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移动APP智能配电远程控制家居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移动app智能配电远程控制家居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设备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app智能配电远程控制家居系统。


背景技术:

2.在以前,人们出门上班时,设备忘记关掉,或者设备故障导致过载发生火灾时,人们无法得知,最后会造成重大的损失,特别是在2020年3月至5月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家里留有老人和孩子,由于缺乏安全用电知识,电器的操作不规范,导致家用电器安全事故频发。实际上很多家庭无人居家时电器还在自动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事故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随着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机来控制相关设备,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3.现有技术中,app智能家居控制只能实现远程控制家用电器和相关设备,不能实时显示电器及相关设备的漏电、过载、欠压、故障、报警等信息,因此对家用电器及相关设备没有起到安全使用和保护作用,另外,对家庭的火警以及燃气泄漏的监测基本上是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app智能家居控制只能实现远程控制家用电器和相关设备,不能实时显示电器及相关设备的漏电、过载、欠压、故障、报警等信息,因此对家用电器及相关设备没有起到安全使用和保护作用,另外,对家庭的火警以及燃气泄漏的监测基本上是空白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移动app智能配电远程控制家居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移动app智能配电远程控制家居系统,它包括移动app组件1、智能配电控制器2、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烟感传感器4、可燃气体传感器5,所述移动app组件1与智能配电控制器2相连接,智能配电控制器2与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与智能配电控制器2相连接;
6.所述移动app组件1包括了app远程控制模块11、数据云端服务器12、无线通讯模块13,app远程控制模块11通过数据云端服务器12与无线通讯模块13相连接,所述智能配电控制器2由无线传输模块21、监测故障报警器22、智慧微断开关组23组成,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1与监测故障报警器22和智慧微断开关组23相连接,监测故障报警器22与智慧微断开关组23无线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3与无线传输模块21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且无线连接方式包括且不限于wifi模块、手机gprs模块或wimax模块。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远程的数据交换,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远程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关、调光及数据采集。
8.进一步的,监测故障报警器22与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监测故障报警器22监控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
传感器5内所有参数,实时监测出故障信息,并把监测数据传输并将报警信息传达给app组件1,实现了实时监测家庭开关用电安全。
9.进一步的,所述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与智慧微断开关组23电性连接,且与监测故障报警器22无线连接。故障报警器22检测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内所有参数流量,并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控制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上所有智慧开关,实时检测内部数据并可控制开关,更好保护开关安全。
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系统使用时,移动app组件1、智能配电控制器2、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为组成为一个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无线连接方式包括且不限于wifi模块、手机gprs模块或wimax模块。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远程的数据交换,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远程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关、调光及数据采集,首先感应和测试到并且将数据传输到智能配电控制器2内的故障报警器22,故障报警器22监控智能配电控制器2、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及烟感传感器4内的所有参数,故障报警器22接受后向移动app组件1内的无线传输模块21数据传输,无线传输模块21与无线通讯模块13之间无线连接,无线通讯模块13将接受数据传输给数据云端服务器12,app远程控制模块11将数据云端服务器12内数据接收,使用者在app远程控制模块11可以看到故障设备与数据,并可以在app远程控制模块11上控制并下达指令通过云端服务器12传输到无线通讯模块13,无线通讯模块13传递到无线传输模块21,无线传输模块21将控制指令传递到智慧微断开关组23,智慧微断开关组23接受并执行控制指令将其下连接的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上的故障设备进行断开,更好的保护设备的安全,并且从根源上断开保护了设备过载造成的灾害,同时此设备不单单可以在家庭中进行应用,在小区与城市可以应用,并且可以在移动app组件1上增加火警部门通知或者消防系统,配合城市小区进行更好的控制,防止电器起火事件的发生。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系统结构合理,通过移动app组件1控制家庭开关设备,提高了管理的方便性,且能实时监控设备数据,增加了系统的全面性,具有优良的实用性能,通过无线传输控制,提高了控制的稳定性,通过手机与家庭开关之间的管理,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了灾害发生,保障了家庭内部的安全性,可以外部扩展到小区城市,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移动app组件1、智能配电控制器2、烟感传感器3、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4、可燃气体传感器5、app远程控制模块11、数据云端服务器12、无线通讯模块13、无线传输模块21、监测故障报警器22、智慧微断开关组23。
具体实施方式
15.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移动app组件1、智能配电控制器2、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烟感传感器4、可燃气体传感器5,所述移动app组件1与智能配电控制器2相连接,智能配电控制器2与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与智能配电控制器2相连接,所述移动app组件1包括了app远程控制模块11、数据云端服务器12、无线通讯模块13,app远程控制模块11通过数据云端服务器12与无线通讯模块13相连接,所述智能配电控制器2由无线传输模块21、监测故障报警器22、智慧微断开关组23组成,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1与监测故障报警器22和智慧微断开关组23相连接,监测故障报警器22与智慧微断开关组23无线连接。
16.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3与无线传输模块21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且无线连接方式包括且不限于wifi模块、手机gprs模块或wimax模块。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远程的数据交换,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远程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关、调光及数据采集。监测故障报警器22与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无线连接,监测故障报警器22监控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内所有参数,实时监测出故障信息,并把监测数据传输并将报警信息传达给app组件1,实现了实时监测家庭开关用电安全。所述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与智慧微断开关组23电性连接,且与监测故障报警器22无线连接。故障报警器22检测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内所有参数流量,并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控制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上所有智慧开关,实时检测内部数据并可控制开关,更好保护开关安全。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系统使用时,移动app组件1、智能配电控制器2、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5为组成为一个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烟感传感器4及可燃气体传感器,无线连接方式包括且不限于wifi模块、手机gprs模块或wimax模块。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远程的数据交换,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远程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关、调光及数据采集,首先感应和测试到并且将数据传输到智能配电控制器2内的故障报警器22,故障报警器22监控智能配电控制器2、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及烟感传感器4内的所有参数,故障报警器22接受后向移动app组件1内的无线传输模块21数据传输,无线传输模块21与无线通讯模块13之间无线连接,无线通讯模块13将接受数据传输给数据云端服务器12,app远程控制模块11将数据云端服务器12内数据接收,使用者在app远程控制模块11可以看到故障设备与数据,并可以在app远程控制模块11上控制并下达指令通过云端服务器12传输到无线通讯模块13,无线通讯模块13传递到无线传输模块21,无线传输模块21将控制指令传递到智慧微断开关组23,智慧微断开关组23接受并执行控制指令将其下连接的负载开关传感控制器3上的故障设备进行断开,更好的保护设备的安全,并且从根源上断开保护了设备过载造成的灾害,同时此设备不单单可以在家庭中进行应用,在小区与城市可以应用,并且可以在移动app组件1上增加火警部门通知或者消防系统,配合城市小区进行更好的控制,防止电器起火事件的发生。
18.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