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碳材料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0: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碳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碳材料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2.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常见的皮肤病有牛皮癣、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汗疱疹、螨虫性皮炎、白癜风、湿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脚气、痔疮等。皮肤病是以皮肤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占大部分,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之老人性皮肤病,由恶性黑色肿代表的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我国人口多,患皮肤病的病人也多。而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会造成反复发作、反复治疗,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琳琅满目,治疗效果也都是见效慢且效果一般,有些化学成分含有激素类药物,治愈后容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碳材料的新用途,即将其用于制备治疗皮肤炎性疾病和/或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药物;进一步地,所述皮肤炎性疾病为牛皮癣、甲癣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色素减退性皮肤病为白癜风。
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本发明所述的碳材料,故对其进行以下限定:上述碳材料的粒径≤100nm,质量浓度为1
‰‑
5%,ph为3

9。
5.质量浓度包括但不限于1

、2

、3

、4

、5

、6

、7

、8

、9

、1%、1.1%、1.2%、1.3%、1.4%、1.5%、1.6%、1.7%、1.8%、1.9%、2%、2.1%......2.5%......3%、3.1%......3.5%......4%、4.1%......4.5%......5%。
6.通过ft

ir对羟基化碳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基团进行测试,发现本发明所述碳材料溶胶中含有o

h收缩振动峰,同时还存在大量的羧基官能团。
7.上述碳材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正负极电极放入装有电解液的反应槽中,在60℃以下向电极中通入频率为10~70khz、电压为3~15v、电流密度为0.5~4a/cm的交流脉冲电流反应24h以上,得到碳材料。碳材料反应机理: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使石墨电极介质羧基/羟基介质形成亲水性基团,从而达到纳米级剥离状态。本发明以石墨板作为阳极。
8.电流反应时间包括但不限于24h、25h、26h、27h、28h、29h、30h
……
48h
……
72h
……
96h
……
120h
……
720h等等。
9.电流频率包括但不限于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khz等等。
10.电压包括但不限于3、4、5、6、7、8、9、10、11、12、13、14、15 v等。
11.电流密度包括但不限于0.5、1、1.5、2、2.5、3、3.5、4a/cm等。
12.上述电解液为koh溶液(稀酸或稀碱即可),上述反应原料为高纯石墨。
13.本发明碳材料的制备,不仅限于前述方法,还可以有其他方法,例如:
步骤(1),分散纳米活性炭 :将纳米活性炭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氨基苯甲酸,得到浓度为0.3g/l~ 60g/l的分散均匀的纳米活性炭悬浮液;本步骤中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0.3、0.4、0.5、0.6、0.7、0.8、0.9、1、1.5、2、2.5、3、3.5、4、4.5、5
……
60g/l。
[0014] 步骤(2),使分散的纳米活性炭表面上具有羧基官能团:将分散的纳米活性炭悬浮液用酸调整p h至5~6,将其中的固体物质用水淋洗过滤p h至6~7,冷冻干燥。
[0015]
如现有技术中,可在纳米碳材料表面引入羟基、羧基或羰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方法,均可用于本发明碳材料的制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610439048.1中的方法。
[0016]
所述碳材料在用于制备治疗皮肤炎性疾病和/或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药物中时,为溶胶、膏剂、凝胶和透皮贴剂中的任一一种剂型。
[0017]
本发明中提供了基于碳材料的产品,该产品不限于将碳材料制备成溶胶,其他形式的碳材料同样可以有类似的用途,例如可以制备膏剂、粉剂、凝胶等等。
[0018]
本发明所述碳材料可有效治愈皮肤炎性疾病或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另外本发明所述碳材料中的羟基官能团具有抗氧化、增强油溶性的功效,且其含有的钾离子具有亲水性,可进一步促进羧基的抑菌作用,可快速治疗牛皮癣、甲癣和白癜风,具有快速治愈、缩短病程的特点,且愈后不复发,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牛皮癣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碳材料治疗前后的症状对比图;图2为甲癣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碳材料治疗前后的症状对比图;图3为白癜风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碳材料治疗前后的症状对比图。
[0020]
图4 普通碳粉与本发明碳材料的红外光谱图,本发明碳材料在1064、1519、3414、3468、3545左右,有明显区别特征峰。
[0021]
图5 电镜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做更进一步地详细说明,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23]
实施例1将石墨板作为反应原料,放入装有koh电解液的反应槽中,在60℃以下向电极中通入频率为10~70khz、电压为3~15v、电流密度为0.5~4a/cm的交流脉冲电流反应5~8天后,得到碳材料。
[0024]
本实施例所得碳材料的粒径≤100nm,质量浓度为1
‰‑8‰
,ph为6

