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伸缩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整体涉及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连接到若干不同远程阀组件中的任一者以提供不同阻尼模式和特性的标准化阻尼器设计。


背景技术:

2.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3.一般来讲,阻尼器用于吸收和耗散车辆悬架系统的撞击和回弹移动,并且保持车辆的轮胎与地面接触。阻尼器通常安装在弹簧旁边(作为独立的减震器)或安装在弹簧内(作为螺旋弹簧与减震器同心的减震支柱组件的一部分),并且放置在前悬架系统和后悬架系统中。阻尼器通过上部安装件附接到车辆的框架构件或其它簧载部件,并且通过下部安装件附接到悬架构件或悬架的其它非簧载部件。
4.常规液压阻尼器包括用作液压缸的压力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压力管内,其中活塞将压力管的内部分成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活塞杆连接到活塞并且延伸出压力管的一个端部,其中该活塞杆适于附接到车辆的簧载部件或非簧载部件。压力管的相对的两端部适于附接到车辆的其它簧载部件或非簧载部件。
5.常规双管液压阻尼器还包括储备管,该储备管围绕压力管环向延伸以限定储备管室。储备管室径向定位在压力管和储备管之间。此类阻尼器通常包括结合在活塞内的第一阀系统和结合在底阀组件内的第二阀系统,该第一阀系统用于在阻尼器的延伸(即,回弹行程)期间产生阻尼负载,该第二阀系统用于在阻尼器的压缩行程期间产生阻尼力。
6.本技术的受让人已经开发出不同样式的双管液压阻尼器,其中通常结合在活塞和底阀组件中的阀系统已经由安装到储备管的两个电磁阀替换。此阻尼器构型在2018年12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6/234725中有所描述,该专利申请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并入。根据该阻尼器配置,电磁阀中的一个与储备管室流体连通地连接,并且另一电磁阀与第二工作室流体连通地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7.本部分提供本公开内容的总体概述,并且并非是本发明的完整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完整公开。
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器组件,该阻尼器组件包括压力管、活塞、储备管和远程阀组件。该压力管围绕阻尼器轴线环向延伸,并且该活塞以滑动接合方式布置在该压力管内部。该活塞将压力管分成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活塞杆沿着阻尼器轴线纵向延伸穿过第一工作室。该活塞杆具有第一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活塞杆端部。该第二活塞杆端部联接到活塞。该储备管围绕压力管环向延伸以限定储备管室。该储备管室径向定位在压力管和储备管之间。第一阻尼器端口被布置成与第二工作室流体连通,并且第二阻尼器端口被布置成与储备管室流体连通。该远程阀组件与压力管和储备管间隔开。该远程阀组件包括通过第一液压管线与第一阻尼器端口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通过
第二液压管线与第二阻尼器端口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第二电磁阀。该远程阀组件还包括储液器,该储液器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中的至少一者流体连通地连接。
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阻尼器组件还包括阻尼器主体,该阻尼器主体具有阶梯镗孔,该阶梯镗孔具有第一阶梯区段和第二阶梯区段。该压力管在第一压力管端部和第二压力管端部之间纵向延伸,并且该储备管在第一储备管端部和第二储备管端部之间纵向延伸。该第二压力管端接收在阻尼器主体中的阶梯镗孔的第一阶梯区段中,并且该第二储备管端接收在阻尼器主体中的阶梯镗孔的第二阶梯区段中。该第一阻尼器端口穿过阻尼器主体延伸到阶梯镗孔的第一阶梯区段,使得第一阻尼器端口被布置成与第二工作室流体连通。该第二阻尼器端口穿过阻尼器主体延伸到阶梯镗孔的第二阶梯区段,使得第二阻尼器端口被布置成与储备管室流体连通。该远程阀组件与阻尼器主体间隔开。该远程阀组件具有阀块,该阀块包括接收第一电磁阀的第一阀镗孔、接收第二电磁阀的第二阀镗孔,以及在第一阀镗孔和第二阀镗孔中的至少一者与储液器之间延伸的通路。该远程阀组件的阀块还包括穿过阀块延伸到第一阀镗孔的第一远程阀端口和穿过阀块延伸到第二阀镗孔的第二远程阀端口。该第一远程阀端口经由第一液压管线连接到第一阻尼器端口,并且该第二远程阀端口经由第二液压管线连接到第二阻尼器端口。
