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与流程

2021-12-07 21: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建筑幕墙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幕墙下料,过程主要是施工图纸确认后,进行图纸完善,备料下料前编制幕墙大面区域结构返尺图纸,现场人员进行结构复尺反馈,下料人员根据返尺数据进行下料工作,大面下料完成后,再进行收边收口下料。
3.这种做法,往往会在下料人员与现场人员之间出现各自工作进度控制的矛盾;甚至出现现场不具备作业条件而进行大量材料单堆积等问题,造成技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影响项目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可实现快速完整的幕墙下料工作,且下料精度高,有效减少收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建立幕墙bim模型,通过所述幕墙bim模型反映幕墙面板和幕墙型材的总体轮廓和尺寸;
7.2)、将所述幕墙bim模型与幕墙主体结构和幕墙型材进行碰撞检查,记录碰撞检查过程中发生碰撞的位置,以作为后续幕墙测绘工作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位;
8.3)、根据碰撞检查结果编制碰撞检查报告,硬碰撞部位在所述碰撞检查报告上显示干涉尺寸,软碰撞部位标示满足技术规范的空间尺寸;
9.4)、结合所述碰撞检测报告,形成测绘方案,所述测绘方案中主要的测量部位包括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和碰撞检查关键部位;
10.5)、进行幕墙主体结构的全面测量工作,测绘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测量准备工作,首先采用目测法观察每层幕墙主体结构梁高、大小,对幕墙主体结构施工情况基本了解,并根据测绘方案开展测绘工作,随后测绘人员将幕墙主体结构复尺表及图纸反馈给bim技术人员;
11.6)、结合测量结果完成深化设计bim模型;
12.7)、输出全面幕墙下料布置图及数据。
1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1)中,建立所述幕墙bim模型时的模型精度为lod200,通过所述幕墙bim模型能反映所述幕墙面板和幕墙型材的总体轮廓和尺寸。
1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2)中,所述幕墙bim模型与所述幕墙主体结构间的碰撞检查包括硬碰撞检查及软
碰撞检查,所述硬碰撞检查包括幕墙bim模型中的幕墙构件与幕墙主体结构的硬性接触,所述软碰撞检查包括幕墙bim模型与所述幕墙主体结构之间的预留空间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检查。
1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3)中的碰撞检查报告中主要内容包括碰撞构件、碰撞类型和碰撞问题部位的描述,以及碰撞部位的平立面位置图示和空间位置图示。
16.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4)中,形成所述测绘方案时,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的详细信息罗列出来,并与主体结构图纸相结合,在主体结构图纸上重点标示进行现场结构测量时的部位。
17.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5)中,测绘工作包括对幕墙结构轴线、标高、外轮廓进行全面测量;以及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测量,形成结构复尺表;幕墙主体结构复尺表详细罗列每个部位实际结构与理论结构的误差数据。
1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6)包括:
19.a)、bim技术人员依据幕墙主体结构复尺表进行bim模型复核,包括幕墙及主体结构复核;
20.b)、重点对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的模型复核,同时,对所诉和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建立精度lod300的bim模型,模拟幕墙的安装;
21.c)、形成bim模型复核报告,提出幕墙及主体结构的优化方案;
22.d)、根据幕墙及主体结构决策,进行bim模型的调整,形成全面可行的bim模型。
2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步骤7)包括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对幕墙模型进行下料进度划分,以及利用所述步骤6)中确认的幕墙bim模型,输出幕墙下料布置图及明细表。
2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所述幕墙下料布置图包含幕墙构件的材料编号、规格尺寸和数量信息;龙骨数据包含龙骨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数量和单位信息,根据要求可生成线密度、统计表面处理面积信息;面板数据包含面板编号、规格尺寸、数量和单位信息。
25.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26.通过此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可解决传统幕墙下料先进行大面批量材料下料,到最后收边收口等特殊部位下料确花费大量人力、时间,甚至搁置,导致材料计划、施工计划编制困难,此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可提前模拟项目实际情况,建立指导下料的幕墙bim模型,该模型完整、不留收边收口等部位,使得下料工作完整、顺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
