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交通用移动式地铁门安装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18: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铁侧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轨道交通用移动式地铁门安装辅助器。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地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先安装车厢再进行地铁侧面的安装。地铁侧门一般由滑轨和活动门板组成,活动门板可以沿着滑轨滑动,在安装地铁侧门时需要先将滑轨固定安装在车体上,再将活动门板安装在滑轨内,由于滑轨和活动门板由金属制成,重量大,工人通过人工搬运进行安装,劳动强度大。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330165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侧门专用吊装装置,涉及吊装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的装置,它包括遥控器、房梁、吊机、侧门夹具、挂钩;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271999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地铁侧门辅助安装设备,包括底座、转动柱、滑竿、移动杆、支撑板、吸盘、丝杠、转动盘和螺纹杆等。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cn207330165u专利公开的轨道交通车辆侧门专用吊装装置用于铁路货车侧门安装时吊装侧门,只能进行侧门吊装,不能给侧门提供稳定的支撑固定,在安装侧门的过程中,侧门容易摇晃,严重影响安装效率和效果,且安装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cn110271999a专利公开的一种轨道交通用地铁侧门辅助安装设备,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地铁侧面安装的稳定性,且该技术方案单次只能实现单个侧面的安装,需要频繁将地铁侧面放置在夹板上进行再次安装,导致地铁侧面的安装效率较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3)cn110271999a专利中的地铁侧面安装辅助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同时实现地铁车厢两侧对称位置侧门的安装,大大降低了侧门安装的效率,不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从而降低地铁侧面安装辅助设备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吊装活动门板容易晃动;单侧安装活动门板,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移动式地铁门安装辅助器,包括两个导向机构、移动机构和两个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机构上,所述两个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上放置若干活动门板;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底座、安装架、水平移动组件和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移动底座滑动连接在导向机构上,所述两个导向机构上均设置移动底座,所述安装架设置在两个移动底座之间,所述水平移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竖直移动组件设置在水平移动组件上,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竖直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支撑机构竖直移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支撑机构水平移动。
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两侧设置
若干固定耳板,所述导向轨道上表面设置导向槽道,所述移动底座底部设置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与导向槽道滚动配合。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包括:
9.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10.第一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转动;
11.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与第一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设置两个第一螺纹套筒;
12.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
13.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上,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上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杆;
14.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升降板与支撑机构连接;
15.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
16.第二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转动;
17.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上,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上设置两个第二螺纹套筒,两个第二螺纹套筒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
1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水平夹持组件和竖直夹持组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竖直移动组件连接,用于放置活动门板,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竖直支撑架和两个水平支撑架,所述水平夹持组件设置在水平支撑架上,所述两个水平支撑架上均设置若干水平夹持组件,两个水平支撑架上的水平夹持组件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活动门板左右端,所述竖直夹持组件设置在竖直支撑架,用于夹持活动门板上下端。
1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夹持组件包括:
20.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架上;
21.第三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三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平支撑架上,所述第三电机带动第三双向螺纹杆转动;
22.第三螺纹套筒,所述第三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双向螺纹杆上,所述第三双向螺纹杆上设置两个第三螺纹套筒;
23.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套筒铰接,所述第三螺纹套筒上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杆;
24.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
2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夹持组件包括:
26.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在所述竖直支撑架上;
27.第四双向螺纹杆,所述第四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竖直支撑架上,所述第四电机带动第四双向螺纹杆转动;
28.第四螺纹套筒,所述第四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双向螺纹杆上,所述第四双向螺纹杆上设置两个第四螺纹套筒;
29.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第四螺纹套筒连接;
30.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
3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安装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表面与活动门板下端接触。
