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与牙种植体连接的印模桩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21: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用于与牙种植体连接的印模桩
1.本发明涉及用于与牙种植体连接的印模桩,其中桩元件可与牙种植体连接。
2.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借助工具将植入体拧入人的颌骨中,以代替缺失的齿根。在将植入体插入到颌骨中之后,通常通过覆盖螺钉将植入体封闭,以防止病菌侵入。由植入体和覆盖螺钉构成的组合件在无需进一步加工的情况下保留在患者的颌中一定的时间,以能够使颌骨与植入体一起生长。之后将覆盖螺钉从植入体拆卸下来,并且取而代之将所谓的牙龈成形器安置到植入体上。牙龈成形器应准备用于容纳假牙的牙龈。通常,牙龈成形器在其形状方面与之后要安置的假牙适配并实现牙龈的相应成形。在另一个治疗日期中进行印模。为此,用所谓的印模桩代替牙龈成形器。另外,向通过牙龈成形器制作的用于之后假牙的无牙龈区域注射特定物料,以使得之后的假牙也获得所需的与牙龈适配的形状。因此,此外可以在牙科实验室中调整之后的假牙在颌中的位置,并且可以准备好假牙以安置到植入体上。在另一个日期中,安置实验室中预制的假牙。为此,将所谓的基台首先安置到拧入的植入体上,并锚固,即优选拧紧在植入体中。在最后的操作步骤中,最后将人工假牙安置到基台上。在上述操作步骤中,尤其要注意避免病菌侵入到植入体内部。
3.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用特定物料注射无牙龈区域的结果一方面取决于实施的医生的手工技巧并且因此不总是具有恒定的品质。另一方面,注射需要相对高的时间耗费。
4.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避免或至少减少上述缺点的印模桩。
5.该目的通过用于与牙种植体连接的印模桩来实现,其中桩元件可与牙种植体连接。该印模桩的特征在于,环形的冒出元件通过定位元件与所述桩元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冒出元件的内径与所述桩元件上的轴向区段的外径适配,并且通过所述定位元件将所述冒出元件保持在所述桩元件的纵向延伸的可预定的轴向位置处。
6.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代替迄今已知的一体式印模桩,提供具有两个构造元件,即具有桩元件和冒出元件的印模桩。所述冒出元件有利地与所述桩元件连接,以使得当所述印模桩插入到所述种植体中时,所述冒出元件精确地定位在先前牙龈成形器所在的位置处。此外,选择该冒出元件的朝向牙龈的那侧的形状,以使得其对应于牙龈成形器。相应地,在本发明构思内,存在多种冒出元件,它们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可与桩元件连接。为此,该冒出元件与桩元件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对于具体的治疗情况,所述牙龈成形器的朝向牙龈的那侧和所述冒出元件的相应侧是相互适配的,而各种冒出元件的朝向桩元件的那侧被设计为基本相同,从而它们分别可与特定桩元件连接。因此,进行治疗的医生通过容易地选择与由牙龈成形器成形的牙龈对应的冒出元件就能够通过将所选的冒出元件与标准化的桩元件连接来获得恰好与先前成形的牙龈适配的印模桩。也可以说,通过桩元件与用于患者牙龈区域的冒出元件一起,印模桩除了其印模桩功能之外还与牙龈成形器的形状适配。有利地完全省去了迄今用特定物料进行注射以复制牙龈成形器的形状。也可以相应更快地插入印模桩以及制作用于制造假牙的印模。此外,机械制作该冒出元件。由此也伴随着恒定的品质,这通过手工制造类似的冒出轮廓是无法实现的。
7.根据本发明的印模桩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桩元件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具有空隙,该空隙适合于容纳固定螺钉。由此可以借助该固定螺钉将桩元件与种植体连接。在此,
固定螺钉的螺钉头一方面保持或引导在空隙中,另一方面该固定螺钉的螺纹伸出超过桩元件的前端,以使得螺纹可拧入到种植体中。螺钉头例如置于空隙内的凸肩上。但是,螺钉头也可以具有这样的直径,该直径小于空隙的最小净直径。此时,固定螺钉仅用于印模桩的轴向引导和定位。印模桩的桩元件与种植体的连接此时通过这两个部件彼此的接触位置来实现。因此,通过制作用于制造假牙的印模的操作,印模桩压靠种植体,并且这样保持在其正确的轴向位置处并与其连接。在将印模桩与种植体连接的另一种可能方式中设置,桩元件在其朝向种植体的那侧具有螺纹,通过该螺纹可将桩元件直接拧入到种植体中。
8.根据本发明印模桩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变型方案,所述桩元件上的轴向区段的朝向冒出元件的表面被设计为圆柱壳形。通过这种成形方式,实现所述冒出元件在所述桩元件上的特别容易的安置或与所述桩元件的特别容易的连接。此外,在安置到桩元件上时,能够特别容易地引导该冒出元件。
9.根据所述印模桩的一个优选的变型方案,在所述桩元件上的轴向区段的朝向冒出元件的表面的一部分与冒出元件连接。因此,该桩元件上的轴向区段不必强制性地例如是完全圆柱形的。因此,也可以布置槽或其它标记,以例如特别容易地识别或确定所述冒出光元件到达特定位置。
