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0: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2.马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再转换成动能的装置,在现今社会中颇为普遍且应用极为广泛。马达通常包含马达框架、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在马达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过程中,电流会在定子结构上的定子绕组导通,藉以产生电流磁效应。然而,在导通的过程中,会因为线圈本身所包含的电阻,使得电流会有所损耗,进而产生多余的热能。若这些热能累积过多或温度过高就有可能会对马达内部的元件产生破坏,造成马达无法正常运作。因此,如何将马达产生多余的热能排除是一件极为重要的课题。
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以及,图3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一种转子结构pa1,包含一转轴pa11、一转子本体pa12与二转子端板pa13a、pa13b。转子端板pa13a、pa13b连结转子本体pa12的两端。转子本体pa12套设于转轴pa11,并开设有多个内部通道pa121。
4.如图2与图3所示,转子结构pa1在运转状态下的温度位阶分布图以及风速位阶分布图。在此需说明的是,温度位阶是一种温度区间的概念,每一个温度位阶都包含一个实际温度区间,且温度位阶越高,表示所包含的实际温度区间越高。例如:温度位阶1指摄氏温度11度至20度,则温度位阶2则表示摄氏温度21至30度

以此类推。同理,风速位阶亦是相同的概念。
5.从附图可以看出,转子结构pa1的温度位阶7,也就是温度最高的地方,分布在转子本体pa12的中心区域,且范围几乎占了转子本体pa12的三分之一。而温度位阶从温度位阶7的区域分别往两个端部的方向递减,也就是说,转子结构pa1的温度分布是从中心的温度最高分别往左右两侧递减。
6.而从附图也可以看出,内部通道pa121内风速位阶几乎都落在风速位阶2与-2之间,并没有办法明确的看出内部通道pa121内的气流是否为双向流通还是都是从其中一个端部流向另一个端部。如果是从其中一个端部流向另一个端部,就会造成在出气流处温度较高的问题。此外,内部通道pa121内的风速位阶也偏低。
7.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转子结构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转子结构的温度偏高,且占据大部分的转子本体,以及转子结构的内部通道的风速没有明显的双向流通以及风速偏低等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9.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一转轴、一转子本体、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
件。
10.转子本体穿设于转轴,具有一第一端面与一第二端面,自第一端面沿一延伸方向开设多个贯穿转子本体而延伸至第二端面的内部通道。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设置于第一端面,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第一压差产生块设置于第一端面,并且偏离于内部通道,每一第一压差产生块的一第一平均宽度在延伸方向存在一第一趋势变化,在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第一压差产生块的一第一增压侧产生一第一高压带,并在每一第一压差产生块的一第一减压侧产生一第一低压带。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设置于第二端面,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第二压差产生块设置于第二端面,并且偏离于内部通道,每一第二压差产生块的一第二平均宽度在延伸方向存在一第二趋势变化,在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第二压差产生块的一第二增压侧产生一对应第一低压带的第二高压带,并在每一第二压差产生块的一第二减压侧产生一对应第一高压带的第二低压带。
11.其中,第一高压带的气压大于第二低压带的气压,第二高压带的气压大于第一低压带的气压,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第一低压带与第二高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第一高压带经由第一通道流向第二低压带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个自第二高压带经由第二通道流向第一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12.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趋势变化,一递增趋势变化。
13.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递增趋势变化,一线性递增趋势变化。
14.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趋势变化,一递减趋势变化。
15.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递减趋势变化,一线性递减趋势变化。
16.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一外环,第一外环相对于转轴而连结第一压差产生块且设置于第一端面。
17.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一内环,且第一内环相对第一外环而连结第一压差产生块并设置于第一端面,且与转轴相间隔。
18.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一内连结环,第一内连结环连结转轴与第一压差产生块。
19.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二外环,第二外环相对于转轴而连结第二压差产生块且设置于第二端面。
20.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二内环,且第二内环相对第二外环而连结第二压差产生块并设置于第二端面,且与转轴相间隔。
21.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二内连结环,第二内连结环连结转轴与第二压差产生块。
22.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连结第一端面。
23.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连结第二端面。
24.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趋势变化,与所述第一趋势变化相同。
25.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趋势变化,与所述第一趋势变化相反。
26.承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一压差产生块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二压差产生块,在内部通道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明显的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且气流的风速明显较现有技术有所提升,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28.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29.图3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
30.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31.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32.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33.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
34.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
35.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36.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37.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38.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39.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
解图;
40.图14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
