋的鞋跟高度在0.5

2厘米之间。本文中,高跟鞋被定义为鞋跟至少3cm的鞋。
21.鞋跟的高度、厚度和形式可能因设计而异。
22.//内底//
23.内底设置在构造性鞋底的顶部上,以在高跟鞋与脚之间提供更柔软的接触区域。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布置在构造性鞋底的上表面上,并被配置为直接或间接(通过使用者的袜子)与使用者的脚接触。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是高跟鞋的一体部分并且不能被去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底可从高跟鞋中取出并用另一内底替换。内底可覆盖整个构造性鞋底,或者仅布置在需要额外支撑或缓冲的特定区域处。
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包括多个层,所述多个层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
2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的第一层被配置为覆盖构造性鞋底的整个上表面。
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的第一层仅在一个或更多个拉胀区域处包含拉胀材料,并且第一层的其余部分包含诸如这样的另一种材料或由另一种材料组成。是一种微孔聚氨酯泡沫,具有极低的压缩永久变形。
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的第二层布置在第一层的顶部上,并由厚度小于0.2cm(诸如,0.1cm)的材料(诸如皮革)制成。第二层被配置为与使用者的脚接触。
2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拉胀材料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定区域包括:
30.‑
第一拉胀区域,其布置在构造性鞋底的前脚掌段的上表面处,使得它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和趾骨之间的区域;和/或
31.‑
第二拉胀区域,其布置在构造性鞋底的足弓段的上表面处,使得它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垫;和/或
32.‑
第三拉胀区域,其布置在构造性鞋底的脚后跟段的上表面处,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形状,并被配置为支撑使用者的脚后跟。
33.当使用本发明的高跟鞋时,这些区域是将被施加最多压力的地方。具有在拉胀区域中包含拉胀材料的内底的高跟鞋是有利的,因为它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度和支撑性二者。由于拉胀材料的特殊性质,内底提供缓冲,而当压力施加到它上时并不变薄。
34.优选地,第三拉胀区域具有在3

5厘米之间的最小直径和在4

7厘米之间的最大直径。拉胀区域可以是例如圆形或椭圆形。
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具有在0.3cm和1cm之间的厚度,并包括从内底的第一层突出的枕头状区域。
3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枕头状区域包括第一枕头状区域,第一枕头状区域布置在内底的第一层的前脚掌段的上表面上,被成形为使得它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和趾骨之间的区域
37.当人们穿着高跟鞋行走时,由于大量的力被置于前脚掌上,尤其是在跖骨和趾骨之间的区域,所以内底的第一枕头状区域布置在前脚掌段中,使得当重量被置于前脚掌上时,该区域由第一枕头状区域支撑。
3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拉胀区域包括第一枕头状区域。由于拉胀材料的性质,第二拉胀区域“吸收”即接受施加到它的力,而不像其他材料那样变薄/下沉,因此保持了支撑效果。
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枕头状区域包括第二枕头状区域,第二枕头状区域布置在内底的足弓段的上表面上,被成形为使得它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垫并在该区域中将跖骨垫略微抬起,使得使用者的重量从前脚掌段被导向脚后跟段。
40.第二枕头状区域被配置为将一些压力从前脚掌/中间段重新分配到脚后跟段。第二枕头状区域优选地被布置为支撑足弓的下部部分(诸如跖骨垫)。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拉胀区域包括第二枕头状区域。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拉胀材料的性质,第二枕头状区域“吸收”施加到它的力,而不像其他材料那样变薄/下
沉,因此保持了支撑效果。由于第二枕头状区域被配置为将使用者的重量从高跟鞋的前脚掌段导向脚后跟段,因此特别有利的是,该区域包含拉胀材料。
42.优选地,各枕头状区域距离内底的上表面的最大高度为最多1.0cm,诸如为0.5cm,诸如为0.3cm。
43.优选地,当第一层已按期望形成有突起、凹部等时,内底的第二层装配在第一层上方。优选地,第二层覆盖整个第一层,该第一层包括包含拉胀材料的区域以及包含其他材料的区域。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拉胀区域延伸穿过内底的第一层的整个厚度,并进一步从内底的第一层突出作为第一和第二枕头状区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拉胀区域布置在第一层中并被作为第一层的一部分的另一种材料覆盖,其中,该另一种材料还形成第一和第二枕头状区域。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拉胀区域和第二拉胀区域通过接合用拉胀区域接合,以形成包含拉胀材料的接合区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拉胀区域、第二拉胀区域和第三拉胀区域通过两个接合用拉胀区域接合,以形成包含拉胀材料的接合区域。
46.一般,当使用者的体重从脚后跟转移到前脚掌时,脚趾展开。然而,由于大多数高跟鞋包含小的脚趾盒,因此不允许脚趾展开,而是以不自然的配置挤压在一起。结果是,损害了使用者的平衡。
47.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内底还包括在前脚掌段的脚趾段中的拉胀切口。优选地,拉胀切口延伸穿过内底的所有层,并被配置为允许内底的脚趾段在压力施加到前脚掌段上时在至少一个方向(诸如,两个方向)上延伸。
48.该配置是有利的,因为当体重转移到前脚掌并且力被施加到包括拉胀切口的内底的脚趾段时,拉胀切口允许脚趾展开。因此,与其他高跟鞋相比,本发明的高跟鞋在脚趾段中的灵活性增加。
49.优选地,拉胀切口被配置为使得内底可扩展至少0.2cm或更多,诸如0.5cm或更多,但不超过1.5cm,优选地不超过1cm。
50.重要的是,内底的拉胀材料不应该存在于其中布置有拉胀切口的前脚掌段的脚趾段中,因为这将有违拉胀切口的技术效果(即,在压力施加到脚趾段中时材料伸展)。
51.//内底的脚后跟段中的凹部//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底的脚后跟段具有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口的最大深度为0.2

