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3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一些现有的空调具有新风功能。即,利用管路将室外新风引入空调室内机,然后使新风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吹向室内,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舒适,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现有空调器新风功能多为单出口,出风方向单一。具体地,传统空调器采用一个单出口新风风机放在空调器的一端,进风口采用软管通向室外引进新风。新风风机室内出口直接吹入室内,与室内空气混合。由于空调器的轻薄化需求,使得室内机的体积限制,无法通过增大新风风机尺寸的方式增加新风风量,导致空调器新风风量不足,无法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也就是说,传统空调器新风出口唯一,在体积受限的情况下,无法达到更大的风量,新风量不足,新风的更新速度慢。为了更大的风量,则需提高风机转速,使得风机转速较高、功耗高、噪声高;且新风口出口唯一,出风阻力大,不能够实现大风量送风。此外,现有空调器的新风模块往往仅具有新风功能,即机械的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从而达到增加室内空气氧气含量的目的,然而当空调进入制热模式时,室内空气水分随温度升高流失严重,室内空气越发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以加速新风的更新速度。
4.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防止室内空气越发干燥。
5.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风机,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部,其中,所述新风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有容纳空间并开设有用于吸入新风气流的新风进口和用于排出新风气流的多个新风出口,至少一个所述新风出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以使流出该所述新风出口的气流带走来自所述加湿装置的水分。
6.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储水装置,流出对应的所述新风出口的气流经过所述储水装置时带走水分。
7.可选地,所述储水装置为容纳腔,流出对应的所述新风出口的气流经过所述容纳腔中水的水面并带走水分;或者,所述储水装置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搅水轮,所述搅水轮对水进行搅动,以使流出对应的所述新风出口的气流带走来自所述加湿装置的水分;或者,
8.所述储水装置为储水载体,所述储水载体上吸附有水分,所述储水载体为吸水帘,吸水帘是用易吸水的透气的绒巾、纱网制造。
9.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箱和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超声雾化模块,所述水箱具有用于向流出对应的所述新风出口的气流中输送水雾的水雾出口。
10.可选地,所述外壳还限定有用于吸入非新风气流的回风口;
11.所述新风风机配置成允许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口同时或择一开启。
12.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蜗壳和净化壳,两者贴靠相接且内部空间连通;
13.所述蜗壳内设置有所述新风风机的叶轮,且所述蜗壳开设有所述多个新风出口;且
14.所述净化壳开设有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口,其内设置有净化模块,以使从所述新风进口吸入的新风气流经所述净化模块的净化后,再流向所述叶轮;
15.所述多个新风出口位于所述蜗壳的周向不同位置,所述新风进口开设于所述净化壳的周面。
16.可选地,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口相邻;且所述新风风机还包括:
17.转动挡板,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回风口之间,以转动至封闭所述新风进口的位置,以打开所述回风口;或转动至封闭所述回风口的位置,以打开所述新风进口;和
18.电机,配置成受控地驱动所述转动挡板转动。
1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风机;
20.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进口通过管路连通室外空间以引入新风气流,所述多个新风出口用于将新风气流排向机壳内部空间和/或室内空间。
21.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
22.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杆,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机壳下方,且为沿所述机壳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杆状,其内形成有导风腔,所述导风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新风出风口;
23.所述新风风机的一个所述新风出口连接所述导风杆的一端,以使部分新风气流进入所述导风腔,然后经所述新风出风口吹向室内空间。
24.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
25.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前表面上部设置有第二新风出风口,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风机的所述新风出口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连接第一新风出风口、第二新风出风口和第三新风出风口;
26.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27.本发明的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中,新风风机具有多个新风出口,多个新风出口同时出风,使得新风风机的出风更加顺畅,风力更强,使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量更大,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更新速度。而且增加新风出口,也减少了出风阻力。而在同等风量下,增加新风出口也将降低了新风风机的转速,从而使其功耗和噪声都会更低。