1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阻尼器组件包括三个可互换的远程阀组件,其中三个远程阀组件中的任一个可在与阻尼器间隔开的位置处与阻尼器流体连通地连接。该第一远程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块,该第一阀块具有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磁阀的第一阀镗孔、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磁阀的第二阀镗孔,以及在第一阀镗孔和第二阀镗孔之间延伸的共用阀通路。该第一阀块中的共用阀通路被配置为与储液器连通。该第一远程阀组件还包括穿过第一阀块延伸到第一阀镗孔的第一远程阀端口和穿过第一阀块延伸到第二阀镗孔的第二远程阀端口。该第一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液压管线,并且该第二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液压管线。
11.该第二远程阀组件包括第二阀块,该第二阀块具有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磁阀的第一阀镗孔、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磁阀的第二阀镗孔、在第一阀镗孔和储液器之间延伸的通路以及切换阀。该第二远程阀组件还包括穿过第二阀块延伸到第一阀镗孔的第一远程阀端口和穿过第二阀块延伸到第二阀镗孔的第二远程阀端口。该第一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液压管线,并且该第二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液压管线。该第二远程阀组件具有被布置成与第一阀镗孔流体连通的第三远程阀端口和被布置成与第二阀镗孔流体连通的第四远程阀端口。该第三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三液压管线,并且该第四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四液压管线。该第二远程阀组件的切换阀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切换阀断开第一阀镗孔和第二阀镗孔之间的流体连接,在第二位置,切换阀闭合第一阀镗孔和第二阀镗孔之间的流体连接。
12.该第三远程阀组件包括第三阀块,该第三阀块具有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磁阀的第一阀镗孔、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磁阀的第二阀镗孔、在第一阀镗孔和第二阀镗孔之间延伸的共用阀通路以及切换阀。该第三阀块中的共用阀通路被配置为与储液器连通。该第三远程阀组件还包括穿过第三阀块延伸到第一阀镗孔的第一远程阀端口和穿过第三阀块延伸到第二阀镗孔的第二远程阀端口。该第一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一液压管线,并且该第二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二液压管线。该第三远程阀组件具有被布置成与共用
阀通路流体连通的第三远程阀端口和被布置成根据切换阀的位置与第一阀镗孔或第二阀镗孔流体连通的第四远程阀端口。该第三远程阀组件的切换阀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切换阀连接与第一阀镗孔流体连通的第四远程阀端口,在第二位置,切换阀连接与第二阀镗孔流体连通的第四远程阀端口。该第三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三液压管线,并且该第四远程阀端口被配置为连接到第四液压管线。
13.如上所述,第一远程阀组件、第二远程阀组件和第三远程阀组件是可互换的。第一远程阀组件、第二远程阀组件和第三远程阀组件中的任一个可容纳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以及储液器,并且可经由第一液压管线和第二液压管线连接到阻尼器。远程阀组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允许使用一种标准化阻尼器设计来组装具有不同操作特性的不同阻尼器组件。需要更换的唯一部件是远程阀组件。这导致降低阻尼器组件的成本的制造效率。此外,本文所公开的阻尼器组件提供更灵活的封装解决方案,因为远程阀组件与阻尼器间隔开并且因此可安装在多种不同位置中。这对于在安装阻尼器的区域中具有显著包装限制的车辆尤其有用。
附图说明
14.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因为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其中:
15.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内容构造的示例性阻尼器组件的侧视透视图;
16.图2是图1所示的阻尼器组件的示例性阻尼器的分解透视图;
17.图3是图2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侧视截面图;
18.图4是图3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另一侧视截面图,其中阻尼器被示出为在延伸(即回弹)行程期间;
19.图5是图3所示的示例性阻尼器的另一侧视截面图,其中阻尼器被示出为在压缩行程期间;
20.图6是图1所示的阻尼器组件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前视截面图;