0.8cm,最小直径为3

5cm并且最大直径为4

7cm。
53.凹口被配置为将使用者的脚后跟降低至更自然的位置。此外,凹口具有支撑效果,因为它被配置为支撑脚后跟的球状部位并将力分散在该区域中。
54.//外底//
5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高跟鞋还包括外底,外底布置在构造性鞋底的下表面上,从而部分或全部地覆盖构造性鞋底的下表面,并且其中,外底的前脚掌段包括拉胀切口,该拉胀切口与内底的拉胀切口相同,并被配置为允许外底的前脚掌段在压力施加到前脚掌段上时在至少一个方向(诸如,两个方向)上扩展。
56.外底优选地具有2mm

5mm之间的厚度,诸如为3mm。外底可由诸如热塑性弹性体/橡
胶(tpr)、热塑性聚氨酯(tpu)、也称为聚(乙烯

醋酸乙烯酯)(peva)的乙烯

醋酸乙烯酯(eva)这样的材料制成。
57.重要的是,拉胀切口应该被布置为使得对于内底和外底而言它是相似或相同的,使得它们都扩展达相同程度。下面,给出关于拉胀切口的其他信息。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底仅布置在构造性鞋底的前脚掌段处,并在前脚掌段处在特定区域中包括拉胀切口,该拉胀切口被配置为允许外底的该区域在压力施加到前脚掌段上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诸如,在两个方向上)扩展。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胀切口延伸穿过外底的整个厚度。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拉胀切口未延伸穿过外底的整个厚度,而是仅延伸l

