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骨科护理牵引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牵引支架。


背景技术:

2.骨科牵引技术是使用牵引装置,作用于四肢或躯干部位,使用重物悬垂作为牵引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骨科牵引技术可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临床应用时,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
3.牵引都是通过拉绳和重物悬垂作为牵引力进行治疗,但是此种牵引方法悬垂物不稳定,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不能够保持稳定的牵引效果,且对于不用类型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体位,不同的方式进行牵引,导致牵引器具类型繁杂,不易管理,且对于患者体位调节达不到所需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牵引支架,解决了目前采用悬垂物进行牵引的方式不稳定,不便于对患者的转运,同时对于不用类型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体位,不同的方式进行牵引,导致牵引器具类型繁杂,不易管理,且对于患者体位调节达不到所需要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和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传动带;
6.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呈矩形分布,所述支撑板上前后滑动连接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五带轮和第六带轮,所述传动带依次绕过第一带轮、第五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六带轮和第二带轮;
7.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相互啮合的第二蜗轮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二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第四带轮同轴固定连接;
8.所述支撑板上前后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设有可左右调节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与调节块铰接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铰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定位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二连杆远离定位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与第二夹紧件铰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的下端铰接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都设有穿针孔,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可对两者角度调节的调整件;
9.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颈部牵引件,所述颈部牵引件包括固定杆和布托,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挂杆,所述挂杆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挂孔,所述布托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别与挂孔配合的挂绳。
10.优选的,所述调整件包括与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一螺杆、与第二连杆铰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螺纹反向且两者共同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构成双向丝杠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与调节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测力计,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测力计。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一定位架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定位架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带轮上通过第一单向轴承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与支撑板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销,所述第一驱动销与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带轮上通过第二单向轴承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与支撑板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销,所述第二驱动销与第二导槽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升降架呈z型且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与调节块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有与调节块配合的刻度线,所述导向杆与调节丝杠平行且与升降架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有两个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支撑板铰接的第三连杆、与移动底座铰接的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有与移动底座前后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第一丝杠与移动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间与第四连杆铰接。
15.优选的,还包括上身定位带和下身定位带,所述上身定位带与下身定位带之间通过带扣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接带,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角度可调的上身调节板和下身调节板,所述下身调节板上设有可调节的翻转板,所述上身调节板和下身调节板上都固定连接有定位穿孔,每个连接带穿入与其对称的两个定位穿孔内。
16.优选的,所述上身调节板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u型。
17.优选的,所述上身调节板和下身调节板的下方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上身调节板铰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与支撑板前后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支撑杆铰接。
18.优选的,所述翻转板的横向中轴线上固定连接有与下身调节板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下身调节板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三蜗轮和第三蜗杆,所述第三蜗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单独转动第一蜗杆或第二蜗杆可实现调节块的前后运动,调节块可与第一支架配合进行颈部牵引,调节块可与第二支架配合进行下肢牵引,且牵引时不使用悬挂物,保证了牵引的稳定性,便于紧急情况的转运;2)通过同步同向转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可实现第一带轮、第三带轮转动,使第一定位架、第二定位架同时向支撑板的外侧转出,便于严重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央型脱位患者中,可以沿股骨颈轴线方向进行牵引,减少股骨头髋臼中央的压力;单独转动第一蜗杆或第二蜗杆也可实现第一定位架或第二定位架单独的向支撑板的外侧转出;3)牵引力度可通过第一测力计或第二测力计进行确定;4)通过固定架与定位针的连接进行骨牵引时,定位或分离
更加方便,且固定架可通过升降架的高度调节、第二支架前后位置的调节,及固定架左右位置的调节,可使其与定位针对应连接;5)通过上身定位带、下身定位带、连接带,可对患者进行腰椎、骨盆的牵引且牵引的力度可通过调节连接带进行调节,牵引的体位,可通过调节上身调节板、下身调节板的角度及翻转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6)支撑板的高度、倾斜角度可调节,便于对患者调整到需要的体位进行牵引;本装置可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牵引,且牵引力度可调节且稳定,便于紧急情况的转运,能够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支撑板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调节装置进行高度及倾斜角度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调节座前后调节可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配合使其进行牵引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六带轮通过传动带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第一定位架进行角度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两个连接带穿入定位穿孔定位在翻转板与上身调节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上身调整板进行角度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翻转板进行翻转角度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图8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30.图10是本发明升降架上调节块与固定架进行左右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发明中固定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2是本发明颈部牵引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