21.图7是图6所示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另一前视截面图,其中远程阀组件被示出为在延伸(即,回弹)行程期间;
22.图8是图6所示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另一前视截面图,其中远程阀组件被示出为在压缩行程期间;
23.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内容构造的另一示例性阻尼器组件的侧视透视图;
24.图10是图9所示的阻尼器组件的另一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前视截面图;
25.图11是图10所示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侧视截面图;
26.图12是图10所示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另一侧视截面图;
27.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内容构造的另一示例性阻尼器组件的侧视透视图;以及
28.图14是图13所示的阻尼器组件的另一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前视截面图;
29.图15是图14所示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侧视截面图;并且
30.图16是图14所示的示例性远程阀组件的另一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参考附图,其中贯穿若干视图,类似的数字指示对应的部件,示出了若干阻尼器组件20、20'、20”。
3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示例性实施方案,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彻底的,并且将充分地将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阐述了众多具体细节(诸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彻底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采用特定的细节,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这两者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装置结构以及众所周知的技术。
33.本文所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殊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目的,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可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说明。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是包含性的,因此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除非被具体地标识为执行顺序,否则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当理解,可以采用附加的或代替性的步骤。
34.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到另一元件或层”、“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到另一元件或层、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到另一元件或层”、“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

之间”与“直接在

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5.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指明,否则当用于本文时,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值并不意味着序列或顺序。因此,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教导内容的情况下,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36.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内部”、“外部”、“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图中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然后将被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的取向两者。该装置可以其他方式被取向(旋转90度或以其他方向取向),并且本文所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被相应地解释。
