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2: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整合主屏幕及副屏幕的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柔性有机发光晶体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推动了新型手机的发展。依赖于柔性oled技术,各大手机、电脑主机厂已相继出现折叠手机、折叠电脑等产品,实现了显示形态的新突破。折叠手机、折叠电脑是近日手机消费市场的主要关注点。柔性显示技术将是未来显示终端市场的主流趋势。
3.目前,终端厂商相继推出了内折式和外折式手机。此种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中,由于内折式手机整机形态外观体积较小,折叠收藏后能够较好的保护屏幕,携带方便,因此内折式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的优势。
4.通常为方便用户实现多屏交互使用,内折式手机在不展开内折屏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设置在外部的副屏幕就可实现直屏的应用效果。然而,此种整机设计方式需要采用两块独立的屏幕才能实现此种使用功能。除此之外,由于采用独立的副屏幕,因此习知技术的副屏幕还会有长宽比不协调的显示的问题。
5.另外,折叠屏幕的研发成本本身往往较高,整机同时采用两块独立的屏幕,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导致折叠手机的市场目前难以达到预计的销售量。因此如何降低成本并兼顾折叠手机的应用优势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于本技术中,一张柔性显示面板应用于折叠显示装置中,通过相应的机构设计,使得主屏幕及副屏幕为一体化设置。因而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副屏幕,以节省成本,同时降低整机厚度,以强化折叠显示装置的轻薄化以及便携性,并可解决习知技术中副屏幕长宽比不协调的显示的问题。
7.本技术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包含:第一折叠机架、第二折叠机架以及柔性显示面板。第二折叠机架与第一折叠机架枢接。柔性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且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绕第一折叠机架的远离第二折叠机架的一端,并延伸覆盖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静态弯折区及动态弯折区,第一静态弯折区对应第一折叠机架的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机架的一端;动态弯折区覆盖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之间的枢接位置设置。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静态弯折区与第一折叠机架的远离第二折叠机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更包括支撑板件,支撑板件包括弯折结构,支撑板件设置在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及柔性显示面板之间。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更包含黏合层,设置于支撑板件、第一折叠
机架远离第二折叠机架的一端及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黏合于所述黏合层上。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第三非弯折区;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覆盖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第三非弯折区延伸覆盖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一折叠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非弯折区与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动态弯折区与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之间的枢接位置的一侧存在间隙。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更包括支撑板件,支撑板件包括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动态弯折区对应设置的弯折结构,支撑板件在设置柔性显示面板靠近第一折叠机架和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并与柔性显示面板部分固定连接。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支撑板件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且支撑板件的一端绕第一折叠机架远离第二折叠机架的一端,并延伸覆盖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更包含黏合层,设置于支撑板件两侧,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一折叠机架的一侧通过黏合层固定连接,第二非弯折区与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通过黏合层固定连接,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静态弯折区与第一折叠机架远离第二折叠机架的一端通过黏合层固定连接,第三非弯折区与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通过黏合层固定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上包括第四非弯折区及第二静态弯折区,第四非弯折区延伸覆盖第二折叠机架的另一侧,第二静态弯折区位于第二非弯折区及第四非弯折区之间,第二静态弯折区绕第二折叠机架的远离第一折叠机架的一端。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控制模组。
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端子弯折区,端子弯折区位于第三非弯折区远离第一非弯折区的一端或是位于第二非弯折区远离第一非弯折区的一端,控制模组设置在端子弯折区中。
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折叠后,控制模组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部分显示,控制模组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部分关闭;当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展开后,控制模组使设置在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部分关闭,控制模组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部分显示。
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及第二折叠机架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的部分为动态显示区,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的另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部分为静态显示区。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后的第一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支撑板件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后的第二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后的第三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后的第四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后的第一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后的第二示意图。
31.图11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后的第三示意图。
32.图12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后的第四示意图。
33.图13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端子弯折区的第一示意图。
34.图14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端子弯折区的第二示意图。
35.图15为本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示意图。
