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防护拦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剪力墙结构施工阶段,临边洞口防护栏是必不可少的。
3.目前临边洞口防护栏杆没有定型化、工具化,传统做法是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需要大量的钢管和扣件,需要切割定尺钢管,费时费工,且与结构没有可靠的连接,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伴随着二次结构工程的砌体砌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抹灰、刮腻子,以及外墙的飘窗、空调板等清理工作和装饰等工序,需要不时的拆除临边洞口的防护栏杆,事后又需将其恢复。不同的工序,不同的时间,反复的安装拆除临边洞口的防护栏杆,费时费工,危险系数高。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现有的洞口防护栏杆在使用时不方便且费时费工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洞口防护栏杆在使用时不方便且费时费工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也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洞口的侧边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设置固定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安装在临边洞口处,可以保持临边洞口的完整性,保护临边洞口不被损坏,并且还使得防护拦板拆装方便,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临边洞口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道和滑块,所述滑道固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滑块固设在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滑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相适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为可滑动设置,可以根据临边洞口的大小来调整防护拦板的大小,使得防护拦板可适用于多种施工环境,从而提高防护拦板的适用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铺设有筛网,所述第一挡板上还固设有两对防护板,两对所述防护板分别固设在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护板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防护板的设置不仅可以加强第一挡板的结构,使得第一挡板的结构更稳定,延长第一挡板的使用寿命,还使得固定
装置可以设置在防护板上,使得固定装置在第一挡板上容易安装。
13.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垂直的固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杆上穿设螺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穿设在穿孔内,从而将固定装置安装在第一挡板上,使得固定装置安装容易,且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洞口侧边卡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紧螺母将固定装置与洞口侧边连接,使得防护拦板拆装容易、快捷;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固定板和第一挡板之间固定杆的长度来调整安装空间的大小,从而提高防护拦板的适用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设有把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挡板拆除时,通过旋拧把手使得固定板随着把手一起转动,方便固定装置从洞口侧边上拆除,使得防护挡板拆除时简单快捷。
19.可选的,所述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洞口侧边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空隙内设置垫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当第一挡板与洞口的一侧边紧贴时,洞口的另一侧边则不能填满第二挡板上的安装空间,使得第二挡板与洞口侧边之间出现空隙,此时在空隙内设置垫块,将空隙填满,保证设置在第二挡板上的固定装置与洞口侧边安装牢固。
21.可选的,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所述滑槽沿着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也呈梯形,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滑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固定装置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安装在临边洞口处,可以保持临边洞口的完整性,保护临边洞口不被损坏,并且还使得防护拦板拆装方便,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临边洞口的安全性;
25.2.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为可滑动设置,可以根据临边洞口的大小来调整防护拦板的大小,使得防护拦板可适用于多种施工环境,从而提高防护拦板的适用性;
26.3.通过拧紧螺母将固定装置与洞口侧边连接,使得防护拦板拆装容易、快捷。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挡板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挡板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挡板;11、水平梁;12、竖直梁;13、矩形框架;14、筛网;15、防护板;151、穿孔;2、第二挡板;3、固定装置;31、固定板;32、固定杆;321、把手;33、螺母;4、洞口;5、滑动装置;51、滑道;511、滑槽;52、滑块;6、安装空间;7、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参照图1,一种临边洞口防护拦板包括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以及固定装置3;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为可推拉连接,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都通过固定装置3安装在洞口4侧边,使得防护拦板在临边洞口4安装与拆除时方便快捷,并且还可以多次重复周转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有效的提高了临边洞口4防护的安全性。
33.参照图2,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的结构相同,以第一挡板1为例进行介绍。第一挡板1由两根水平梁11和两根竖直梁12围闭构成矩形框架13,矩形框架13内设置有筛网14,且第一挡板1上固设有两对防护板15,两对防护板15分别固设在第一挡板1的两侧,防护板15水平的设置在两根竖直梁12之间,使得防护板15与水平梁11平行;每对防护板15包括两块防护板15,筛网14的两侧各固设一块防护板15,防护板15的设置加强了第一挡板1的结构。
34.参照图2和图3,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之间设置有滑动装置5,滑动装置5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1上的滑道51和设置在第二挡板2上的滑块52,滑块52滑动安装在滑道51内,使得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为可推拉设置;其中,滑道51设置在第一挡板1的一侧,滑道51固设在防护板15的中间位置,且沿着防护板15的长度方向延伸。滑道51上开设有滑槽511,滑槽511沿着滑道5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滑槽511的横截面呈梯形。滑块52设置在第二挡板2的一侧,滑块52固设在防护板15的中间位置,且沿着防护板15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块52的横截面也呈梯形,滑块52和滑槽511相适配,且滑块52不会从滑槽511内脱,从而使得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可以沿着滑道51的长度方向进行推拉。
35.参照图2和图3,第一挡板1远离第二挡板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3,且固定装置3设置在第一挡板1的防护板15上;第二挡板2远离第一挡板1的一端也设置有固定装置3,且固定装置3设置在第二挡板2的防护板15上,固定装置3安装在临边洞口4的侧边,从而将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安装在洞口4处。
36.参照图2和图3,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板31和固定杆32;固定杆32的一端垂直的焊接在固定板31上,且固定杆32和固定板31的焊接处位于固定板31一端的中间位置,固定杆3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固定杆32上穿设有螺母33,螺母33的内螺纹和固定杆32上的外螺纹螺纹配合,固定杆32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固设有一个把手321,把手321和固定板31平行设置。在第一挡板1上,防护板15远离第二挡板2的一端开设有穿孔151,穿孔151贯穿于一对防护板15,固定杆32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穿过穿孔151,使得固定板31和防护板15之间形成安装空间6;固定装置3在第二挡板2上的固定安装和在第一挡板1上的固定安装一样,也是将固定装置3安装在第二挡板2远离第一挡板1的一端。
37.参照图2和图3,当防护拦板安装时,将洞口4的一侧边卡在第一挡板1上的安装空间6内,另一侧边卡在第二挡板2上的安装空间6内,将螺母33拧紧,使得固定装置3安装在洞口4的侧边上,从而将防护拦板安装在洞口4处。当拆除防护拦板时,通过旋拧把手321,使得固定板31随着把手321转动,从而将固定装置3从洞口侧边拆除,使得拆除过程简单、快捷。
38.参照图3,当第一挡板1与洞口4侧边紧贴时,第二挡板2上安装空间6的宽度大于洞口4侧边的厚度,使得第二挡板2与洞口4侧边存在空隙,为使得设置在第二挡板2上的固定装置3与洞口4侧边连接稳固,则在空隙在安装垫块7,通过垫块7将第二挡板2上的安装空间6填满,从而使得第二挡板2上的固定装置3在洞口4侧壁上安装稳固。此外,由于固定杆32穿设在穿孔151内,使得安装空间6的大小可以调节,从而使得防护拦板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
的洞口4侧边。
39.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之间为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可推拉设置,在第一挡板1远离第二挡板2的一侧设置固定装置3,在第二挡板2远离第一挡板1的一侧也设置固定装置3,使得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通过固定装置3安装在洞口4侧边上,从而使得防护拦板在临边洞口4拆装方便快捷,并且还可以多次重复周转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有效的提高了临边洞口4防护的安全性,此外还保护了洞口4侧边的完整性。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