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与流程

2022-02-20 19: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2.当前在蜂窝(cellular)无线系统中,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使用阶段。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是以数据流(flow)为粒度,对业务的优先级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策略进行调度的。该调度方案使得优先级高的数据流始终处于高优先级状态,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某个高优先级的数据流并不是一直都有重要的信息传递。例如对于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 moba)游戏而言,动作流(用于传输游戏角色动作信息的数据流)被认为是重要数据流,需要优先调度,因为角色出拳、射击等出击动作关乎角色的生存。游戏角色动作包括前述出击动作、行走动作等。其中,出击动作并不是一直发生,角色大部分时间可能只是在路径上行走,而行走动作重要性较低,将包括行走动作信息的数据流一直按照高优先级要求进行调度,会浪费空口资源,以及影响其他用户的网络体验。另外,运营商一般对高优先级数据流的qos 采取收费策略,因此,以数据流为粒度的调度会给用户增加网络使用成本。
3.此外,无论在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技术和5g当中,qos的策略都是由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function,pcf)网元(5g)/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4g),通过应用的服务器端来申请。申请路径为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ue)—应用服务器—运营商pcf/pcrf—运营商核心网—运营商接入网(基站)—空口生效。该申请路径较长,会导致延时,当遇到网络拥塞的时,延时会更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可以以数据包为粒度进行空口调度。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对应预设的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一数据包,第一应用运行在用户设备上;当第一数据包携带有第一标识时,将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一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包需要按照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发送;向基站发送第一缓冲状态报告,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第一空口资源;使用第一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6.也就是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运行在用户设备上的应用可以为某个数据包(例如应用认为比较重要的数据包)携带上用于表示传输质量要求的标识;用户设备在从应用获取到该数据包时,可以将该数据包放入到对应于该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中,进而向基站发送该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并且缓冲状态报告报告该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使得基站可以根据该传输质量要求为该逻辑信道分配空口资源,由此,用户设备可以根据
该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该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包,保障了该逻辑信道中数据包的传输质量。从而可以实现以数据包为粒度的调度,以及保障特定数据包(具有标识的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二逻辑信道,第二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者,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低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二数据包;当第二数据包没有携带第一标识时,将第二数据包作为第二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8.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应用可以不为某个数据包(例如应用认为不重要的数据) 携带标识;用户设备在从应用接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将该数据包放入到较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第二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者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比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低,可以将第二逻辑信道称为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称为高优先级逻辑信道),以便按照传统的方式对该数据包进行调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为零,且第二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不为零时,向基站发送对应于第二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以使基站为第二逻辑信道分配第二空口资源;使用第二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二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
10.也就是说,在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待传输数据包都发送后,再发送低优先级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以请求对低优先级逻辑信道进行空口调度,从而可以保障高优先级逻辑信道的待传输数据包可以优先发送。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属于同一数据流。
12.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对同一数据流的不同数据包分别按照不同的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调度,实现了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逻辑信道包括多个信道,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包括多个不同传输质量要求,多个信道中的信道和多个不同传输质量要求中的传输质量要求一一对应;第一标识包括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将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包括:从多个信道中,确定与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匹配的第一信道;将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14.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对高优先级逻辑信道可以包括多个信道,该多个信道中不同的信道对应不同的传输质量要求,第一标识为用于标识该多个信道中某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将第一数据包放入到第一标识对应的信道中,从而实现了更精细的空口调度。换言之,应用可以将多个不同的数据包划分为多个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用户设备可以对多个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按照不同的传输质量要求申请空口调度,实现更精细的空口调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通信体验。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short bsr mac ce);当第一信道为非空信道中传输质量要求最高的信道时,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消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信道分配空口资源;非空信道为多个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16.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缓冲状态报告的格式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情况下,缓冲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中传输质量要求最高的信道的缓冲状
态报告可以最先发送,从而实现传输质量要求最高的信道的优先调度。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long bsr mac ce);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和第二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分别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分配空口资源;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为多个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18.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缓冲状态报告可以采用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格式,从而可以同时上报多个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以及传输质量要求。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逻辑信道组号(lcg id)字段、缓冲大小(buffer size)和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其中,指示信息为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中的比特指示。
