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病的中药复合方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病的中药复合方。


背景技术:

2.中医所认为的风湿痹症常泛指对人体骨骼、周围软组织、关节、肌腱、肌肉、筋膜以及滑囊的一种疾病。风湿痹症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患有风湿痹症的人群常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以及肿胀变形的情况,并且疾病常累及患者的一个或多个关节,甚至部分患者的关节腔还会出现液体渗出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由疾病出现终身残疾。因此,风湿痹症也常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疾病。风湿痹症在中医临床上可以分为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热痹。
3.针对风湿痹病,大部分西医常采取糖皮质激素或者非甾体的消炎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常常对风湿痹症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病的中药复合方,采用两个组方相互配合使用,会快速、及时的解除各种风湿痹病关节、颈椎、腰椎、骨痛部位的酸痛、麻木、沉胀、僵硬、强直行走不便等症状,有效率高,复发率低。
5.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病的中药复合方,其包括组方1和组方2,所述组方1和组方2配合使用进行治疗;
7.所述组方1由以下原料制成:
8.蜂房、干姜、小茴香、细辛、红芋叶、当归、透骨草、防风、红海蛤、陈小米、风菱壳、肉桂、生附子、泽兰、土鳖虫、麻根、川乌头、海螵蛸、独活、海桐皮、红花、川花椒、血竭、乳香、没药、杜仲、麻黄、川断、牛膝、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白芥子、小牙皂、甘草、细盐、大葱须、桃仁、陈醋、黄酒;
9.上述的陈小米为放在瓦上经过烘焙成黑色的小米,上述的风菱壳为将菱壳烧成灰后碾成细末态。
10.所述组方2由以下原料制成:
11.制马钱子、白胡椒、五倍子、生姜、皂矾、铅丹、火硝、麻黄、大葱须、陈醋。
12.进一步地,所述组方1中的各原料的用量为:
13.蜂房10g、干姜10g、小茴香10g、细辛10g、红芋叶20g、当归10g、透骨草50g、防风30g、红海蛤50g、陈小米20g、风菱壳25g、肉桂10g、生附子20g、泽兰10g、土鳖虫12g、麻根10g、川乌头10g、海螵蛸20g、独活30g、海桐皮30g、红花10g、川花椒15g、血竭5g、乳香30g、没药30g、杜仲30g、麻黄10g、川断25g、牛膝25g、生南星12g、生半夏12g、生草乌10g、白芥子10g、小牙皂6g、甘草10g、细盐300g、大葱须30g、桃仁30g、陈醋500ml、黄酒300ml;
14.所述组方2中的各原料用量为:
15.制马钱子30g、白胡椒10g、五倍子10g、生姜10g、皂矾10g、铅丹10g、火硝10g、麻黄10g、大葱须10g、陈醋适量,陈醋用量可使得组方2制成糊状或泥状。
16.进一步地,所述组方1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
17.将桃仁捣成泥状,与其他药共碾为粗末后,与细盐、陈醋、大葱须混合拌匀,然后装入药袋中后封口备用;在使用时,将药袋进行蒸半小时左右后,取出药袋,放在干毛巾上熨敷患处即可;
18.所述组方2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
19.将除生姜、葱白、陈醋外的其他原料碾成粉备用,在使用时,取药粉与生姜、大葱须、陈醋混合后捣成糊状或泥状,调和均匀后,摊于两块纱布上,放置于手心和足心处固定即可。