37.参考图1至图3,示出了第一阻尼器组件20。第一阻尼器组件20包括阻尼器22和第一远程阀组件24,该第一远程阀组件通过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与阻尼器22流
体连通地连接。阻尼器22包括阻尼器主体30、压力管32、储备管34、活塞36和活塞杆38。阻尼器主体30在第一主体端部40和第二主体端部42之间纵向延伸。第二主体端部42包括附接特征部44,该附接特征部被配置为机械地连接到车辆(未示出)的簧载部件或非簧载部件45。阻尼器主体30具有阶梯镗孔46,该阶梯镗孔在第一主体端部40处开放并且在第二主体端部42处闭合。阶梯镗孔46包括与第二主体端部42相邻的第一阶梯区段48和与第一主体端部40相邻的第二阶梯区段50。第一阶梯区段48具有比第二阶梯区段50小的直径。
38.压力管32围绕阻尼器轴线52环向延伸并且储备管34围绕压力管32环向延伸,以限定径向定位在压力管32和储备管34之间的储备管室54。压力管32在第一压力管端部56和第二压力管端部58之间纵向延伸,并且储备管34在第一储备管端部60和第二储备管端部62之间纵向延伸。
39.活塞36以滑动接合方式布置在压力管32内部,并且将压力管32分成第一工作室64和第二工作室66。虽然其它构型也是可能的,但在例示的示例中,活塞36是封闭活塞36,并且因此缺少用于在第一工作室64和第二工作室66之间传递流体的通路。活塞密封件68设置在活塞组件36和压力管32之间,以允许活塞36相对于压力管32滑动移动而不产生过度摩擦力以及将第一工作室64与第二工作室66封离。活塞杆38在第一活塞杆端部70和第二活塞杆端部72之间沿着阻尼器轴线52纵向延伸。第二活塞杆端部72附接(即,联接)到活塞36。活塞杆38延伸穿过第一工作室64并穿过杆导向组件74。因此,第一活塞杆端部70始终定位在压力管32的外部。杆导向组件74定位在第一储备管端部60内并且与第一压力管端部56配合以封闭第一工作室64。密封组件76密封杆导向组件74和活塞杆38之间的界面。
40.第一活塞杆端部70适于固定到车辆(未示出)的簧载部件或非簧载部件。因为活塞杆38仅延伸穿过第一工作室64而不延伸穿过第二工作室66,所以活塞36相对于压力管32的延伸移动和压力移动导致第一工作室64中移位的流体量与在第二工作室66中移位的流体量相比的差异。移位的流体量的差异被称为“杆体积”。在阻尼器22的压缩行程和延伸(即,回弹)行程期间,流体流动通过第一远程阀组件24以适应杆体积的变化。当阻尼器22的长度在延伸行程期间延伸时,由于杆体积而在第二工作室66中需要附加体积的流体,并且流体将通过第一远程阀组件24从储备管室54流动到第二工作室66。当阻尼器22的长度在压缩行程期间压缩时,由于“杆体积”而必须从第二工作室66中移除过量的流体。因此,流体将通过第一远程阀组件24从第二工作室66流动到储备管室54。
41.压力管32和储备管34以同轴布置定位,其中第二压力管端部58纵向延伸/突出超过第二储备管端部62。第二储备管端部62接收在阻尼器主体30中的阶梯镗孔46的第二阶梯区段50中,并且第二压力管端部58接收在阻尼器主体30中的阶梯镗孔46的第一阶梯区段48中。由于该布置,阻尼器主体30中的阶梯镗孔46的第二阶梯区段50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成与储备管室54流体连通,并且阻尼器主体30中的阶梯镗孔46的第一阶梯区段48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成与第二工作室66流体连通。任选地,o型环密封件78可设置在储备管34和阻尼器主体30中的阶梯镗孔46的第二阶梯区段50之间,并且设置在压力管32和阻尼器主体30中的阶梯镗孔46的第一阶梯区段48之间。
42.阻尼器主体30包括第一阻尼器端口80和第二阻尼器端口82。第一阻尼器端口80穿过阻尼器主体30延伸到阶梯镗孔46的第一阶梯区段48。因此,第一阻尼器端口80被布置成与第二工作室66流体连通。第二阻尼器端口82穿过阻尼器主体30延伸到阶梯镗孔46的第二
阶梯区段50。因此,第二阻尼器端口82被布置成与储备管室54流体连通。第一液压管线26通过第一阻尼器配件84连接到第一阻尼器端口80,并且第二液压管线28通过第二阻尼器配件86连接到第二阻尼器端口82。
43.图4示出了在延伸(即,回弹)行程期间的阻尼器22。因此,图4示出了阻尼器22的工况,其中活塞36朝向杆导向组件74移动。因此,在延伸行程期间,第一工作室64的体积减小并且第二工作室66的体积增大。由于活塞36是封闭活塞36,因此第一工作室64和第二工作室66之间不存在直接流体流。相反,第一工作室64中的流体经由杆导向组件74中的狭槽流入储备管室54中,杆导向组件74在该狭槽处与第一压力管端部56交汇。储备管室54中的流体通过第二阻尼器端口82离开阻尼器22并进入第二液压管线28。第二工作室66的渐增体积由流体填充,该流体由第一液压管线26供应到阻尼器22。此流体经由第一阻尼器端口80进入第二工作室66。回弹阻尼由第一远程阀组件24控制,该第一远程阀组件控制流体进出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的流动。