28.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具有加湿装置,至少可使得制热的同时向室内提供水分,防止室内空气水分随温度升高流失严重,室内空气越发干燥。当然,在制冷的同时亦可同时向室内提供水分。
2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所述新风风机的局部结构的示意性爆炸图;
33.图3是图1所述新风风机中加湿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34.图4是图1中的净化壳的在转动挡板打开新风进口时的状态示意图;
35.图5是图1中的净化壳的在转动挡板打开回风口时的状态示意图;
36.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在剖去机壳部分区域后的示意图。
38.图8是图6中的新风风机和导风杆的装配示意图;
39.图9是图8的分解示意图;
40.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11是图10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风机,其用于安装于空调室内机内部。空调室内机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新风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风气流引入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新风气流经空调室内机吹向室内空间中,完成对室内空间空气的更新,使室内空间的空气保持清新,有利于人体健康。
45.空调室内机可为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制热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室内部分。空调室内机内设置有蒸发器和换热风机。蒸发器、换热风机节流装置与设置于空调室外壳体内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其他的制冷元件通过管路相连接,构成一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在换热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进入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部,与蒸发器完成强制对流换热后,形成热交换风,然后吹向机壳的换热出风口,最终吹向室内空间,完成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过程。空调室内机具体可为壁挂式、落地式、吊顶式、窗式等等形式,本发明不对其进行限制。
46.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风机2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新风风机20
的局部结构的示意性爆炸图。
4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风机20一般性地可包括外壳100。外壳100限定有容纳空间,以用于放置新风风机20的内部的各种部件,例如叶轮300等等。外壳100还开设有用于吸入新风气流的新风进口110和用于排出新风气流的多个新风出口。例如图1至图2所示,可设置两个新风出口,如新风出口120和新风出口130。可使新风进口110通过预设的管路(新风管40)连通室外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三个新风出口、四个新风出口等。新风出口可将新风气流直接排向空调室内机的机壳10的内部(与换热气流混合或者不与换热气流混合均可),使新风气流经空调室内机的机壳10排向室内空间。或者,也可使新风出口直接延伸至室内空间,以便直接向室内空间排出新风。
48.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风机20和空调室内机中,新风风机20具有多个新风出口,多个新风出口同时出风,使得新风风机20的出风更加顺畅,风力更强,使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风量更大,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更新速度。而且,新风出口的数量变多,也会减少新风气流的出风阻力。在同等风量下,增加新风出口也将降低了新风风机20的转速,从而使其功耗和噪声都会更低。
49.特别地,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新风出口处设置有加湿装置210,以使流出该新风出口的气流带走来自加湿装置210的水分。如新风出口130处设置有加湿装置210。加热装置可设置于对应的新风出口内,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设置于对应的新风出口的外侧,例如设置于外壳100的外侧。
5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210包括储水装置,流出对应的新风出口130的气流经过储水装置时带走水分。例如,储水装置为容纳腔,流出对应的新风出口的气流经过容纳腔中水的水面并带走水分。还例如,储水装置为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搅水轮,搅水轮对水进行搅动,以使流出对应的新风出口的气流带走来自加湿装置210的水分。还例如,储水装置为储水载体,储水载体上吸附有水分,储水载体为吸水帘。吸水帘是用易吸水的透气的绒巾、纱网制造。
51.图3是图1新风风机20中加湿装置21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210包括水箱211、控制面板和设置于水箱211内的超声雾化模块214,水箱211具有注水口212和用于向流出对应的新风出口的气流中输送水雾的水雾出口215。当空调室内机开启加热模式并选择加湿功能时,加湿装置210自动打开,随新风风机20同步运行,新风带动水雾混合流向室内空间,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超声雾化模块214可包括换能器件。加湿装置210采用超声波震荡加湿原理,利用换能器件的自身压电效应,控制面板通过振荡电路对换能器件的激励作用,使得震荡片产生超声频机械振动,然后通过震荡片的振动传导到水中,使得液态水雾化,实现加湿功能。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包括蜗壳101和净化壳102,两者贴靠相接且内部空间连通,如图1。蜗壳101内设置有新风风机20的叶轮300,蜗壳101开设有多个新风出口。净化壳102开设有新风进口110,其内设置有净化模块200,以允许从新风进口110吸入的新风气流经净化模块200,被其净化后,再流向叶轮300。净化模块200可为过滤模块,以滤除新风气流中的有害杂质。净化模块200也可具有其他处理功能,以对新风气流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使其更加清新健康。
