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淋溶影响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淋溶影响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土壤中重要的微生物,能与地球上90%以上的植物形成共生体。在自然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体,很难区分植物根系和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土壤的影响。cn104830663a公开的“一种两室菌丝试验装置及方法”以及cn203999584u公开的“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是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生长芯容器和淋溶柱,这样生长芯容器的根系分泌物会扩散进入淋溶柱,不能区分根系分泌物和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土壤淋溶的影响。另外,也有采用生长芯容器和淋溶柱在水平方向排列的装置(彭思利等,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对紫色土壤中的氮素利用状况,中国农学报,2010,26(6):269

274;陶红群等,丛枝菌根菌丝对重金属元素zn和cd吸收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9月,第18卷第5期),但这些装置仅能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共生体植物对土壤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不能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对土壤淋溶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淋溶影响的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淋溶影响的试验装置,包括淋溶柱和位于淋溶柱内部的生长芯容器,所述淋溶柱和生长芯容器均为顶部敞开、底部封闭的圆筒,所述淋溶柱的下侧壁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淋溶柱的外侧面均匀安装有多个支架,所述淋溶柱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开孔,每个所述开孔和生长芯容器内均设置有土壤溶液取样器,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器包括位于若干开孔和生长芯容器内部的土壤溶液取样头,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头连接有取样软管的一端,所述取样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无针注射器,所述生长芯容器包括pvc管和密封固定在pvc管底部的有机板,所述生长芯容器的容器壁上开有若干圆孔,所述生长芯容器的内外侧面和内下表面均铺设有尼龙网。
5.优选的,所述开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开孔分别位于淋溶柱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开孔分别位于不同高度上。
6.优选的,所述生长芯容器的有机板上圆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生长芯容器的pvc管上的多个圆孔分布于容器顶端5cm以下至底部5cm以上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圆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7.优选的,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头为一端与取样软管连通、另一端封闭的管道,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头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微孔。
8.优选的,所述生长芯容器的内外侧面所用尼龙网的孔径均为37μm。
9.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龙头。
10.优选的,所述生长芯容器能够相对于淋溶柱垂直转动。
11.优选的,所述生长芯容器内涂抹有疏水涂层。
12.优选的,所述取样软管通过转动扣与无针注射器相连。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其一、在生长芯容器管壁圆孔的两侧覆盖37μm尼龙网,降低水分流失及根系分泌物能滞留在生长芯容器内供其植物生长,能有效克服根系及其分泌物对研究菌丝的干扰问题;
15.其二,通过人工切除穿过尼龙网的菌丝,精确分析丛枝菌根对污染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16.其三、在淋溶柱不同深度开设小孔,在实验的要求下,通过土壤溶液取样器,提取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可以精确的分析,研究在不同深度下,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生长芯容器及尼龙网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淋溶柱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土壤溶液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展示示意图。
22.图中:1

淋溶柱、2

生长芯容器、3

排水管、4

支架、5

开孔、6

土壤溶液取样头、7

取样软管、8

无针注射器、9

圆孔、10

尼龙网、11

排水龙头、12

转动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研究土著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淋溶影响的试验装置,包括淋溶柱1和位于淋溶柱1内部的生长芯容器2,所述淋溶柱1和生长芯容器2均为顶部敞开、底部封闭的圆筒,所述生长芯容器2的高为24cm、直径为5cm,所述淋溶柱1的下侧壁连通有排水管3,所述淋溶柱1的外侧面均匀安装有多个支架4,用于支撑固定整个装置,所述淋溶柱1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开孔5,每个所述开孔5和生长芯容器2内均设置有土壤溶液取样器,用来吸取土壤中的溶液,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器包括位于若干开孔5和生长芯容器2内部的土壤溶液取样头6,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头6连接有取样软管7的一端,所述取样软管7的另一端连接有无针注射器8,所述生长芯容器2包括pvc管和密封固定在pvc管底部的有机板,所述生长芯容器2的容器壁上开有若干圆孔9,可增大菌丝与生长芯容器外土壤的接触面积,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cm,所述生长芯容器2的内外侧面和内下表面均
铺设有尼龙网10,降低水分流失及根系分泌物能滞留在生长芯容器2内供其植物生长,能有效克服根系及其分泌物对研究菌丝的干扰问题。
25.具体而言,所述开孔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开孔5分别位于淋溶柱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开孔5分别位于不同高度上,内不同深度放入土壤溶液取样器,可以收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
26.具体而言,所述生长芯容器2的有机板上圆孔9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生长芯容器2的pvc管上的多个圆孔9分布于容器顶端5cm以下至底部5cm以上之间且相邻的两个圆孔9之间的间距相等。
27.具体而言,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头6为一端与取样软管7连通、另一端封闭的管道,所述土壤溶液取样头6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微孔,通过无针注射器8抽负压来吸取溶液,可以有效过滤土壤颗粒。
28.具体而言,所述生长芯容器2的内外侧面所用尼龙网10的孔径均为37μm,允许生长芯容器2内的根外菌丝穿过尼龙网10到达外部淋溶柱土壤中。
29.具体而言,所述排水管3上设置有排水龙头11,用于控制排水管3的通断。
30.具体而言,所述生长芯容器2能够相对于淋溶柱1垂直转动,通过人工垂直转动生长芯容器2打断穿过尼龙网10的菌丝,从而反映amf菌丝的功能。
31.具体而言,所述生长芯容器2内涂抹有疏水涂层,减少淋溶液在侧壁的停留时间和使水流匀速下流。
32.具体而言,所述取样软管7通过转动扣12与无针注射器8相连,便于无针注射器8的安装与拆卸。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
34.步骤一:预先把淋溶柱1与支架4安装在一起,并在生长芯容器2内部均匀涂抹一层超疏水聚硅氮烷树脂涂层,将加热棒插入加热,提高周围温度,使聚硅氮烷树脂涂层固化。再用保鲜膜把生长芯容器2的上端口封住,在淋溶柱1底部添加纱布石英砂及土壤并将生长芯容器2放置在淋溶柱1中。
35.步骤二:在生长芯容器2不装土,放置两个星期恢复自然状态。
36.步骤三:取污染土壤风干,过80目筛,打开保鲜膜封住的上端口,将污染土壤分成三层装入每个生长芯容器2中。
37.步骤四:将丛枝菌根真菌分三层均匀铺在土壤上。
38.步骤五:在生长芯容器2内种植玉米或者其他植物,种植玉米或者其他植物后再覆盖3cm的石英砂。
39.步骤六: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玉米或其他植物出苗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40.步骤七:根据实验要求,一半的淋溶柱的菌丝被人工切断根外菌丝,另一半静态不动,每周切断两次,每隔7d淋溶一次,共淋溶3

4次。
41.步骤八:开始取样,通过无针注射器8将淋溶柱1和生长芯容器2中的土壤溶液抽取出来,最底部则直接打开排水龙头11,将土壤溶液提取至取样瓶中。
42.步骤九:即可对土壤溶液样品,植株生物量,淋溶液中重金属含量,阴阳离子,矿质营养等指标进行测定。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
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