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保温结构,特别是一种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电力驱动的设备装置已经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其中不乏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情况,因而出现了对能适应低温环境的电池的需要,目前,一般的化学电池,如新能源锂电池,在

2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充放电容量极低甚至难以进行充放电工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低温下保障电池工作能力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电池进行保温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它包括依次粘合的外覆膜、第一电极、高功率密度电热膜、基膜、低功率密度电热膜、第二电极及外覆膜,所述高功率密度电热膜的功率密度≥0.1w/cm2,所述低功率密度电热膜的功率密度<0.1w/cm2。
5.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所述外覆膜采用pet胶带或pi胶带或pi膜与热熔胶膜的组合。
6.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所述基膜采用pi或pet材料。
7.为了实现对电热膜的有效供电,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由两条矩形的集流电极组成,所述集流电极为银浆丝印而成,第一电极的两条集流电极丝印在高功率密度电热膜一侧表面的两边,第二电极的两条银浆集流电极丝印在低功率密度电热膜一侧表面的两边。
8.为了提高电热膜的加热效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由两块集流电极组成,所述集流电极为银浆丝印而成,所述的集流电极上分布有导流条,所述导流条在集流电极上呈梳齿型分布,所述第一电极的两集流电极相对分布在高功率密度电热膜两侧,集流电极上的导流条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电极的两集流电极相对分布在低功率密度电热膜两侧,集流电极上的导流条相互交错分布。
9.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包括多功率电池保温膜、电池包本体、导热层、感温探头、控制电路和保温壳体,所述电池包本体和控制电路固定在保温壳体内,所述控制电路上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穿过保温壳体从其内部伸出,所述电池包本体侧面设有极耳,所述保温壳体上固定有电池充放电极柱,所述极耳和电池充放电极柱电气连接,所述导热层覆盖在电池包本体外表面,所述感温探头和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固定在导热层上,多功率电池保温膜的第二电极经控制电路和电池包本体、电源线分别电气连接,第一电极通过控制电路与电源线电气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采用两种功率密度不同的电热膜,既保障了电池的工作温度,同时在保温时采用低功率密度电热膜,起到
了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功率电池保温膜的爆炸图;
12.图2是实施例1中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13.图3是实施例1中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实施例2中电热膜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外覆膜1、第一电极2、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基膜4、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第二电极6、电池包本体7、导热层8、感温探头9、控制电路10、保温壳体11、电源线12、电池充放电极柱13、导流条20、极耳70、多功率电池保温膜100。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7.实施例1:
18.本实施例描述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如图1所示,它包括依次粘合的外覆膜1、第一电极2、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基膜4、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第二电极6及外覆膜1,所述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的功率密度≥0.1w/cm2,所述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的功率密度<0.1w/cm2,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的功率密度为0.9w/cm2,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的功率密度为0.09w/cm2。
19.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所述外覆膜1采用pi胶带。
20.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所述基膜4采用pi材料。
21.为了实现对电热膜的有效供电,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6均由两条矩形的集流电极组成,所述集流电极为银浆丝印而成,第一电极2的两条集流电极丝印在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一侧表面的两边,第二电极6的两条银浆集流电极丝印在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一侧表面的两边。
22.本实施例描述的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如图2所示,包括多功率电池保温膜100、电池包本体7、导热层8、感温探头9、控制电路10和保温壳体11,所述电池包本体7和控制电路10固定在保温壳体11内,所述控制电路10上连接有电源线12,所述电源线12穿过保温壳体11从其内部伸出,所述电池包本体7侧面设有极耳70,如图3所示,所述保温壳体11上固定有电池充放电极柱13,所述极耳70和电池充放电极柱13电气连接,所述导热层8覆盖在电池包本体7外表面,所述感温探头9和多功率电池保温膜100固定在导热层8上,多功率电池保温膜的第二电极6经控制电路10和电池包本体7、电源线12分别电气连接,第一电极2通过控制电路10与电源线12电气连接。
2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池包处于零下低温环境中(可以达到

40℃),电池包刚启动时,其温度较低(<10℃),此时贴附在电池包外的感温探头9探知到低温,控制电路10控制接通电源线12和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由外部电源通过电源线12向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供
电,对电池包本体7进行高功率密度加热,当感温探头9检测到电池包本体7表面温度在10℃以上时,控制电路10将切断对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的供电,同时使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和电源线12连通,外部电源向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供电,对电池包本体7继续进行加热,避免加热速度过快,当温度达到20℃时,控制电路10控制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对电池包本体7进行保温,使电池包本体7温度在20

30℃范围内,此时,如果切断电源线12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则控制电路10自动切换至电池包本体7对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进行供电,在上述过程中,保温壳体11对各零部件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
24.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采用两种功率密度不同的电热膜,既保障了电池的工作温度,同时在保温时采用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25.实施例2:
26.本实施例描述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与实施例1不同,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所述外覆膜1采用pet胶带。
27.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的功率密度为0.5w/cm2,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的功率密度为0.01w/cm228.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所述基膜4采用pet材料。
29.为了提高电热膜的加热效率,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6(图中未示出)均由两块集流电极组成,所述集流电极为银浆丝印而成,所述的集流电极上分布有导流条20,所述导流条20在集流电极上呈梳齿型分布,所述第一电极2的两集流电极相对分布在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两侧,集流电极上的导流条20相互交错分布,所述第二电极6的两集流电极相对分布在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图中未示出)两侧,集流电极上的导流条20相互交错分布。
30.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导流条20增加了电极与加热膜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电极电阻,从而减少功率在电极上的损耗,提高了加热膜的工作效率。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描述的多功率电池保温膜,与实施例2不同,为了适应电热膜产生的热量同时保证绝缘性,本实施例中外覆膜1采用pi膜与热熔胶膜的组合。
33.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高功率密度电热膜3的功率密度为0.1w/cm2,低功率密度电热膜5的功率密度为0.05w/cm2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