3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置弧面板,所述弧面板开设有弧形限位槽。
3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
34.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35.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36.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37.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动杆与支撑套筒滑动连接;
38.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滑轨设置两个;
39.水平清洁杆,所述水平清洁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清洁杆设置两个;
40.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推动杆另一端连接;
41.竖直清洁杆,所述竖直清洁杆设置两个,两个竖直清洁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竖直清洁杆分别与两个水平清洁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42.清洁海绵,所述清洁海绵设置在所述水平清洁杆和竖直清洁杆上
4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两组清洁机构,两组清洁机构分别清洁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
4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4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移动式地铁门安装辅助器,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将活动门板稳固的夹持在移动机构上,通过导向机构和移动机构实现活动门板位置的调节,安装过程中活动门板稳定不晃动,且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机构,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可以同时安装,提高工作效率,该装置解决了吊装活动门板容易晃动及单侧安装活动门板,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46.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4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本发明水平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发明竖直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50.图4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51.图5为本发明支撑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52.图6为本发明支撑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53.图7为本发明第一夹板结构示意图;
54.图8为本发明清洁机构结构示意图;
55.图9为本发明清洁机构工作示意图。
56.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导向机构;101、导向轨道;102、固定耳板;103、导向槽道;104、滚轮;2、移动机构;201、移动底座;202、安装架;203、第一电机;204、第一双向螺纹杆;205、第一螺纹套筒;206、第一连接杆;207、升降板;208、第二电机;209、第二双向螺纹杆;210、第二螺纹套筒;3、支撑机构;31、支撑板;32、水平夹持组件;33、竖直夹持组件;34、水平支撑架;35、竖直支撑架;36、滚珠;321、第三电机;322、第三双向螺纹杆;323、第三螺纹套筒;324、第二连接杆;325、第一夹板;3251、弧面板;3252、弧形限位槽;331、第四电机;332、第四双向螺纹杆;333、第四螺纹套筒;334、伸缩杆;335、第二夹板;4、活动门板;5、清洁机构;501、固定支架;502、气缸;503、支撑套筒;504、推动杆;505、滑轨;506、水平清洁杆;507、竖直清洁杆;50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58.参照图1

7所示,本发明的种轨道交通用移动式地铁门安装辅助器,包括两个导向机构1、移动机构2和两个支撑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2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机构1上,所述两个支撑机构3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2上,所述支撑机构3上放置若干活动门板4;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底座201、安装架202、水平移动组件和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移动底座201滑动连接在导向机构1上,所述两个导向机构1上均设置移动底座201,所述安装架202设置在两个移动底座201之间,所述水平移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架202上,所述竖直移动组件设置在水平移动组件上,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与支撑机构3连接,所述竖直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支撑机构3竖直移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支撑机构3水平移动。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工作时,将若干活动门板4放置在支撑机构3上,支撑机构3对活动门板4进行稳固的夹持,若干活动门板4稳固的储存在支撑机构3上,导向机构1带动移动机构2运动,移动机构2的底座在导向机构1上滑动,带动安装架202上的支撑机构3移动到需要安装活动门板4的位置,然后通过竖直调节组件调节活动门板4的高度,使活动门板4与安装位置精确对应,再通过水平调节组件带动活动门板4向靠经车厢的位置移动,将活动门板4安装在车厢上,用相应螺栓紧固,完成活动门板4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中,活动门板4都稳固的放置在支撑机构3上,解决了吊装安装活动门板4时,活动门板4容易晃动的问题,且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机构3,移动机构2能够同时带动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4移动,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4可以同时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60.其中,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1包括导向轨道101,所述导向轨道101两侧设置若干固定耳板102,所述导向轨道101上表面设置导向槽道103,所述移动底座201底部设置若干滚轮104,所述滚轮104与导向槽道103滚动配合。
61.通过设置固定耳板102,起到固定作用,可以将整个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底面,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滚轮104和导向槽道103,移动机构2可以沿着导向槽道103移动,方便将活动门板4移动到预设位置。
62.其中,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包括:
63.第一电机203,所述第一电机203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02上;
64.第一双向螺纹杆204,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204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202上,所述
第一电机203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204转动;
65.第一螺纹套筒205,所述第一螺纹套筒205与第一双向螺纹杆20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204设置两个第一螺纹套筒205;
66.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
67.第一连接杆206,所述第一连接杆206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筒205上,所述第一螺纹套筒205上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杆206;
68.升降板207,所述升降板207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06连接,所述升降板207与支撑机构3连接;
