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男女老幼强身健身美体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由其涉及多功能健身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多功能健身器材一般适用部分特定的人群,针对身体部分肌肉组织专项训练不够全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对健康要求特别重视,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男女老幼人群也投入到健身运动中,对即适合老年儿童健身条件又能达到使其在安全环境下满足运动需求的健身器材就更加符合行业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是发明一种适合男女老幼广泛人群的健身器材;一种操作安全简易的健身器材;一种效果功能全面的健身器材;一种即能健康又能美体的健身器材。
4.本发明提供了适合老年人和年少幼儿及各类人群健康健身美体需求的训练器材,为各种体质的人群健身提供了适合的训练器材,简易可执行的训练器材引导训练动作,可以达到健康美体同步进行的效果,为达到健康健身美体的效果提供了训练器材和对应器材运行的精确简洁可操作的训练动作技术方法。
5.本发明器材一、解决了对老年或儿童因自身力量小,有些器材训练标准达不到(如平地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导致训练无法进行的问题;二、解决训练动作不走样的问题;三、对训练单一问题设计了多样化功能(可煅炼手臂部、胸部、腰部、腿部)的训练方案;四、在原有发明基础上增加了固定性。
6.技术方案
7.本发明器材分为五个部分1

1支撑架、1

2加强架、1

3运动架、1

4运动架面板、1

5升降移动链接,训练器与训练方法结合可针对手臂和胸部的人体上身部分的肌肉组织训练,可针对腰部的人体中部肌肉组织训练,可针对腿部的人体下身部位的肌肉组织训练。
8.有益效果
9.本器材设计操作新颖简便,结合创新的训练方法根据每一位健身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条件,通过调节1

3运动架上部的位置高低来调整训练的难易程度,相应的训练方案,使老年人、幼儿、弱体质的中青年人、以及身体强壮的人群,都可以达到在各自现有的身体状况基础上不断提高健身、健康、美体的新目标。
附图说明
10.图1.为训练器的正侧面整体结构图。
11.图2.为训练器的1

1支撑架明细图。
12.图3.为训练器的两个1

2加强架明细图。
13.图4.为训练器的1

2加强架明细图。
14.图5.为训练器的1

2加强架明细图。
15.图6.为训练器的1

3运动架明细图。
16.图7.为训练器的1

4运动架面板。
17.图8.为训练器两个1

5升降移动链接明细图。
18.图9.为训练器1

5升降移动链接明细图。
19.附图中基础设备名称及相关配件名称,训练器由1

1支撑架(1

1.1支撑架.横杆、1

1.2支撑架.竖滑杆、1

1.3支撑架.竖中杆、1

1.4支撑架.螺丝孔)、1

2加强架(1

2.1加强杆.支杆、1

2.2加强架.螺丝孔)、1

3运动架(1

3.1运动架.上横杆、1

3.2运动架.中横杆、1

3.3运动架.下横杆、1

3.4运动架.左竖杆、1

3.5运动架.左中竖杆、1

3.6运动架.右中竖杆、1

3.7运动架.右竖杆)、1

4运动架面板、1

5升降移动链接(1

5.1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孔、1

5.2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孔、1

5.3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空隙、1

5.4 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空隙、1

5.5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螺丝孔、1

5.6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螺丝孔)五部分组合成。
20.训练器相关配件细节说明:一个1

1支撑架在中间与前后两个1

2加强架用螺杆与螺母分别经过1

2.2加强架.螺丝孔、1

1.4支撑架.螺丝孔、1

2.2加强架.螺丝孔加以固定,其功能是加强1

1支撑架的稳定性;1

3运动架与1

4运动架面板相结合,其功能包括大部分训练动作在上面操作;1

5升降移动链接通过其1

5.1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孔与1

1.2支撑架.竖滑杆相连接、通过1

5.2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孔与1

3.1运动架.上横杆相连接,从而使1

1支撑架通过1

5升降移动链接与1

3运动架相互联结成一个整体,其功能包括1

5升降移动链接通过1

5.1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孔在1

1.2支撑架.竖滑杆上面进行上下滑行,用螺丝钉在1

5.5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螺丝孔处转紧转松使1

5升降移动链接上下移动或固定停留在1

1.2 支撑架.竖滑杆上面需要的高度位置,1

3运动架通1

3.1运动架.上横杆与1

5.2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孔相联结使之与1

5升降移动链接相结合,并通过1

5升降移动链接的上下移动使1

3运动架也上下移动,且通过1

5.6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螺丝孔使用螺丝钉转紧转松使之调节1

3运动架的角度;1

5升降移动链接整体功能包括:连接1

1支撑架和1

3运动架使之形成整体,在1

1支撑架上面做上下移动功能,调节1

3 支撑架上下高度的功能,调节1

3支撑架角度的功能,通过螺丝钉在1

5.5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螺丝孔处转紧转松使1

5.3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空隙收紧放松达到上下高度固定和移动的功能,以及在1

