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进料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2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进料机。


背景技术:

2.门产品生产时需要用到袋装料。使用时需要人工进行拆袋,拆带后再由人工将物料投入储料设备中。这样的方式不但人工劳动强度大且上料效率低,储料设备高度较大时,人工上料还存在人员跌落、坠物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进料机,实现自动进料、破袋及清袋,无需人工搬运及拆袋,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包括输料传送带、料仓和破袋机构,所述破袋机构包括进料仓室、清袋转盘、破袋件和驱动机构,所述进料仓室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进料仓室的底端与所述料仓连通,所述进料仓室的上半部分的截面呈梯形,进料仓室的下半部分的截面呈方形,所述输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位于进料仓室上方;所述进料仓室的下半部分设有水平格栅,所述破袋件有多个,多个破袋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破袋件设置在所述水平格栅下方,多个所述破袋件分别与水平格栅的格栅孔对应,所述清袋转盘同轴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转盘支架与进料仓室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清袋转盘沿其周向设有用于清袋转盘转动时带出进料仓室内空袋的袋抓。
5.所述破袋件为圆形锯片或圆形刀片。
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破袋件形成两个平行的破袋组件,两个破袋组件转动方向相反。
8.进一步地,还包括导袋组件,所述导袋组件包括叶轮、第三连接轴和导风壳体,所述第二连接轴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轴同轴转动套设在第三连接轴外部,所述第三连接轴的连端分别伸出至第二连接轴的外部,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叶轮设置在第三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导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叶轮外部,所述导风壳体通过连杆与所述进料仓室相连接;所述料仓顶部设有废袋收集箱,所述废袋收集箱的侧面设有进袋口,所述进袋口与所述导风壳体的导风口相对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输料传送带上沿其运行方向均布有多个隔板。
10.一种包含自动进料装置的进料机,包括除尘设备和风机,所述除尘设备通过管道与所述料仓连通,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所述除尘设备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设备为脉冲式滤筒除尘器。
12.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设备通过管道与所述料仓的顶部连通。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自动进料装置实现自动进料、破袋及清袋,无需人工搬运及拆袋,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
14.2)设置两组转向相反的破袋组件课提高破袋效率,同时增加开口数量,加快物料卸料速度。
15.3)叶轮产生的风由导风壳体导向后定向输出。当袋抓向下袋抓上的物料袋自动脱落时,在定向风的作用下,物料袋被吹倒废袋收集箱内收集,进而避免物料袋乱飞或有气流时重新落回进料仓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的进料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的进料机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料传送带和破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破袋机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清袋转盘和袋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和导袋组件的进料机的正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袋组件和破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叶轮和清袋转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输料传送带;2、料仓;3、破袋机构;4、进料仓室;5、清袋转盘;6、破袋件;7、驱动机构;8、水平格栅;9、第一连接轴;10、第二连接轴;11、袋抓;12、导袋组件;13、叶轮;14、第三连接轴;15、导风壳体;16、从动轮;17、废袋收集箱;18、隔板;19、除尘设备;2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袋装料自动进料装置,包括输料传送带1、料仓2和破袋机构3,所述破袋机构3包括进料仓室4、清袋转盘5、破袋件6和驱动机构7,所述进料仓室4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进料仓室4的底端与所述料仓2连通,所述进料仓室4的上半部分的截面呈梯形,进料仓室4的下半部分的截面呈方形,所述输料传送带1的出料端位于进料仓室4上方;所述进料仓室4的下半部分设有水平格栅8,所述破袋件6有多个,多个破袋件6通过第一连接轴9与所述驱动机构7相连接,所述破袋件6设置在所述水平格栅8下方,多个所述破袋
