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有三氟杀线酯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2022-02-18 23:2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杀虫剂的复配组合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三氟杀线酯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2.植食性害螨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在我国受危害最严重的作物是大豆、棉花、水稻、果树、茶等,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螨害呈现逐年加剧的态势。植食性害螨危害作物会使被害部位失绿、枯死或畸形,从而对植物造成伤害,此外,害螨取食所造成的虫洞会导致其他病原菌的侵染,从而形成复合病害,加剧了病害的严重程度,我国每年因害螨危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害螨因其个体小、发育历期短、繁殖快、适应性强、突变率高和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之一。
3.化学防治是植食性害螨防治中最常用、迅速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农用杀螨剂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其数量与销售额在农用杀虫杀螨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针对鳞翅目和同翅目的农用杀虫剂。但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化学杀虫杀螨剂,导致作物害螨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农药使用量逐渐增大,农药残留量增大。杀虫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合理的化学杀虫杀螨剂复配具有扩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三氟杀线酯对植食性害螨有良好的活性,并发现三氟杀线酯与杀螨剂复配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加杀虫杀螨剂防效、降低使用量的作用。
5.针对现有植食性害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三氟杀线酯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所述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降低用药量、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6.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三氟杀线酯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所述复配组合物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杀螨剂。
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三氟杀线酯(cas:2074661-82-6)化合物毒性级别为低毒,使用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化合物。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分b杀螨剂选自杂环类杀螨剂、季酮酸类杀螨剂、苯酰乙腈类杀螨剂、丙烯腈类杀螨剂、噁唑类触杀型杀螨剂、吡唑酰胺类杀螨剂、联苯肼类杀螨剂、抗生素类杀螨剂、有机锡类杀螨剂、四嗪类杀螨剂、噻唑烷酮类杀螨剂、亚硫酸酯类杀螨剂、硫脲类杀螨剂、亚砜类杀螨剂、桥环胺类杀螨剂、喹啉类杀螨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螨剂、生物源杀螨剂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杂环类杀螨剂为哒螨灵,所述季酮酸类杀螨剂为螺虫乙酯、螺螨酯、螺甲螨酯、螺螨双酯,所述苯酰乙腈类杀螨剂为丁氟螨酯,所述丙烯腈类杀螨剂为腈吡螨酯,所述噁唑类触杀型杀螨剂为乙螨唑、fluxametamide、isocycloseram,所述吡唑酰胺类杀螨剂为吡螨胺、唑虫酰胺、pyflubumide、乙唑螨腈,所述联苯肼类杀螨剂为联苯肼酯,所述抗生素类杀螨剂为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所述有机锡类杀螨剂为三唑锡、苯丁锡,所述四嗪类杀螨剂为四螨嗪,所述噻唑烷类杀螨剂为噻螨酮,所述亚硫酸酯类杀螨剂为炔螨特,所述硫脲类杀螨剂为丁醚脲,所述亚砜类杀螨剂为flupentiofenox,所述桥环胺类杀螨剂为acynonapyr,所述喹啉类杀螨剂为flometoquin,所述拟除虫菊酯类杀螨剂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所述生物源杀螨剂为苦参碱、烟碱、藜芦碱、印楝素、除虫菊酯、鱼藤酮、松螨鲨、橄榄鲨。
11.根据本发明,所述三氟杀线酯的结构如下所示:
[0012][001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80:1~1:80,如70:1~1:70、60:1~1:60、50:1~1:50、40:1~1:40、30:1~1:30、20:1~1:20、10:1~1:10。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20:1~1:20,如15:1~1:15、10:1~1:10、9:1~1:9、8:1~1:8、7:1~1:7、6:1~1:6、5:1~1:5、4:1~1:4、3:1~1:3、2:1~1:2、1:1~1:1。
[001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哒螨灵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1:5,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2。
[001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螺虫乙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3~1:10,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5。
[0017]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螺螨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3,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18]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丁氟螨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5,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19]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乙螨唑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1:5,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3。
[002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联苯肼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3~1:7,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5。