5.6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螺丝孔处转紧转松使1

5.4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空隙收紧放松达到1

3运动架角度旋转固定和调节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操作方法具体进一步的说明,本健身器材有五个组成部分1

1支撑架、1

2加强架、1

3运动架、1

4运动架面板、1

5升降移动链接,锻炼身体三大肌肉组织部分包括上身肌肉组织部分、中部肌肉组织部分和下身肌肉组织部分。
22.组装过程,在1

1支撑架前后各放一个1

2加强架,使用长螺杆穿过1

2.2加强架.螺丝孔到1

1.4 支撑架.螺丝孔,再到1

2.2加强架.螺丝孔,然后加螺母旋转紧,使1

1支撑架与两个1

2加强架形成紧密结合的稳定支撑的效果;1

1支撑架的两根1

1.2支撑架.竖滑杆与两个1

5升降移动链接的1

5.1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孔处相联结,1

3运动架的1

3.1运动架.上横杆与两个1

5升降移动链接的1

5.2升降移动链接. 上横杆孔相联结,形成一
个整体的1一种男女老幼强身健身美体训练器提升版;1

3运动架调整原理,首先转松1

5.5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螺丝孔和1

5.6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螺丝孔处的螺丝钉,使1

5.3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空隙和1

5.4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空隙的宽度最大化,使1

3.1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孔里面的1

1.2支撑架.竖滑杆可以上下高度升降调节,使1

5.2升降移动链接.上横杆孔里面的1

3.1运动架.上横杆可以旋转角度调节;1

3运动架通过1

5.1升降移动链接.竖滑杆孔顺着1

1.2支撑架.竖滑杆做上下高度升降移动调节,同时带动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同步上下高低升降移动,当1

3.1运动架.上横杆上下移动的时候,1

3运动架的下部分1

3.3运动架.下横杆会同时前后移动,而1

3运动架的1

3.1.上横杆同时也会旋转运动,也就是当1

3.1运动架.上横杆向上移动时,1

3.3运动架.下横杆会同步向后移动 (1

3.3运动架.下横杆离1

1支撑架近了),同时1

3.1运动架.上横杆也在做相应的旋转运动,当1

3.1运动架.上横杆向下移动时,1

3.3运动架.下横杆也会同步向前移动(1

3.3运动架.下横杆离1

1支撑架远了),同时1

3.1也会做相应的旋转运动,当1

3运动板确定好一定高度角度时,可转紧1

5.5和1

3.6处的螺丝钉即可使1

3运动板的高度与角度保持固定,即可进行训练。
23.上身肌肉臂部和胸部的佛卧撑锻炼方法:1、轻松的方法,脚靠近1

3运动架下部1

3.3运动架.下横杆附近处,而手靠近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附近做运动,通过慢慢下降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的高度,锻炼强度越来越大,2、加重的方法,当1

3运动架与地面水平平行时(1

3 运动架上部与下部一样高度并平行于地面),脚靠近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附近处,而手靠近 1

3运动架下部1

3.3运动架.下横杆附近处做运动,通过慢慢上升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的高度,脚部越来越高,使锻炼强度越来越大。
24.中间部分腰部肌肉的仰卧起坐锻炼方法:1、轻松的方法,脚固定在1

3运动架下部1

3.3运动架.下横杆附近处,头部靠近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附近处做仰卧起坐运动,通过慢慢下降 1

3运动架上部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的高度,锻炼强度越来越大,2、加重的方法,当1

3运动架与地面水平平行时(1

3运动架上部与下部一样高度并平行于地面)双脚勾住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并固定住,头部靠近1

3.3运动架.下横杆附近并做仰卧起坐运动,通过慢慢上升1

3运动架上部的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的高度,脚部越来越高,使锻炼强度越来越大。
25.下身腿部肌肉的抬腿锻炼方法:1、轻松的方法,双手抬过头部并扶在1

3.3运动架.下横杆附近处,脚靠近1

3.1运动架.上横杆附近处并使1

3运动架上部高于1

3运动架下部做抬腿运动,通过慢慢下降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的高度,使抬腿锻炼强度越来越大,2、加重的方法,当1

3运动架与地面水平平行时(1

3运动架上部与下部一样高度并平行于地面)双手抬过头部并抓住1

3.1运动架.上横杆,脚靠近1

3运动架下部1

3.3运动架.下横杆附近并做抬腿运动,通过慢慢上升1

3.1运动架.上横杆处的高度,脚部越来越低,使锻炼强度越来越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