44.图5示出了压缩行程期间的阻尼器22。因此,图5示出了阻尼器22的工况,其中活塞36远离杆导向组件74移动。因此,在压缩行程期间,第一工作室64的体积增大,并且第二工作室66的体积减小。由于活塞36是闭合的活塞36,因此不存在直接位于第一工作室64和第二工作室66之间的流体流。相反,第一工作室64的渐增体积由流体填充,该流体从储备管室54流出并经由杆导向组件74中的狭槽流入第一工作室64中,其中杆导向组件74在该狭槽处与第一压力管端部56交汇。流体通过第二液压管线28供应到储备管室54。此流体经由第二阻尼器端口82进入储备管室54。第二工作室66中的流体经由第一阻尼器端口80离开阻尼器22并流入第一液压管线26中。压缩阻尼由第一远程阀组件24控制,该第一远程阀组件控制流体进出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的流动。
45.第一远程阀组件24与阻尼器22间隔开。换句话讲,第一远程阀组件24在结构上不连接到阻尼器22上或支撑在该阻尼器上。阻尼器22和第一远程阀组件24之间的唯一连接是经由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进行的。虽然其它构型也是可能的,但在例示的示例中,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由挠性管材诸如橡胶管材、塑料管材或编织金属管材制成。因此,在第一远程阀组件24可相对于阻尼器22安装在何处方面,存在很大灵活性。这产生包装有益效果,并且还可使得更容易以改进的进入方式维修阻尼器组件20。此外,第一远程阀组件24可同与悬架系统中的另一阻尼器(未示出)相关联的远程阀组件相邻或直接物理连接。此外,第一远程阀组件24可包括单个阀块,该单个阀块具有与悬架系统中的多于一个阻尼器相关联的部件。例如,阀块可以是整体部件,并且可包括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磁阀和与左前阻尼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磁阀。单个阀块的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可与单个阀块的与左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液压地隔离。另选地,可存在将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液压地互连到与前左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的通路。
46.另外参考图6,第一远程阀组件24包括第一阀块88、第一电磁阀90、第二电磁阀92和储液器94。第一阀块88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磁阀90的第一阀镗孔96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磁阀92的第二阀镗孔98。第一阀块88还具有在第一阀镗孔96与第二阀镗孔98和储液器94之间延伸的共用阀通路100。第一阀块88还包括穿过第一阀块88延伸到第一阀镗孔96的第一远程阀端口102和穿过第一阀块88延伸到第二阀镗孔98的第二远程阀端口104。第一液压管线26通过第一阀组件配件106连接到第一远程阀端口102,并且第二液压管线28通过
第二阀组件配件108连接到第二远程阀端口104。
47.储液器94具有储液器外壳110和以滑动接合方式布置在储液器外壳110内部的浮动活塞112。浮动活塞112将储液器94分成加压气体室114和被布置成与共用阀通路100流体连通的储液室116。当流体流入储液室116中时,其体积增加。加压气体室114的体积减小。加压气体室114内的压力也会增加。当流体流出储液室116时,加压气体室114的体积增加并且加压气体室114内的压力减小。
48.第一阀块88中的第一阀镗孔96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一远程阀端口102流体连通的第一传送室118。如图7所示,在从共用阀通路100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被动孔124流动到第一传送室118之后,第一传送室118中的流体在回弹行程期间进入第一液压管线26。通过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被动孔124的流体流由第一弹簧盘叠堆126控制,当共用阀通路100和第一传送室11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预先确定的压力时,该弹簧盘叠堆挠曲至打开位置。如图8所示,第一液压管线26中的流体在压缩行程期间进入第一传送室118,并且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主动孔120流入共用阀通路100中。第一电磁阀90包括第一螺线管122,该第一螺线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将电流施加到第一螺线管122而打开和关闭第一主动孔120。在压缩行程期间也提供了以虚线示出的辅助流体流动通道,其中第一传送室118中的流体可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旁路孔125流动到共用阀通路100,该第一旁路孔由第一被动弹簧盘阀127控制。