[002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阿维菌素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5,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2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三唑锡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7~1:15,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0。
[002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四螨嗪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3,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2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噻螨酮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3,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2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联苯菊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7~1:12,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0。
[002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腈吡螨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3~1:7,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5。
[0027]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唑虫酰胺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1:5,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3。
[0028]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炔螨特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5~1:10,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7。
[0029]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丁醚脲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2,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3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flupentiofenox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8:1~1:8,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3:1~1:3,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3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苦参碱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8~1:13,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0。
[003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螺螨双酯时,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2:1~1:3,更进一步优选的,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配比为1:1。
[003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总质量占所述复配组合物总质量的1%~99%,优选为5%~20%,如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99%。
[003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复配组合物可制成针对不同使用场合的合适产品;所述产品的剂型有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烟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种子处理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粉剂、粉剂、干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可溶液剂、可分散液剂等。
[003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复配组合物中还包括溶剂,所述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和/或水;所述溶剂的加入量和选择可以根据最终制备得到的复配组合物的剂型进行选择。
[0036]
具体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芳香烃溶剂、乙酸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癸酰胺,油酸甲酯,松节油中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003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复配组合物中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例如可以为聚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羧酸盐、黄原胶、丙二醇、有机硅消泡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磷酸酯类消泡剂、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嵌段共聚物、改性烷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多芳基酚
乙氧基化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十八烷基丁二酸钠、蔗糖、乳糖、聚醋酸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铵、氯化钠、氯化钙、尿素、高岭土、煅烧高岭土、膨润土、淀粉、碳酸钙、白炭黑、滑石粉、正丁醇、元明粉、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丙烯酸酯等。
[0038]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复配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的害螨类害虫。
[0039]
优选的,所述害螨类害虫为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柑橘全爪螨或山楂叶螨等。
[0040]
优选的,所述农作物为果树、蔬菜、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
[0041]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复配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可以是通过喷雾法、喷粉法、拌种法、毒饵法、熏蒸法、熏烟法、撒施法、涂抹法、灌根法、滴灌法、泼浇法、注射法、浸蘸法等使用方法防除螨虫。