20.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在传统的缓冲状态报告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并设置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中的比特值,使其可以表示或代表传输质量要求。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预先配置有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和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指示信息为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
22.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基站侧可以预先配置逻辑信道的标识(例如逻辑信道组组号),使得基站可以根据逻辑信道的标识,就可以匹配到该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从而使得用户设备在上报缓冲状态报告时,无需在缓冲状态报告中新增字段,利用逻辑信道的标识,就可完成对传输质量要求的上报。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包括时延要求和/或误码率要求。
2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高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基站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缓冲状态报告,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第一传输质量要求是第一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基站根据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第一空口资源,以使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空口资源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25.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包括第一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使得基站可以根据该传输质量要求为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进而使得用户设备可以使用该空口资源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从而保障了第一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改善了用户通信体验。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基站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缓冲状态报告,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包括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基站根据第二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第二空口资源;其中,当第二传输质量要求低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且第二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缓冲大小等于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缓冲大小时,第二空口资源少于第一空口资源。
27.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当缓冲状态报告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质量要求较低时,基站为该缓冲状态报告对应的用户设备分配的资源较少;当缓冲状态报告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质量要求较高时,基站为该缓冲状态报告对应的用户设备分配的资源较多,从而保障了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上行传输质量,改善了用户通信体验。
2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配置于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对应预设的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一数据包,第一应用运行在用户设备上;放入单元,用于当第一数据包携带有第一标识时,将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一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包需要按照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发送;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缓冲状态报告,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第一空口资源;发送单元还用于使用第一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二逻辑信道,第二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者,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低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二数据包;放入单元还用于当第二数据包没有携带第一标识时,将第二数据包作为第二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当第一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为零,且第二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不为零时,向基站发送对应于第二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以使基站为第二逻辑信道分配第二空口资源;发送单元还用于使用第二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二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属于同一数据流。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逻辑信道包括多个信道,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包括多个不同传输质量要求,多个信道中的信道和多个不同传输质量要求中的传输质量要求一一对应;第一标识包括传输质量要求标识;放入单元还用于从多个信道中,确定与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匹配的第一信道;放入单元还用于将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short bsr mac ce);当第一信道为非空信道中传输质量要求最高的信道时,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消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信道分配空口资源;非空信道为多个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long bsr mac ce);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和第二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分别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分配空口资源;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为多个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逻辑信道组号(lcg id)字段、缓冲大小(buffer size)和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其中,指示信息为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中的比特指示。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预先配置有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和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指示信息为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包括时延要求和/或误码率要求。
38.可以理解地,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
不再赘述。
3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缓冲状态报告,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第一传输质量要求是第一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第一空口资源,以使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空口资源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缓冲状态报告,第二缓存状态报告包括第二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分配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第二空口资源;其中,当第二传输质量要求低于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且第二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缓冲大小等于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缓冲大小时,第二空口资源少于第一空口资源。
