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螺纹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螺纹钢在进行加工过程中的部分操作需要对螺纹钢进行定位后操作,但是螺纹钢现有定位过程部分依靠电动液压杆两侧进行夹持定位,若是出现断电或电动液压杆误操作的情况,可能存在螺纹钢的定位解除,甚至出现螺纹钢的崩飞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解决了螺纹钢现有定位过程部分依靠电动液压杆两侧进行夹持定位,若是出现断电或电动液压杆误操作的情况,可能存在螺纹钢的定位解除,甚至出现螺纹钢的崩飞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按压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活塞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框的正面与连接管的背面一端相连通。
7.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与第二活塞框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框的左侧面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与定位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8.所述横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下表面与操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与放置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与第一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板设置在第一活塞框内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活塞框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与竖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框内壁设置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左侧面与横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右侧面与第一弹性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右端与第二活塞框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齿,所述第一限位齿与第二限位齿搭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限位齿的上表面与限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与第二弹性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与竖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按压环的形状设置为弧形,所述按压环的位置与放置台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与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通过设置操作台、按压环、定位环、第一活塞板、第二活塞板、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且连接管表面设置单向阀,直接将螺纹钢放在按压环表面,此时螺纹钢自身重力向下按压按压环,同时第一活塞板挤压第一活塞框中液压油进入第二活塞框中,此时第二活塞框中液压油挤压第二活塞板和定位环靠近螺纹钢移动,同时第一限位齿挤压第二限位齿向上移动,当两侧定位环接触后,此时完成对螺纹钢的定位,本装置可实现对螺纹钢的快速定位,单向阀可对防止第二活塞框中液压油回流至第一活塞框中,避免横杆和定位环出现随意晃动,同时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可对横杆起到二次限位防护作用,使本装置对螺纹钢紧固过程快捷安全。
18.2、该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齿、第二限位齿和第二弹性杆,且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设置为对应形状的三角状,第二弹性杆可对限位板和第二限位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保证第二限位齿与第一限位齿之间的稳定接触,且第一限位齿向左移动时可顺利挤压第二限位齿向上移动,使横杆和定位环靠近螺纹钢的过程顺利方便进行,同时保证第一限位齿与第二限位齿稳定接触对横杆的限位效果较为理想。
19.3、该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通过设置定位环,左右两侧定位环的形状相同,且定位环的尺寸与螺纹钢的尺寸相对应,保证定位环与螺纹钢的顺利全面接触,保证对螺纹钢的紧固效果较为全面理想。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活塞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杆立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塞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操作台;2、活动杆;3、按压环;4、第一活塞板;5、第一活塞框;6、连接管;7、第二活塞框;8、固定板;9、竖板;10、第二活塞板;11、第一弹性杆;12、横杆;13、定位环;14、放置槽;15、第一限位齿;16、限位板;17、第二限位齿;18、第二弹性杆;19、支撑板;20、放置台;21、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8.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螺纹钢快速紧固装置,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活动杆2,活动杆2的顶端与按压环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按压环3,可简单实现对螺纹钢的限位,避免螺纹钢在放下时出现左右滑动和滚动,操作台1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活塞框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框5
的正面与连接管6的背面一端相连通,且第一活塞框5和第二活塞框7的背面均设置有进液管,方便第一活塞框5和第二活塞框7中液压油的进出转移过程。
29.连接管6的顶端与第二活塞框7的下表面相连通,通过设置连接管6,可实现对第一活塞框5和第二活塞框7的空间进行连通,方便第一活塞框5和第二活塞框7内部液压油的流动,同时连接管6表面设置单向阀,可避免第二活塞框7中液压油由连接管6回流至第一活塞框5中,降低定位环13出现随意远离螺纹钢的动作,第二活塞框7的左侧面设置有横杆12,横杆12的左端与定位环1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定位环13,左右两侧定位环13的形状相同,且定位环13的尺寸与螺纹钢的尺寸相对应,保证定位环13与螺纹钢的顺利全面接触,保证对螺纹钢的紧固效果较为全面理想。
30.横杆12的外表面设置有竖板9,竖板9的下表面与操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操作台1的上表面与放置台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1.具体的,如图4所示,活动杆2的底端与第一活塞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板4设置在第一活塞框5内壁,通过设置第一活塞框5、第一活塞板4、第二活塞框7和第二活塞板10,可利用螺纹钢自身重力按压第一活塞板4,从而可将第一活塞板4移动过程造成的压力转化为控制第二活塞板10和定位环13的动力。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活塞框7的下表面与固定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8的左侧面与竖板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框7内壁设置有第二活塞板10,第二活塞板10的左侧面与横杆12的右端固定连接。
33.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活塞板10的右侧面与第一弹性杆11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杆11,在第一活塞框5和第二活塞框7中液压油可取出时,第一弹性杆11可对第二活塞板10和定位环13施加远离螺纹钢的力,方便快速控制定位环13与螺纹钢的分离过程,第一弹性杆11的右端与第二活塞框7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34.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横杆12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14,放置槽14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齿15,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齿15和第二限位齿17,当第一限位齿15与第二限位齿17的竖直面接触时,第二限位齿17可避免第一限位齿15出现远离螺纹钢的移动,对横杆12和定位环13随意远离螺纹钢移动进行限制,第一限位齿15与第二限位齿17搭接。
35.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限位齿17的上表面与限位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限位板16的上表面与第二弹性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杆18的顶端与支撑板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9的左侧面与竖板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性杆18,第二弹性杆18可对限位板16和第二限位齿17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保证第二限位齿17与第一限位齿15之间的稳定接触。
36.具体的,如图1所示,按压环3的形状设置为弧形,按压环3的位置与放置台20的位置相对应,操作台1的下表面与支撑脚21的顶端固定连接。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8.s1、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直接将螺纹钢放在两个按压环3表面,此时螺纹钢自身重力向下按压按压环3,按压环3、活动杆2和第一活塞板4向下移动,同时第一活塞板4挤压第一活塞框5中液压油进入第二活塞框7中,此时第二活塞框7中液压油挤压第二活塞板10和定位环13靠近螺纹钢移动;
39.s2、同时第一限位齿15挤压第二限位齿17向上移动,当螺纹钢向下移动至与放置
台20接触位置,同时定位环13与螺纹钢接触后,此时完成对螺纹钢的限位,此时可开始对螺纹钢进行加工操作,当需要对将螺纹钢取下时,此时直接将第二活塞框7中液压油转移至第一活塞框5中;
40.s3、同时控制限位板16向上移动至第二限位齿17与第一限位齿15分离,随后第一弹性杆11可带动第二活塞板10和定位环13远离螺纹钢移动,当定位环13与螺纹钢分离后,此时可将螺纹钢取下,随后松开限位板16即可。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