10.印模桩的一个有利的扩展方案设置,所述定位元件被设计为在冒出元件上的凸缘,该凸缘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比冒出元件的内径更小的直径,所述冒出元件具有限动环,该限动环与所述凸缘适配,并且所述凸缘贴靠在该限动环上。该限动环可位于桩元件上的轴向区段的朝向种植体的那侧上。然而特别有利的是,该限动环位于桩元件上的轴向区段的远离种植体的那侧上。此时,桩元件特别被如此设计,以使得其轴向区段具有最大的直径。此外,桩元件上的所有其它直径都小于凸缘的净直径。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可以在桩元件安装或插在种植体上的同时更换该冒出元件。
11.印模桩的另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被设计为在冒出元件和桩元件上的相互适配的槽和成型件的组合。在此,对于发明构思而言不重要的是,槽是否布置在冒出元件上和成型件是否布置在桩元件上,尤其是轴向区段上,或反之。重要的尤其是,该槽和成型件的组合被如此设计,以使得可以容易地更换所述冒出元件。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成型件或榫头保持得如此小,以使得在嵌入或卡入到槽中时的阻力可容易地被进行治疗的医生克服。为此,该冒出元件优选由相应的柔性材料,例如由聚醚醚酮(peek)制成。
12.所述桩元件和冒出元件之间的特别优选的连接的特征在于,该冒出元件的内径与轴向区段的外径通过压配合作为连接方式相互适配。在此,选择压配合,以使得通过进行治疗的牙医可以特别容易地将所选的冒出元件容易地插在桩元件上或从中拔出。由此也能够特别容易和相对快速地快速更换桩元件上的冒出元件并用另一个所选的冒出元件替代。
13.根据本发明印模桩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变型方案,所述冒出元件的背离桩元件的区域具有与牙种植体情况下的牙龈适配的形状。这是因为牙龈形状预先通过牙龈成形器来确定或设计。因此,牙龈形状基本上是已知的或通过所用的牙龈成形器预定。通过使分别朝向牙龈的区域中的牙龈成形器和冒出元件的形状相协调,可以特别容易地选择出冒出元件,该冒出元件与桩元件一起提供印模桩,该印模桩在牙龈区域中恰好与由牙龈成形器形成的牙龈适配。
14.此外,对于印模桩而言设置,所述冒出元件由钛、其它金属、金属合金或钛合金、塑料、柔性塑料、氧化钛、陶瓷或聚醚醚酮(peek)制成。
15.其它有利的实施可能性由其它从属权利要求获知。
16.借助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应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它实施方案和其它优点。
17.其中:图1示出了示例性印模桩的视图。
18.作为唯一附图的图1示出了具有桩元件12和冒出元件14的示例性印模桩10的视图。桩元件12具有贯通空隙16作为沿其纵向延伸以及沿假想对称线的空隙。此外,在贯通空隙16中示出引导螺钉18,在所述引导螺钉中——在该图下部——布置螺纹20。通过螺纹20,引导螺杆18可旋入到图中未示出的种植体中。以这种方式,印模桩10的桩元件12与种植体连接产生种植体与印模桩的组合件。螺钉头22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比贯通空隙16的净直径更小的直径。以此方式,桩元件12沿着引导螺杆18轴向地引导。为了将桩元件12精确地轴向定位在种植体上,在朝向种植体的那侧上设置锥形区段24,该锥形区段与种植体上相应的反锥形区段对应并这样与种植体连接。此外,由此形成用于定位所述桩元件12的轴向限动环。
19.在桩元件12上形成圆柱形区段26,即其径向指向外部的区域或面呈圆柱壳形的区段。通过压配合,该冒出元件14与圆柱形区段26连接。压配合在此这样设计,以使得冒出元件14可靠地保持在桩元件12上以由牙医制作印模并且此外可由牙医在无需工具的情况下——即用手工的力——移除。为了将冒出元件14精确地轴向定位在桩元件12上,此外在冒出元件14上形成作为定位元件的凸缘28,该凸缘贴靠在充当凸缘28的轴向限动环的凸肩30上。圆柱形区段26这样位于桩元件12的轴向方向上,以使得冒出元件14 (其以其凸缘28贴靠在凸肩30上)在将印模桩10拧入到位于颌中的种植体上之后精确地定位在先前放置牙龈成形器的位置处。在此所述的实施例中,桩元件12由钛制成,而冒出元件14由聚醚醚酮(peek)制成。通过这种材料组合,可以特别容易且有利地实现前述的压配合。
20.替代凸缘28或除其之外,也可以通过槽和榫头的连接来将冒出元件14定位在桩元件12上。作为定位元件的榫头在此例如可以通过在冒出元件14的朝向桩元件的那侧上的成型件来实现,但这在图中未示出。然而,在图中设置了对于槽和榫头的连接所需的槽32,并且作为圆柱形区段26上的另一个替代性定位元件示出,榫头或卡环可任选地卡入或引入在该槽中。此外,槽和榫头的连接情况下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同的冒出元件上在不同的轴向位置处实现成型件,以使得可以特别容易地实现本身相同设计的冒出元件的具有不同轴向位置的多个变型方案。
21.附图标记列表10 印模桩12 桩元件14 冒出元件16 贯通空隙18 引导螺钉20 螺纹22 螺钉头
24 锥形区段26 圆柱形区段28 凸缘30 凸肩32 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