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回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与流程

2022-02-20 05:2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设备产品在舒适性控制方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例如瀑布式制冷、地毯式制热等送风方式。其基本控制原理就是利用冷气下沉,热气上浮的特点,既加速了空间的制冷制热效果,也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3.图1为现有空调设备的风向控制示意图,如图1所示,回风主区域与出风主区域相同,其舒适性控制基本都是围绕出风来进行控制的,而回风则一般仅调节回风口风档,保证回风正常,不会执行其他操作,这样可能会存在下述问题:回风主区域与出风主区域相同,那么整个空气的流通其实都是围绕该区域来进行的,旁边的地方只能依靠空气缓慢流通来最终实现空间温度的均衡,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不利于室内空间整体温度的快速均衡。
4.针对现有技术中室内空间整体温度无法快速均衡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回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空间整体温度无法快速均衡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风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风口的空调设备,所述至少两个风口中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室内上部空间,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室内下部空间,该方法包括:
7.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
8.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
9.进一步地,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包括:
10.在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二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
11.在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一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上部空间。
12.进一步地,在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二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包括:
13.控制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使所述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
14.进一步地,在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一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上部空间,包括:
15.控制所述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以使所述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上部空间。
16.进一步地,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包括:
17.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避开所述出风方向。
18.进一步地,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避开所述出风方向,包括:
19.如果所述出风方向指向第一空间,则控制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指向第二空间;
20.如果所述出风方向指向所述第二空间,则控制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指向所述第一空间;
21.其中,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为通过一垂直于水平面的虚拟平面将室内空间划分成的两个不同空间。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回风控制方法的回风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23.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
24.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26.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二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
27.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一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上部空间。
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回风控制装置。
2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回风控制方法。
30.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能够实现根据运行模式调整回风位置,根据运行模式和出风方向,调整回风方向,使回风方向避开出风气流方向,使得空间内形成压差,加速空间内空气流动,进而实现温度快速均衡,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31.图1为现有空调设备的风向控制示意图;
32.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3.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的回风控制原理图;
34.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的回风控制原理图;
35.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出风方向的控制原理图;
3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水平出风方向的控制原理图;
37.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风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38.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回风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41.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2.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控制模块,但这些控制模块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实现不同功能的控制模块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控制模块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控制模块,类似地,第二控制模块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控制模块。
43.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44.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46.实施例1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风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风口的空调设备,所述至少两个风口中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其中,第一风口设置在室内上部空间,第二风口设置在室内下部空间,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回风控制方法包括:
48.s101,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
49.上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出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在制热模式下,出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由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特性不同,因此,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需要控制不同位置的风口出风,相应地,需控制不同位置的风口回风。
50.s102,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
51.由于在室内空间内,如果回风气流和出风气流处在同一垂直区域内,那么该区域内不会产生压差,不利于空气循环,因此,需要根据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使排出风口的气流和即将进入风口的气流分布在不同区域内,使室内空间内形成压差,加速
空气循环。
52.本实施例的回风控制方法,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能够实现根据运行模式调整回风位置,根据运行模式和出风方向,调整回风方向,使回风方向避开出风气流方向,室内空间内形成压差,加速空间内空气流动,进而实现温度快速均衡,提高舒适度。
53.实施例2
54.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回风控制方法,为了实现在制冷模式下,增加空气循环的速度,在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二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
55.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的回风控制原理图,如图3所示,室内空间被划分为室内上部空间和室内下部空间,图3中体现了室内空间的侧视图,可以通过控制回风口(此时是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一预设阈值θ1,以保证所述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θ1与室内空间的大小和上部空间和室内下部空间的划分的大小有关,主要与室内下部空间的高度h1有关,还与回风口设置的位置与地面的距离h2以及室内空间的宽度d有关,由于回风口的大小远远小于相对于整个室内空间来说很小,因此,可以将回风口简化为一个点,第一预设阈值θ1近似等于arctan[(h1-h2)/d],当回风口设置在地面时,h2近似为0,θ1近似等于arctan(h1/d),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等于第一预设阈值θ1时,回风口的导风板在上下偏转的角度,作为导风板在上下偏转角度的极限值。
[0056]
同理,为了实现在制热模式下,增加空气循环的速度,在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第一风口回风,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上部空间。
