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2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车辆保有量的飞速增长,人们对车辆的防水性能及车身品质越来越高,要求其能具有严格的防锈蚀、防水性,使整车防腐得到保证。
3.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车身侧围外板前端区域是车体骨架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具有优良的排水结构;由于侧围前端受分缝影响,导致侧围外板1前端与翼子板3之间的分缝位置无法有效的排水,如图1所示,侧围外板1只设置了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当侧围外板1与翼子板3之间的分丰富位置进水时,水容易受虹吸效应倒灌进侧围外板1与a立柱加强件4之间的腔体内,腔体积水导致严重腐蚀问题;另外,进入分缝位置的水从前指梁2排出,因此当前指梁2上的排水孔开设的较小,前指梁2区域有积水的风险(不能将水全部排出车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当侧围外板与翼子板之间的分缝位置进水时,水容易受到虹吸效应倒灌进侧围外板与a立柱加强件之间的腔体内,腔体积水导致严重腐蚀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翼子板;所述侧围外板在a柱区域与所述翼子板分缝位置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侧围外板第一翻边;所述侧围外板第一翻边的下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侧围外板第二翻边,所述侧围外板第一翻边、侧围外板第二翻边形成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将从所述分缝位置流入的水向前导出车外。
6.优选地,还包括前指梁,所述前指梁上开设有前指梁排水大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陈述如下:当没有设置侧围外板第二翻边时,进入分缝位置的水会因虹吸效应的影响有一部分水进入到侧围外板与a立柱加强件之间形成的腔体内,而另一部分则会经过前指梁区域流出车外,造成腔体内部积水锈蚀;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侧围外板第二翻边,侧围外板第一翻边和侧围外板第二翻边共同形成反l型的导水“屋檐”结构,当侧围外板与翼子板之间的分缝位置进水时,水被“屋檐”结构挡住并将水往前导出,不会灌入侧围外板与a立柱加强件之间的腔体内,规避了严重的腐蚀问题。
附图说明
8.图1为传统侧围外板a柱结构总成结构示意图;
9.图2为图1中的a-a断面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围外板a柱结构总成爆炸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围外板a柱结构总成搭接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侧围外板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前指梁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图4中的b-b断面示意图;
15.图中:1—侧围外板;2—前指梁;3—翼子板;4—a立柱加强件;11—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2—侧围外板第二翻边;21—前指梁排水大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附图中的字母p是指的水流方向,q指的是车外,s指的是车内腔体。
18.如图3至图7所示,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和翼子板3;侧围外板1在a柱区域与翼子板3分缝位置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的下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侧围外板第二翻边12,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侧围外板第二翻边12形成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将从分缝位置流入的水向前导出车外。
19.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前指梁2,前指梁2上开设有前指梁排水大孔21。
20.如图1和图2所示,水流沿着p方向进入侧围外板1与翼子板3之间的分缝位置,水经过分缝位置之后,一部分水经过前指梁2流出车外q,另一部分水受虹吸效应倒灌进侧围外板1与a立柱加强件4之间的车内腔体s,腔体积水导致严重腐蚀问题;
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和侧围外板第二翻边12的方式有效规避了上述问题,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和侧围外板第二翻边12形成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当侧围外板1与翼子板3之间的分缝位置进水时,水被“屋檐”结构挡住并将水往前导出,不会灌入侧围外板1与a立柱加强件4之间的腔体内。
22.作为一种将进入分缝位置的水有效排出车外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需要在前指梁2上开设前指梁排水大孔21,进入分缝位置的水经过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的阻挡流经前指梁排水大孔21,进而排出车外。在前指梁2上开设的排水孔不宜过小,否则存在前指梁2区域积水的风险,造成锈蚀。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1)和翼子板(3);所述侧围外板(1)在a柱区域与所述翼子板(3)分缝位置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的下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侧围外板第二翻边(12),所述侧围外板第一翻边(11)、侧围外板第二翻边(12)形成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还包括前指梁(2),所述前指梁(2)上开设有前指梁排水大孔(21),进入所述分缝位置的水经过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的阻挡流经前指梁排水大孔(21),进而排出车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围外板A柱区域排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翼子板;侧围外板在A柱区域与翼子板分缝位置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侧围外板第一翻边;侧围外板第一翻边的下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侧围外板第二翻边,侧围外板第一翻边、侧围外板第二翻边形成反L型导水“屋檐”结构,将从分缝位置流入的水向前导出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侧围外板第二翻边,侧围外板第一翻边和侧围外板第二翻边共同形成反L型的导水“屋檐”结构,当侧围外板与翼子板之间的分缝位置进水时,水被“屋檐”结构挡住并将水往前导出,不会灌入侧围外板与A立柱加强件之间的腔体内,规避了严重的腐蚀问题。规避了严重的腐蚀问题。规避了严重的腐蚀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栾爱东 曾俊 王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1
技术公布日:2022/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