[00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三氟杀线酯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复配组合物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三氟杀线酯,所述组分b为杀螨剂;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增效明显,同等药量下,有效成分的组合使用,增效作用明显,获得的杀螨效果更好,能大大降低农药用药量,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同时对农作物不产生可见的植物毒性症状。本发明提升了对农业害螨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降低了害螨抗药性增加的风险,且对环境安全,可以广泛用于农业害螨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0045]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46]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组分a和组分b的特性介绍如下:
[0047]
三氟杀线酯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化合物,现已证明其对根结线虫的活性,在持续研究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其对农业害螨防效明显,能够有效抑制雌成螨产卵,抑制螨卵孵化,同时对成螨及幼螨也具有一定的活性。
[0048]
哒螨灵广谱、触杀性杀螨剂,无内吸性,对叶螨、全爪螨、小爪螨和瘿螨等植食性害螨均具有明显的防效,而且对卵、若螨、成螨均有效,对螨的整个生长期即卵、幼螨、若螨和成螨都有很好的效果。
[0049]
丁氟螨酯是日本大冢化学公司开发的苯酰乙腈类杀螨剂,主要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防治卵、幼若螨和成螨,对活动态螨有较高的活性,尤其对幼螨的活性最高。
[0050]
乙螨唑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噁唑类触杀型杀螨剂,其作用方式是抑制螨卵的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过程,对卵及幼螨有效,对成螨无效。
[0051]
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高效、广谱,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性,对成螨、若螨高效。
[0052]
有机锡类杀螨剂,触杀作用强。
[0053]
季酮类杀螨剂螺虫乙酯、螺螨酯、螺螨双酯主要抑制螨的脂肪合成,阻断螨的能量
代谢,对害螨的卵、幼螨、若螨具有良好的杀伤效果,对成螨无效,但具有抑制雌螨产卵孵化率的作用。
[0054]
四螨嗪属胚胎发育抑制剂,主要杀螨卵,对成螨无效。
[0055]
噻螨酮对多种植物害螨卵、幼若螨有良好的活性,对成螨无效。
[0056]
拟除虫菊酯类杀螨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影响其激活与失活动力,从而造成神经兴奋性的传导障碍。
[0057]
腈吡螨酯是由日本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杀螨剂。
[0058]
吡唑酰胺类杀螨剂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作用迅速,无内吸性,但具有渗透性,对各种螨和螨的发育前期均速效、高效。
[0059]
联苯肼酯是由美国科聚亚公司研发的杀螨剂,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
[0060]
噻螨酮对多种植物害螨具有强烈的杀卵、杀幼若螨的特性,对成螨无效。
[0061]
炔螨特杀若(成)螨活性高、广谱低毒、对天敌无害。
[0062]
丁醚脲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
[0063]
生物源杀螨剂作用机制繁多,针对性强,对天敌安全。
[0064]
flupentiofenox来自kumiai chemical industry的杀螨剂。
[0065]
下述实施例中计算螨口减退率及处理药剂防治效果的公式如下:
[0066][0067][0068]
下述实施例2的制剂中各组分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均是指质量百分含量。
[0069]
实施例1
[0070]
室内毒力测定与复配比例筛选
[0071]
1.1供试虫源及药剂
[0072]
以丁氟螨酯作为组分b为例。
[0073]
供试虫源以室内养殖朱砂叶螨为例。
[0074]
1.2试验方法
[0075]
采用浸叶法开展试验,将原药用丙酮配制成1%母液备用,用含0.1%吐温80去离子水稀释至试验系列浓度。在直径9厘米培养皿内倒入1.2%琼脂水冷却备用;挑选成螨20头接种到辣椒叶片上,2天后驱除成螨并统计螨卵数量,带卵叶片浸入配制好的药液10秒后取出,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进行保湿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0.1%吐温-80水溶液做空白对照,置于24
±
1℃生化培养箱内,待空白处理若螨孵化完成后,检查试验结果,计算卵孵化率。
[0076]
1.3数据统计与分析
[0077]
采用dps或sps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y=ax b(y代表校正死亡率机率值,x代表药剂质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致死中浓度(lc
50
)。
[0078]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
[0079]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药剂的lc
50
/混剂的lc
50
×
100;
[0080]
理论毒力指数=a药剂毒力指数
×
a药剂的百分含量 b药剂毒力指数
×
b药剂的百分含量;
[0081]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
×
100;
[0082]
复配组合物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83]
1.4试验结果
[0084]
表1三氟杀线酯与丁氟螨酯不同配比对朱砂叶螨卵的室内毒力
[0085][0086]
由上述结果可知,三氟杀线酯与丁氟螨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22.92~664.20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丁氟螨酯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87]
采用同上述相同的研究过程,发现:
[0088]
当组分b为哒螨灵时,三氟杀线酯与哒螨灵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51.48~553.03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哒螨灵质量配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89]
当组分b为螺虫乙酯时,三氟杀线酯与螺虫乙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43.89~562.73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螺虫乙酯质量配比为1:5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0]
当组分b为螺螨酯时,三氟杀线酯与螺螨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63.49~629.74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螺螨酯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1]
当组分b为乙螨唑时,三氟杀线酯与乙螨唑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32.95~593.92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乙螨唑质量配比为1:3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2]