20.本发明采用两个组方相互配合对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外敷的方式实现,在组方1中蜂房:祛风、攻毒、杀虫、止痛;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红芋叶:消肿杀虫、麻醉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透骨草:祛风除湿、解毒止痛;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红海蛤即海蛤壳:清热、利水、化痰、软坚;陈小米:温经通络,调和诸药;风菱壳:止血、敛疮、解毒;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生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麻根:去瘀、止血;川乌头: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敛疮;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海桐皮:去湿热、通经脉、杀虫;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花椒: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血竭:祛瘀定痛、止血生肌;乳香:活血止痛;没药:散瘀止痛、消肿生肌;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川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生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生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镇痛、镇静;生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温经散寒;白芥子: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小牙皂,又名猪牙皂:祛痰开窍,散结消;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细盐:热盐外敷具有促进炎症消退,解除疼痛,减轻深部组织充血,保暖的作用;大葱须:解表通阳,通气散寒;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陈醋热敷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以促进营养的吸收。组方1通过在患处进行热熨外敷,可使得患处关节受热或借助热力将热气及其药物的药效组分进入体内,起到舒筋活络、行血、消瘀、散寒、祛邪、缓解痛阈等作用。
21.本发明的组方2中的制马钱子: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白胡椒:温中散寒;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皂矾:解毒燥湿、杀虫补血;铅丹:拔毒生肌、敛疮;火硝又叫硝石:攻坚破积;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组方2通过手足心药糊外敷,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通过手足心皮肤吸收渗入,有效药力达到舒筋通络,手足相通,全身毛孔开放,体内风邪湿寒随汗排出体外。
22.痹,即痹阻不通,发病主要源于人体气血为邪阻闭塞引起,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肌肉关节等处的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与关节肿胀等症状,因此就风湿痹病的病因与病机进行辨证治疗,针对局部患处与通身,组方1与组方2的协同配合,借助组方1的中药物的热气扩张外围关节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阻力,增加微循环血流量,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温经通络,使手足经脉相通,全身毛孔开放,体内风邪寒湿随汗排出体外,两方结合外治,可使药物有效成份直达体表关节、皮肤透骨送达病
灶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瘀、散寒、祛邪、止痛等目的,能够及时的解除各种风湿痹病关节、颈椎、腰椎、骨痛部位的酸痛、麻木、沉胀、僵硬、强直行走不便等症状,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等有关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病的中药复合方,其包括组方1和组方2,所述组方1和组方2配合使用,所述组方1由以下用量原料制成:
