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的培养方法与流程

2021-12-18 02: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属于浙贝母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2.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为百合科贝母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等功能。浙贝母以鳞茎繁殖为主,繁殖系数与其他药材的繁殖系数相比处于低水平,生长年限长、种性退化,致使生产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
3.植物组织培养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可以采用多种器官或者组织建立再生体系,从而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是生产优质种苗、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供生产应用的主要途径。浙贝母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通过组织培养可快速得到再生浙贝母幼苗,能够克服其种子繁殖与鳞茎繁殖技术上的缺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针对浙贝母组织培养繁育体系,文献报道较多的是通过鳞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后进一步分化,经过多次继代增殖,最后生根成苗,以及在各阶段的培养基中添加多种营养与活性物质。进一步完善优化再生方法,得到繁殖系数高、周期短、成本低的再生体系是浙贝母组培工厂化生产中的研究方向,并为下一步开展浙贝母脱毒苗培育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的培养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培养方法同步化率低且生长速度慢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不定芽诱导:将浙贝母组培苗叶柄切成0.5

1cm的小段,接种于ms 0.5~1.0mg/l 6

ba 0.1~0.3mg/l naa 50g/l蔗糖 7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
7.(2)成苗培养:不定芽诱导40d后,芽高1

2cm,将丛生芽从基部纵向切割成带芽小块,转到ms 0.2~0.5mg/l 6

ba 0.1~0.3mg/l naa 30g/l蔗糖 7g/l琼脂的培养基中促进芽生长成苗;
8.(3)生根培养:成苗培养后,将高约为5cm的成苗切割成单株转接于ms 0.1~0.5mg/l naa 30~60g/l蔗糖 7g/l琼脂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9.(4)移栽:组培苗基部长出3~8条长1~2cm的不定根后,将生根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表面的培养基,剪去残叶,栽种到基质中。
10.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培养基ph为5.8,且在121℃条件下灭菌20min。
1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培养温度均为23
±
1℃,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1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培养温度均为23
±
1℃,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13.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步骤(3)中,培养温度均为23
±
1℃,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14.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的培养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以上,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
15.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发明提供的以浙贝母叶柄为诱导材料的组织培养方法,建立了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组培快繁体系,叶柄培养40天所诱导的不定芽诱导率为89.18%,不定芽诱导系数为5.21,成苗培养50天,苗高5.02cm,生根培养25天,生根率95%,生根数为4.93,根长为1.58cm。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以浙贝母叶柄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浙贝母组培苗所用的时间为115天,在促进鳞茎同步化同时可大大缩短在地种植时间,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大棚集约化种植,缩短浙贝母药材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18.图1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图。
19.图2为丛生芽图。
20.图3为生根培养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1)不定芽诱导:将浙贝母组培苗叶柄切成0.5

1cm的小段,接种于ms 0.5~1.0mg/l 6

ba 0.1~0.3mg/l naa 50g/l蔗糖 7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
24.(2)成苗培养:不定芽诱导40d后,芽高1

2cm,将丛生芽从基部纵向切割成带芽小块,转到ms 0.2~0.5mg/l 6

ba 0.1~0.3mg/l naa 30g/l蔗糖 7g/l琼脂的培养基中促进芽生长成苗;
25.(3)生根培养:成苗培养后,将高约为5cm的成苗切割成单株转接于ms 0.1~0.5mg/l naa 30~60g/l蔗糖 7g/l琼脂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26.(4)移栽:组培苗基部长出3~8条长1~2cm的不定根后,将生根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表面的培养基,剪去残叶,栽种到基质中。
27.其中,所述培养基ph为5.8,且在121℃条件下灭菌20min。
28.其中,所述步骤(1)中,培养温度均为23
±
1℃,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29.其中,所述步骤(2)中,培养温度均为23
±
1℃,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30.其中,所述步骤(3)中,培养温度均为23
±
1℃,光照强度为3000~4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31.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培养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85%以上,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
32.下面结合更具体的一种方案对本公开做进一步说明,促进浙贝母鳞茎发生同步化的培养方法,包括:
33.(1)切取材料:
34.将浙贝母组培苗的叶片、叶柄和鳞茎在超净工作台上切成0.5

1.0cm大小。
35.(2)不定芽诱导培养:
36.配制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ms 6

ba(0.5、1.0、1.5、2.0mg/l) naa(0.1、0.2、0.3mg/l) 7.0g/l琼脂 50g/l蔗糖,ph5.8。将切取的浙贝母叶片、叶柄、鳞茎小段分别接在8种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培养条件为温度23
±
1℃,光照强度3000~4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数天后,叶片逐渐死亡;20天后,叶柄和鳞茎开始诱导出不定芽,40天后趋于稳定;结果筛选出叶柄诱导不定芽的同步化更高,生长更旺盛,将组培苗叶柄切成0.5

1cm小段接于平板上培养,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 0.5~1.0mg/l6

ba 0.1~0.3mg/lnaa 50g/l蔗糖 7g/l琼脂,40天后测得的不定芽诱导率为89.18%,不定芽诱导系数为5.21。
37.(1)成苗培养:
38.将诱导的丛生芽从基部纵向切割成单芽转接到成苗培养基中,利用多因素多水平试验(6

ba:0.1、0.2、0.5mg/l;naa:0.05、0.1、0.2、0.3;蔗糖:30、40、50g/l),琼脂7g/l,ph5.8。培养条件为温度23
±
1℃,光照强度3000~4000lx,光照时间12h/d。筛选得到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 0.2~0.5mg/l 6

ba 0.1~0.3mg/l naa 30g/l蔗糖 7g/l琼脂,培养50天后测得的苗高为5.02cm。
39.(2)生根培养:
40.成苗后转入以ms为基础,不添加激素或含不同浓度的naa(0.05、0.1、0.2、0.5mg/l)或iba(0.05、0.1、0.2mg/l) 30~60g/l蔗糖 7g/l琼脂,ph5.8的7种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3
±
1℃,光照强度3000~4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25天后筛选得到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 0.1~0.5mg/lnaa 30~60g/l蔗糖 7g/l琼脂琼脂,测得生根率95%,生根数为4.93,根长为1.58cm。
41.(3)移栽:
42.组培苗基部长出3~8条长1~2cm的不定根后,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表面的培养基,剪去残叶,栽种到混合的基质中,培养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光照强度2000~3000lx。
43.本公开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公开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