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2-07 2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基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道路施工作为山地风电场建设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方案、施工理念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植被扰动与恢复、水保与环保建设投资以及工程进度,进而影响工程造价以及项目的社会评价。对于传统的山地风电场建设,道路设计与施工主要从经济性和工期的角度出发,通常采取“半挖半填”的方案,开挖土石方直接回填至下边坡,如遇到较陡边坡(如坡比陡于1:2.5)的山体,填方边坡向下方延伸无法控制且极易发生下边坡塌方、水土流失及原有植被大面积破坏等现象,同时经扰动或破坏后的下边坡需进行工程措施拦挡及植被恢复措施,施工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且恢复效果无法保证。另外,陡峭山体处的填方难以压实,导致现场填方边坡稳定性较差,工程建设中的大件运输无法保证车辆安全,且经过雨水冲刷和重车碾压,容易使得下边坡垮塌,进一步造成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对山体植被造成破坏,甚至影响下游村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以解决在陡峭山地上建设风电场道路过程中难以压实导致路面强度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的技术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测量放线,根据坐标原始控制点,用gps放出道路里程点坐标以及道路中心点高程;
7.道路挖掘,挖掘时从上边线开始施工,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逐级开挖,逐级开挖逐级加固,形成全挖方路基的嵌入式道路;
8.上边坡整修,对破碎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进行清除整修,对局部陡坡段进行削方及强风化层挖除;
9.挖掘水沟,检查基槽和边坡状态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土方开挖;
10.上边坡绿化,清理岩面碎石和松散层,使坡面平整,并进行喷播施工。
11.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中还包括道路清表,道路清表的剥离层深度为0.3米

0.5米。
12.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中将开挖边线向山体内侧平移。
13.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中由边坡向内开挖。
14.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中当出现石方量大于预设最大石方量时,采用炮锤施工由上至下破碎。
15.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中沟壑、道路内弯半径小于预设运输车辆转弯半径时,进行回填,其余土方外运至弃土场。
16.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还包括三道下边坡防护措施,首先,在道路外侧将清表树枝横放,作为第一道防护;其次,在距下边坡5米、10米的距离分别设置两层钢丝网作为第二道防护;最后,在下边坡码砌挡墙作为第三道防护。
17.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道路挖掘过程中对于挖方深度超过20米以上的路段,采用多级放坡的方案,且在级间设置分级过渡平台。
18.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当上边坡放坡的坡比小于1:0.6时,分级过渡平台宽度大于等于1米。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0.1、通过采用全挖方路基的形式,显著提升了路基全断面强度,大件运输安全得到根本保证。
21.2、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下边坡维持原有生态环境零破坏;统一进行绿化恢复,将传统的下边坡零散水环保措施优化为集约化处理措施,使对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避免下边坡出现塌方、水土流失。
22.3、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下边坡无需进行挡墙设计及植被恢复措施,而且缩短施工总工期,进而降低工程总体造价,每公里道路施工约节省总造价5%以上。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25.图2为本发明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的多级放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28.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陡峭山地嵌入式道路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29.测量放线。按照“从整体到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开展测量;根据坐标原始控制点,用gps放出道路里程点坐标以及道路中心点高程,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复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坐标与高程。
30.道路挖掘,施工从上边线开始,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逐级开挖,边坡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逐级开挖逐级加固,最终形成全挖方路基的嵌入山体形式的道路。
31.上边坡整修。对破碎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进行清除整修;对局部陡坡段进行削方及强风化层挖除;清除规定区域内的全部垃圾、杂草、树根、废渣和表土。
32.水沟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土方开挖,并随时检查基槽和边坡状态以防塌陷。
33.上边坡绿化。清理岩面碎石、松散层等,使坡面平整,开展喷播施工。
34.在施工前优化确定施工方案。综合考虑道路施工、临时用地租地、植被恢复、保护措施等费用,以工程总体造价最低为优化目标,比选制定施工方案。
35.施工准备阶段,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施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线以及实际地质情况,核对设计方案和图纸;准备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提前熟悉施工图纸和方案,检查审核施工放线依据。
36.优化确定施工方案时的控制指标包括:1、挖方和填方的总量最小;2、上边坡和下边坡植被恢复总量最小;3、挡墙工程量最小;4、水沟工程量最小;使用1:500以上测量精度的山地地形图,以降低地形图失真导致造价偏差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道路路径。道路挖掘过程中还包括道路清表,道路清表的剥离层深度控制在0.3米

0.5米以内,避免过度清表导致渣土向下边坡滚落。道路挖掘过程中将开挖边线向山体内侧平移,使得路基外侧有天然的小土坡拦挡,防止下边坡溜渣;开挖作业由边坡向内开挖,不能平行于边坡方向开挖,防止渣土向下边坡滚落;当石方量较大时,采用炮锤施工,且由上至下破碎,遇大型块石及时解小,破解的石方及时装车转运,避免大量堆积造成石块滑落。道路挖掘过程中除沟壑、道路内弯半径不满足大件运输车辆转弯半径等必须要进行回填外,所有余土外运至弃土场。
37.道路挖掘过程中视情况需要可布置三道下边坡防护措施。首先,在道路外侧将清表树枝横放,起到初级拦截和缓冲作用。其次,在下边坡5米、10米的距离分别设置两层钢丝网作为“被动防护”措施。最后,在下边坡人工码砌临时挡墙,防止溜渣和滑坡。
38.道路挖掘过程中对于挖方深度超过20米以上的,采用多级放坡的方案,且在级间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如图2所示。其中,上边坡放坡坡比小于1:0.6,过渡平台宽度不小于1米。
39.下边坡无需进行挡墙设计及植被恢复措施,而且缩短施工总工期,进而降低工程总体造价,每公里道路施工约节省总造价5%以上。
40.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4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