[0057]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的回风控制原理图,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控制回风口(此时是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θ2,来保证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上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阈值θ2与室内空间的大小和上部空间和室内下部空间的划分的大小有关,主要与室内上部空间的高度h3有关,还与回风口设置的位置与天花板的距离h4以及室内空间的宽度d有关,由于回风口的大小远远小于相对于整个室内空间来说很小,因此,可以将回风口简化为一个点,第二预设阈值θ2近似等于arctan[(h3-h4)/d],当回风口设置在邻近天花板的位置时,h4近似为0,θ2近似等于arctan(h3/d)。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等于第二预设阈值θ2时,回风口的导风板上下偏转的角度,作为导风板上下偏转角度的极限值。
[0058]
通过上述方案控制了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即控制导风板在垂直方向偏转的角度,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回风气流与出风气流交错开,导风板还可以水平方向的偏转角度,为了实现控制导风板水平方向偏转的角度,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具体包括: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避开所述出风方向。
[0059]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出风方向的控制原理图,如图5所示,以制冷模式为例,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风口出风,第二风口回风,如果所述出风方向指向第一空间,则控
制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指向第二空间,保证水平回风方向避开出风风向。
[0060]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水平出风方向的控制原理图,如图6所示,如果所述出风方向指向所述第二空间,则控制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指向所述第一空间;其中,上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通过一垂直于水平面的虚拟平面将室内空间划分成的两个不同空间。通过上述方案,能够使回风气流与出风气流的方向错开,使室内空间产生压差,进一步提高室内空间空气循环的速度。
[0061]
在制热模式下,控制水平出风方向的方法与制冷模式下相同,区别仅在于出风和回风的风口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0062]
实施例3
[0063]
如上文提及的图1中所示,常规空调设备的回风主区域与出风主区域相同,其舒适性控制基本都是围绕出风来进行控制的,而回风则一般仅调节回风口风档,保证回风正常,不会执行其他操作,这样可能会存在下述问题:回风主区域与出风主区域相同,那么整个空气的流通其实都是围绕该区域来进行的,旁边的地方只能依靠空气缓慢流通来最终实现空间温度的均衡,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
[006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风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0065]
a1,当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第二风口为回风口。
[0066]
由于制冷模式下出风口排出冷空气,冷空气会沉,因此此时控制设置在室内上部空间的第一风口出风,使排出的冷空气下沉到室内下部空间,形成空气的流动,同时控制第二风口回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当前所在的区域以及是否需要送风直吹选择控制出风口的导风板在一定幅度内上下和左右摆动,或者控制导风板固定不动,使出风口沿某一固定角度送风。
[0067]
a2,调整第二风口的上下扫风导风板的角度,将回风方向调整为面向室内下部空间。
[0068]
当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风口出风,因此室内上部空间的温度会相对较低,室内下部空间的温度较高,因此控制回风方向面向室内下部空间,可以加速室内上下空间的空气流动。如上文中提及的图3中所示,面向下区域是指将回风导风板调整为水平,控制回风方向为水平,或者,调整导风板的角度,使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小于θ1。
[0069]
a3,如上文中提到的图5和图6中所示,通过一个界面将室内空间按左右方向划分为左侧空间(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空间)和右侧空间(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空间)两个空间,当用户设定的出风口左右扫风角度面向左侧空间时,则回风口的左右扫风导风板调整为面向右侧空间,当用户设定的出风口左右扫风角度面向右侧空间时,则回风口的左右扫风导风板调整为面向左侧空间。
[0070]
b1,当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第一风口为回风口。
[0071]
由于制热模式下出风口排出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因此此时控制设置在室内下部空间的第二风口出风,使排出的热空气上升到室内下部空间,形成空气的流动,同时控制第一风口回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当前所在的区域以及是否需要送风直吹选择调节出风口的导风板在一定幅度内上下和左右摆动,或者控制控制按照某一固定角度送风。
[0072]
b2,调整第一风口的上下扫风导风板的角度,将回风方向调整为面向室内上部空间。
[0073]
当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风口出风,因此室内下部空间的温度会相对较高,室内上部空间的温度较低,因此控制回风方向面向室内上部空间,可以加速室内上下空间的空气流动。如上文中提及的图4中所示,面向下区域是指将回风导风板调整为水平,控制回风方向为水平,或者,调整导风板的角度,使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小于θ2。
[0074]
b3,通过一个界面将室内空间按左右方向划分为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两个空间,当用户设定的出风口左右扫风角度面向左侧空间时,则回风口的左右扫风导风板调整为面向右侧空间,当用户设定的出风口左右扫风角度面向右侧空间时,则回风口的左右扫风导风板调整为面向左侧空间。
[0075]
通过上述操作,制冷模式下,通过调整回风口的上下扫风导风板使回风方向面向室内下部空间,由于冷空气下沉的特点,空气流动的速度会加快;制热模式下调整回风口的上下扫风导风板使回风方向面向室内上部空间,由于热空气上升的特点,空气流动的速度会加快。而回风口左右扫风导风板的控制则是为了在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流动。最终加速实现整个空间的温度均衡。
[0076]
实施例4
[007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风控制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回风控制方法,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风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0078]
第一控制模块10,用于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
[0079]
第二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
[0080]
本实施例的回风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根据空调设备的运行模式调整所述空调设备的回风位置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通过第二控制模块20根据空调设备的出风方向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能够实现根据运行模式调整回风位置,根据运行模式和出风方向,调整回风方向,使回风方向避开出风气流方向,室内空间内形成压差,加速空间内空气流动,进而实现温度快速均衡,提高舒适度。
[0081]
实施例5
[0082]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回风控制装置,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回风控制装置的结构图,为了分别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加速室内空气循环流动,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控制模块10还包括:
[0083]
第一控制单元101,用于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空调设备的第二风口回风,并且控制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室内下部空间;为了保证第二风口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第一控制单元101具体用于控制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使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室内下部空间。
[0084]
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102,用于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空调设备的第一风口回风,并且控制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室内上部空间。为了保证第一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室内上部空间,第二控制单元102具体用于控制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使所述第二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指向所述室内下部空间。
[0085]
通过上述方案控制了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即控制导风板在垂直方向偏转的角度,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回风气流与出风气流交错开,第二控制模块20,用于调整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避开所述出风方向。具体地,第二控制模块20包括第三控制单元201,用于在
出风方向指向第一空间时,控制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指向第二空间;第四控制单元202,用于在出风方向指向所述第二空间时,控制风口的水平回风方向指向所述第一空间;其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通过一垂直于水平面的虚拟平面将室内空间划分成的两个不同空间。通过上述方案,能够使回风气流与出风气流的方向错开,使室内空间产生压差,进一步提高室内空间空气循环的速度。
[0086]
实施例6
[008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括至少两个风口,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回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回风口的垂直回风方向和水平回风方向,使回风方向避开出风气流方向,使得空间内形成压差,加速空间内空气流动,进而实现温度快速均衡,提高舒适度。
[0088]
实施例7
[008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回风控制方法。
[0090]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91]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09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