支撑板、2

第一带轮、3

第二带轮、4

第三带轮、5

第四带轮、6

传动带、7

调节座、8

第五带轮、9

第六带轮、10

第一蜗轮、11

第一蜗杆、12

第二蜗轮、13

第二蜗杆、14

第一支架、15

第二支架、16

升降架、17

调节块、18

定位块、19

第一连杆、20

第二连杆、21

第一夹紧件、22

第二夹紧件、23

固定杆、2301

第一拉杆、2302

第二拉杆、24

布托、25

挂杆、26

挂孔、27

挂绳、28

第一螺杆、29

第二螺杆、30

调节螺母、31

第一测力计、32

第二测力计、33

第一定位架、34

第二定位架、35

第一导槽、36

第一齿轮、37

调节丝杠、38

导向杆、39

刻度线、40

移动底座、41

第三连杆、42

第四连杆、43

第一滑块、44

第一丝杠、45

上身定位带、46

下身定位带、47

连接带、48

上身调节板、49

下身调节板、50

翻转板、51

定位穿孔、52

限位件、53

支撑杆、54

第二丝杠、55

第二滑块、56

转动轴、57

第三蜗轮、58

第三蜗杆、59

第一齿条、60

第一驱动销、61

连接块、62

穿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35.参照图1

12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撑板1,和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的第一带轮2、第二带轮3、第三带轮4、第四带轮5,传动带6;
36.所述第一带轮2、第二带轮3、第三带轮4、第四带轮5呈矩形分布,所述支撑板1上前后滑动连接有调节座7,所述调节座7上转动连接有第五带轮8和第六带轮9,所述传动带6依次绕过第一带轮2、第五带轮8、第三带轮4、第四带轮5、第六带轮9和第二带轮3;
37.所述支撑板1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10和第一蜗杆11、相互啮合的第二蜗轮12和第二蜗杆13,所述第一蜗轮10与第二带轮3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轮12与第四带轮5同轴固定连接;
38.第一蜗轮10与第一蜗杆11的啮合可对第二带轮3进行锁定或者对第二带轮3进行转动调节,第二蜗轮12与第二蜗杆13的啮合可对第四带轮5进行锁定或者对第四带轮5进行转动调节,当单独转动第一蜗杆11带动第一蜗轮10转动时,第二蜗轮12与第二蜗杆13的配合将第四带轮5锁定,即可对传动带6的位置进行锁定,此时第一蜗轮10带动第二带轮3转动的同时,第一带轮2、第五带轮8、第六带轮9转动,第三带轮4、第四带轮5不转动,同时调节座7可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同理,当单独转动第二蜗杆13带动第二蜗轮12转动时,第一蜗杆11与第一蜗轮10的配合将第二带轮3锁定,即可对传动带6的位置进行锁定,此时第二蜗轮12带动第四带轮5转动的同时,第三带轮4、第五带轮5、第六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2、第二带轮3不转动,同时调节座7可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
39.当第一蜗杆11、第二蜗杆13同步同向转动时,第一带轮2、第二带轮3、第三带轮4第四带轮5、第五带轮8和第六带轮9通过传动带6的带动同步转动,此时调节座7不进行前后运动;
40.当第一蜗杆11、第二蜗杆13进行同步反向转动时,第一带轮2、第二带轮3的转动方向与第三带轮4和第四带轮5的转动方向相反,此时第五带轮8、第六带轮9不转动,调节座7可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
41.所述支撑板1上前后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架14和第二支架15,所述第二支架15上设有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架16,所述升降架16上设有可左右调节的调节块17,所述调节块17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与调节块17铰接的定位块18,所述定位块18上铰接有第一连杆19和第二连杆20,所述第一连杆19远离定位块18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夹紧件21,所述第二连杆20远离定位块18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紧件22,所述第一夹紧件21与第二夹紧件22铰接,所述第一夹紧件21和第二夹紧件22的下端铰接有左右对称的连接块61,每个连接块上都设有穿针孔62,所述第一连杆19与第二连杆20之间设有可对两者角度调节的调整件;
42.通过第一支架14可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牵引,颈部牵引多用于无骨折的颈椎损伤,如颈部肌肉痉挛,颈椎病的保守治疗等;通过第二支架15可对患者的下肢进行牵引,下肢牵引比较广泛,从股骨骨折,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到胫腓骨骨折等,通常情况下,牵引都是通过拉绳和重物悬垂作为牵引力进行治疗,但是此种牵引方法悬垂物不稳定,在患者转运的过程中不能够保持稳定的牵引效果;对于下肢进行牵引时,牵引的远端可采用骨牵引或皮牵引,骨牵引时,牵引针定位到骨头上,再通过牵引架与牵引针固定后进行牵引,目前