4mm,使得最接近外底的上表面的1mm或0.5mm没有拉胀切口。以这种方式,外底是防水的。
60.//防水台//
6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高跟鞋还包括布置在前脚掌段处在外底的下表面处的防水台,该防水台包括穿过防水台以及外底二者的拉胀切口。
62.//形状//
63.根据本发明的高跟鞋优选地是封闭的尖头高跟鞋。
64.构造性鞋底的前脚掌段连同高跟鞋的附接到前脚掌段的鞋面一起限定了脚趾盒,其中,高跟鞋具有特定形状的尖脚趾盒,该尖脚趾盒被配置成在压力施加到前脚掌上时允许脚趾伸展。
6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纵轴延伸通过高跟鞋,使得高跟鞋的脚后跟段和足弓段被纵轴划分为两个基本对称的部分,其中,构造性鞋底/内底/外底的脚趾段的第一外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在与纵轴平行或背离纵轴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构造性鞋底/内底/外底的脚趾段的第二外边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纵轴并跨纵轴延伸,与第一外边缘相交以形成尖顶端,其中,第一外边缘是被配置为最接近大脚趾的外边缘。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边缘在最接近尖顶端的位置在前脚掌段的第一外边缘的长度的至少2/3中基本上是直的。
67.本发明的高跟鞋的形状是有利的,因为它不像大多数现有的尖头高跟鞋那样迫使大脚趾朝向其他脚趾移动。此外,该形状允许在重量被引导到前脚掌和脚趾上时脚趾伸展。这对使用者的平衡是重要的,不像一般尖头高跟鞋那样的程度损害脚趾。
68.//定义//
69.拉胀材料
70.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拉胀材料”通常是指具有负泊松比的材料或结构。
71.当遭受机械应力和/或应变时,拉胀材料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行为。本发明的内底包含拉胀材料,该拉胀材料被配置为使得当压力施加到包含拉胀材料的区域时,它变厚而不是变薄,或者至少在施加压力的轴线上保持相同的厚度。
72.内底的拉胀材料优选地为拉胀泡沫。拉胀材料可由诸如表现出足够柔韧性和弹性体性质的聚合物材料这样的不同材料制成。借助于改变特定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并使其与材料在加载时的变形方式适当配合,在该特定材料中可诱发拉胀性质。这是通过对其进行修改和几何微调来进行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制成具有所需性质的拉胀材料,即,当施加压力时它没有大幅变薄。
73.本文中的拉胀切口是指元件中的特定切割图案,当压力施加到拉胀切割区域时,该图案允许元件在尺寸上扩展。因此,与其他高跟鞋相比,本发明的高跟鞋在脚趾段中的灵活性增加。这是通过对其进行修改和几何微调来进行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制成具有所需性质的拉胀切口,即,当压力被施加到包括拉胀切口的区域时,该区域扩展。
74.高跟鞋的各段
75.本发明的高跟鞋由各段来限定,以描述不同元件相对于彼此布置的位置和方式。这些段是由将鞋划分为至少三段的竖直面限定的:前脚掌段、足弓段和脚后跟段。
76.因此,构造性鞋底、内底、外底和鞋面各自包括前脚掌段、足弓段和脚后跟段。高跟鞋的各段在本文中是相对于构造性鞋底限定的。
77.本发明的构造性鞋底的前脚掌段是被配置为在使用中与地面间接接触的段,其通过外底和可选地还有防水台与地面分开。
78.脚后跟段是高跟鞋的被配置为支撑脚后跟的段。脚后跟段的尺寸随鞋的尺寸而变化,但在本文中被限定为构造性鞋底的至少5cm,这是从构造性鞋底的外边缘沿着纵轴测得的,该外边缘被配置为在使用中从地面抬高。
79.足弓段被限定为前脚掌段和脚后跟段之间的区域。
80.脚趾段是前脚掌段的一部分并可覆盖前脚掌段的大部分。然而,优选地,脚趾段与足弓段相距至少2cm。
81.直接与间接
[0082]“间接接触”意指接触区域可通过诸如内底、保护层、外底等这样的另一层或鞋底分开。“直接接触”意指与使用者的脚直接接触或者在使用者的脚上的至少袜子处直接接触。
[0083]
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可各自与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组合。参照下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被阐明。
附图说明
[0084]
现在,将针对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高跟鞋。附图示出了实现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并不应被解释为对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组范围内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具有限制性。
[0085]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高跟鞋的分解视图的示意图;
[0086]
图2是从不同视图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高跟鞋的示意图;
[0087]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多个不同实施方式的内底的示意图;
[0088]