41.图15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42.图16是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43.图17是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44.图18是显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45.图19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
46.图20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47.图21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48.图22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以及
49.图23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
50.附图标记说明
51.pa1:转子结构
52.pa11:转轴
53.pa12:转子本体
54.pa121:内部通道
55.pa13a,pa13b:转子端板
56.1,1a,1b,1c,1d,1e,1f,1g,1h,1i,1j: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57.11:转轴
58.12:转子本体
59.121:内部通道
60.121a,121c,121f,121h:第一通道
61.121b,121d,121e,121g:第二通道
62.13,13a,13b,13c,13d,13e,13f,13g,13h,13i:第一压差产生组件
63.131,131a,131b,131e,131ea,131eb:第一压差产生块
64.132:第一外环
65.133:第一内连结环
66.134a:第一内环
67.14,14a,14b,14c,14d,14e,14f,14g,14h,14i:第二压差产生组件
68.141,141a,141b,141c,141e,141ea,141eb,141ec:第二压差产生块
69.142:第二外环
70.143:第二内连结环
71.144a:第二内环
72.d:延伸方向
73.dr:旋转方向
74.f1a,f1b,f1c,f1d,f1e,f1f:第一气流
75.f2a,f2b,f2c,f2d,f2e,f2f:第二气流
76.hpr1a,hpr1b,hpr1ea,hpr1eb:第一高压带
77.hpr2b,hpr2c,hpr2ea,hpr2eb,hpr2ec:第二高压带
78.lpr1a,lpr1b,lpr1ea,lpr1eb:第一低压带
79.lpr2a,lpr2b,lpr2eb,lpr2ec,lpr2ea:第二低压带
80.p1:第一端部
81.p2:第二端部
82.s1:第一端面
83.s2:第二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84.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申请专利范围,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85.请参阅图4至图8,其中,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以及,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
86.转子本体12自一第一端部p1沿一延伸方向d延伸至一第二端部p2,并穿设于转轴11。转子本体12在第一端部p1具有一第一端面s1,并在第二端部p2具有一第二端面s2,且开设有多个内部通道121。内部通道121自第一端面s1沿延伸方向d贯穿转子本体12而延伸至第二端面s2。
87.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设置于第一端面s1,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一第一外环132与一第一内连结环1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块131连结第一端面s1、第一外环132与第一内连结环133。另外,第一内连结环133也会连结转轴11,因此,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也可以设置但不连结第一端面s1。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一第一平均宽度沿延伸方向d存在一第一趋势变化。
88.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设置第二端面s2,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一第二外环
142与一第二内连结环1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差产生块141连结第二端面s2、第二外环142与第二内连结环143。另外,第二内连结环143也会连结转轴11,因此,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也可以设置但不连结第二端面s2。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的一第二平均宽度沿延伸方向d存在一第二趋势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趋势变化是一递减趋势变化,且是一线性递减趋势变化,而第二趋势变化是与第一趋势变化相反的一递增趋势变化,且是一线性递增趋势变化。因为是线性趋势变化(线性递减趋势变化或线性递增趋势变化),故压差产生块(第一压差产生块131或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两侧相邻另一压差产生块的面为平面,如图所示。
89.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趋势变化也可以是指数递减趋势变化、对数递减趋势变化或是递增趋势变化,而第二趋势变化则是与第一趋势变化相反。需说明的是,趋势变化相反指的是递增变化与递减变化,并没有限制为线性、对数或指数。举例来说,若第一趋势变化是线性递减趋势变化,第二趋势变化只要是与递减趋势变化相反的递增趋势变化即可,故第二趋势变化可为线性递增趋势变化、指数递增趋势变化、对数递增趋势变化或是其他递增趋势变化。同理,若第一趋势变化是指数递减趋势变化或对数递减趋势变化亦相同。反之,若第一趋势变化是递增趋势变化,则第二趋势变化只要是递减趋势变化即可,并不限定是线性递减趋势变化、指数递减趋势变化或对数递减趋势变化。
90.此外,若趋势变化(第一趋势变化与第二趋势变化)为指数趋势变化(指数递增趋势变化或指数递减趋势变化)、对数趋势变化(对数递增趋势变化或对数递减趋势变化)或是其他非线性的趋势变化(非线性递增趋势变化或非线性递减趋势变化),则每个压差产生块(第一压差产生块131或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两侧相邻于另一压差产生块的面为曲面。
91.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所提及的趋势变化,表示单一趋势,即递增趋势或递减趋势。以递减趋势变化来说,沿延伸方向d上,压差产生块后点的宽度会小于前点的宽度。而趋势变化需符合数学上连续函数的定义,也就是说,趋势变化若为递减趋势变化,可以是单一斜率的线性递减趋势变化,也可以是多个斜率不同的线性递减趋势变化的组合,也可以是线性递减趋势变化与非线性递减趋势变化的组合。同理,递增趋势变化亦相同。
92.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第一压差产生块131、131a、131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第一压差产生块131a、131b是在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第一压差产生块131则是表示一个统称。同理,第二压差产生块141、141a、141b、141c亦相同。
93.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的数量是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两倍,同时也是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的两倍,且任两相邻的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之间等间距,任两相邻的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之间也等间距,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的数量也可以是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三倍、四倍、五倍等整数倍数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可以是1.5倍、2.5倍、3.5倍等小数倍数关系,而任两相邻的第一压差产生块131可不等间距,任两相邻的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也可不等间距。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会偏离内部通道121,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也会偏离内部通道121,且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也会偏离第二压差产生块141。