53.如图1和图2所示,可使蜗壳101和净化壳102均为扁平状且厚度方向相平行地贴靠
相连,两者可采用螺钉实现连接紧固。多个新风出口位于蜗壳101的周向不同位置,以便朝不同方向出风。新风进口110开设于净化壳102的周面,如此可使新风风机20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使整个新风风机20占据空间更小。
54.叶轮300可为离心叶轮,蜗壳101的厚度方向(x轴方向)的面对净化壳102的一端设置有吸气口1012。净化壳102面对蜗壳101的一侧敞开,以便罩扣在蜗壳101上,边缘实现密封相接,内部空间连通。净化模块200被净化壳102封盖在内。在叶轮300的转动作用下,新风气流从净化壳102的新风进口110进入净化壳102后,流经净化模块200以被其净化,然后从吸气口1012进入蜗壳101。在叶轮300的作用下,净化气流沿叶轮300径向甩出,然后经多个新风出口排出蜗壳101。当然,也可使叶轮300为轴流叶轮或其他形式的叶轮,在此不再对其具体结构赘述。
55.净化壳102的前侧开设有插口140,以允许净化模块200通过插口140插入净化壳102。如此一来,用户拆开空调室内机机壳10的前面板,就能方便地对净化模块200进行清洗和更换,操作非常方便。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净化壳102的周面开设有插口140,以允许净化模块200通过插口140插入净化壳102,以方便净化模块200的安装、清洗和更换。
57.图4是图1中的净化壳102的在转动挡板190打开新风进口110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净化壳102的在转动挡板190打开回风口150时的状态示意图。
5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外壳100还限定有用于吸入非新风气流的回风口150,具体可使其开设于净化壳102上。在一种方案中,如图1、图4、图5所示,回风口150位于外壳100的底部且朝下敞开,以吸入机壳10内部的换热气流。在另一种未图示方案中,也可使回风口朝向机壳10的换热进风口11,以吸入未经换热的室内空气。
59.新风风机20配置成允许新风进口110和回风口150同时或择一开启。具体地,例如图4和图5所示的方案中,使新风进口110和回风口150能择一开启,即开一个时,关闭另一个。如此,当空调室内机运行新风模式时,使新风进口110开启,使回风口150关闭,使进入新风风机20的全部为新风。当室内没有新风需求时,使新风进口110关闭,使回风口150开启,使得新风风机20承担换热气流的吹送工作,以加快室内制冷/制热速度。
60.另一种未图示方案中,也可使新风进口110和回风口150还能同时开启,使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新风风机20内混合,然后吹出。提前完成新风与其他气流的混合过程,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更新速度。
61.总之,回风口150的设置极大丰富了新风风机20的功能,设计非常巧妙。
62.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使得新风进口110和回风口150相邻。新风风机20还包括转动挡板190和电机180。转动挡板190可转动地安装于新风进口110与回风口150之间,以转动至封闭新风进口110的位置,以打开回风口150,如图4;或转动至封闭回风口150的位置,以打开新风进口110,如图5。电机180配置成受控地驱动转动挡板190转动。当然,当转动挡板190转动至图3和图4的中间状态时,新风进口110与回风口150均被开启。该实施例仅通过设置一个转动挡板190和一个电机180就可控制新风进口110与回风口150,结构非常简单实用。
6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机壳10和新风风机20。新风风机20可为以上任一实施例的新风风机20。新风风机20设置在机壳10的内
部。新风进口110连通室外空间,多个新风出口用于将新风气流排向机壳10内部空间和/或室内空间。即,可使新风出口将新风气流排向机壳10内部,然后再通过机壳10的开口排出至室内空间。或者,可使新风出口直接将吸风出口排向室内空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64.本发明实施例对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空调室内机无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吊顶式空调室内机或其他各种机型,均可匹配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风机20。
65.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在剖去机壳10部分区域后的示意图。
66.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机壳10为长度方向(x轴方向)沿水平设置的长条状。机壳10的顶部,如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换热进风口11,底部开设有用于排出换热气流的换热出风口12。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均可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机壳10的长度方向的长条形。在换热风机(未图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经换热进风口11进入机壳10,然后与蒸发器(未图示)进行换热,形成换热气流(制冷时为冷风、制热时为热风),最后促使换热气流经换热出风口12排向室内空间,完成对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换热出风口12处可设置导风板50以引导出风方向。