36.图16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后的第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层、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38.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3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装置100。折叠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折叠机架101、第二折叠机架102及柔性显示面板103。折叠显示装置100可为行动电话、折叠屏幕等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折叠显示装置100包括控制模组200。控制模组200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3中,以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3。
40.如图2至图12所示,第二折叠机架102与第一折叠机架101枢接。在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100可更包含枢接元件104。枢接元件104可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之间。枢接元件104可包括连接轴、铰炼、齿轮中的一种或多种,并无限定。
41.柔性显示面板103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上。进一步说明,柔性显示面板103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所述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且柔性显示面板103的一端绕第一折叠机架101的远离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端,并延伸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
42.具体地,如2至图1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内表面、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及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外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103可为柔性有机发光晶体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屏幕,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柔性显示面板103亦可为柔性量子点发光晶体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屏幕。
43.如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103上有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第三非弯折区1033、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及动态弯折区1034。
44.第一非弯折区1031与第一折叠机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非弯折区1032与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固定连接,动态弯折区1034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之间的枢接位置的一侧存在间隙。
45.另外,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第三非弯折区1033延伸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具体地,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第三非弯折区1033分别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内表面、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及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外表面。
46.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远离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端。动态弯折区1034对应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之间的枢接位置设置,例如,动态弯折区1034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之间的枢接位置。进一步说明,柔性显示面板103的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与第一折叠机架101的远离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动态弯折区1034可重复弯折20万次。
47.在一实施例中,折叠显示装置100更包括支撑板件105,且支撑板件105可包括弯折结构1051以利弯折,其中,弯折结构1051与柔性显示面板103的动态弯折区1034对应设置。支撑板件105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3靠近第一折叠机架101和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并与柔性显示面板103部分固定连接。另外,第一非弯折区1031及第二非弯折区1032覆盖支撑板件105。
48.进一步说明,支撑板件105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且支撑板件105的一端绕第一折叠机架101远离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端,并延伸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
49.具体而言,支撑板件105可为不锈钢所制程的板件,而弯折结构1051可为经由图案化工艺或是其它制程形成于支撑板件105上的网状结构,并无限定。支撑板件105也可以复合材料、柔性材料、刚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折叠显示装置100更包含黏合层106。黏合层106设置于支撑板件105的两侧。柔性显示面板103黏合于黏合层106上。柔性显示面板103的第一非弯折区1031与第一折叠机架101的一侧通过黏合层106固定连接,第二非弯折区1032与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通过黏合层106固定连接,柔性显示面板103的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与第一折叠机架101远离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端通过黏合层106固定连接,第三非弯折区1033与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通过黏合层106固定连接。
51.具体而言,黏合层106可包括易拉胶。制作时,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可采用易拉胶固定粘连。在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固定后,可将柔性显示面板103的其它部分反向弯折180度,再将动态弯折区1034、第一非弯折区1031及第二非弯折区1032贴合固定。
52.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部分为动态显示区。具体而言,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内表面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的部分为动态显示区。
53.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部分为静态显示区。具体而言,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外表面的部分为静态显示区。具体而言,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动态弯折区1034为动态显示
区,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为静态显示区。进一步说明,动态显示区可显示影片、操作介面等影像,而静态显示区可显示时间、数字的影像。
54.进一步说明,如图9至图12所示,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相互折叠时,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相互靠近。具体地,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相互折叠时,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内表面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相互靠近。
5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4所示,端子弯折区1038定义于柔性显示面板103中,端子弯折区1038可如图13所示位于第三非弯折区1033远离第一非弯折区1031的一端,或是可位于第二非弯折区1032远离第一非弯折区1031的一端,且控制模组200可设置在端子弯折区1038中,以对柔性显示面板103进行控制。
56.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折叠后,控制模组200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部分显示,控制模组200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部分关闭;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展开后,控制模组200使设置在第一折叠机架101的另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部分关闭,控制模组200使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部分显示。