的牵引架与牵引针之间固定、拆卸麻烦,本装置中的固定架与牵引针固定时,先通过调整件使第一连杆19和第二连杆20靠拢,此时第一夹紧件21和第二夹紧件22张开,然后将牵引针先穿入到其中的一个穿针孔62内,然后通过调整件使第一夹紧件21和第二夹紧件22靠拢使另一个连接块61通过穿针孔62定位到牵引针上,两个连接块61可以通过锁紧螺钉定位到固定架上,接着进行牵引工作即可;升降架16与第二支架15的移动调节,以及固定架在升降架16上的位置调节可以使固定架调整到需要牵引的部位,最后通过调节座7与第二支架15的配合,即可实现对下肢的牵引,此种方式牵引稳定,便于在对患者转运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43.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牵引,所述第一支架14上固定连接有可拆卸的颈部牵引件,所述颈部牵引件包括固定杆23和布托24,所述固定杆23上固定连接有挂杆25,所述挂杆25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挂孔26,所述布托24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别与挂孔26配合的挂绳27。
44.在需要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牵引时,将颈部牵引件固定到第一支架14上,然后通过布托24托住患者的颈部,挂绳27分别挂到与之对应的挂孔26上,最后调节使调节座7向后运动对第一支架14向后推动进行牵引。
45.具体的,如图11所示,为了便于对第一连杆19和第二连杆20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调整件包括与第一连杆19铰接的第一螺杆28、与第二连杆20铰接的第二螺杆29,所述第一螺杆28与第二螺杆29螺纹反向且两者共同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30构成双向丝杠结构,通过转动调节螺母30可以使第一螺杆28和第二螺杆29相对收缩或相反运动伸长,由此可实现对第一连杆19与第二连杆20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螺杆螺母结构具有自锁性,在调节后,第一夹紧件21和第二夹紧件22处于稳定状态。
46.其中,为了便于对牵引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所述定位块18与调节块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测力计31,所述固定杆23包括第一拉杆2301和第二拉杆2302,所述第一拉杆2301与第二拉杆23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测力计32。
47.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对第一定位架33或第二定位架34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支撑板1上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定位架33和第二定位架34,所述第一定位架33上设有第一导槽35,所述第二定位架34上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带轮2上通过第一单向轴承连接有第一齿轮36,所述第一齿轮36啮合有与支撑板1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59,所述第一齿条59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销60,所述第一驱动销60与第一导槽35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带轮4上通过第二单向轴承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与支撑板1左右滑动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销,所述第二驱动销与第二导槽滑动连接。
48.在严重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央型脱位患者中,可以沿股骨颈轴线方向进行牵引,减少股骨头髋臼中央的压力,并尽量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复位,此时患者躺在支撑板1上方,将与患侧对应的第一定位架33或第二定位架34向支撑板1的外侧转动,并在第一定位架33或第二定位架34上安装牵引装置即可达到沿股骨颈轴线方向牵引的目的;第一定位架33具体的调节方式为:转动第一蜗杆11使第一带轮2转动,第一带轮2带动第一齿轮36转动,第一齿轮36转动带动第一齿条59向支撑板1的外侧运动,然后在第一驱动销60与第一导槽35的配合下使第一定位架33向支撑板1的外侧转出;同理,第二定位架34的调节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蜗杆13实现,其中第一带轮2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一齿轮36连接,第三带轮4通过第二单向轴承与第二齿轮连接,使得第一定位架33或第二定位架34只能向支撑板1的外侧运动,以
防对调节座7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形成干涉。