67.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使机壳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新风出风口13,新风风机20的新风出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三新风出风口13。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使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18,前表面上部设置有第二新风出风口19,新风风机20的新风出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第一新风出风口18、第二新风出风口19。具体地,新风出口120连通第二新风出风口19,新风出口130连通第一新风出风口18。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前表面上部设置有第二新风出风口19,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新风出风口13,新风风机20的新风出口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连接第一新风出风口、第二新风出风口19和第三新风出风口13。
68.图8是图6中的新风风机20和导风杆30的装配示意图;图9是图8的分解示意图。为了更好的导风,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使其还包括导风杆30。导风杆30固定设置在机壳10的下方,且为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杆状,其内形成有导风腔。导风杆30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新风出风口31。新风风机20的一个新风出口130向下敞开,且连接导风杆30的一端,以使部分新风气流进入导风腔,然后经新风出风口31吹向室内空间。或者,第一新风出风口连接导风杆30的有一端。如图9,可使导风杆30的两端向上弯折,以与机壳10相接。导风杆30的一端的弯折部分(图的左端)为导风腔的开口32,开口32与新风出口130相接,且该端弯折部分通过其外壁的连接杆35与机壳10螺接或卡接,实现固定。另一端的弯折部分同样设置有连接杆35,但其内部设置有阻挡壁,以封堵导风腔,避免换热气流进入导风腔。进一步地,可使新风出风口31的宽度小于导风腔的宽度,以使新风气流加速吹出新风出风口31,吹送距离更远。
69.本发明实施例使得新风气流的流速更快,具有自己的出风渠道,若空调室内机只运行新风模式,不需要制冷/制热时,也免去了开启空调的换热出风口12的麻烦。
70.可使换热出风口12位于新风出风口31上方,并与之平行设置,以通过导风板50的引导作用,使换热气流能够与新风气流的在机壳10的前方交汇混合,增强了两者的混合效
果。如图6至图9所示,可使新风风机20设置在机壳10内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左端或右端),蜗壳101和净化壳102均为扁平状,且厚度方向均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地相接,以使其占据机壳的空间更小。
71.新风进口110连接有新风管40,新风管40穿过机壳10以延伸至室外空间,以引入新风气流。使第三新风出风口13位于换热进风口11的左侧或右侧,以不影响换热进风口11的正常布局。
72.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剖面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出风口18和换热出风口12沿水平横向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说,在换热出风口12的一端外侧设置第一新风出风口18。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新风出风口18的送风和换热出风口12的送风比较近似,甚至使得送风较为一致,可使得新风送风距离更远,更易于到达人体所在位置。可选地,也可通过设置结构使得第一新风出风口18的新风新出风更发散,容易被空调的换热出风吸引,与空调的换热出风更好的掺混,随空调的换热出风进行送风,送风距离更远,循环速度更快。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换热出风口12开设于机壳的前侧底部,且沿水平横向方向延伸。导风板50处于关闭状态时遮盖换热出风口12和第一新风出风口18。导风板50能够对第一新风出风口18的新风出风进行引导,使得该新风容易随换热出风流动或者与换热新风混合。导风板50的遮挡作用也能够使得空调室内机更美观。
74.例如机壳包括罩壳、骨架、进风格栅、两个端盖和前面板。罩壳安装于骨架,蒸发器和风机安装于罩壳和骨架之间,进风格栅设置于罩壳和骨架的上端,前面板安装于罩壳的前侧,两个端盖安装于罩壳、骨架、进风格栅和前面板的两端。进一步地,罩壳具有沿水平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假风道部16;换热出风口12设置于罩壳上,且换热出风口12位于两个假风道部16之间。也就是说,罩壳上开设有前述换热出风口12,换热出风口12的横向两侧的结构可被称为假风道部16。第一新风出风口18设置于一个假风道上,可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便于设计、可充分利用现有空调室内机的结构,降低成本等。
75.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新风出风口19的设置位置,可使第二新风出风口19设置在临近机壳的横向端面的上角位置,以使其高度更高,使新风气流流出后,送风距离更远。机壳前面一般指代前面板的前表面,对应地第二新风出风口19的内侧设置有安装连通孔17。第三新风出风口13可设置于换热进风口与机壳的横向端面之间。使第三新风出风口13位于换热进风口的横向一侧,如图示的左侧,以减轻其对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12、蒸发器、换热风机的正常布局的影响。
7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中,第一新风出风口18由多个微孔排列组合而成,可使新风分散。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新风出风口18内设置有横向筋条和/或竖向筋条,以将第一新风出风口分隔出多个出风区域,可实现远距离送风。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新风出风口是一个较大的孔,内部不设置任何结构。同样地,第二新风出风口19由多个微孔排列组合而成,或者第二新风出风口19内设置有横向筋条和/或竖向筋条,以将第二新风出口分隔出多个出风区域。第一新风出风口18的每种结构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9的每种结构可相互配合使用,结构功能可不相同。优选地,第一新风出风口18的每种结构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9的每种结构的功能一致,均是由微孔排列组合而成,或者内部均设置分隔筋条。多个微孔排列组合也可使机壳更加美观,避免开设一个较大的开口影响机壳的外观。
7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