件6分别与水平格栅8的格栅孔对应,所述清袋转盘5同轴设有第二连接轴10,所述第二连接轴10通过转盘支架与进料仓室4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0通过皮带与所述驱动机构7相连接;所述清袋转盘5沿其周向设有用于清袋转盘5转动时带出进料仓室4内空袋的袋抓11。
1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破袋件6为圆形锯片或圆形刀片,所述驱动机构7为电机。其中第二连接轴10上设置第一皮带轮,驱动机构7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二皮带轮,第二连接轴10通过皮带、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与驱动机构7相连接。袋抓11沿清袋转盘5周向设有4个或6个,优选为4个。
20.如图1所示,所述输料传送带1上沿其运行方向均布有多个隔板18。相邻两隔板18之间设置一个袋装料,如此设置可保证袋装料均匀的分布,同时还能防止袋装料滑落。
21.工作原理:袋装料通过输料传送带1运至进料仓室4顶部,并由进料仓室4顶部进入进料仓室4。驱动机构7带动破袋件6转动使物料袋破开形成开口,物料袋内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开口进入料仓2,而完成卸料的物料袋由于水平格栅8的拦截仍停留在进料仓室4内。驱动机构7驱动破袋件6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驱动清袋转盘5转动,清袋转盘5转动时其上的袋抓11将留在进料仓室4内的物料袋勾出。继续转动至袋抓11朝下时,物料袋自动脱离袋抓11,完成物料袋的清袋。
22.该过程,通过输料传送带1运行速率、清袋转盘5的转动速率的预设以满足破袋、进料、清袋的使用条件。通过控制熟料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及袋装料在熟料传送带间隔均匀的分布可保单个证袋装料在进料仓室4内的停留时间,进而保证物料袋内的物料与足够时间进入料仓2。多个破袋件6可将物料袋破开多个开口保证出料速度。控制清袋转盘5转速可保证袋装料在两个相邻袋抓11之间的停留时间,物料袋内物料卸料完成时,下一个袋抓11正好进入水平格栅8上方将物料袋抓11走。为保证破袋件6先破开物料袋,可使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直径比为5:1、4:1、或3:1,如此设置(以5:1为例)在驱动机构7带动破袋件6转动一圈时,清袋转盘5才转动1/5圈。
23.本发明的自动进料装置实现自动进料、破袋及清袋,无需人工搬运及拆袋,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
2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破袋件6形成两个平行的破袋组件,两个破袋组件转动方向相反。两组破袋组件与驱动机构7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转动反向相反的传动,具体连接关系及结构此处不做赘述。设置两组转向相反的破袋组件课提高破袋效率,同时增加开口数量,加快物料卸料速度。
25.进一步地,如图6-图8所示,还包括导袋组件12,所述导袋组件12包括叶轮13、第三连接轴14和导风壳体15,所述第二连接轴10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轴10同轴转动套设在第三连接轴14外部,所述第三连接轴14的连端分别伸出至第二连接轴10的外部,所述第三连接轴14的一端设有从动轮16,所述叶轮13设置在第三连接轴14的另一端,所述导风壳体15设置在所述叶轮13外部,所述导风壳体15通过连杆与所述进料仓室4相连接;所述料仓2顶部设有废袋收集箱17,所述废袋收集箱17的侧面设有进袋口,所述进袋口与所述导风壳体15的导风口相对设置。
26.驱动机构7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轮,第三连接轴14通过从动轮16、驱动轮、传动带(皮带或链条)向连接。其中驱动轮与从动轮16的直径比为5:1或6:1,如此设置驱动轮转动一圈,从动轮16转动5或6圈,进而保证第三连接轴14上的叶轮13产生足量的风。
27.驱动机构7驱动破袋件6及清袋转盘5运动时,同时驱动第三连接轴14运动,第三连接轴14上的叶轮13同步运动,进而产生风。叶轮13产生的风由导风壳体15导向后定向输出。当袋抓11向下袋抓11上的物料袋自动脱落时,在定向风的作用下,物料袋被吹倒废袋收集箱17内收集,进而避免物料袋乱飞或有气流时重新落回进料仓室4的问题。
28.如图1-图5所示,一种包含自动进料装置的进料机,包括除尘设备19和风机20,所述除尘设备19通过管道与所述料仓2连通,所述风机20通过管道与所述除尘设备19连通。所述除尘设备19为脉冲式滤筒除尘器。
29.物料落入料仓2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设置的除尘设备19可保证料仓2处于负压状态,料仓2内产生粉尘时在负压作用下直接吸入除尘设备19。除尘设备19经滤芯过滤干净后由风机20排出,进而避免了粉尘污染车间环境。
3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除尘设备19通过管道与所述料仓2的顶部连通。如此设置可避免将物料吸出。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