41.可以理解地,第四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42.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用户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用户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43.可以理解地,第五方面提供的用户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44.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基站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使得基站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45.可以理解地,第六方面提供的基站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46.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47.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可以实现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并且可以按照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为具有标识的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该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5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图;
52.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53.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54.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5.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6.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8.图6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具有不同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进行调度的示意图;
6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61.图9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携带有不同传输质量要求的缓冲状态报告进行调度的示意图;
62.图9b为一种资源块分配结果示意图;
63.图9c为一种资源块分配结果示意图;
64.图9d为一种资源块分配结果示意图;
65.图9e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块分配结果示意图;
6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67.图1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性框图;
68.图1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性框图;
69.图1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70.图1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7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73.其中,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 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7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75.一条数据流中可以存在重要数据包和普通数据包,也就是说,属于同一条数据流的不同数据包的重要性可能不同。例如,在moba游戏中,同样是动作流,行走动作对应的数据包和出击动作对应的数据包的重要性不同。而在视频中,i帧和p帧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相对于普通数据包,重要数据包需要尽快发送。根据一种方案,对于同一条数据流中的数据包而言,按照生成时间的先后顺次发送,并且基站为同一数据流中重要数据包和普通数据包分配的空口资源相同。在该方案中,当空口资源紧张时,重要数据包可能迟迟不能被发送或发送成功率较低,导致用户通信体验差。
7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用户设备可以区分重要数据包和普通数据包;对于重要数据包,用户设备可以将其作为增强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中的待传输数据包,增强逻辑信道为经配置具有较高的传输质量要求(传输质量要求可以预先设置);当增强逻辑信道具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缓冲状态报告(bufferstatus report,bsr),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该增强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使得基站可以根据该传输质量要求为该增强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包分配空口资源,也就是说,基站可以根据该传输质量要求调度重要数据包。由此,实现了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并且可以按照按照特定的传输质量要求为重要数据包申请配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
7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 200以及多个用户设备。
78.基站200具体的可以是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网络(以下简称5g网络)系统中的通用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第四代(for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网络(以下简称4g网络)系统中的演进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 以及其他可能的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基站。
79.其中,该多个用户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100等。接下来,以用户设备100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用户设备进行示例介绍。
80.用户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 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81.图2示出了用户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82.用户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
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 等。
83.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用户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84.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和调制解调器(modem),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还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 unit,npu)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86.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87.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 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88.用户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89.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用户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90.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用户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包括天线1的至少两根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 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91.调制解调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
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是调制解调器中的模块。
92.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用户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 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 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93.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用户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第五代,新空口(new radio,nr),bt,gnss,wlan,nfc,fm,和 /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94.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系统架构图。
95.如图3所示,用户设备100可以安装有应用a1。应用a1可以为游戏应用,例如moba游戏应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游戏。应用a1也可以为即时通讯应用。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应用a1可以为用户设备100的系统自带应用。应用a1也可以为第三方应用,例如用户从应用市场等下载、并安装该第三方应用,用户还可以卸载该第三方应用。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应用a1做具体限定。
96.如图3所示,应用a1可以将其生成的数据包分为重要数据包和普通数据包。重要数据包和普通数据包的确定方式将在下文进行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相对于普通数据包,重要数据包更需要及时通过空口发送,也就是说,重要数据包通过空口发送的时间紧迫性高于普通数据包。