49.第二阀镗孔98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二远程阀端口104流体连通的第二传送室128。如图7所示,第二液压管线28中的流体在回弹行程期间进入第二传送室128,并且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主动孔130流入共用阀通路100中。第二电磁阀92包括第二螺线管132,该第二螺线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将电流施加到第二螺线管132而打开和关闭第二主动孔130。在回弹行程期间也提供了以虚线示出的辅助流体流动通道,其中第二传送室128中的流体可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旁路孔135流动到共用阀通路100,该第二旁路孔由第二被动弹簧盘阀137控制。如图8所示,在从共用阀通路100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被动孔134流动到第二传送室128之后,第二传送室128中的流体在压缩行程期间进入第二液压管线28。通过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被动孔134的流体流由第二弹簧盘叠堆136控制,当共用阀通路100和第二传送室12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预先确定的压力时,该第二弹簧盘叠堆挠曲至打开位置。
50.参考图9至图12,示出了另一阻尼器组件20',其中上述阻尼器22与第二远程阀组件24'流体连通地连接。阻尼器22以及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的结构与上述的结构保持不变。仅第二远程阀组件24'是不同的。第二远程阀组件24'包括第二阀块88'、第一电磁阀90'、第二电磁阀92'、储液器94'和切换阀138'。第二阀块88'具有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磁阀90'的第一阀镗孔96'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磁阀92'的第二阀镗孔98'。第一远程阀端口102'穿过第二阀块88'延伸到第一阀镗孔96',并且第二远程阀端口104'穿过第二阀块88'延伸到第二阀镗孔98'。第一远程阀端口102'被配置为在第一阀组件配件106'处连接到第一液压管线26,并且第二远程阀端口104'被配置为在第二阀组件配件108'处连接到第二液压管线28。与上述设计类似,第一液压管线26连接到第一阻尼器端口80,并且第二液压管线28连接到第二阻尼器端口82。储液器94'具有储液器外壳110'和布置在储液器外壳110'内部的挠性隔膜140',该隔膜将储液器94'分成加压气体室114'和布置成与第一电磁
阀90'而不是第二电磁阀92'流体连通的储液室116'。
51.第二阀块88'中的第一阀镗孔96'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一远程阀端口102'流体连通的第一传送室118'。第一液压管线26中的流体在压缩行程期间进入第一传送室118',并且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主动孔120'流入第一阀通路100'中。第一电磁阀90'包括第一螺线管122',该第一螺线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将电流施加到第一螺线管122'而打开和关闭第一主动孔120'。在压缩行程期间,第一传送室118中的流体也可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旁路孔125'流动到第一阀通路100',该第一旁路孔由第一被动弹簧盘阀127'控制。在从第一阀通路100'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被动孔124'流动到第一传送室118'之后,第一传送室118'中的流体在回弹行程期间进入第一液压管线26'。通过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被动孔124'的流体流由第一弹簧盘叠堆126'控制,当第一阀通路100'和第一传送室11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预先确定的压力时,该弹簧盘叠堆挠曲至打开位置。
52.第二阀块88'中的第二阀镗孔98'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二远程阀端口104'流体连通的第二传送室128'。第二液压管线28中的流体在回弹行程期间进入第二传送室128',并且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主动孔130'流入第二阀通路101'中。第二电磁阀92'包括第二螺线管132',该第二螺线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将电流施加到第二螺线管132'而打开和关闭第二主动孔130'。在回弹行程期间也提供了以虚线示出的辅助流体流动通道,其中第二传送室128'中的流体可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旁路孔135'流动到第二阀通路101',该第二旁路孔由第二被动弹簧盘阀137'控制。在从第二阀通路101'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被动孔134'流动到第二传送室128'之后,第二传送室128'中的流体在压缩行程期间进入第二液压管线28。通过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被动孔134'的流体流由第二弹簧盘叠堆136'控制,当第二阀通路101'和第二传送室12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预先确定的压力时,该第二弹簧盘叠堆挠曲至打开位置。