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以及“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间接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3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方案。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1)、建立幕墙bim模型,通过幕墙bim模型反映幕墙面板和幕墙型材的总体轮廓和尺寸;
33.2)、将幕墙bim模型与幕墙主体结构和幕墙型材进行碰撞检查,记录碰撞检查过程中发生碰撞的位置,以作为后续幕墙测绘工作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位;
34.3)、根据碰撞检查结果编制碰撞检查报告,硬碰撞部位在碰撞检查报告上显示干涉尺寸,软碰撞部位标示满足技术规范的空间尺寸;
35.4)、结合碰撞检测报告,形成测绘方案,测绘方案中主要的测量部位包括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和碰撞检查关键部位;
36.5)、进行幕墙主体结构的全面测量工作,测绘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测量准备工作,首先采用目测法观察每层幕墙主体结构梁高、大小,对幕墙主体结构施工情况基本了解,并根据测绘方案开展测绘工作,随后测绘人员将幕墙主体结构复尺表及图纸反馈给bim技术人员;
37.6)、结合测量结果完成深化设计bim模型;
38.7)、输出全面幕墙下料布置图及数据。
39.通过此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可解决传统幕墙下料先进行大面批量材料下料,到最后收边收口等特殊部位下料确花费大量人力、时间,甚至搁置,导致材料计划、施工计划编制困难,此幕墙测绘与bim技术结合的一体化下料方法,可提前模拟项目实际情况,建立指导下料的幕墙bim模型,该模型完整、不留收边收口等部位,使得下料工作完整、顺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40.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建立幕墙bim模型时的模型精度为lod200,通过幕墙bim模型能反映幕墙面板和幕墙型材的总体轮廓和尺寸。
41.幕墙面板及幕墙型材的实际规格尺寸可在后面的实施阶段完善,在建立幕墙bim模型时,通过精度的控制,先能反映幕墙面板和幕墙型材的总体轮廓和尺寸,以方便幕墙面板和幕墙型材的实际尺寸在施工时进行微调完善。
42.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幕墙bim模型与幕墙主体结构间的碰撞检查包括硬碰撞检查及软碰撞检查,硬碰撞检查包括幕墙bim模型中的幕墙构件与幕墙主体结构的硬性接触,软碰撞检查包括幕墙bim模型与幕墙主体结构之间的预留空间是否满足
技术规范要求的检查。
43.在此步骤中,将发生碰撞检查的位置记录下来,作为后续幕墙测绘工作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位,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测量工作,能有效提高测绘的质量。
44.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的碰撞检查报告中主要内容包括碰撞构件、碰撞类型和碰撞问题部位的描述,以及碰撞部位的平立面位置图示和空间位置图示。
45.其中,硬碰撞部位直接在碰撞检查报告上显示干涉尺寸,软碰撞部位需标示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空间尺寸。
46.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形成测绘方案时,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的详细信息罗列出来,并与主体结构图纸相结合,在主体结构图纸上重点标示进行现场结构测量时的部位。
47.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中,测绘工作包括对幕墙结构轴线、标高、外轮廓进行全面测量;以及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测量,形成结构复尺表;幕墙主体结构复尺表详细罗列每个部位实际结构与理论结构的误差数据。
48.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6)包括:
49.a)、bim技术人员依据幕墙主体结构复尺表进行bim模型复核,包括幕墙及主体结构复核;
50.b)、重点对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的模型复核,同时,对所诉和幕墙系统交接位、收边收口部位、碰撞检查关键部位建立精度lod300的bim模型,模拟幕墙的安装;
51.c)、形成bim模型复核报告,提出幕墙及主体结构的优化方案;
52.d)、根据幕墙及主体结构决策,进行bim模型的调整,形成全面可行的bim模型。
53.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7)包括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对幕墙模型进行下料进度划分,以及利用步骤6)中确认的幕墙bim模型,输出幕墙下料布置图及明细表。
54.本发明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幕墙下料布置图包含幕墙构件的材料编号、规格尺寸和数量信息;龙骨数据包含龙骨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数量和单位信息,根据要求可生成线密度、统计表面处理面积信息;面板数据包含面板编号、规格尺寸、数量和单位信息。
55.经过以上工作,基本完成了幕墙的全面下料工作,一些特殊位置因幕墙或主体结构问题待解决的,可在输出的幕墙布置图中作出标识,后续跟进落实。
56.通过此幕墙测绘与bim技术一体化下料方法,可解决传统幕墙下料先进行大面批量材料下料,到最后收边收口等特殊部位下料确花费大量人力、时间,甚至搁置,导致材料计划、施工计划编制困难,影响项目工期。采用幕墙测绘与bim技术一体化下料方法,可提前模拟项目实际情况,建立指导下料的幕墙bim模型,该模型完整、不留收边收口等部位,使得下料工作完整、顺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