94.当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沿一旋转方向dr旋转时,每一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一第一增压侧会产生一第一高压带,每一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一第一减压侧会产生一第一低压带。于此同时,每一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的一第二增压侧会产生一第二高压带,每一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的一第二减压侧会产生一第二低压带。其中,第一高
压带会对应到第二低压带,第一低压带会对应到第二高压带。
9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带与第二高压带的气压会大于一常压带的气压,第一低压带与第二低压带的气压会小于常压带的气压。因此,第一高压带的气压会大于第二低压带的气压,第二高压带的气压会大于第一低压带的气压。其中,常压带为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尚未旋转时的气压带。
96.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7,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沿旋转方向dr旋转。第一压差产生块131a产生一第一高压带hpr1a与一第一低压带lpr1a,第一压差产生块131b则产生第一高压带hpr1b与第一低压带lpr1b。同时,第二压差产生块141a产生一第二低压带lpr2a,第二压差产生块141b产生一第二高压带hpr2b与第二低压带lpr2b,第二压差产生块141c则产生第二高压带hpr2c。而第二压差产生块141a产生的第二高压带与第二压差产生块141c产生的第二低压带在附图中并未示出。
97.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会相互对应并且对应到内部通道121中的至少一第一通道,如第一高压带hpr1a对应第二低压带lpr2a并且对应第一通道121a、第一高压带hpr1b对应第二低压带lpr2b并且对应第一通道121c。第一低压带与第二高压带会相互对应并且对应到内部通道121中的至少一第二通道,如第一低压带lpr1a对应第二高压带hpr2b并且对应第二通道121b、第一低压带lpr1b对应第二高压带hpr2c并且对应第二通道121d。
98.因为空气会自高压往低压流动形成气流,故第一高压带hpr1a与hpr1b会各自产生一第一气流f1a与f1b经由第一通道121a与121c流动至第二低压带lpr2a与lpr2b。而第二高压带hpr2b与hpr2c亦各自产生一第二气流f2a与f2b经由第二通道121b与121d流动至第一低压带lpr1a与lpr1b。以此可类推至所有内部通道121,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可以划分成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数量会相等。亦即所有内部通道121中,有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一端部p1流至第二端部p2,另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二端部p2流至第一端部p1,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
99.简单来说,可以将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第二压差产生块141视为是风扇的扇叶,故在旋转时会在内部通道121产生气流。
100.如图8所示,可一并参阅图3,因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中的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中的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有内部通道121内的气流不再是单一方向,有可能是自第一端部p1流动至第二端部p2的第一气流(如图7中的f1a与f1b),也可能是自第二端部p2流动至第一端部p1的第二气流(如图7中的f2a与f2b),故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比较图8与图3可以清楚发现,本实施例中,风速位阶有正数也有负数,正负号代表的是气流方向,内部通道121内的气流的风速位阶的绝对值也有显著的提升,表示风速有所提升。
101.接着,如图6所示,可一并参阅图2,因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中的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中的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相互作用的关系,故达到气流双向流通的功效,进而降低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温度。比较图6与图2可以清楚发现,本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温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降低,最高温度位阶7的分布区域也有显著的变小,故本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可以提升散热效果,进而降低整体温度。
102.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当内部通道的数量是第一压差产生块数量的三倍、四倍、
五倍等整数倍数关系时,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就会对应到多个第一通道,第二高压带与第一低压带也会对应到多个第二通道。当内部通道的数量是第一压差产生块数量是1.5倍、2.5倍、3.5倍等小数倍数关系,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也会对应到至少一第一通道,且第二高压带与第一低压带也会对应到至少一第二通道。而上述实施例在内部通道两端产生的压差会较第一实施例小,但仍会产生压差。有压差便会产生气流,故仍可以产生双向流通的气流,虽然气流流量会比第一实施例来的小,但相较于现有技术,仍旧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103.请参阅图4与图9,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a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a。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a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a,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a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第一外环132与一第一内环134a。第一内环134a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内连结环133的差异在于,第一内环134a并没有连结转轴11,而是与转轴11相间隔。另外,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a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第二外环142与一第二内环144a。第二内环144a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内连结环143的差异在于,第二内环144a并没有连结转轴11,而是与转轴11相间隔。因为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a没有连结转轴11,故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a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第一外环132与第一内环134a中的至少一者。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a亦同。
105.请参阅图4与图10,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b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b。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b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b,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第一内连结环133。第一内连结环133连结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转轴11。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的差异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并没有包含第一外环132。另外,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b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与第二内连结环143。第二内连结环143连结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与转轴11。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b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的差异在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b并没有包含第二外环142。因为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有连结转轴11,故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b不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b亦同。