53.第二远程阀组件24'还具有穿过第二阀块88'延伸至第一阀通路100'的第三远程阀端口142'和穿过第二阀块88'延伸至第二阀通路101'的第四远程阀端口144'。第三远程阀端口142'被配置为在第三阀组件配件148'处连接到第三液压管线146',并且第四远程阀端口144'被配置为在第四阀组件配件152'处连接到第四液压管线150'。因此,流体可分别经由第三液压管线146'和第四液压管线150'进入和离开第一阀通路100'和第二阀通路101'。切换阀138'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切换阀138'断开第一阀镗孔96'和第二阀镗孔98'之间的流体连接,在第二位置,切换阀138'闭合第一阀镗孔96'和第二阀镗孔98'之间的流体连接。
54.第三液压管线146'和第四液压管线150'被配置为连接到与悬架系统中的另一阻尼器(未示出)相关联的远程阀组件。例如,图9所示的阻尼器组件20'包括左前阻尼器22。在该示例中,第三液压管线146'和第四液压管线150'将延伸至右前阻尼器(未示出)的远程阀组件。根据该布置,第三液压管线146'与远程阀组件24'中的与左前阻尼器22相关联的第一电磁阀90'流体连通地连接,并且与远程阀组件中的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第二电磁阀流体连通地连接。第四液压管线150'与远程阀组件24'中的与左前阻尼器22相关联的第二电磁阀92'流体连通地连接,并且与远程阀组件中的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第一电磁阀流体连通地连接。因为第三液压管线146'和第四液压管线150'交叉,所以第三液压管线146'和第四液压管线150'中的被动流体压力可从左前阻尼器22传送到右前阻尼器,反之亦然,以
在车辆转弯时提供防侧倾阻力。当切换阀138'处于第二位置时,防侧倾阻力被优化,而当切换阀138'处于第一位置时,平顺性被优化。第三液压管线146'和第四液压管线150'还可通过t连接(未示出)连接到与车辆的左后阻尼器和右后阻尼器相关联的液压管线。
55.第二远程阀组件24'可与远程阀组件相邻或直接物理连接,该远程阀组件与悬架系统中的另一阻尼器(未示出)相关联。另选地,第二远程阀组件24'可包括单个阀块,该单个阀块具有与悬架系统中的多于一个阻尼器相关联的部件。例如,阀块可以是整体部分,并且可包括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磁阀以及与左前阻尼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磁阀。单个阀块的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可与单个阀块的与左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液压地隔离。另选地,可存在将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液压地互连到与前左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的通路。
56.参考图13至图16,示出了另一阻尼器组件20”,其中上述阻尼器22与第三远程阀组件24”流体连通地连接。阻尼器22以及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的结构与上述的结构保持不变。仅第三远程阀组件24”是不同的。第三远程阀组件24”包括第三阀块88”、第一电磁阀90”、第二电磁阀92”、储液器94”和切换阀138”。第三阀块88”具有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磁阀90”的第一阀镗孔96”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磁阀92”的第二阀镗孔98”。第三阀块88”还包括在第一阀镗孔96”和第二阀镗孔98”与储液器94”之间延伸的共用阀通路100”。储液器94”具有储液器外壳110”和布置在储液器外壳110”内部的挠性隔膜140”,该挠性隔膜将储液器94”分成加压气体室114”和布置成与共用阀通路100”流体连通的储液室116”。
57.第三远程阀组件24”还包括穿过第三阀块88”延伸至第一阀镗孔96”的第一远程阀端口102”和穿过第三阀块88”延伸至第二阀镗孔98”的第二远程阀端口104”。第一远程阀端口102”被配置为在第一阀组件配件106”处连接到第一液压管线26,并且第二远程阀端口104”被配置为在第二阀组件配件108”处连接到第二液压管线28。
58.第三阀块88”中的第一阀镗孔96”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一远程阀端口102”流体连通的第一传送室118”。第一液压管线26中的流体在压缩行程期间进入第一传送室118”,并且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主动孔120”流入共用阀通路100”中。第一电磁阀90”包括第一螺线管122”,该第一螺线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将电流施加到第一螺线管122”而打开和关闭第一主动孔120”。在压缩行程期间也提供了以虚线示出的辅助流体流动通道,其中第一传送室118”中的流体可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旁路孔125”流动到共用阀通路100”,该第一旁路孔由第一被动弹簧盘阀127”控制。在从共用阀通路100”经由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被动孔124”流动到第一传送室118”之后,第一传送室118”中的流体的回弹行程期间进入第一液压管线26。通过第一电磁阀90”中的第一被动孔124”的流体流由第一弹簧盘叠堆126”控制,当共用阀通路100”和第一传送室11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预先确定的压力时,该弹簧盘叠堆挠曲至打开位置。