当组分b为联苯肼酯时,三氟杀线酯与联苯肼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34.93~592.7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联苯肼酯质量配比为1:5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3]
当组分b为阿维菌素时,三氟杀线酯与阿维菌素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34.72~598.6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阿维菌素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4]
当组分b为三唑锡时,三氟杀线酯与三唑锡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43.59~599.68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三唑锡质量配比为1:10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5]
当组分b为四螨嗪时,三氟杀线酯与四螨嗪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43.59~659.6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四螨嗪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6]
当组分b为噻螨酮时,三氟杀线酯与噻螨酮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39.55~607.29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噻螨酮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7]
当组分b为联苯菊酯时,三氟杀线酯与联苯菊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43.68~596.49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联苯菊酯质量配比为1:10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8]
当组分b为腈吡螨酯时,三氟杀线酯与腈吡螨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52.68~506.09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腈吡螨酯质量配比为1:5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9]
当组分b为唑虫酰胺时,三氟杀线酯与唑虫酰胺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37.86~538.6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唑虫酰胺质量配比为1:3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
最为明显。
[0100]
当组分b为炔螨特时,三氟杀线酯与炔螨特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38.92~6.4.81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炔螨特质量配比为1:7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1]
当组分b为丁醚脲时,三氟杀线酯与丁醚脲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53.28~586.9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丁醚脲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2]
当组分b为苦参碱时,三氟杀线酯与苦参碱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68.97~462.99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苦参碱质量配比为1:10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3]
当组分b为flupentiofenox时,三氟杀线酯与flupentiofenox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73.59~608.5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flupentiofenox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4]
当组分b为螺螨双酯时,三氟杀线酯与螺螨双酯质量配比在80:1~1:80时,其共毒系数在156.92~638.77之间,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三氟杀线酯与螺螨双酯质量配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5]
实施例2
[0106]
制剂实施例
[0107]
实施例2.1 10%三氟杀线酯
·
哒螨灵乳油
[0108]
组成:三氟杀线酯5%,哒螨灵5%,乳化剂600
#
3%,乳化剂500
#
3%,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09]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哒螨灵,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10]
实施例2.2 30%三氟杀线酯
·
螺虫乙酯微囊悬浮-悬浮剂
[0111]
组成:三氟杀线酯5%,螺虫乙酯25%,三聚氰胺9%,甲醛水溶液15%,三乙醇胺1%-15%,二甲苯2%,聚羧酸盐1%,三苯乙烯基芬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铵盐12%-28%,黄原胶1%,水补足至100%。
[0112]
制备:用三聚氰胺、甲醛水溶液和水进行搅拌,三乙醇胺调节ph值为8.5,升温至65~70℃,100r/min搅拌至三聚氰胺完全溶解,溶液澄清透明时,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继续反应约30min,得到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将有三氟杀线酯溶解在二甲苯中,滴入乳化剂三苯乙烯基芬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铵盐搅拌均匀后加入到一定量的上述预聚体水溶液中,3000r/min高速搅拌30min形成稳定的o/w乳液。调节ph值至5.5-6,将制得的乳液加入到四口瓶中,升温至约55℃,保持3h,降温后调节ph值至7.0-7.5,然后加入分散剂聚羧酸盐,增稠剂黄原胶,500r/min搅拌30min,再加入到螺虫乙酯悬浮剂中,得到成品。
[0113]
实施例2.3 10%三氟杀线酯
·
螺螨酯水乳剂
[0114]
组成:三氟杀线酯5%,螺螨酯5%,溶剂油s-100a20%,乳化剂600
#
6%,硅酸镁铝0.2%,丙二醇5.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0115]
制备:将三氟杀线酯、螺螨酯按比例加入到溶剂油s-100a和乳化剂600
#
中,并加入少量水,进行均质混合;将水、丙二醇、硅酸镁铝等进行均质混合;将两次均质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液体合并,投入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得到水乳剂成品。
[0116]
实施例2.4 10%三氟杀线酯
·
丁氟螨酯可溶液剂
[0117]
组成:三氟杀线酯5%,丁氟螨酯5%,nmp 20%,乳化剂600
#
6%,润湿剂烷基糖苷2%,dmf补足至100%。