图4是从不同视图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底的示意图;
[0089]
图5是带和不带防水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外底的示意图。
[0090]
图6是本发明的高跟鞋形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高跟鞋1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高跟鞋1的分解视图,而图2示出了高跟鞋的来自不同角度的三维视图。
[0092]
图2的a从俯视图示出了高跟鞋1,图2的b从前视图示出了高跟鞋1,图2的c从后视
图示出了高跟鞋1并且图2的d从侧视图示出了高跟鞋1。
[0093]
如图2的a和图2的d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高跟鞋1具有包括脚趾段19的前脚掌段5、足弓段7和脚后跟段6。在本技术中使用这些段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元件的各段。
[0094]
图1和图2的高跟鞋1包括构造性鞋底2、内底10、外底17、防水台22、鞋跟8和鞋面9。
[0095]
构造性鞋底2是高跟鞋的骨干,确定了最终鞋的高度和地面形状。如图1中所示,构造性鞋底可沿着一部分长度设置有纵向切口。已经发现,这种纵向切口改善了根据本发明的高跟鞋的至少一些实施方式的有利载荷分配性质。给构造性鞋底提供更多这样的纵向切口(例如,与构造性鞋底的边缘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平行的纵向切口)也可影响载荷分配性质。如以上提到的,构造性鞋底也可设置有拉胀切口。图1中省去了该拉胀切口,以更清楚地示出构造性鞋底中的纵向切口。然而,它看起来可与针对图1中的其他部分所示出的一样。
[0096]
鞋面9附接到构造性鞋底2,使得鞋面9和构造性鞋底2一起形成外壳,所述外壳被配置为接纳脚并以特定配置保持脚。优选地,如图1和图2中例示的,本发明的高跟鞋1是封闭的,具有尖顶端。
[0097]
高跟鞋1的鞋跟8附接到设置在构造性鞋底2的下表面上的外底17的脚后跟段6的下表面。
[0098]
重要的是,本发明的高跟鞋1包括包含拉胀材料的内底10。内底10被配置为布置在构造性鞋底2的上表面上。
[0099]
参照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底的多个实施方式的图3和图4。
[0100]
图3的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底10的三维视图,而没有示出内底10由哪些元件制成。
[0101]
图3的a、图3的b和图3的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底10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在被组装时,所有内底都将看起来像从该角度看的图3的c中示出的内底10,但从底视图看将不同。
[0102]
图3和图4中例示的内底10全都包括第一层14和第二层15。内底10的第一层14被配置为覆盖构造性鞋底2的整个上表面4,并仅在一个或更多个拉胀区域11、12、13处包含拉胀材料。第二层15布置在第一层14的顶部上,并由诸如皮革这样的坚固耐用材料的薄片材制成。
[010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b中例示的,内底包括三个拉胀区域11、12、13。
[0104]
第一拉胀区域11布置在构造性鞋底2的前脚掌段5的上表面处,并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和趾骨之间的区域。
[0105]
第二拉胀区域12布置在构造性鞋底2的足弓段7的上表面处,并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垫。
[0106]
第三拉胀区域13布置在构造性鞋底2的脚后跟段6的上表面处。第三拉胀区域优选地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形状,并被配置为支撑使用者的脚后跟。
[0107]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图3的d和图4中例示的,第一拉胀区域11和第二拉胀区域12接合以形成接合起来的拉胀区域28/11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拉胀区域11、第二拉胀区域12和第三拉胀区域13可接合以形成更大的接合起来的拉胀区域28/11 12 13。
[0108]
图3和图4中例示的内底10还包括从内底2的第一层14突出的枕头状区域23、24。第
一枕头状区域23布置在内底10的前脚掌段5的上表面4上,被成形为使得它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和趾骨之间的区域。第二枕头状区域24布置在内底10的足弓段7的上表面4上,被成形为使得它被配置为支撑脚的跖骨垫并在该区域中将其略微抬起,使得使用者的重量被从前脚掌段5导向脚后跟段7。
[01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和图3的b中例示的,第一拉胀区域11包括第一枕头状区域23并且第二拉胀区域12包括第二枕头状区域24。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层的其他材料未延伸到第一拉胀区域12和第二拉胀区域13,而仅围绕第一拉胀区域12和第二拉胀区域13。第二层是胶合在第一层的顶部上的薄皮革层。因此,第二层将刚好配合第一层的形状。
[01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d中例示的,枕头状区域不是由拉胀材料制成,而是由第一层的其他材料制成。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其他材料在包含拉胀材料的区域上延伸,如图3的d中所示。