59.第二阀镗孔98”包括被布置成与第二远程阀端口104”流体连通的第二传送室128”。第二液压管线28中的流体在回弹行程期间进入第二传送室128”,并且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主动孔130”流入共用阀通路100”中。第二电磁阀92”包括第二螺线管132”,该第二螺线管被配置为响应于将电流施加到第二螺线管132”而打开和关闭第二主动孔130”。在完整行程期间也提供了以虚线示出的辅助流体流动通道,其中第二传送室128”中的流体可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旁路孔135”流动到共用阀通路100”,该第二旁路孔
由第二被动弹簧盘阀137”控制。在从共用阀通路100”经由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被动孔134”流动到第二传送室128”之后,第二传送室128”中的流体在压缩行程期间进入第二液压管线28。通过第二电磁阀92”中的第二被动孔134”的流体流由第二弹簧盘叠堆136”控制,在共用阀通路100”和第二传送室128”之间的压力差超过预先确定的压力时,该第二弹簧盘叠堆挠曲至打开位置。
60.第三远程阀组件24”具有第三远程阀端口142”和第四远程阀端口144”,该第三远程阀端口被布置成与共用阀通路100”流体连通,该第四远程阀端口被布置成根据切换阀138”的位置与第一传送室118”或第二传送室128”流体连通。第三远程阀组件24”的切换阀138”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切换阀138”连接与第一传送室118”流体连通的第四远程阀端口144”,在第二位置,切换阀138”连接与第二传送室128”流体连通的第四远程阀端口144”。第三远程阀端口142”被配置为在第三阀组件配件148”处连接到第三液压管线146”,并且第四远程阀端口144”被配置为在第四阀组件配件152”处连接到第四液压管线150”。第三液压管线146”被配置为连接到贮存器(未示出),并且第四液压管线150”被配置为连接到泵(未示出)。根据该布置,泵可用于增加第一液压管线26或第二液压管线28中的流体压力,并且因此增加第一工作室64或第二工作室66中的流体压力。因此,泵结合切换阀138”的操作可用于提供主动防侧倾阻力和/或提高或降低车辆的行驶高度。
61.第三远程阀组件24”可与远程阀组件相邻或直接物理连接,该远程阀组件与悬架系统中的另一阻尼器(未示出)相关联。另选地,第三远程阀组件24”可包括单个阀块,该单个阀块具有与悬架系统中的多于一个阻尼器相关联的部件。例如,阀块可以是整体部分,并且可包括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磁阀以及与左前阻尼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电磁阀。单个阀块的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可与单个阀块的与左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液压地隔离。另选地,可存在将与右前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液压地互连到与前左阻尼器相关联的部分的通路。
62.第一远程阀组件24、第二远程阀组件24'和第三远程阀组件24”是可互换的。因此,第一远程阀组件24、第二远程阀组件24'和第三远程阀组件24”中的任一个可经由第一液压管线26和第二液压管线28连接到阻尼器22。远程阀组件24、24'、24”的这种互换能力允许使用一个标准化阻尼器22来组装具有不同操作特性的不同阻尼器组件20、20'、20”。需要更换的唯一部件是远程阀组件24、24'、24”。这导致降低阻尼器组件20、20'、20”的成本的制造效率。此外,本文所公开的阻尼器组件20、20'、20”提供更灵活的包装解决方案,因为远程阀组件24、24'、24”与阻尼器22间隔开并且因此可安装在多种不同的位置中。这对于在安装阻尼器22的区域中具有显著封装约束的车辆尤其有用。还应当理解,第一电磁阀90、90'、90”、第二电磁阀92、92'、92”、储液器94、94'、94”以及切换阀138'、138”也可被标准化为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结构,使得它们可任选地跨三个阻尼器组件20、20'、20”相同。
63.鉴于以上教导内容,本公开的许多其他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并且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不同于具体描述方式的其他方式来实践。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