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钢结构圆库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储存不同种类的胶凝材料(粉体)。随着技术的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种类从过去的两种增加到现在的三种以上,而很多生产单位的储存圆库在设计建设后仅能储存两种粉体材料,受限制于场地等因素,圆库的数量很难增加。通常单个圆库仅能储存一种物料,如果要储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就必须在圆库建设时同步进行库内空间的分隔操作,现有操作方式为:对于钢结构的圆库,采用焊接隔板的方式对圆库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前述操作方式的问题在于:分隔完成后,圆库内的空间不能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使用受限,如果要进行库内空间的改变,就必须对原有圆库的结构进行拆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固定轴的库体,固定轴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多个用于将库体内部分割成多个存储区的分隔板,分隔板远离固定轴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库体的壁体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固定轴上还可转动地安装有用于对固定轴进行支撑加固的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库体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加强筋远离固定轴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与库体的壁体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固定部与库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条;库体的顶部沿周向设有多个进料孔;库体的底部安装有法兰,法兰的底部安装有多个用于将不同存储区的物料进行分别输送的软管。
5.进一步的,固定部包括用于与分隔板或加强筋相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的另一端开叉后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过渡段,过渡段的端部弯折并向背离另一个过渡段的位置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库体的内壁上设有多列不贯穿壁体的第一螺栓孔,通过螺栓与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的配合将固定部与库体的壁体可拆卸连接,此时密封条压设于由两个过渡段的内壁和库体的内壁围挡形成的腔室中。
6.进一步的,延伸部远离连接段的侧面的弧度与库体内壁的弧度一致。
7.进一步的,固定部与分隔板为一体结构。
8.进一步的,固定部与加强筋为一体结构。
9.进一步的,加强筋沿库体的径向延伸。
10.进一步的,分隔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软管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三螺栓孔。
11.进一步的,软管的顶部与该存储区两侧的分隔板底部以及与该存储区截面的弧长相对应的法兰盘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
12.进一步的,库体的顶部还铰接有用于罩盖进料孔的盖子。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4.1、所述圆库分割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调整分隔板的位置来调整库体分区的大小,也可通过调整分隔板的数量来使库体内形成多个存储区,从而能可在一个库体内存储不同种类的物料,提高库体的使用率。
15.2、所述圆库分割装置,通过增设加强筋来对固定轴进行支撑,防止固定轴因物料分布不均而造成损坏。
16.以上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

a处的断面图。
19.图3是图1中b

b处的剖视图。
20.图4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施例中库体顶部开设进料孔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施例中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施例中连接部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一种钢结构圆库分隔装置,包括库体1,库体1包括相互衔接的柱状体和锥状体,其内部设有固定轴101,固定轴101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多个分隔板2,分隔板2不能供物料穿过,分隔板2将库体内部分割成用于存储不同物料的多个存储区;所述分隔板包括相互衔接的长方形板体和梯形板体,因而当多个分隔板2安装在固定轴1上时,多个分隔板2安装在库体1壁体从而可对固定轴形成支撑作用,防止支撑轴发生倾倒,同时借助锥状体和梯形板体的抵接配合,可防止分隔板从库体底部脱出。
27.分隔板2远离固定轴101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库体1的壁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库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条5;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2的数量为两个,分隔板2包括第一分隔板201和第二分隔板202,第一分隔板201和第二分隔板202将库体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存储区203和第二存储区2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与分隔板2为一体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与分隔板2也可为分体结构。第一固定
部与库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条5,所述密封条5由柔性材料制成。
28.当第一存储区203和第二存储区204存储的物料不均衡时,例如,第一存储区203存储的物料比第二存储区204存储的物料少时,库体1内物料多的一侧(即第二存储区204所在一侧)会对固定轴产生偏压,该偏压容易造成固定轴向第一存储区203所在的一侧弯折,从而造成固定轴损坏,严重地还会造成安全事故。为防止该现象出现,在本实施例中,库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沿库体的径向延伸并间隔设置以用于对固定轴进行支撑加固的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一侧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轴101上、另一侧安装有用于与库体1的壁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使用时,通过改变加强筋3的位置来对固定轴进行支撑,防止因物料分布不均而造成固定轴损坏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与加强筋3为一体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与加强筋3也可为分体结构,第二固定部与库体1的内壁之间也设有密封条5,所述密封条5由柔性材料制成。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段401,连接段的一端与分隔板2或加强筋3相连接、另一端开叉后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过渡段402,过渡段402的端部弯折并向背离另一个过渡段的位置延伸从而形成延伸部403,为了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403远离连接段401的侧面的弧度与库体1内壁的弧度一致,所述延伸部403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栓404,第一螺栓404穿过延伸部后拧紧在库体1上,库体1的内壁上设有多列均可与第一螺栓404相适配的第一螺栓孔102,第一螺栓孔102不贯穿库体1的壁体且对库体1的强度不会造成影响,所述延伸部403上也设有多个与第一螺栓404相适配的第二螺栓孔405。当分隔板2或加强筋3转动到不同位置时,通过第一螺栓404将设置在分隔板2端部的第一固定部或设置在加强筋3端部的第二固定部安装在库体上与该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上,此时密封条5压设于由两个过渡段的内壁和库体的内壁围挡形成的腔室中;沿库体的轴线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螺栓孔构成一个螺栓组,多个螺栓组沿库体的周向分布,从而实现对分隔板2或加强筋3位置的调节。
30.请参阅图1、图3、图5,所述库体1的顶部沿周向设有多个进料孔103及用于罩设进料孔的盖子7,加料时打开盖子7,使进料管穿过进料孔103并深入到库体内相应的储存区内,加料完毕后把进料管抽出然后盖上盖子即可。
31.所述库体1的底部安装有法兰8,所述第一存储区203的底部设有第一软管901,第一软管901将第一存储区203内的物料输送至外部的加工区,加工区内有控制第一软管901内物料流动的装置;第二存储区204的底部设有第二软管902,第二软管902将第二存储区204内的物料输送至外部的加工区;加工区内还有控制第二软管902内物料流动的装置。
32.所述第一分隔板201以及第二分隔板202的底部均设有连接部903,为了防止物料外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903的截面形状及大小与分隔板的截面形状及大小均相同。连接部903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两列第三螺栓孔9031,第一软管901的顶端部分通过第二螺栓及一列第三螺栓孔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分隔板201和第二分隔板202底部、另一部分通过第二螺栓及与第一存储区203截面的弧长相对应的法兰8的配合安装在库体底部。
33.所述第二软管902的顶端部分通过第三螺栓及另一列第三螺栓孔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分隔板201的底部和第二分隔板202底部、另一部分通过第三螺栓及与第二存储区204截面的弧长相对应的法兰8的配合安装在库体底部。
34.在本实施例中,库体1内被分割成两个存储区,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中,当然可以通过增设分隔板来分割成n个存储区,同时需要增设n个软管,n个软管分别与n个存储区一一对应。
35.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圆库分割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调整分隔板的位置来调整库体分区的大小,也可通过调整分隔板的数量来使库体内形成多个存储区,从而能可在一个库体内存储不同种类的物料,提高库体的使用率。
36.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圆库分割装置,通过增设加强筋来对库体进行支撑,防止固定轴因物料分布不均而造成损坏。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