[0118]
制备:将三氟杀线酯、丁氟螨酯按比例加入到nmp中,并加入少量dmf,进行搅拌混合;添加乳化剂600
#
、润湿剂烷基糖苷、剩余dmf等进行搅拌混合;静置24h得到可溶性液剂成品。
[0119]
实施例2.5 30%三氟杀线酯
·
腈吡螨酯水乳剂
[0120]
组成:三氟杀线酯5%,腈吡螨酯25%,溶剂油s-100a20%,乳化剂600
#
6%,硅酸镁铝0.2%,丙二醇5.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0121]
制备:将三氟杀线酯、腈吡螨酯按比例加入到溶剂油、乳化剂600
#
中,并加入少量水,进行均质混合;将水、丙二醇、硅酸镁铝等进行均质混合;将两次均质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液体合并,投入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得到水乳剂成品。
[0122]
实施例2.6 4%三氟杀线酯
·
乙螨唑微囊悬浮剂
[0123]
组成:三氟杀线酯1%,乙螨唑3%,三聚氰胺9%,甲醛水溶液15%,三乙醇胺1%-15%,二甲苯2%,聚羧酸盐1%,三苯乙烯基芬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铵盐12%-28%,黄原胶1%,水补足至100%。
[0124]
制备:用三聚氰胺、甲醛水溶液和水进行搅拌,三乙醇胺调节ph值为8.5,升温至65~70℃,100r/min搅拌至三聚氰胺完全溶解,溶液澄清透明时,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继续反应约1h,得到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将有效成分溶解在二甲苯中,滴入乳化剂三苯乙烯基芬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铵盐搅拌均匀后加入到一定量的上述预聚体水溶液中,3000r/min高速搅拌30min形成稳定的o/w乳液。调节ph值至5.5-6,将制得的乳液加入到预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升温至约55℃,保持3h,降温后调节ph值至7.0-7.5,然后加入分散剂聚羧酸盐,增稠剂黄原胶,500r/min搅拌30min,得到成品。
[0125]
实施例2.7 20%三氟杀线酯
·
唑虫酰胺乳油
[0126]
组成:三氟杀线酯5%,唑虫酰胺15%,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27]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唑虫酰胺,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28]
实施例2.8 30%三氟杀线酯
·
联苯肼酯水分散粒剂
[0129]
组成:三氟杀线酯5%,联苯肼酯25%,十二烷基硫酸钠2%,丁基萘磺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6%,聚乙烯醇8%,硫酸铵2%,白炭黑0.5%,余量为高岭土。
[0130]
制备:将上述物料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水充分搅拌,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制得。
[0131]
实施例2.9 10%三氟杀线酯
·
阿维菌素乳油
[0132]
组成:三氟杀线酯5%,阿维菌素5%,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33]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阿维菌素,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34]
实施例2.10 11%三氟杀线酯
·
三唑锡乳油
[0135]
组成:三氟杀线酯1%,三唑锡10%,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36]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三唑锡,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37]
实施例2.11 10%三氟杀线酯
·
四螨嗪水分散粒剂
[0138]
组成:三氟杀线酯5%,四螨嗪5%,十二烷基硫酸钠2%,丁基萘磺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6%,聚乙烯醇8%,硫酸铵2%,白炭黑0.5%,余量为高岭土。
[0139]
制备:将上述物料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水充分搅拌,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制得。
[0140]
实施例2.12 10%三氟杀线酯
·
噻螨酮水分散粒剂
[0141]
组成:三氟杀线酯5%,噻螨酮5%,十二烷基硫酸钠2%,丁基萘磺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6%,聚乙烯醇8%,硫酸铵2%,白炭黑0.5%,余量为高岭土。
[0142]
制备:将上述物料加入混合机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水充分搅拌,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制得。
[0143]
实施例2.13 40%三氟杀线酯
·
炔螨特乳油
[0144]
组成:三氟杀线酯5%,炔螨特35%,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45]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炔螨特,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46]
实施例2.14 10%三氟杀线酯
·
丁醚脲水乳剂
[0147]
组成:三氟杀线酯5%,丁醚脲5%,溶剂油s-100a20%,乳化剂600
#
6%,硅酸镁铝0.2%,丙二醇5.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0148]
制备:将三氟杀线酯、丁醚脲按比例加入到溶剂油s-100a、乳化剂600
#
中,并加入少量水,进行均质混合;将水、丙二醇、硅酸镁铝等进行均质混合;将两次均质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液体合并,投入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得到水乳剂成品。
[0149]
实施例2.15 11%三氟杀线酯
·
联苯菊酯乳油
[0150]
组成:三氟杀线酯1%,联苯菊酯10%,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51]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联苯菊酯,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52]
实施例2.16 11%三氟杀线酯
·
苦参碱乳油
[0153]
组成:三氟杀线酯1%,苦参碱10%,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54]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苦参碱,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55]
实施例2.17 10%三氟杀线酯
·
flupentiofenox乳油
[0156]
组成:三氟杀线酯5%,flupentiofenox5%,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57]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flupentiofenox,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58]
实施例2.18 10%三氟杀线酯
·
螺螨双酯乳油
[0159]
组成:三氟杀线酯5%,螺螨双酯5%,乳化剂600
#
2%,乳化剂500
#
2%,溶剂油s-100a补足至100%。
[0160]
制备:先加入溶剂油s-100a,再加入三氟杀线酯和螺螨双酯,加入乳化剂600