69.第二电机208,所述第二电机208设置在所述升降板207上;
70.第二双向螺纹杆209,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209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207上,所述第二电机208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209转动;
71.第二螺纹套筒210,所述第二螺纹套筒210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209上,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209上设置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0,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0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206的另一端铰接。
72.当活动门板4移动到对准预设位置时,启动第一电机203,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204转动,带动第一螺纹套筒205向靠近车厢的方向移动,第一螺纹套筒205带动第一连接杆206运动,第一连接杆206带动竖直移动组件运动,竖直移动组件带动支撑机构3上的活动门板4运动,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4同时向靠近车厢的方向移动,方便两侧同时安装活动门板4,当活动门板4高度与安装位置不匹配时,可以启动第二电机208,第二电机208转动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209转动,第二双向螺纹杆209带动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0沿着第二双向螺纹杆209运动,第二电机208正转时,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0相向运动,带动升降板207向下运动,第二电机208反转时,两个第二螺纹套筒210背向运动,带动升降板207向上运动,通过第二电机208的正反转,升降板207带动支撑架上的活动门板4上下运动,使活动门板4调节到合适的位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活动门板4的位置移动,使活动门板4对准安装位置进行安装,无需人工搬运,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73.其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1、水平夹持组件32和竖直夹持组件33,所述支撑板31与所述竖直移动组件连接,用于放置活动门板4,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竖直支撑架35和两个水平支撑架34,所述水平夹持组件32设置在水平支撑架34上,所述两个水平支撑架34上均设置若干水平夹持组件32,两个水平支撑架34上的水平夹持组件32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活动门板4左右端,所述竖直夹持组件33设置在竖直支撑架35,用于夹持活动门板4上下端。
74.将活动门板4放置在支撑板31上,并通过水平夹持组件32和竖直夹持组件33夹持,使活动门板4稳固的放置在支撑板31上,活动门板4移动过程中不会晃动,保证安装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若干水平夹持组件32,可以在支撑架上存放多个活动门板4。
75.其中,优选的,所述水平夹持组件32包括:
76.第三电机321,所述第三电机321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架34上;
77.第三双向螺纹杆322,所述第三双向螺纹杆322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平支撑架34上,所述第三电机321带动第三双向螺纹杆322转动;
78.第三螺纹套筒323,所述第三螺纹套筒323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双向螺纹杆322上,
所述第三双向螺纹杆322上设置两个第三螺纹套筒323;
79.第二连接杆324,所述第二连接杆324一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套筒323铰接,所述第三螺纹套筒323上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杆324;
80.第一夹板325,所述第一夹板325与第二连接杆324的另一端铰接。
81.将活动门板4放置在支撑板31上,启动第三电机321,第三电机321带动第三双向螺纹杆322转动,带动第三螺纹套筒323相向运动,第三螺纹套筒323带动第二连接杆324推动第一夹板325靠近活动门板4,活动门板4左右端的第一夹板325将活动门板4稳固的夹持在支撑板31上,放置活动门板4晃动。
82.其中,优选的,所述竖直夹持组件33包括:
83.第四电机331,所述第四电机331设置在所述竖直支撑架35上;
84.第四双向螺纹杆332,所述第四双向螺纹杆332转动连接在所述竖直支撑架35上,所述第四电机331带动第四双向螺纹杆332转动;
85.第四螺纹套筒333,所述第四螺纹套筒333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双向螺纹杆332上,所述第四双向螺纹杆332上设置两个第四螺纹套筒333;
86.伸缩杆334,所述伸缩杆334一端与第四螺纹套筒333连接;
87.第二夹板335,所述第二夹板335与所述伸缩杆334的另一端连接。
88.当一组活动门板4安装完成后,伸缩杆334伸缩,将第二夹板335移动到下一组活动门板4处,启动第四电机331,第四电机331带动第四螺纹套筒333转动,第四螺纹套筒333相向运动,带动与伸缩杆334连接的第二夹板335将下一组活动门板4夹紧,反向转动第三电机321,第一夹板325将下一个活动门板4松开,伸缩杆334伸长,推动下一组活动门板4靠近车厢,该装置可以在一组活动门板4安装完成后,快速切换到下一组活动门板4的安装,且通过水平夹持组件32和竖直夹持组件33的配合,保证切换过程中活动门板4的稳定性
89.其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板31上表面安装有若干滚珠36,所述滚珠36表面与活动门板4下端接触。
90.通过设置滚珠36,可大大降低活动门板4与滚珠36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摩擦造成的活动门板4的损伤,进而提高活动门板4安装质量。
91.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325靠近第二连接杆324的一侧设置弧面板3251,所述弧面板3251开设有弧形限位槽3252。
92.第二连接杆324能够沿着弧面板3251上的弧形限位槽3252运动,起到限制运动方向的作用,使水平夹持组件32夹持更加稳定。
93.其中,优选的,如图8

9所示,所述安装架202上还设置清洁机构5,所述清洁机构5包括:
94.固定支架501,所述固定支架50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02上;
95.气缸502,所述气缸502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501上;
96.支撑套筒503,所述支撑套筒503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501上;
97.推动杆504,所述推动杆504一端与所述气缸5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动杆504与支撑套筒503滑动连接;
98.滑轨505,所述滑轨505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501上,所述滑轨505设置两个;
99.水平清洁杆506,所述水平清洁杆506两端分别与两个滑轨505滑动连接,所述水平
清洁杆506设置两个;
100.转轴508,所述转轴508与所述推动杆504另一端连接;
101.竖直清洁杆507,所述竖直清洁杆507设置两个,两个竖直清洁杆507之间通过转轴508转动连接,两个竖直清洁杆507分别与两个水平清洁杆506的一端转动连接;
102.清洁海绵,所述清洁海绵设置在所述水平清洁杆506和竖直清洁杆507上。
103.活动门板4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在活动门板4上留下油污等脏污,如果不及时清理,赃污附着在活动门板4上,后期处理时比较困难,因此在活动门板4安装完成后,启动气缸502,气缸502带动推动杆504左右运动,推动杆504带动转轴508左右运动,连接在转轴508上的两个竖直清洁杆507绕着转轴508转动,两个竖直清洁杆507带动水平清洁杆506沿着滑轨505上下滑动,水平清洁杆506和竖直清洁杆507上的清洁海绵可以对活动门板4进行清洁;水平清洁杆506和竖直清洁杆507都设置在活动门板4外围,这样清洁机构5不会干涉活动门板4的安装,且能够及时的对活动门板4经行清洁,减小了后期清洁的难度,该装置结构巧妙,在不干涉活动门板4安装的情况下对活动门板4及时的自动清理,更具实用性。
104.其中,优选的,所述安装架202上还设置两组清洁机构5,两组清洁机构5分别清洁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4。
105.通过设置两组清洁机构5,可以对车厢两侧的活动门板4同时清洁,提高工作效率
10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