25.蜂房10g、干姜10g、小茴香10g、细辛10g、红芋叶20g、当归10g、透骨草50g、防风30g、红海蛤50g、陈小米20g、风菱壳25g、肉桂10g、生附子20g、泽兰10g、土鳖虫12g、麻根10g、川乌头10g、海螵蛸20g、独活30g、海桐皮30g、红花10g、川花椒15g、血竭5g、乳香30g、没药30g、杜仲30g、麻黄10g、川断25g、牛膝25g、生南星12g、生半夏12g、生草乌10g、白芥子10g、小牙皂6g、甘草10g、细盐300g、大葱须30g、桃仁30g、陈醋500ml、黄酒300ml;
26.所述组方2由以下用量原料制成:
27.制马钱子30g、白胡椒10g、五倍子10g、生姜10g、皂矾10g、铅丹10g、火硝10g、麻黄10g、大葱须10g、陈醋适量,陈醋用量可使得组方2制成糊状或泥状。
28.所述组方1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
29.将桃仁捣成泥状,与其他药共碾为粗末后,与细盐、陈醋、大葱须混合拌匀,然后装入药袋中后封口备用;在使用时,将药袋进行蒸半小时左右后,取出药袋,放在干毛巾上熨敷患处即可;
30.本发明的组方1的使用方法为:每晚在患处外敷1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剂药可连用5

7天;连续热熨敷患处时,要注意防止烫伤,一般以熨出皮肤红斑为度,个别患者皮肤有轻度皮痒症状时,可自行消失,或涂抹皮炎平软膏、无极膏恢复。
31.本实施例1的组方1在具体实施时,将1剂药装入两个药袋中,交替蒸后,进行热熨患处。
32.所述组方2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
33.将除生姜、葱白、陈醋外的其他原料碾成粉备用,在使用时,取药粉与生姜、大葱须、陈醋混合后捣成糊状或泥状,调和均匀后,摊于两块纱布上,放置于手心和足心处固定即可。
34.本发明的组方2的使用方法为:将药固定在双手心或双足心上,待全身出汗后撤除药物,如无汗则连续用药24h后取下,并避免受凉;一个月使用1至2次;组方2外外敷后,患者除表现出汗外,还可显关节疼痛加重,或身上某一部位有发热感或吹风样的发凉感觉,取下药物后可表现周身疲乏无力,一般一周症状即可自行消失恢复。个别病人可发生轻度接触性皮炎,数日后可不经处理而恢复正常,严重的可涂抹皮炎平、无极膏恢复正常。
35.实施例2:临床疗效
36.本发明至今已用于治疗5340例符合临床风湿痹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配以组方
1和组方2配合使用,组方1每日外敷1次,组方2一个月外敷2次,治疗疗程在3个月内,显效者有1988例,有效者3190例,无效者162例,有效率达97%,对显效者进行跟踪,3

5年内的复发率不到20%。
37.疗效标准:
38.显效:疼痛消失,临床检查无阳性体征,生活、工作、学习如常;
39.有效:疼痛基本消失,临床检查阳性体征不明显,生活能自理,工作正常,但遇到过度劳累或感受风寒等外界因素影响后感不适者;
40.无效:临床病状体征好转不明显。
41.实施例3:典型案例
42.案例1:李某,女,教师,于亳州师范附属中学工作,患者因参加水田耕作劳动,下水浸泡过度劳累,引起全身四肢大小关节,酸麻胀痛性关节炎,曾到多家医院治疗无效,2017年7月03日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主诉:晨起时以肩、肘、腕、膝、手指、足趾小关节、肿胀痛疼屈伸不利加剧;证见面色苍白,体质消瘦,四肢关节肿胀,说短气无力神志欠佳活动行走不便,舌白苔腻,脉濡缓;辨症分析:气血亏损,肌表胰理卫阳不固,劳倦内伤,风寒湿热,诸邪乘虚袭入,阻滞经络。造成气血运不畅,凝滞关节久而为痹,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症阳虚寒湿型,其配以组方1一天一次热敷患处,配合组方2用到3次后,自觉关节痛疼消失。关节屈伸便利,让其再用组方2配合组方1使用3次进行巩固,追踪3年未见复发。
43.案例2:陈某,女,工人,于毫州市电子厂工作,患者原有腰病史,而于一月前因腰部感受风寒后出现其腰腿放射性酸麻胀痛,2016年02月09日经治疗无效而来我处。主诉腰痛半年余,近一个月腰痛加重,患者于就诊一月前,因感受风寒后出现腰疼,其痛沿臀部向下放射到左足跟,行走站立困难,经服中西药无效来我处治疗。观其病人面色欠润,精神紧张,行走时呻吟,说话答对尚可,咳嗽时感痛加剧,腰椎稍屈弯斜,舌淡暗,苔白,脉沉弦略滑。辨症分析:患者平素体弱,肾气虚损,脉络空虚,寒湿浸袭,筋膜错位,气滞血瘀,经气不通则腰腿痛,确诊为腰椎血突出症,风寒湿痹型,其配以组方1一天一次热敷患处,连用7天,直腿抬高试验(

),半年随访未发。