49.如图10所示,为了实现对固定架左右位置的调节,所述升降架16呈z型且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杠37,所述调节丝杠37与调节块17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17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杆38,所述导向杆38上设有与调节块17配合的刻度线39,所述导向杆38与调节丝杠17平行且与升降架16固定连接,调节丝杠37与调节块17构成了丝杠螺母结构,导向杆38起到导向的作用,当转动调节丝杠37时,调节块17会沿着导向杆38的轴向进行左右调节,导向杆38上的刻度线39可以明显的看出固定架调节的位置及偏角,便于实现在一定的角度进行牵引。
50.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对支撑板1高度及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支撑板1的下方设有移动底座40,所述移动底座40与支撑板1之间设有两个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支撑板1铰接的第三连杆41、与移动底座40铰接的第四连杆42,所述第三连杆41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铰接有与移动底座40前后滑动的第一滑块43,所述第一滑块4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杠44,所述第第一丝杠44与移动底座4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1的中间与第四连杆42铰接。
51.在对支撑板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需要同步转动两个第一丝杠44,第一丝杠44与第一滑块43构成了丝杠螺母结构,当两个第一丝杠44的螺纹反向时,此时需要同向同步转动两个第一丝杠44,当两个第一丝杠的螺纹同向时,此时需要同步反向转动两个第一丝杠44,实现两个第一滑块43可以同步向相反运动远离或者相对运动靠拢,然后再通过两个第四连杆42使支撑板1升降调节;当需要对支撑板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时,可以只转动其中的一个第一丝杠44使支撑板1的一端进行升降,另一端保持不动,即可实现支撑板1倾斜角度的调节;支撑板1高度及倾斜角度调节便于患者在需要的体位下进行牵引;例如,婴幼儿的股骨骨折进行牵引时,需要把婴幼儿双下肢均使用皮牵引,向上抬起,使臀部抬离床面,此时即可调节支撑板1使患儿的头部稍高,臀部稍低的姿态,便于患者的臀部离开床面,且可保持稳定。
52.如图6所示,为了实现对患者腰椎、骨盆骨折进行保守治疗,还包括上身定位带45和下身定位带46,所述上身定位带45与下身定位带46之间通过带扣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接带47,所述支撑板1的上方设有角度可调的上身调节板48和下身调节板49,所述下身调节板49上设有可调节的翻转板50,所述上身调节板48和下身调节板49上都固定连接有定位穿孔51,每个连接带47穿入与其对称的两个定位穿孔51内。
53.上身定位带45固定在患者的腰椎部,下身定位带46固定在患者的骨盆部,然后两个连接带47分别穿过左右同侧的定位穿孔51内并通过带扣使两端分别与上身定位带45和下身定位带46固定连接,在牵引时,通过带扣对连接带47进行长度调节,此时连接带47会对上身定位带45和下身定位带46进行拉伸,从而实现对腰椎、骨盆的牵引;另外,通过对上身调节板48和下身调节板49角度的调节可以对患者上身及下身的体位进行调节,通过调节翻转板50的翻转角度即可对患者的下身扭动。
54.其中,为了便于对患者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患者的身躯下滑,所述上身调节板48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限位件52,所述限位件52呈u型。
55.具体的,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对上身调节板48或下身调节板49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上身调节板48和下身调节板49的下方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上身调节板48铰接的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板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杠54,所述第二丝杠54上
螺纹连接有与支撑板1前后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55,所述第二滑块55与支撑杆53铰接。
56.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翻转板50的横向中轴线上固定连接有与下身调节板49转动连接的转动轴56,所述下身调节板49上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三蜗轮57和第三蜗杆58,所述第三蜗轮57与转动轴56固定连接。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