97.用户设备100可以设置有传统逻辑信道和增强逻辑信道,且传统逻辑信道和增强逻辑信道分别属于不同的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其中,增强逻辑信道也可称为高优先级逻辑信道,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置的对应于特定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该特定传输质量要求可以预设。传输质量要求的表征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具体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传统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对应较低的传输质量要求(低于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
98.重要数据包可以列入增强逻辑信道,作为增强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普通
数据包可以列入传统逻辑信道,作为传统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99.当增强逻辑信道中有待传输数据包(即增强逻辑信道不为空)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对应于该增强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形式将在下文进行具体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100.基站200可以通过接收接口接收该缓冲状态报告,并将该缓冲状态报告传递给基站200 的调度功能实体,使得该调度功能实体可以根据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为用户设备100分配空口资源,从而使得重要数据包的空口传输质量可以达到或尽量达到该传输质量要求。示例性的,调度功能实体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实体。
101.当增强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为零(即增强逻辑信道为空)时,若传统逻辑信道不为空,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传统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为传统缓冲状态报告,其中没有携带用于指示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使得基站200在分配空口资源时,无需考虑传统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由此,使得基站在同时为包括用户设备100的多个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情况下,若用户设备100之外的其他用户设备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用于指示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优先为其他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以实现其他用户设备中重要数据包的优先调度。
102.上文结合图3,介绍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构思。接下来,在不同实施例中,示例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方案。
103.在下文,以用户设备100为例,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设备侧的实现方案。
104.图4a示出了用户设备100的一种软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用户设备100可以配置有增强逻辑信道和传统逻辑信道。如上所述,增强逻辑信道是经配置,而对应于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示例性的,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可以包括时延要求,例如,时延小于5ms,或者,时延在5ms-10ms之间。示例性的,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可以包括误码率要求,例如,误码率需要收敛到10-6
。示例性的,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可以包括时延要求和误码率要求。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验设置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
105.传统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者经配置对应于较低的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 (低于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
106.应用a1生成的重要数据包可以被放入到增强逻辑信道,作为增强逻辑信道的待传输数据包,以便在申请上行调度时,基站可以根据增强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为重要数据包分配空口资源,以保证重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和优先发送。具体将在下文进行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107.接下来,示例介绍重要数据包的确定方案。
108.继续参阅图4a,应用a1可以包括数据包生成模块。在应用a1的运行过程中,数据包生成模块可以根据应用a1运行相关数据,生成数据包。
109.示例性的,可以设定应用a1为moba游戏应用,其可以响应用户的游戏操作而产生数据包。例如,用户可以触摸“行走”功能区,以控制游戏角色在路径上行走,应用a1可以响
应用户触摸“行走”功能区的操作,生成数据包。再例如,用户可以触摸“攻击”功能区,以控制游戏角色发起攻击,应用a1可以响应用于触摸“攻击”功能区的操作,生成数据包。
110.示例性的,可以设定应用a1为即时通讯应用。在应用a1的视频通话期间,应用a1可以生成视频数据流。视频数据流中的每一视频帧可以称为一个数据包。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包生成模块在生成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数据包的特征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重要数据包。
112.示例性的,数据包可以是应用a1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而产生的数据包,应用a1可以根据该操作作用的功能区,确定该数据包是否为重要数据包。也就是说,该数据包的特征信息可以为用于表征该功能区的信息。可以理解,应用的功能区是指应用界面上的虚拟按键,作用在其上的触摸操作可以触发应用产生响应,例如,生成数据包。应用a1的开发者或设计者,可以预先设定重要功能区,并设定作用在重要功能区上的操作触发的数据包为重要数据包,也就是说,设定应用a1响应于作用在重要功能区上的操作而生成的数据包为重要数据包。示例性的,对应游戏应用而言,其开发者可以将“攻击”、“射击”或者“铲球”等出击功能区设定为重要功能区,将其他功能区设定为普通功能区。
113.示例性的,对应支付应用而言,其开发者这可以将“确认支付”等用于触发支付流程的功能区设定为重要功能区,其他功能区设定为普通功能区。等等,此处不再对重要功能区的选择一一说明,在具体实现时,应用的开放者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验,选择设定应用运行界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区为重要功能区。
114.作用在重要功能区上的操作触发应用a1产生的数据包可以被应用a确定为重要数据包,作用在普通功能区上的操作触发应用a1产生的数据包可以被应用a确定为普通数据包。
115.示例性的,对于视频帧这一类型的数据包而言,可分为i帧和p帧。其中,i帧为关键帧,在解码时只需要本帧数据生成完整画面。p帧没有包括完整的画面数据,在解码时需要结合前一帧的数据才能生成完整的画面数据。因此,相对于p帧而言,i帧为重要性更高,可以被确定为重要数据包。可以将用于表征数据包为哪一种帧的信息称为数据包的特征信息。具体而言,可以将表征数据包为i帧的信息称为i帧的特征信息,将表征数据包为p帧的信息称为p帧的特征信息。
116.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举例说明了确定重要数据包的方案,当不限于上述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案确定重要数据包,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117.可以理解,数据包是否为重要数据包,可以由其自身的、数据包层面的特征信息(具体可以见上文所述)确定,而非根据数据流层面的信息确定,因此,重要数据包和普通数据有可能属于同一数据流。
118.可以理解,重要数据包需要及时、高质量进行空口发送。为此,应用a1可以为重要数据包携带重要性标识。重要性标识用于表示携带重要性标识的数据包需要按照较高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发送。
119.如图4a所示,用户设备100的操作系统可以预先设置有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中可以配置有重要性标识。该重要性标识可以与增强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具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标识可以表示携带该重要性标识的数据包需要按照增强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发送。示例性的,重要性标识可以为预设的比特串。在数据包生成模块在
确定出重要数据包后,可以通过调用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获取该配置文件中的重要性标识,并将该重要性标识携带在重要数据包中。示例性的,当用户设备100的操作系统为操作系统时,可以在类htttpurlconnection中新增方法setpriority(),以便应用a1可以调用该方法,为重要数据包携带重要性标识。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系统中配置文件还可以包括重要数据包推荐信息。具体而言,该重要数据包推荐信息可以包括多种数据包类型。在一个例子中,该多种数据包类型可以包括行驶速度大于60km/h时产生的无人驾驶业务数据包、ar游戏或moba游戏的出击动作的数据包、预设时间段内(例如,上班高峰期)智能交通业务的数据包等等。可以理解,这些类型的数据包比较重要,需要及时、高质量传输。
121.应用a1的数据包生成模块在生成数据包时,可以通过调用api,查看配置文件中的重要数据包推荐信息,并判断其生成的数据包是否属于上述多种数据包类型中的一种。若属于,数据包生成模块可以将其生成的数据包确定为重要数据包,并为其携带重要性标识。
122.继续参阅图4a,应用a1可以其生成的数据包传递给用户设备100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配置有数据包识别模块。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识别从应用a1接收的数据包是否为重要数据包。如上所述,当数据包携带有重要性标识时,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重要数据包。当数据包没有携带有重要性标识时,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普通数据包。
