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


背景技术:

2.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需要将患者平躺至病床上,然后在其头部底下垫设枕头,然而,现有的用于麻醉科的枕头均为一般枕头,仅仅具有支垫的作用,由于手术过程中全麻患者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去枕仰卧位,容易形成颈部前屈,造成气道堵塞,甚至有引起患者窒息的可能。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本技术的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提供了一种专门协助全麻手术的合适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全麻手术的安全性。
5.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包括第一垫枕、第二垫枕和第三垫枕;所述第二垫枕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垫枕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垫枕,所述第二垫枕上与所述第一垫枕相背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垫枕,所述第一垫枕与所述第三垫枕均呈直角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垫枕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枕连接,且所述第一垫枕高度较高的一端上部与所述第二垫枕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第三垫枕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枕连接,且所述第三垫枕高度较高的一端上部与所述第二垫枕的上端面齐平。
7.优选地,所述第一垫枕的斜面倾角为20
°‑
25
°
,所述第三垫枕的斜面倾角为30
°‑
40
°

8.优选地,所述第一垫枕的斜面呈曲面。
9.优选地,所述第一垫枕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垫枕和所述第二垫枕的连接方向。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第一垫枕可拆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垫枕、所述第二垫枕和所述第三垫枕的上表面均设有缓冲层。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的垫枕用于全麻术中,包括第一垫枕、第二垫枕和第三垫枕,其中,第一垫枕垫在患者的头部下方,第二垫枕垫在患者的颈部下方,第三垫枕垫在患者的肩部下方,由于全麻患者肌肉松弛,易形成颈部前屈,因此,采用本技术的垫枕,能够充分抬高肩部和颈部,使患者头部充分后仰,根据颈部的生理弯曲,能达到开放气道的作用,气道充分开放后自然解除了舌根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等问题,本技术的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提供了一种专门协助全麻手术的合适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全麻手术的安全性。
14.2.本技术的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中,第一垫枕的斜面呈与患者头部匹配的曲面,且其倾斜角设定为45
°‑
60
°
,使得患者使用更为舒适且安全,第三垫枕的斜面倾角为 30
°‑
40
°
,第二垫枕的高度为30-40cm,能够充分抬高患者肩部,开放气道。
15.3.本技术为了避免患者的头部左右摆动,在放置头部的第一垫枕上设置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且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均可拆卸,还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头部宽度和颈部宽度来调节各个挡板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安装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包括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垫枕;2、第二垫枕;3、第三垫枕;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包括第一垫枕1、第二垫枕2和第三垫枕3;所述第二垫枕2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垫枕2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垫枕1,所述第二垫枕2上与所述第一垫枕1相背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垫枕3,所述第一垫枕1与所述第三垫枕3均呈直角三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垫枕1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枕2连接,且所述第一垫枕1高度较高的一端上部与所述第二垫枕2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第三垫枕3高度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枕2连接,且所述第三垫枕3高度较高的一端上部与所述第二垫枕2的上端面齐平。其中,第一垫枕1垫在患者的头部下方,第二垫枕2垫在患者的颈部下方,第三垫枕3垫在患者的肩部下方。
22.所述第一垫枕、所述第二垫枕、所述第三垫枕的填充物为高密度硬海绵或乳胶等材料组成,其硬度大于常规枕头,需要保证使用当中不变形。
2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枕1的斜面呈与人体头部形状相匹配的曲面;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24.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垫枕的尺寸包括:所述第一垫枕1的斜面倾角为45
°‑
60
°
,所述第三垫枕3的斜面倾角为30
°‑
40
°
;所述第二垫枕2的高度为30-40cm,高于普通枕头,便于充分抬高颈部,打开气道;所述第二垫枕2的宽度为12-16cm,适配成年人颈部的宽度。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枕1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所述第一挡板4与所述第一垫枕1的侧端面平行。
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4、所述第二挡板5均与所述第一垫枕1可拆卸连接。
2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4、所述第二挡板5与所述第一垫枕1连接的一端设
有扣条,所述第一垫枕1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扣条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6;所述扣条的长度优选与所述第一挡板4的长度相同且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挡板。
2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6设有多个,且两两为一组,每组所述第一凹槽6以所述第一垫枕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设置;
29.其中,距离最近的一组第一凹槽6之间的距离约为160mm,所述第一挡板4和所述第二挡板5均为长方体薄板,厚度约为10mm,使得两块薄板之间的距离适配一名头部宽度较小的成人,距离第二近的一组第一凹槽6之间的距离约为170mm,以此类推,至少设置三组第一凹槽6;
30.所述第一垫枕1为患者头部所在位置,所述第二垫枕2为患者颈部所在位置,所述第三垫枕3为患者肩部所在位置。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枕1、所述第二垫枕2和所述第三垫枕3的上表面均设有缓冲层。即与人体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棉布包裹海绵组成,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还包覆有可擦拭层。缓冲层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且避免出现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等,另设可擦拭层便于对垫枕进行擦拭消毒后重复使用。
3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垫枕2的上表面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能够与颈部的位置相互匹配,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33.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全麻术中防舌根后坠的垫枕在临床使用前,首先对第一垫枕1、第二垫枕2、以及第三垫枕3的上表面进行充分消毒,患者取仰卧位,第一垫枕1垫在患者的头部下方,第二垫枕2垫在患者的颈部下方,第三垫枕3垫在患者的肩部下方,接着安装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三个垫枕为一体的全麻术用垫枕,能达到开放全麻术患者气道的作用,解除了舌根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等问题,且该垫枕的结构安全可靠,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专门协助全麻手术的合适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全麻手术的安全性。
34.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