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癌症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通常利用旋切活检系统来帮助患者确定待检区域的细胞是否具有癌性。医院通常使用旋切方式来对可疑病灶进行重复切割,并通过真空抽吸储存于样品收集装置,获取病灶的组织学标本。
3.然而,现有的旋切活检系统(特别是乳腺旋切活检系统)不能够实时显示监测的负压数据,导致用户无法及时掌握当前负压状况,影响后续手术正常进行;同时,当负压真空发生故障时,无法通过当前负压数据的状况及时反映,不利于迅速排查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监测的活检系统负压数据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包括:
6.用于提供真空抽取动力的真空泵;
7.具有输入口、输出口的密封容器,所述输入口通过第一真空管路与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输出口通过第二真空管路连通活检针;
8.分别在所述第一真空管路与所述第二真空管路上各设置至少一个采集负压数据的负压传感器;且相邻设置于每个所述负压传感器用于封闭真空管路形成密封腔体的开关阀;
9.连接所述负压传感器与开关阀的主机,所述主机用于采集当前密封腔体内的负压数据实现实时负压监测。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包括第一开关阀与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在第二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的真空,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临近所述密封容器的一侧,与所述所述第一开关阀配合用于封闭密封容器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真空管路和所述第二真空管路的真空。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传感器包括第一负压传感器与第二负压传感器,所述第一负压传感器设置在第二真空管路上且临近所述活检针的一侧用于采集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的负压数据,所述第二负压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且临近所述密封容器的一侧用于采集密封容器的负压数据。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真空管路中用于防止外部污染的过滤器。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传感器还包括第三负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真空泵之间且临近所述过滤器用于采集过滤器后的真空管路中负压数
据。
14.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还包括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真空管路上且相邻所述真空泵的一侧用于隔绝真空泵。
1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传感器还包括第四负压传感器,所述第四负压传感器位于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三开关阀之间用于测量真空泵所产生真空的负压数据。
1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开关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所述第二真空管路至所述活检针形成密封腔体。
1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沿所述密封容器的输出口在所述第二真空管路上依次设置的第五负压传感器与第六负压传感器,所述第四开关阀设置在第五负压传感器与所述第六负压传感器之间。
1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密封容器的输入口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所述密封容器的第五开关阀。
1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机实时监测活检系统的负压数据,能够精准地反映当前测量值,方便观察监控;同时,在真空管路中分段设置负压传感器与开关阀,能够分段排查形成的各个密封腔体,以便迅速寻找故障点;有利于操作人员在使用活检系统中的旋切装置旋切病灶组织时按需调节真空泵的功率,确保将切除的病灶组织能够流畅抽吸,不会影响旋切装置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手术因真空度因素引起的风险。
附图说明
21.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22.元器件说明:
23.1、真空泵;2、密封容器;3、负压传感器;31、第一负压传感器;32、第二负压传感器;33、第三负压传感器;34、第四负压传感器;4、开关阀;41、第一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3、第三开关阀;5、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6.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切活检的负压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
27.用于提供真空抽取动力的真空泵1;其中,真空泵可为负压真空机组,由于真空泵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28.具有输入口、输出口的密封容器2,所述输入口利用第一真空管路与所述真空泵相连,配合产生并装载真空,所述输出口通过第二真空管路连通活检针;
29.具体地,该密封容器可为真空桶,通过真空泵产生负压真空,真空桶的输入口利用第一真空管路连通真空泵,将产生的负压真空进行存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活检系统(即,旋切活检系统)的需求调节负压真空的大小,而活检针利用输出口向第二真空管路输出的负压真空实现负压操作。
30.分别在所述第一真空管路与第二真空管路上各设置至少一个采集负压数据的负压传感器3;开关阀4,相邻设置于每个所述负压传感器3用于封闭与其相邻的负压传感器3所在的真空管路形成密封腔体;
31.具体地,通过开关阀与负压传感器之间的配合在真空管路中形成封闭的密封腔体,主机能够实时的监测到各个分段内密封腔体的真空负压,一方面,能够实现实时负压监测,便于观察监控;另一方面,如果活检系统发生泄漏,通过分段排查,能够迅速确定故障点,便于及时发现故障与维修故障,有利于活检系统的正常运转。
32.连接于所述负压传感器3与开关阀4的主机,所述主机用于采集当前密封腔体内的负压数据实现实时负压监测。
33.需要说明的是,该活检系统包括乳房活检系统、宫颈活检系统、脂肪活检系统、直肠活检系统等病理活检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以乳房活检系统为例实现负压监测,在此不一一赘述。
3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乳房活检系统主机和手柄多处设置负压传感器,对各设置点进行实时负压监测,并将测量值精准地显示在液晶屏上,方便观察监控,并及时控制真空泵驱动器驱动真空泵抽吸真空补充负压;当真空系统出现泄漏时,由于主机与手柄多处关键位置设置了负压传感器和夹管阀,可对各设置点进行分段排查,方便快捷地找出泄漏点,并产生声音和图像报警提示。
35.主机可以包含通用处理器与显示器,该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新型只保护各个模块的连接关系,特别是主机内不涉及新的控制程序或控制逻辑。该显示器利用通用处理器处理后的负压数据,模拟真空桶当前的负压数据,实现实时负压监测的目的。