123.示例性的,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为网络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栈。该ip 栈经配置,可以解析数据包,并检测数据包是否携带有重要性标识。
124.操作系统通过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识别出从应用a1接收的数据包是重要数据包还是普通数据包。当该数据包为重要数据包时,操作系统可以将该数据包放入到增强逻辑信道,使其作为增强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当该数据包为普通数据包时,操作系统可以将该数据包放入到传统逻辑信道,使其作为传统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125.当逻辑信道中具有待传输的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缓冲状态报告,其中,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数信息用于指示该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缓冲状态报告将在下文进行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126.图4b示出了用户设备100的另一种软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用户设备100可以配置有增强逻辑信道和传统逻辑信道。如上所述,增强逻辑信道是经配置,而对应于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传统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者经配置对应于较低的传输质量要求的逻辑信道(低于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
127.如图4b所示,增强逻辑信道可以包括多个逻辑信道,该多个逻辑信道中不同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传输质量要求,其中,每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可以预先设置。为方便描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多个逻辑信道中的逻辑信道称为增强子信道。具体而言,如图4b所示,增强逻辑信道可以包括增强子信道b1、增强子信道b2等。其中,增强子信道b1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和增强子信道b2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不同。在一个例子中,增强逻辑信道具体可以包括8个增强子信道,其中,不同的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不同。
128.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增强子信道分别属于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129.用户设备100可以配置多个传输质量要求标识,该多个传输质量要求标识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可以和增强逻辑信道中的增强子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一一对应。
130.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可以为3个比特位的比特串,通过设置该比特串中不同位置上的比特值,得到不同传输质量要求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
131.继续参阅图4b,操作系统中可以预先配置有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可以包括上述多个传输质量要求标识,以及该多个传输质量要求标识中每个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示例性的,配置文件还可以包括不同传输质量要求所适合或匹配的数据包类型。在一个例子中,配置文件可以如表1所示。其中,在表1中,传输质量要求标识使用3个比特位的比特串表示,传输质量要求通过时延和误码率表征。
132.表1
[0133][0134]
继续参阅图4b,应用a1可以包括数据生成模块。该数据生成模块可以生成数据包,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a所示实施例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0135]
数据生成模块在生成数据包时,可通过调用api,访问配置文件,查看并选择传输质量要求,并为生成的数据包携带选择的传输质量要求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示例性的,数据生成模块可以查看不同传输质量要求所适合或匹配的数据包类型,并确定当前生成的数据包所属数据包类型,由此,可以确定当前生成的数据包所适合或匹配的传输质量要求,进而可以将该传输质量要求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携带在当前生成的数据包中。
[0136]
数据生成模块为数据包携带传输质量要求标识,表示了应用a1希望用户设备100能够按照该指令等级标识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传输该数据包。因此,可以将传输质量要求标识认为是一种重要性标识。也就是说,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属于重要性标识。
[0137]
需要说明的时,数据包生成模块也可不为当前生成的数据包携带任一传输质量要
求标识,也就是说,应用a1可以不专门要求该当前生成的数据包的传输质量。
[0138]
继续参阅图4b,应用a1可以将数据包传递给操作系统中数据包识别模块。数据包识别模块识别该数据包是否携带有传输质量要求标识。
[0139]
若该数据包没有携带传输质量要求标识,数据包识别模块将该数据包放入到传统逻辑信道,使其作为传统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140]
若该数据包携带有传输质量要求标识,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根据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和增强子信道的对应关系,将该数据包放入到该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对应的增强子信道中。示例性的,该数据包携带传输质量要求标识b11,传输质量要求标识b11对应增强子信道b1,由此,数据包识别模块可以将该数据包放入到增强子信道b1中,使其作为增强子信道b1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141]
上文结合图4a和图4b,示例介绍了将重要性不同的数据包分别放入传输质量要求不同的逻辑信道的方案。用户设备的逻辑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缓冲状态报告,以请求基站为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
[0142]
接下来,在不同实施例中,对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缓冲状态报告以及缓冲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案进行示例说明。
[0143]
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包括逻辑信道的标识,以表示该缓冲状态报告上报的是哪一个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示例性的,逻辑信道的标识可以为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号(logical channelgroupidentity,lcg id)。
[0144]
图4a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逻辑信道、传统逻辑信道以及图4b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子信道、传统逻辑信道可以统称为逻辑信道,或者说均属于逻辑信道。
[01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short bsr mac ce)。
[0146]
图5a示出了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如图5a所示,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长度为1个字节(oct),其由逻辑信道组号字段和缓冲大小(buffer size)字段组成。
[014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发送传统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发送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其中,逻辑信道组号字段可以填充该传统逻辑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缓冲大小字段可以填充该传统逻辑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
[0148]
图5b示出了一种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如图5b所示,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包括由逻辑信道组号字段、缓冲大小字段、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组成。也就是说,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是在传统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基础上得到的。
[0149]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和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统称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0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发送图4a所示的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发送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其中,逻辑信道组号字段可以填充该增强逻辑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缓冲大小字段可以填充该增强逻辑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可以填充该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
的指示信息。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和基站预先约定的,能够代表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例如可以为特定的比特串。例如,可以设定比特串“000”代表的传输质量要求为:时延小于5ms,且误码率小于10-6
