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硅胶制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制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胶制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硅胶圈是密封圈的一种,硅胶是一种橡胶材料,它的性能很特殊,耐温的范围非常的广,化学性极其优异,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密封件的制作过程中。硅胶圈就是通过硅胶进行注塑导膜制成的一种密封组件。在密封圈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检测,以测定是否满足生产标准的需要。对硅胶圈进行检测时,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其张力进行检测,通过进行检测就能够判断硅胶圈的极限性能,从而能够确定硅胶圈的生产是否满足生产标准,现有的张力检测装置在进行拉伸检测的时候,通常只能够拉伸两个方向,在检测的时候其检测范围不广,检测的精度不够,容易造成硅胶圈检测精度较差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硅胶制品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胶制品检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制品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板与弧形块,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中部开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安装有方框,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位于方框的外侧边框处均开设有方形凹槽,且连接有滑轨,所述弧形块的块体处通过两个滑块与滑轨的内侧滑动相连,所述弧形块的中部开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连接有辅助螺杆;所述方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杆体处安装有主动锥齿轮,且其外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该从动锥齿轮与辅助螺杆的一端相连接。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弧形块配合方框和连接板可以针对不同的尺寸的硅胶圈进行适配,满足硅胶圈的检测需要。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内框的内侧四周边框中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处与辅助螺杆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位于两个所述滑轨之间处开设有凹槽,且与方框的外侧边框对角处相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内框配合设置的滑块,能够更好的让弧形块来进行移动,从而更好的让硅胶圈的张力数据检测更加的精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的凹槽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杆体处阻尼滑动连接有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方框的边框对角一一对应。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张力传感器配合设置的滑杆,在连接和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硅胶圈扩张的状态,来让张力传感器紧密的贴合着硅胶圈的一侧,从而进行检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中部安装有圆板,且与中心杆
的杆体相适配,且位于主动锥齿轮的正面,所述圆板的背面安装有四个呈以圆心呈环状排布设置的凸块,该凸块与方框的连接有螺栓相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凸块,配合设置的方框,在螺栓的联合作用上可以让这个方框连接的更加紧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的背面安装有一块连接轮,所述连接轮的中部与中心杆的杆体相适配,所述连接轮的外侧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内侧连接有另一个连接轮。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皮带配合设置的连接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可以让硅胶圈的扩张更加的有序,且能够更加的精准。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地面相平行的底座,所述支撑杆的正面依次从上至下安装有按钮、显示板以及套设在支撑杆外侧的防滑套,所述支撑杆的背面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另一个连接轮的中部相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支撑杆,配合设置的底座,在连使用的时候保持了整个装置的平稳,且显示板以及防滑套的使用,用方便整个装置的使用,便于对数据进行记录。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张力传感器,能够配合设置的连接板在滑块和滑杆的联合作用下,配合着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能够让硅胶圈形成稳定的扩张状态,从而能够较好的对多个不同位置的张力数据进行记录,从而满足对硅胶圈进行检测的需要,同时设置的辅助螺杆能够配合设置的弧形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让整个测量的范围更加的精准,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其进行调解,满足不同尺寸的硅胶制品的检测需要,能够更好的让检测的精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主动锥齿轮以及从动锥齿轮组合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背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01、连接板;02、滑杆;03、滑轨;04、弧形块;05、支撑块;06、中心杆;07、支撑杆;08、底座;09、防滑套;10、显示板;11、按钮;12、圆板;13、滑块;14、方框;15、张力传感器;16、辅助螺杆;17、从动锥齿轮;18、主动锥齿轮;19、螺栓;20、内框;21、连接轮;22、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制品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板01与弧形块04;
26.连接板01,连接板01的正面中部开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安装有方框14,连接板01的正面位于方框14的外侧边框处均开设有方形凹槽,且连接有滑轨03;
27.弧形块04,弧形块04的块体处通过两个滑块13与滑轨03的内侧滑动相连,弧形块0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通孔,且螺纹连接有辅助螺杆16;
28.方框14,方框1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中心杆06,中心杆06的杆体处安装有主动锥齿轮18,且其外侧啮合有从动锥齿轮17,该从动锥齿轮17与辅助螺杆16的一端相连接。
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弧形块04配合方框14和连接板01可以针对不同的尺寸的硅胶圈进行适配,满足硅胶圈的检测需要。
30.连接板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框20,内框20的内侧四周边框中部均开设有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处与辅助螺杆16的另一端转动相连,连接板01的正面位于两个滑轨03之间处开设有凹槽,且与方框14的外侧边框对角处相连接。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内框20配合设置的滑块13,能够更好的让弧形块04来进行移动,从而更好的让硅胶圈的张力数据检测更加的精准。
32.连接板01的凹槽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05,两个支撑块05之间安装有滑杆02,滑杆02的杆体处阻尼滑动连接有张力传感器15,张力传感器15与方框14的边框对角一一对应。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张力传感器15配合设置的滑杆02,在连接和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硅胶圈扩张的状态,来让张力传感器15紧密的贴合着硅胶圈的一侧,从而进行检测。
34.连接板01的正面中部安装有圆板12,且与中心杆06的杆体相适配,且位于主动锥齿轮18的正面,圆板12的背面安装有四个呈以圆心呈环状排布设置的凸块,该凸块与方框14的连接有螺栓19相连接。
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凸块,配合设置的方框14,在螺栓19的联合作用上可以让这个方框14连接的更加紧密。
36.连接板01的背面安装有一块连接轮21,连接轮21的中部与中心杆06的杆体相适配,连接轮21的外侧套接有皮带22,皮带22的内侧连接有另一个连接轮21。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皮带22配合设置的连接轮2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可以让硅胶圈的扩张更加的有序,且能够更加的精准。
38.连接板01的底部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07,支撑杆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地面相平行的底座08,支撑杆07的正面依次从上至下安装有按钮11、显示板10以及套设在支撑杆07外侧的防滑套09,支撑杆07的背面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另一个连接轮21的中部
相连接。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支撑杆07,配合设置的底座08,在连使用的时候保持了整个装置的平稳,且显示板10以及防滑套09的使用,用方便整个装置的使用,便于对数据进行记录。
4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
41.首先将硅胶圈套接在弧形块04的外侧,通过驱动装置的启动,利用皮带22带动连接轮21进行转动,连接轮21带转动时,通过主动锥齿轮18和从动锥齿轮17之间的配合,设置的辅助螺杆16的弧形块04能够稳定的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让硅胶圈继续扩张,在扩张的时候配合着连接的张力传感器15,利用与滑杆02之间的阻尼滑动连接的关系,就可以对扩张状态的硅胶圈进行张力数据检测,且将检测的数据显示在显示板10上方便记录,由此完成了硅胶制品检测的工作需要。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