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移动防撞柱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柱,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防撞柱。


背景技术:

2.道路现行或者只能指定车辆通过时,需要在道路的旁边设置防撞柱,以示出不该行经的区域,传统的防撞柱大多是铁质的,使用它可以让车主主动避让。
3.目前现有的防撞柱,一般都是需要将道路开设出预埋防撞柱的凹槽,再将防撞柱安置在凹槽内,这样的排布方式需要对道路施工,这段道路不需要时,采写机器复杂;现有的防撞柱不需要在埋入道路中,但是这类防撞柱在使用时需要拉线进行通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断电的时候,这类防撞柱形同虚设,完全无法使用;且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柱大多采用一体化成型,当受到损坏时,维修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防撞柱,在第一外壳内安装第三外壳,在第一外壳内安装可旋转扣锁,在第三外壳内安装法兰盘,并在法兰盘上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和可旋转扣锁实现第一外壳和装第三外壳之间的固定;通过在第一外壳底部侧面设置有滑槽,在卡扣和可旋转扣锁解锁的状态下,通过提拉把手,带动第三外壳向上移动,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后期检修。
5.本实用新型可移动防撞柱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安装于第二外壳上端;
6.第一外壳内安装有第三外壳;第一外壳内安装有可旋转锁扣;第二外壳内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柱;第三外壳底部穿过一个以上的固定柱安装于第二外壳底部;第三外壳内安装有法兰盘;可旋转锁扣对法兰盘进行固定。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外壳外侧设置有锁孔;锁孔连接并控制可旋转锁扣。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法兰盘表面设置有限位卡槽;第一外壳与第三外壳之间通过可旋转锁扣与限位卡槽进行固定。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外壳侧面设置有滑槽;可旋转锁扣穿过滑槽对限位卡槽进行固定。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三外壳上端安装把手;把手两端均穿过第三外壳上表面,并焊接有固定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外壳内安装第三外壳,在第一外壳内安装可旋转扣锁,在第三外壳内安装法兰盘,并在法兰盘上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和可旋转扣锁实现第一外壳和装第三外壳之间的固定;通过在第一外壳底部侧面设置有滑槽,在卡扣和可旋转扣锁解锁的状态下,通过提拉把手,带动第三外壳向上移动,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后期检修。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防撞柱的剖面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防撞柱的示意图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防撞柱的示意图二;
16.图4为第三外壳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18.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防撞柱,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第一外壳1安装于第二外壳2上端;
24.第一外壳1内安装有第三外壳3;第一外壳1内安装有可旋转锁扣4;第二外壳2内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柱5;第三外壳3底部穿过一个以上的固定柱 5安装于第二外壳2底部;
第三外壳3内安装有法兰盘6;可旋转锁扣4对法兰盘6进行固定。
25.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外侧设置有锁孔7;锁孔7连接并控制可旋转锁扣 4。
26.本实施例中,法兰盘6表面设置有限位卡槽8;第一外壳1与第三外壳3之间通过可旋转锁扣4与限位卡槽8进行固定。
27.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侧面设置有滑槽9;可旋转锁扣4穿过滑槽9对限位卡槽8进行固定。
28.本实施例中,第三外壳3上端安装把手10;把手10两端均穿过第三外壳3 上表面,并焊接有固定板11。
29.工作过程如下:向上提拉把手一段距离,带动第三外壳向上运动,通过锁孔控制可旋转锁扣转动,将法兰盘上的限位卡槽进行固定;通过解除卡扣和可旋转扣锁的固定状态后,通过提拉把手,带动第三外壳向上移动,实现快速拆卸,便于后期检修。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防撞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安装于第二外壳(2)上端;所述第一外壳(1)内安装有第三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1)内安装有可旋转锁扣(4);所述第二外壳(2)内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柱(5);所述第三外壳(3)底部穿过一个以上的固定柱(5)安装于第二外壳(2)底部;所述第三外壳(3)内安装有法兰盘(6);所述可旋转锁扣(4)对法兰盘(6)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外侧设置有锁孔(7);所述锁孔(7)连接并控制可旋转锁扣(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6)表面设置有限位卡槽(8);所述第一外壳(1)与第三外壳(3)之间通过可旋转锁扣(4)与限位卡槽(8)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移动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侧面设置有滑槽(9);所述可旋转锁扣(4)穿过滑槽(9)对限位卡槽(8)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壳(3)上端安装把手(10);所述把手(10)两端均穿过第三外壳(3)上表面,并焊接有固定板(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防撞柱,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安装于第二外壳上端;第一外壳内安装有第三外壳;第一固定柱内安装有可旋转锁扣;第二外壳内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固定柱;第三外壳底部穿过一个以上的固定柱安装于第二外壳底部;第三外壳内安装有法兰盘;可旋转锁扣对法兰盘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外壳内安装第三外壳,在第一外壳内安装可旋转扣锁,在第三外壳内安装法兰盘,并在法兰盘上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和可旋转扣锁实现第一外壳和装第三外壳之间的固定;通过在第一外壳底部侧面设置滑槽,在卡扣和可旋转扣锁解锁的状态下,通过提拉把手,带动第三外壳向上移动,实现快速拆卸。实现快速拆卸。实现快速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甘路平 刘诗来 白付贵 刘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鼎信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1/12/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