57.具体地,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折叠后,控制模组200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外表面的部分显示,控制模组200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内表面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的部分关闭。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展开后,控制模组200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外表面的部分关闭,控制模组200控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3覆盖第一折叠机架101的第一内表面及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的部分显示。
58.具体而言,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折叠后,控制模组200控制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显示,且控制模组200控制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动态弯折区1034关闭;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展开后,控制模组200控制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关闭,控制模组200控制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动态弯折区1034显示。
59.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200可控制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动态弯折区1034进行动态显示;控制模组200可控制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进行静态显示,但并不以此为限。
60.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200亦可控制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动态弯折区1034、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进行动态显示。
61.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200可包括一个控制芯片,以控制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动态弯折区1034、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进行动态显示或静态显示。
62.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非弯折区1033的对角线长为6.67英吋,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动态弯折区1034所构成的动态显示区的对角线长为8.01英吋。通过程序驱动控制方式及控制模组200,当折叠显示装置100在折叠状态时,静态显示区可独立显示,而内折的动态显示区关闭;当折叠显示装置100展开时,内折的动态显示区独立显示,静态
显示区关闭。因而可实现6.67寸的静态显示区和8.01寸的动态显示区。
63.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当折叠显示装置100展开时,仅有动态显示区独立显示,静态显示区为关闭状态。此两种模式可由控制模组200的控制芯片进行控制,以达到省电的效果。
64.详而言之,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动态弯折区1034可视为主屏幕,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可视为副屏幕。当主屏幕为内折状态时,副屏幕位于第一折叠机架101外侧。主屏幕与副屏幕的状态可通过显示驱动程序切换。举例来说,当主屏幕为内折状态时,主屏可为关闭状态,副屏可为显示状态。
65.在一实施例中,摄像模组300可设置于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外表面上,以实现拍照、摄影等功能,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模组300亦可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架101或第二折叠机架102的内表面上,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6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2所示,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100可包含支架400。支架400设置于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外表面上。支架400为可转动、可收藏之调整支架。支架400可与摄像模组300邻近设置。另外支架400可采用长条形的镁铝合金制作,以使得支架400容易展开,并具有耐用的功效。支架400可通过转轴与摄像模组300相连接。在本技术的折叠显示装置100展开或折叠时,支架400使折叠显示装置100可设置于各种角度,而不需要借助其他辅助支架,便于用户使用与操作,提升整体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67.在此实施例中,当折叠显示装置100展开或折叠时,本技术的控制模组200可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3的显示,可依据需求进行调整。举例来说,当折叠显示装置100折叠并由支架400支撑时,控制模组200可控制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进行静态显示或动态显示;当折叠显示装置100展开并由支架400支撑时,控制模组200可控制第一非弯折区1031、第二非弯折区1032、动态弯折区1034、第三非弯折区1033及第一静态弯折区1035进行静态显示或动态显示,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无限定。
68.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及图16示,柔性显示面板103上定义有第四非弯折区1036及第二静态弯折区1037。第四非弯折区1036延伸覆盖第二折叠机架102的另一侧,第二静态弯折区1037位于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第四非弯折区1036之间。第二静态弯折区1037绕第二折叠机架102的远离第一折叠机架101的一端。具体地,第四非弯折区1036覆盖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外表面;第二静态弯折区1037位于第二非弯折区1032及第四非弯折区1036之间;第二静态弯折区1037覆盖第二折叠机架102的第二内表面及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侧表面。此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3的面积较上述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103面积大。因此当第一折叠机架101及第二折叠机架102折叠后,静态显示区的面积更大,可提供更多的显示选择。
69.综上所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及折叠显示装置中,一张柔性显示面板应用于折叠显示装置中,通过相应的机构设计,使得主屏幕及副屏幕为一体化设置。因而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副屏幕,以节省成本,同时降低整机厚度,以强化折叠显示装置的轻薄化以及便携性,并可解决习知技术中副屏幕长宽比不协调的显示的问题。
70.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技术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组件执行的各种功能,用
于描述这样的组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组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组件(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说明书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此外,尽管本说明书的特定特征已经相对于若干实现方式中的仅一个被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如可以对给定或特定应用而言是期望和有利的其他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而且,就术语“包括”、“具有”、“含有”或其变形被用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而言,这样的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含”相似的方式包括。
71.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