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开关阀4包括第一开关阀41与第二开关阀42,所述第一开关阀41设置在第二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的真空,形成一独立的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临近所述密封容器的一侧,与所述所述第一开关阀配合用于封闭密封容器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真空管路和所述第二真空管路的真空,例如,所述第二开关阀42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密封容器内的真空,形成另一独立的密封腔体。
37.具体地,所述负压传感器3包括第一负压传感器31与第二负压传感器32,所述第一负压传感器32设置在第二真空管路上且临近所述活检针的一侧(在一独立密封腔体通过负压数据采集)用于采集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的负压数据,所述第二负压传感器32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且临近所述密封容器的一侧(在另一独立密封腔体通过负压数据采集)用于采集密封容器的负压数据。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段实时监测各个独立密封腔体的负压数据,能够实时监测各个负压数据,便于观察监控,通过分段排查,能够迅速确定故障点,便于及时发现故障与维修故障,有利于活检系统的正常运转。
3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真空管路中用于防止外部污染的过滤器5。
4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从外部进入空气进来的杂质,例如,安装在真空泵的排气口用于防止外部污染。
4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传感器还包括第三负压传感器33,其设置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真空泵之间且临近所述过滤器用于采集过滤器后的真空管路中负压数据。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负压传感器33通过配合过滤器5,能够监测过滤器过滤后的真空的负压状况,便于用户观察监控。
4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4还包括第三开关阀43,第三开关阀43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且相邻所述真空泵的一侧用于隔绝真空泵。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阀43在主机的控制下,关闭第三开关阀43隔绝真空泵,使得真空泵至第一真空管路形成独立的密封腔体,而当第三开关阀43开启时,则确保负压真空能够正常对外输出。
4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传感器3还包括第四负压传感器34,所述第四负压传感器34位于所述真空泵与第三开关阀43之间用于测量真空泵所产生真空的负压数据。
46.在本实施例中,主机通过第四负压传感器34获取当前真空泵所形成的独立密封腔体的负压数据,有助于用户及时了解真空泵是否正常工作。
4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开机启动后,负压传感器采集该处实时负压数据,将其传输给主机(例如,当负压传感器设置过多时,可增加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多路的负压实时数据),主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及时传送给主机对应的显示器,驱动显示器显示出负压值;同时显示器上的真空压力显示盘,刻度更细密,显示更精准、直观。
48.当系统真空管路部分出现泄漏时,由于在关键位置放置了多个负压传感器和夹管阀,系统可控制开关阀(夹管阀),将真空管路切断成多段的功能模块,快速地找出管路中的泄漏点。例如,当系统检测出负压不足,主机控制靠近真空泵的第三开关阀43关闭,读取负压传感器的数据,如果负压值正常,说明真空泵正常,反之则真空泵负压不足,检查真空泵接头是否密封良好或者真空泵损坏需更换;主机继续控制靠近过滤器的第二开关阀42关闭,且打开靠近真空泵的第三开关阀43,读取负压传感器的数据,如果负压值正常,说明过滤器功能通路正常,反之则说明此过滤器功能通路存在泄漏,需更换此功能通路;主机接着控制靠近真空桶的第一开关阀41关闭,打开真空桶输入端管路的开关阀(第二开关阀42与第三开关阀43),读取负压传感器的数据,如果负压值不正常,说明真空桶功能通路存在泄漏,需检查真空桶盖是否盖好,转接头是否拧紧,管路和真空桶是否破损,反之则说明此功
能通路正常;主机继续读取负压传感器的数据,如果负压值不正常,说明活检针通路出现泄漏,需检查连接头是否拧紧,真空管是否破损,或者活检针存在泄漏需更换活检针。系统分析出泄漏部位后,发出提示音,并直观地显示出泄漏点可能存在的部位。
4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开关阀(图未示),其设置于第二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形成密封腔体。
50.具体地,如果单纯利用第四开关阀封闭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形成密封腔体,便于了解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的真空管路结构是否正常,是否泄漏,有助于实时精准地监测。
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沿所述密封容器的输出口在第二真空管路上依次设置的第五负压传感器(图未示)与第六负压传感器(图未示),所述第四开关阀设置在第五负压传感器与所述第六负压传感器之间。
52.具体地,通过第六负压传感器监测第二真空管路至活检针的真空管路结构中的负压数据,能够确定该段真空管路结构是否正常,是否泄漏,有助于实时精准地监测。
5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密封容器的输入口且设置在第一真空管路上用于封闭密封容器的第五开关阀(图未示)。
54.具体地,在主机的控制下,通过关闭第五开关阀封住密封容器的输入口,再通过关闭第四开关阀封住密封容器的输出口,将密封容器形成一独立的密封腔体,便于在该密封腔体内的第五负压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负压数据,有利于确定该段真空管路结构是否正常,是否泄漏,有助于实时精准地监测。
55.本实施例中,活检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的负压数据,以及分段监测各个密封腔体内的负压数据,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真空负压状况,还能在发生真空泄露故障时,迅速确定故障点,同时,通过控制真空泵输出不同的真空负压,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活检系统中的旋切装置旋切病灶组织时按需调节真空泵的功率,确保将切除的病灶组织能够流畅抽吸,不会影响旋切装置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手术因真空度因素引起的风险。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机实时监测活检系统的负压数据,能够精准地反映当前测量值,方便观察监控;同时,在真空管路中分段设置负压传感器与开关阀,能够分段排查形成的各个密封腔体,以便迅速寻找故障点;有利于操作人员在使用活检系统中的旋切装置旋切病灶组织时按需调节真空泵的功率,确保将切除的病灶组织能够流畅抽吸,不会影响旋切装置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手术因真空度因素引起的风险。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5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