[0111]
图4示出了与其中第一拉胀区域11和第二拉胀区域12接合以形成接合起来的拉胀区域28的图3的a或图3的d中示出的内底类似的内底10。图4的a示出了内底10的底视图,图4的b示出了内底10的前视图,图4的c示出了内底10的后视图,图4的d示出了内底的侧视图并且图4的e示出了三维视图。
[0112]
图3和图4中示出的内底10还包括在前脚掌段5的脚趾段19中的拉胀切口18。拉胀切口18延伸穿过内底10的所有层14、15,并被配置为允许内底10的脚趾段19在压力施加到脚趾段上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诸如,在两个方向上)延伸。它可延伸多少以及在哪个方向上延伸取决于拉胀切口图案。
[0113]
此外,内底10的脚后跟段6具有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部21。
[0114]
参照例示了本发明的外底17的图5。图5的a例示了外底17的底视图,而图5的b和图5的c分别示出了不带或带防水台22的根据本发明的两个不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15]
外底17被配置为布置在构造性鞋底2的下表面3上,从而完全覆盖它。外底17的前脚掌段5包括拉胀切口18。重要的是,这种拉胀缺口应该与高跟鞋1的内底10中的拉胀切口18相同或至少接近相同。外底17中的拉胀切口18允许外底17的脚趾段19在压力施加到脚趾段19上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诸如,在两个方向上)延伸。它可延伸多少以及在哪个方向上延伸取决于拉胀切口图案。
[0116]
图5的c例示了外底17的侧视图,外底17还包括布置在前脚掌段5的下表面上的防水台22,其中,防水台22和外底17二者都包括拉胀切口。
[0117]
大多数的高跟鞋都具有尖的或至少倒圆的前脚掌段,使鞋看起来更小并且赋予它女人味。参照图6的a,其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尖头高跟鞋1的形状轮廓的顶视图。图6的b例示了尖头高跟鞋的标准形状的顶视图。
[0118]
纵轴20延伸穿过高跟鞋1,使得高跟鞋1的脚后跟段6和足弓段7被纵轴20划分为两个基本对称的部分。三条横线与纵轴交叉并将高跟鞋划分为四段:脚后跟段6、足弓段7和包括脚趾段19的前脚掌段5。脚趾段19包括两个外边缘25、26。
[0119]
在图6的b中,脚趾段19的两个外边缘25、26都朝向纵轴20延伸。一个外边缘26与纵轴20交叉并在尖顶端27中与另一外边缘相交。在诸如图6的b中例示的高跟鞋这样的一般高跟鞋中,前脚掌段的外边缘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朝向纵轴弯曲,以与前脚掌段的也朝向纵轴
延伸的另一外边缘相交。一般,这些线中至少一条跨纵轴延伸,使得它们在不处于纵轴上的尖端相交。
[0120]
在图6的a中,脚趾段19的第一外边缘25在背离纵轴20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外边缘26朝向纵轴20延伸。第二外边缘26还跨纵轴20延伸以与第一外边缘25相交,并形成尖顶端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边缘25不是背离纵轴20延伸,而是与纵轴20平行。
[0121]
图6示出了左高跟鞋1的轮廓,因此第一外边缘25向右。然而,在右高跟鞋1中,第一外边缘25会向左。作为一般规则,第一外边缘25是被配置为最接近使用者的大脚趾的边缘。
[0122]
图6的a中例示的形状对于本发明的高跟鞋的几乎所有元件都是重复出现的,这些元件包括构造性鞋底2、内底10、外底17、鞋面9和防水台22。
[0123]
尽管已经结合特定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不应该将本发明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于所呈现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权利要求组来阐述。在权利要求书的上下文中,术语“包括”或“包含”并没有排除其他可能的元素或步骤。另外,诸如“一”或“一个”等这样的指代的提及不应该被解释为排除了多个。在权利要求书中相对于图中所指示元件的参考符号的使用也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不同权利要求中提及的个体特征有可能可被有利地组合,并且不同权利要求中提及这些特征并没有排除特征的组合并无可能并且是有利的。
[0124]
所使用的参考符号的列表
[0125]
1 高跟鞋
[0126]
2 构造性鞋底
[0127]
3 构造性鞋底、内底、外底或防水台的下表面
[0128]
4 构造性鞋底、内底、外底或防水台的上表面
[0129]
5 前脚掌段
[0130]
6 脚后跟段
[0131]
7 足弓段
[0132]
8 鞋跟
[0133]
9 鞋面
[0134]
10 内底
[0135]
11 第一拉胀区域
[0136]
12 第二拉胀区域
[0137]
13 第三拉胀区域
[0138]
14 内底的第一层
[0139]
15 内底的第二层
[0140]
16 内底的第三层
[0141]
17 外底
[0142]
18 拉胀切口
[0143]
19 脚趾段
[0144]
20 纵轴
[0145]
21 凹部
[0146]
22 防水台
[0147]
23 第一枕头状区域
[0148]
24 第二枕头状区域
[0149]
25 第一外边缘
[0150]
26 第二外边缘
[0151]
27 尖顶端
[0152]
28 接合起来的拉胀区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