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巷道支护的升模浇筑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巷道支护的升模浇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采用巷道支护来确保巷道围岩体的稳定性,对煤矿安全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巷道有一系列支护方式,无论是哪种支护方式,巷道喷砼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巷道喷砼是指在巷道壁表面喷射一层混凝土,起到提高围岩承载力,封闭断面、减少围岩风化的作用。巷道喷砼是一种最基本的支护手段,常与一系列支护方式配套使用或者单独使用。尽管现阶段巷道喷射混凝土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是在实际施工时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4.1)喷射混凝土回弹率高;
5.2)喷射易扬尘,粉尘浓度大,,施工现场环境差;
6.3)喷射速度慢,机械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
7.4)喷砼成型质量差,容易脱落而影响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巷道支护的升模浇筑成型装置,能够将传统混凝土喷射支护转化为浇筑支护,能在高效率施工前提下实现浇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和零回弹,并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解决了现有巷道喷砼技术所存在的喷射速度慢,材料消耗量和劳动强度大,粉尘浓度和回弹率高等一系列难题。
9.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巷道支护的升模浇筑成型装置,包括:
11.升模系统,所述升模系统包括为模板的移动提供导向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竖直轨道和设置在竖直轨道的顶端的弧形轨道;
12.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钢丝绳、设置于弧形轨道的顶端的第一滑轮、设置于竖直轨道的顶端的侧壁上的第二滑轮,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弧形轨道的下方,且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用于缠绕钢丝绳的绳盘,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绳盘上,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后与模板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竖直导轨包括两根竖直立杆,两根所述竖直立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两根所述竖直立杆的顶端均设有弧形立杆,两根所述弧形立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立杆组成弧形轨道。
14.优选的,所述模板靠近导轨的一侧设有上下两个工型杆,每个所述工型杆远离模板的一端均设有滚轮,所述导轨的外壁上设有与滚轮相适应的滑槽,所述滚轮嵌入滑槽中。
15.优选的,所述模板的顶部设有起重环,所述钢丝绳远离绳盘的一端设有与起重环相适应的挂钩。
16.优选的,所述竖直轨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地脚螺丝。
17.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发明独创性地提出巷道升模浇筑施工,能够实现巷道的快速可靠支护;
19.目前巷道喷砼技术仍是以工人作业为主,需要工人握住混凝土喷射枪,人工对巷道每个角落进行喷射加固,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单班作业人数8~10人),这势必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20.本发明应用于巷道支护可不间断地升模并同步浇筑快凝速强浆料直至整个巷道支护完毕。模板上升后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浆体已经凝固并附着于巷道表面,真正意义上实现巷道的快速可靠支护。解放大量劳动力的同时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
21.2、本发明通过升模将混凝土喷射支护转化为浇筑支护,能够彻底避免材料回弹;
22.传统喷浆支护是利用压缩空气将混凝土浆料喷射到巷道表面,需要很大的喷射压力,往往致使浆料喷射到岩体表层容易产生回弹问题。材料回弹极易引起扬尘并浪费大量材料(施工进度<10m,材料消耗30~40t),同时也会使得喷浆不均匀而影响支护效果;
23.本发明将传统混凝土喷射支护转化为浇筑支护。升模浇筑时,模板可以将浆体与外界环境有效隔离,彻底避免材料回弹,保证施工环境清洁、无粉尘。浇筑的浆体随模板上升均匀布设在巷道表层,基本实现浇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和零回弹,并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附图说明
24.附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5.附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26.附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27.附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28.附图中所示标号:1、模板;11、工型杆;12、滚轮;13、起重环;14、挂钩;
29.2、导轨;21、竖直轨道;22、弧形轨道;23、滑槽;24、底座;25、地脚螺丝;
30.3、驱动电机;4、钢丝绳;5、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7、绳盘;8、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32.实施例:如附图1

3,本发明所述是一种巷道支护的升模浇筑成型装置,包括:
33.升模系统,所述升模系统包括为模板1的移动提供导向的导轨2,所述导轨2包括竖直轨道21和设置在竖直轨道21的顶端的弧形轨道22;
34.具体的,一种导轨2的结构为:所述竖直导轨21包括两根竖直立杆,两根所述竖直立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竖直立杆上,两根所述竖直立杆的顶端均设有弧形立杆,两根所述弧形立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根弧形立杆上,两个所述弧形立杆组成弧形轨道22;
35.所述模板1靠近导轨2的一侧焊接有上下两个工型杆11,每个所述工型杆11远离模板1的一端的两个支腿上均安装有滚轮12,所述导轨2的外壁上设有与滚轮12相适应的滑槽
23,所述滚轮12嵌入滑槽23中,通过滚轮12在滑槽23中的滚动实现模板1的上下移动;
36.所述模板1的顶部设有起重环13,起重环13可焊接在上部的工型杆11的中部,所述钢丝绳4远离绳盘7的一端设有与起重环13相适应的挂钩14,挂钩14挂在起重环13上。
37.优选的,为了保证导轨的稳定性,在竖直轨道21的底部焊接有底座24,所述底座24上设有地脚螺丝25。
38.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3、钢丝绳4、设置于弧形轨道22的顶端的第一滑轮5、设置于竖直轨道21的顶端的侧壁上的第二滑轮6,在弧形轨道22的顶端焊接有与第一滑轮5相适应的第一支座,在竖直轨道21的顶端的侧壁上焊接有与第二滑轮6相适应的第二支座,第一滑轮5、第二滑轮6组成定滑轮组,可将所述驱动电机3固定于弧形轨道22的下方的地面上,且在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用于缠绕钢丝绳4的绳盘7,所述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在绳盘7上,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滑轮5、第二滑轮6后与模板1连接。
39.本发明通过传动系统带动模板1上升并同步浇筑快凝速强浆体来实现巷道支护,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
40.1)将一套升模系统沿着巷道8侧壁平齐放置,模板1与巷道8表层之间留出一定间距;
41.2)向模板1内来回均匀地浇筑快凝速强浆体,当浇筑高度达到模板1高度的1/2~2/3后,打开驱动电机3牵引定滑轮组的钢丝绳4收回,钢丝绳4收回使得挂钩14勾起起重环13,从而带动工型杆11联动模板1上升。
42.3)保持升模速度应与浇筑速度相一致,直至完成整个巷道8一侧的升模浇筑支护。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再或者将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山体隧道”、“地下隧道”等类似交通环境,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