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2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石油压裂技术领域,具体为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


背景技术:

2.石油压裂是通过水力压裂目的是为了获得高导流能力的裂缝,这主要是在孔隙度和渗透率小的地层应用的施工工艺。通过对返排流速的控制使支撑剂在裂缝内获得较好的铺置,进而使裂缝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通常情况是水基压裂液,特别是前置液很难快速返排出地面,这样长时间在地层中,就会污染地层,造成地层深部堵塞,影响压裂效果。特别是在原油粘度较大的油层中,前置液会停留在地层,对地层产生很大的伤害。现在现场使用的压裂液基本为水基的液体,主要成分就是胍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甲醛石油类有机物,还有钙、镁、铁及硼离子,这些在地层深部停留就会对地层产生伤害。因而压裂液返排率是评价压裂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压裂液返排率越高,即停留在地层中的压裂液越少,对地层伤害就越小。现在现场无论那种工作制度,压裂完成后,压力扩散,地层就会在深部闭合有一部分,液体,特别是前置液留在地层深部,这样就会造成地层深部的污染,极大影响压裂效果,甚至很多压裂液在地层重视永久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项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可以消除油井前置液在地层中的停滞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问题,本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没有污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将培育完毕的微生物菌剂运输到现场,并在现场配置成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并备用;
6.步骤二、在泵入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前,用生物酶溶液射孔后洗井,清除井底和近井地带的泥浆污染;
7.步骤三、然后再泵入微生物菌剂前置液,泵入完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后,泵入清水作为隔离液;
8.步骤四、再按正常压裂施工进行。
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菌剂是通过微生物室内中菌种筛选后,并投放至发酵罐中,发酵培育七天后制作而成。
10.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以地层的原油及其他有机质为营养基,在地下自我繁殖,代谢产物可以分解石油类和其他有机质,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酶、醇、脂肪酸、糖脂、有机酸等各类次级代谢产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菌剂运输是通过冷链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的。
12.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在地下适应的温度是25

150度,矿化度不
超过30ppm。
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的微生物菌剂前置液的浓度为2%。
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的生物酶溶液浓度为1%。
15.作为优选,所述清水与微生物菌剂前置液的比例为1:3。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压裂对地层伤害问题,采用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现场操作简单,对现场要求不高,可以和现在压裂现场无缝对接,因为生物制剂为蛋白质和益生菌对环境没有污染,没有环境问题处理,带来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一、将培育完毕的微生物菌剂运输到现场,并在现场配置成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并备用;
20.步骤二、在泵入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前,用生物酶溶液射孔后洗井,清除井底和近井地带的泥浆污染;
21.步骤三、然后再泵入微生物菌剂前置液,泵入完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后,泵入清水作为隔离液;
22.步骤四、再按正常压裂施工进行。
23.其中,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菌剂是通过微生物室内中菌种筛选后,并投放至发酵罐中,发酵培育七天后制作而成。
24.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以地层的原油及其他有机质为营养基,在地下自我繁殖,代谢产物可以分解石油类和其他有机质,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酶、醇、脂肪酸、糖脂、有机酸等各类次级代谢产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25.其中,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菌剂运输是通过冷链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的。
26.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在地下适应的温度是25

150度,矿化度不超过30ppm。
27.其中,所述步骤二中的微生物菌剂前置液的浓度为2%。
28.其中,所述步骤二中的生物酶溶液浓度为1%。
29.其中,所述清水与微生物菌剂前置液的比例为1:3。
30.具体的,微生物室内中菌种筛选出的微生物以地层的原油及其他有机质为营养基,在地下自我繁殖,代谢产物可以分解石油类和其他有机质,把这种微生物菌剂压裂前置液泵入地层,这些菌剂就会在地层作用,改善地层深部的润湿性,增加油相渗透率;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酶、醇、脂肪酸、糖脂、有机酸等各类次级代谢产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这些物质酸可以在深部地层进行酸化,改善地层孔隙条件;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糖脂与脂肽两大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除具有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类似的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这样还可以和油乳化形成水包油乳状液,也可以改善油相渗透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了地层压裂液中的胍胶和高分子化合物,甲醛石油类有机物,同时产生的代谢产物改善了地下环境,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抑制了原来地下细菌
生长,这样也改善了地下流动条件;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无机盐离子,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可以抑制井底无机盐结垢,这样也解决了地下的各种污染源;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酶、醇、脂肪酸、糖脂、有机酸等各类次级代谢产物对井底的近井地带具有很好的清洗作用,且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蛋白质,对环境无污染,现场操作简单。
31.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压裂对地层伤害问题,采用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现场操作简单,对现场要求不高,可以和现在压裂现场无缝对接,因为生物制剂为蛋白质和益生菌对环境没有污染,没有环境问题处理,带来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培育完毕的微生物菌剂运输到现场,并在现场配置成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并备用;步骤二、在泵入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前,用生物酶溶液射孔后洗井,清除井底和近井地带的泥浆污染;步骤三、然后再泵入微生物菌剂前置液,泵入完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后,泵入清水作为隔离液;步骤四、再按正常压裂施工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菌剂是通过微生物室内中菌种筛选后,并投放至发酵罐中,发酵培育七天后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以地层的原油及其他有机质为营养基,在地下自我繁殖,代谢产物可以分解石油类和其他有机质,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酶、醇、脂肪酸、糖脂、有机酸等各类次级代谢产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菌剂运输是通过冷链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在地下适应的温度是25

150度,矿化度不超过30pp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微生物菌剂前置液的浓度为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生物酶溶液浓度为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与微生物菌剂前置液的比例为1: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培育完毕的微生物菌剂运输到现场,并在现场配置成微生物菌剂前置液并备用;步骤二、在泵入生物菌剂前,用生物酶溶液射孔后洗井,清除井底和近井地带的泥浆污染;步骤三、然后再泵入生物菌剂溶液,泵入完生物菌剂溶液后,泵入清水作为隔离液;步骤四、再按正常压裂施工进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压裂对地层伤害问题,采用微生物菌剂油井压裂前置液新工艺现场操作简单,对现场要求不高,可以和现在压裂现场无缝对接,因为生物制剂为蛋白质和益生菌对环境没有污染,没有环境问题处理,带来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海峰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1/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