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7:27: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用于检测施工现场核心筒墙体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我国超高层建筑和构筑物的不断涌现。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框架-核心筒体系,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上升,昼夜温湿差变大,同时由于其大体量的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极易导致温湿度差异,从而引起混凝土内部损伤,甚至造成变形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布置测点实时监测其温湿度发展,对于采取措施养护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3.当前的混凝土检测方式:
4.(1)传统的检测方法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温湿度变化影响因素考虑不多,通常直接在混凝土内部直接预埋传感器,但是对于外界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昼夜变化影响,阳光的影响,以及风速的影响考虑比较少。
5.(2)传统检测方法直接在混凝土内部布置一个测点或者不同地方布置,但是由于混凝土墙体厚度的影响,不同深度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不一样,因此混凝土的温湿度梯度无法判断出来,从而对于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分析也不准确。
6.(3)传统的检测方法对于混凝土内部温湿度检测主要通过现场读取数据,如果需要连续不断的读取数据需要人员一直在现场,考虑到施工现场比较杂乱,检测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都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当前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测点没有考虑环境温湿度、光照风速等因素影响下测点布置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
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北侧的北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南侧的南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西侧的西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北侧和西侧交叉处的第一风速测点和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南侧和东侧交叉处的第二风速测点。
10.所述北侧温湿度测点、南侧温湿度测点和西侧温湿度测点均包括置于对应侧墙体外侧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和多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该些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固定于钢筋的端头处且钢筋的端头插设于对应侧墙体内的不同深度处,所述第一风速测点和第二风速测点均包括风速传感器,该些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均与数据传输中心电连接。
11.较佳地,该些钢筋与周围的钢筋相固定。
12.较佳地,所述北侧温湿度测点、南侧温湿度测点和西侧温湿度测点均包括三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三个所述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置于对应侧墙体内的1/4深度、1/3深度和1/2深度处。
1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1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5.1、通过实时监测不同位置处的混凝土内部温湿度的变化,在考虑环境温湿度和风速的基础上,观察内部温湿度的变化速率,在速度急速升高或者下降的时候设置警戒值,从而分析是否采取措施进行养护。
16.2、通过不同深度的温湿度数据监测,得出混凝土内部温湿度的梯度,从而分析混凝土本身水化反应和环境温湿度对内部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从而针对性采用养护措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核心筒混凝土温湿度测点平面布置图。
18.图2为混凝土温湿度测点立面布置图。
19.图3为温湿度传感器的监测和传输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其包括布置在混凝土墙体10北侧的北侧温湿度测点1、布置在混凝土墙体10南侧的南侧温湿度测点2、布置在混凝土墙体10西侧的西侧温湿度测点3、布置在混凝土墙体10北侧和西侧交叉处的第一风速测点4和布置在混凝土墙体10南侧和东侧交叉处的第二风速测点5。其中,北侧温湿度测点1和南侧温湿度测点2的考虑主要是阳光的影响,因此设置南北两侧,其中西侧温湿度测点3也作为对照测点进行布置。风速测点是考虑到风速对于混凝土温湿度的影响,风速测点为两个(第一风速测点4和第二风速测点5),考虑到风向的变化对于不同时段的影响。
22.图1所示的测点布置考虑到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阳光的影响和风速的影响,并针对性进行布置。
23.如图2所示,所述北侧温湿度测点1、南侧温湿度测点2和西侧温湿度测点3均包括置于对应侧墙体外侧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6和三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7,通过三根不同长度的钢筋,将三个温湿度传感器7分别绑扎于三根钢筋的端头,然后深入到对应侧墙体内部中去,并与周围钢筋进行固定,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位置不产生偏移。其中,三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7分别置于对应侧墙体内的1/4深度、1/3深度和1/2深度处,从而测得不同深度处的现场混凝土温湿度,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6悬挂布置于对应侧墙体外侧。
24.所述第一风速测点4和第二风速测点5均包括风速传感器。
25.如图3所示,该些环境温湿度传感器6、内部温湿度传感器7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并行链接到数据传输中心8上,然后数据传输中心8将实时监测到的温湿度数据、风速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协议上传到云端,而操作监测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端直接查阅到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
26.下面具体介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布置:
27.1.根据核心筒平面图,确定适当的温湿度布置测点和风速测点。
28.2.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温湿度传感器绑扎在不同长度的钢筋顶端,然后将钢筋深入到模板内部不同深度,并与周围钢筋进行绑扎固定,确保浇筑时不会产生位移,同时将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置于模板的外侧。
29.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实时读取混凝土内部温湿度和环境温湿度的数据,同时设置混凝土内部温湿度变化速率警戒值。
30.4.在混凝土内部温湿度变化速率达到警戒值的时候,将情况汇报给现场施工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
3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北侧的北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南侧的南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西侧的西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北侧和西侧交叉处的第一风速测点和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南侧和东侧交叉处的第二风速测点;所述北侧温湿度测点、南侧温湿度测点和西侧温湿度测点均包括置于对应侧墙体外侧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和多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该些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固定于钢筋的端头处且钢筋的端头插设于对应侧墙体内的不同深度处,所述第一风速测点和第二风速测点均包括风速传感器,该些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均与数据传输中心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钢筋与周围的钢筋相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北侧温湿度测点、南侧温湿度测点和西侧温湿度测点均包括三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三个所述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置于对应侧墙体内的1/4深度、1/3深度和1/2深度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混凝土墙体温湿度检测装置,其包括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北侧的北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南侧的南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西侧的西侧温湿度测点、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北侧和西侧交叉处的第一风速测点和布置在混凝土墙体南侧和东侧交叉处的第二风速测点;北侧温湿度测点、南侧温湿度测点和西侧温湿度测点均包括置于对应侧墙体外侧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和多个内部温湿度传感器,该些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固定于钢筋的端头处且钢筋的端头插设于对应侧墙体内的不同深度处,第一风速测点和第二风速测点均包括风速传感器,该些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内部温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均与数据传输中心电连接。传输中心电连接。传输中心电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亮 王小安 马未 王庆春 苏雨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