#
和乳化剂500
#
拌匀0.5小时充分均匀,再在配制罐中持续搅拌0.5小时,得到成品。
[0161]
实施例3
[0162]
田间药效试验
[0163]
实施例3.1
[0164]
试验作物为棉花
[0165]
防治对象为朱砂叶螨
[0166]
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对照试药剂试验剂量为推荐剂量。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剂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将药剂均匀喷雾于植株枝条和叶片正反面,使螨充分接触药液。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采用定点调查法,每小区调查2株植株,每株标记东、南、西、北、中五点,每点1梢,每梢调查5张叶片,每小区共调查50张叶片,记录活成、若螨数,于施药后14天调查结果,检查并记录叶片上活动态螨的数量,计算螨口减退率及处理药剂防治效果。
[0167]
表2三氟杀线酯对朱砂叶螨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0168]
[0169][0170]
实施例3.2
[0171]
试验作物为黄瓜
[0172]
防治对象为二斑叶螨
[0173]
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对照试药剂试验剂量为推荐剂量。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剂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将药剂均匀喷雾于植株枝条和叶片正反面,使螨充分接触药液。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采用定点调查法,每小区调查2株植株,每株标记东、南、西、北、中五点,每点1梢,每梢调查5张叶片,每小区共调查50张叶片,记录活成、若螨数,于施药后14天调查结果,检查并记录叶片上活动态螨的数量,计算螨口减退率及处理药剂防治效果。
[0174]
表3三氟杀线酯对二斑叶螨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0175]
[0176][0177]
实施例3.3
[0178]
试验作物为柑橘
[0179]
防治对象为柑橘全爪螨
[0180]
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对照试药剂试验剂量为推荐剂量。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剂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将药剂均匀喷雾于植株枝条和叶片正反面,使螨充分接触药液。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采用定点调查法,每小区调查2株植株,每株标记东、南、西、北、中五点,每点1梢,每梢调查5张叶片,每小区共调查50张叶片,记录活成、若螨数,于施药后14天调查结果,检查并记录叶片上活动态螨的数量,计算螨口减退率及处理药剂防治效果。
[0181]
表4三氟杀线酯对柑橘全爪螨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0182]
供试药剂浓度(mg/l)药后14天平均防效(%)5%三氟杀线酯乳油5073.5415%哒螨灵微乳剂5082.34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80.5134%螺螨酯悬浮剂5076.2420%丁氟螨酯悬浮剂5081.2730%腈吡螨酯悬浮剂5070.3430%乙螨唑悬浮剂5072.6115%唑虫酰胺悬浮剂5065.2943%联苯肼酯悬浮剂5063.11
10%阿维菌素悬浮剂5081.2625%三唑锡悬浮剂5070.54实施例2.15098.26实施例2.25095.86实施例2.35093.47实施例2.45099.21实施例2.55095.13实施例2.65092.57实施例2.75093.17实施例2.85090.26实施例2.95090.11实施例2.105095.27
[0183]
实施例3.4
[0184]
试验作物为山楂
[0185]
防治对象为山楂叶螨
[0186]
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对照试药剂试验剂量为推荐剂量。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剂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将药剂均匀喷雾于植株枝条和叶片正反面,使螨充分接触药液。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采用定点调查法,每小区调查2株植株,每株标记东、南、西、北、中五点,每点1梢,每梢调查5张叶片,每小区共调查50张叶片,记录活成、若螨数,于施药后14天调查结果,检查并记录叶片上活动态螨的数量,计算螨口减退率及处理药剂防治效果。
[0187]
表5三氟杀线酯对山楂叶螨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0188]
供试药剂浓度(mg/l)药后14天平均防效(%)5%三氟杀线酯乳油5072.5915%哒螨灵微乳剂5064.97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81.6334%螺螨酯悬浮剂5073.5220%丁氟螨酯悬浮剂5085.2630%乙螨唑悬浮剂5073.4815%唑虫酰胺悬浮剂5065.3143%联苯肼酯悬浮剂5062.5710%阿维菌素悬浮剂5075.1425%三唑锡悬浮剂5070.31实施例2.15098.25实施例2.25099.63实施例2.35095.47实施例2.45099.96实施例2.65095.34实施例2.75096.37
实施例2.85092.51实施例2.95093.76实施例2.105095.63
[0189]
实施例3.5
[0190]
试验作物为花生
[0191]
防治对象为朱砂叶螨
[0192]
田间药效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对照试药剂试验剂量为推荐剂量。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剂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将药剂均匀喷雾于植株枝条和叶片正反面,使螨充分接触药液。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采用定点调查法,每小区调查2株植株,每株标记东、南、西、北、中五点,每点1梢,每梢调查5张叶片,每小区共调查50张叶片,记录活成、若螨数,于施药后14天调查结果,检查并记录叶片上活动态螨的数量,计算螨口减退率及处理药剂防治效果。
[0193]
表6三氟杀线酯对朱砂叶螨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0194]
供试药剂浓度(mg/l)药后14天平均防效(%)5%三氟杀线酯乳油5075.6715%哒螨灵微乳剂5082.34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83.5134%螺螨酯悬浮剂5076.3720%丁氟螨酯悬浮剂5080.1643%联苯肼酯悬浮剂5063.4810%阿维菌素悬浮剂5071.6310%flupentiofenox乳油5080.71实施例2.15098.72实施例2.25099.93实施例2.35095.67实施例2.45092.19实施例2.85090.78实施例2.95095.73实施例2.175098.67
[0195]
结果如上各实施例所示,三氟杀线酯与各药剂复配后,能够降低两者用药量,提高对害螨防效。
[0196]
在施药到调查结束观察,均未发现实施例各制剂对作物产生可见的植物毒性症状,施药后的各作物生长良好。
[0197]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而提供的,并不是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实际应用中,通过调整本发明中上述各个组分的含量以及组分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无数的实施例,这些均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
[0198]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