107.请参阅图4与图11,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c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c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c。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c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c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c,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0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c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第一外环132。第一外环132连结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且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转轴11相间隔。第一压
差产生组件13c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的差异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c并没有包含第一内连结环133。另外,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c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与第二外环142。第二外环142连结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且第二压差产生块141与转轴11相间隔。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c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的差异在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c并没有包含第二内连结环143。因为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c没有连结转轴11,故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c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与第一外环132中的至少一者。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c亦同。
109.请参阅图4与图12,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d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d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d。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d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d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d,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d相较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仅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d相较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仅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因此,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d的第一压差产生块131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d亦同。
111.上述实施例,虽然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能达到产生双向气流、提升气流风速,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并不能以此为限制,不同实施例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也可以进行搭配。举例来说,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也可以去搭配第五实施例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d,并不局限于只能搭配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
112.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3与图14,其中,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以及,图14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13.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设置于第一端面s1,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第一外环132与第一内连结环1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连结第一端面s1、第一外环132与第一内连结环133。另外,第一内连结环133也会连结转轴11,因此,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也可以设置但不连结第一端面s1。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的第一平均宽度沿延伸方向d存在一第一趋势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趋势变化是一递增趋势变化。
114.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设置于第二端面s2,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第二外环142与第二内连结环1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连结第二端面s2、第二外环142与第二内连结环143。另外,第二内连结环143也会连结转轴11,因此,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也可以设置但不连结于第二端面s2。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的第二平均宽度沿延伸方向d存在一第二趋势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趋势变化是一递减趋势变化。
115.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131ea、131e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第
一压差产生块131ea、131eb是在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则是表示一个统称。同理,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141ea、141eb、141ec亦相同。
116.更详细的说明,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沿旋转方向dr旋转。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a产生一第一高压带hpr1ea与第一低压带lpr1ea,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b则产生第一高压带hpr1eb与第一低压带lpr1eb。同时,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a产生一第二高压带hpr2ea,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b产生一第二低压带lpr2eb与第二高压带hpr2eb,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c则产生第二低压带lpr2ec。而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a产生的第二低压带与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c产生的第二高压带在附图中并未示出。