44.案例3:肖某,男,军人,于安徽亳州武警支队工作,患者因部队军训露宿野外草地,晨起后出现右侧颈部痛疼,活动受限头歪向左侧,经部队卫生室理疗无效后2017年04月23日就诊。主诉:右侧颈部剧痛,活动受限一天余。观其患者就诊时,面情痛苦,头歪向左侧,低声叫痛,用手触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有第索状改变,压痛明显,局部发热怕风,舌红淡,苔薄白,脉紧弦。辨症分析:风寒湿阻肌肤经络,致颈部气血痹阻,筋脉损伤痉挛,确诊为落枕(风寒型),其采用组方1一天一次热敷患处,三次治愈,
45.案例4:程某,女,护工,于亳州市爬子巷86号工作,患者于2016年10月24日的就诊前1周下乡上坟烧纸,回来的第二天晨起,自感右面不适,照镜子发现头眼歪斜,碁口流口水,右眼闭合不全,右额纹消失,右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耳后根痛疼;主诉:右面部麻木,伴耳根后痛疼,不自由流泪,视力模糊,不自觉流口水,吃食物右颊处塞。观其患者面色不佳,黄而暗,神志清楚,意识无障,四肢活动自如,吹风漏气,人中沟偏向左侧,舌淡,苔薄白,脉弦。辨症分析:主要是风寒乘虚面部经络,导致痹阻气血,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控制,出现口眼歪斜,确诊为面瘫症(风寒闭络型);其配以组方1一天一次热敷患处,并配合组方2使用两次后,恢复如常。
46.案例5:王某,男,农民,于谯城区辛集镇王庄,患者于30年前,因无明显原因,自感右侧眼脸呈阵发性不规则抽动。渐渐发展到面颊,口角每因疲劳生气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时,抽出频繁,睡眠时停止,且遂年加重,曾在本地人民医院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症经多方治疗无效2017年05月18日来我处求治。主诉:右侧面肌痉挛加剧3月有余;望可见面色灰暗,右面部肌肉不自动抽动,每次抽动1—2分钟,舌淡伴齿痕,呈痛苦状,眼脸干涩,闻:语言不杨,身无异味,切:脉细弱;辩证分析:水湿外侵,积渐不适,郁而生热,致经脉失养,元气败伤,弛缓不用。确诊为右侧面肌痉挛症(气血亏虚、肝风内动型);其配以组方1外敷右脸部,配合组方2每周两次,组方2外敷6次为一疗程,停一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后,反复共计三个疗程后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
47.案例6:刑某,女,工人,于建筑公司工作,其因在建筑工地长期劳累过度,加上腰部受凉而起腰腿疼痛,近一周加剧,经西医药物,理疗无效于2014年01月19日来我处就诊。主诉:腰底下左侧下肢放射性剧痛一周有余。望:神志清楚,行走困难,腰偏斜。闻:说话迟缓,语音低顿。切:脉浮。辩证分析:劳损内伤,风寒湿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阻而不通而痛。确诊为坐骨神经痛(寒湿风痹型),其配以组方1外敷患处,配合组方2,治疗1个月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48.案例7:魏某,女,农民,于亳州市十河梅城集,其余2018年07月03日就诊,患者自诉最近一段时间每当早晨起床后,下床脚跟着地痛感强;经自我热水泡脚,石子压迫,桑枝熏蒸无效,而就诊。主诉:左脚后跟剧痛不能着地三天。望:病人神清,面色红润。闻:言语正常,身无异味,切:脉弦紧;辩证分析:阴虚蕴热,邪留经络,血运阻而不通而痛。确诊为跟骨骨刺。其配以组方1热敷于患处,并配合组方2外敷3次后,止痛,并活动自如,又采用组方2配合组方1外敷三次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49.案例8:周某,男,农民,其于亳州翻砂厂工作,患者因长期农田耕作劳动,肩扛牵拉,加之受风寒吹打,引起肩部酸痛,怕风怕凉,夜间为甚伴有抬举困难。经多家医院针灸电疗,膏药治疗无效,于2019年05月17日就诊,主诉:以右肩抬举困难,剧痛为主月余,右上常后背活动范围受限。望:病人神清,形体偏胖,行走自如,闻:语音清亮,说话无气。切:脉弦浮,舌白苔薄。辩证分析: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经络受阻,气血不和,阻而不通,经筋粘。确诊为漏肩风(风寒凝带型),其配以组方1连续进行外敷1周后痊愈,至今未发。
50.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