9。
[0025]
实施例2将纳米活性炭作为反应原料,放入装有naoh电解液的反应槽中,在60℃以下向电极中通入频率为10~70khz、电压为3~15v、电流密度为0.5~4a/cm的交流脉冲电流反应1天后,得到碳材料。
[0026]
本实施例所得碳材料的粒径≤100nm,质量浓度为1
‰‑8‰
,ph为6

9。
[0027]
实施例3将石墨板作为反应原料,放入装有盐酸电解液的反应槽中,在60℃以下向电极中
通入频率为10~70khz、电压为3~15v、电流密度为0.5~4a/cm的交流脉冲电流反应30天后,得到碳材料。
[0028]
本实施例所得碳材料的粒径≤100nm,质量浓度为1
‰‑8‰
,ph为7

9。
[0029]
电镜检测:经扫描电镜分析溶胶颗粒粒径约为100~300nm之间,经透射电镜分析颗粒尺寸约为5~20nm之间。
[0030]
因颗粒表面还有大量c

o,h

o基团,颗粒彼此以氢键连接,故在扫描电镜下颗粒尺寸较大。
[0031]
电性能检测:与原料石墨粉比较,纳米碳颗粒不具有导电性能,而原料碳粉具有导电性能;碳粉悬浮液不具有导电性能,而溶胶溶液具有导电性能。
[0032]
实施例4将石墨作为反应原料,放入装有koh电解液的反应槽中,在60℃以下向电极中通入频率为10~70khz、电压为3~15v、电流密度为0.5~4a/cm的交流脉冲电流反应5~8天后,干燥,即得碳材料。
[0033]
临床试验结果:收治企业内部的6例牛皮癣患者、6例甲癣患者和6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试验观察,在患处直接涂敷本发明由碳材料制成的药剂,每日三次;轻者15天可明显好转,重者30天可症状消失。其总有效率(是指痊愈、好转的加和)100%,痊愈率可达90%,不易复发。
[0034]
其中,对于牛皮癣、甲癣患者和白癜风的诊断标准分别为:(1)牛皮癣:痊愈:皮疹面积消退95%以上或完全消退,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皮疹面积消退30%~50%以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皮疹面积消退30%以下。
[0035]
(2)甲癣:痊愈:甲板变色、凹陷或翘起、粗糙不平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0036]
(3)白癜风:痊愈:白斑处黑色素沉着,白斑明显缩小或消失;好转:白斑不再扩展、蔓延,白斑向内缩小;无效:症状无变化。
[0037]
其典型病例如下:病案1.患者曹某某,女41岁;主诉:患者13年前先出现鲜红色丘疹,后来泛发全身;经他处治疗,时好时坏,一个月后加重,头皮呈苔癣样皮损改变,躯干、四肢泛发鲜红;斑丘疹地图状散布全身,刮之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皮疹浸润肥厚。诊断为牛皮癣,经在患处涂敷本发明的药剂,每日三次。15天后复诊,患者皮损明显消退,出现大块色素减退斑;鲜红皮疹变为淡红,头部苔癣样皮疹边缘消退,肥厚皮损浸润变薄,鳞屑干燥,病情好转,治疗前后效果对比详见图1。
[0038]
病例2.患者林某某,男46岁;患者6年前足趾或足跟部片状或弥漫性角质增厚,皮纹粗糙、干燥脱屑,部分呈破裂改变,自觉明显瘙痒。诊断为角化过度型甲癣,用热水把病变部位清洗干净,再敷上本发明所述药剂于病变部位之上,用医用沙布包扎好,二天换药一次,30天后痊癒;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图详见图2。
[0039]
病例3.患者白某某,男38岁;病程3年,双臂多处白斑,界限清晰,大小不等,最大处为5
×
6cm。诊断为白癜风,涂敷本发明所述药剂30天后,白斑明显变淡、界限变模糊,治疗前
后效果对比详见图3。
[0040]
由上表及图1

3可以看出,本发明碳材料溶胶在治疗牛皮癣、甲癣和白癜风等皮肤炎性疾病或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在家拍每个疗效显著,具有快速治愈、缩短病程,且愈后不复发等特点。
[0041]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试试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