117.第一高压带hpr1ea对应第二低压带lpr2eb并且对应第一通道121f,第一高压带hpr1eb对应第二低压带lpr2ec并且对应第一通道121h。第一低压带lpr1ea对应第二高压带hpr2ea并且对应第二通道121e,第一低压带lpr1eb对应第二高压带hpr2eb并且对应第二通道121g。
118.因为空气会自高压往低压流动形成气流,故第一高压带hpr1ea与hpr1eb会各自产生一第一气流f1c与f1d经由第一通道121f与121h流动至第二低压带lpr2eb与lpr2ec。而第二高压带hpr2ea与hpr2eb亦各自产生一第二气流f2c与f2d经由第二通道121e与121g流动至第一低压带lpr1ea与lpr1eb。以此可类推至所有内部通道121,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21可以划分成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数量会相等。亦即所有内部通道121中,有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一端部p1流至第二端部p2,另一半的内部通道12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二端部p2流至第一端部p1,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
119.简单来说,可以将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与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视为是风扇的扇叶,故在旋转时会在内部通道121产生气流。
120.比较图14与图7,因为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的第一趋势变化与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第一趋势变化相反,故造成气流方向与图7相反。但是即便气流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仍可以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其实就是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翻转而得。
121.请参阅图13与图15,图15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f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f。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f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f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f,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f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第一外环132与一第一内环134a。第一内环134a与第六实施例中第一内连结环133的差异在于,第一内环134a并没有连结转轴11,而是与转轴11相间隔。另外,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f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第二外环142与一第二内环144a。第二内环144a与第六实施例中第二内连结环143的差异在于,第二内环144a并没有连结转轴11,而是与转轴11相间隔。因为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f没有连结转轴11,故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f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第一外环132与第一内环134a中的至少一者。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f亦同。
123.请参阅图13与图16,图16是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
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g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g。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g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g,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与第一内连结环133。第一内连结环133连结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与转轴11。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的差异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并没有包含第一外环132。另外,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g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与第二内连结环143。第二内连结环143连结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与转轴11。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g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的差异在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g并没有包含第二外环142。因为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有连结转轴11,故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g不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g亦同。
125.请参阅图13与图17,图17是显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h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h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与第一外环132。第一外环132连结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且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与转轴11相间隔。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的差异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并没有包含第一内连结环133。另外,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与第二外环142。第二外环142连结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且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与转轴11相间隔。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的差异在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并没有包含第二内连结环143。因为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没有连结转轴11,故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h一定有连结第一端面s1。连结第一端面s1的可以是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与第一外环132中的至少一者。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亦同。
127.请参阅图13与图18,图18是显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i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i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i。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i与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i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i,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
1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i相较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仅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i相较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仅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因此,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i的第一压差产生块131e一定要连结第一端面s1。同理,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i亦同。
129.最后,请一并参阅图19至图23,其中,图19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分解图;图20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图21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图22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
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以及,图23是显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风速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包含一转轴11、一转子本体12、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
130.需说明的是,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差异,仅在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其余部分皆相同,故不多加赘述。而本实施例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与第六实施例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相同。
131.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块131的第一平均宽度的第一趋势变化与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的第二平均宽度的第二趋势变化是趋势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趋势变化是一递增趋势变化,而第二趋势变化也是一递增趋势变化。需说明的是,趋势变化相同指的是递增变化或递减变化,并没有限制为线性、对数或指数。举例来说,若第一趋势变化是线性递增趋势变化,第二趋势变化只要是递增趋势变化即可,故第二趋势变化可为线性递增趋势变化、指数递增趋势变化、对数递增趋势变化或是其他递增趋势变化。
132.请参阅图20与图22,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沿旋转方向dr旋转。第一压差产生块131a产生一第一高压带hpr1a与一第一低压带lpr1a,第一压差产生块131b则产生第一高压带hpr1b与第一低压带lpr1b。同时,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a产生一第二低压带lpr2ea,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b产生一第二低压带lpr2eb与第二高压带hpr2eb,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c则产生第二高压带hpr2ec。而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a产生的第二高压带与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c产生的第二低压带在附图中并未示出。
133.需说明的是,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沿旋转方向dr旋转时,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会产生多个气流(图未示出)自第二端面s2背向第一端面s1向外流出。也因为上述气流的产生,故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a会产生一个气压小于第一高压带hpr1a的第二低压带lpr2ea,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b会产生一个气压大于第一低压带lpr1a的第二高压带hpr2eb以及一个气压小于第一高压带hpr1b的第二低压带lpr2eb,第二压差产生块141ec则会产生一个气压大于第一低压带lpr1b的第二高压带hpr2ec。
134.更详细的说明,气压的大小是第一端部p1的气压带与第二端部p2的气压带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低压带lpr2ea的气压可能大于常压带,但是因为第二低压带lpr2ea的气压小于第一高压带hpr1a,故在本实施例中被定义成第二低压带lpr2ea。同理,第二高压带hpr2eb的气压虽然大于第一低压带lpr1a,但是第二高压带hpr2eb的气压可能会小于常压带。
135.因此,第一高压带hpr1a与hpr1b会各自产生一第一气流f1e与f1f经由第一通道121a与121c流动至第二低压带lpr2ea与lpr2eb。而第二高压带hpr2eb与hpr2ec会各自产生一第二气流f2e与f2f经由第二通道121b与121d流动至第一低压带lpr1a与lpr1b。从图23中的风速位阶分布图,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沿旋转方向dr旋转时,内部通道121会达到产生双向气流的功效。
136.比较图21与图2,本实施例中,最高温度位阶7的分布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也有显著的缩小,表示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散热效果有显著的提升。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j是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搭配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但
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a搭配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h,或是其他趋势变化相同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
137.上述实施例,虽然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结构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能达到产生双向气流、提升气流风速,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并不能以此为限制,不同实施例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也可以进行搭配。举例来说,第六实施例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3e也可以去搭配第十实施例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i,并不局限于只能搭配第六实施例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4e。
138.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一趋势变化与第二趋势变化可以相反,即第一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第一趋势变化与第二趋势变化可以相同,即第十一实施例,都可以在内部通道达到产生双向气流的功效,进而提升散热效果。
139.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一压差产生块的第一平均宽度的第一趋势变化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二压差产生块的第二平均宽度的第二趋势变化,在内部通道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并且提升气流的风速,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140.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