。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该传输质量要求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
[0151]
当用户设备发送图4b所示的增强子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发送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其中,逻辑信道组号字段可以填充该增强子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缓冲大小字段可以填充该增强子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可以填充该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和基站预先约定的,能够代表对应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基站侧存储有该指示信息和该指示信息代表的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特定的比特串。也就是说,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比特指示信息。例如,可以设定比特串“000”代表的传输质量要求为:时延小于5ms,且误码率小于10-6
。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该传输质量要求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
[01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逻辑信道(或者说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也可以为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在该实施例中,增强逻辑信道(或者说增强子信道) 拥有固定的逻辑信道组号,基站侧可以预先配置逻辑信道组号和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当基站接收到缓冲状态报告时,可以根据该缓冲状态报告中的逻辑信道组号,利用逻辑信道组号和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缓冲状态报告是否对应传输质量要求。当该缓冲状态报告要求对应有传输质量要求时,可以根据该传输质量要求为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具体将在下文进行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0153]
接下来,示例介绍,当缓冲状态报告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时,不同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的发送顺序。
[0154]
示例性的,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增强逻辑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没有或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增强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也就是说,当增强逻辑信道和传统逻辑信道同时有待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用户设备100 可以先发送增强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以实现增强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的优先调度。当增强逻辑信道中没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 可以向基站200发送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0155]
示例性的,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增强子信道具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没有或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示例性的,当多个增强子信道具有待传输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多个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顺次发送缓冲状态报告。其中,首先发送传输质量要求最高的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然后,发送传输质量要求次高的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发送完毕,再发送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传统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
[0156]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long bsr mac ce)。
[0157]
图6a示出了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在长缓冲状态报
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中,逻辑信道组组号可以使用三个连续的比特表示。由此,在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第一个字节(字节1),最多可写入8个逻辑信道组组号。也就是说,当缓冲状态报告采用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时,一个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同时最多上报8个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可以理解,对一个用户设备而言,其配置的逻辑信道或者同时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逻辑信道的数据一般不多于8个,因此,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可以同时上所有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
[0158]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发送传统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发送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其中,可以在字节1中的连续三个比特位(例如lcg0对应的比特位)填充该传统逻辑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字节1中的其他比特位不做填充),在对应的缓冲大小字段填充该传统逻辑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
[0159]
图6b示出了增强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图6b所示的增强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结构是通过在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单元的结构上增加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得到。
[0160]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和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统称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01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发送图4a所示的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发送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其中,可以在字节1中的连续三个比特位 (例如lcg0对应的比特位)填充该增强逻辑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字节1中的其他比特位不做填充),在对应的缓冲大小字段填充该增强逻辑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在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填充该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和基站预先约定的,能够代表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例如可以为特定的比特串。在一个例子中,可以设定比特串“000”代表的传输质量要求为:时延小于5ms,且误码率小于10-6

[01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发送图4a所示的增强子信道对应的缓冲状态报告时,可发送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0163]
示例性的,当有一个增强子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时,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可以报告一个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具体而言,可以在字节1中的连续三个比特位(例如lcg0对应的比特位)填充该增强子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字节1中的其他比特位不做填充),在对应的缓冲大小字段填充该增强子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在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填充该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
[0164]
示例性的,当有两个及以上增强子信道具有待传输数据包时,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可以报告该两个及以上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具体而言,可以在字节1 中的一个连续三个比特位(例如lcg0对应的比特位)填充一个增强子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另一个连续三个比特位(例如lcg1对应的比特位)填充另一个增强子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的组号,依次类推,直到将该两个及以上增强子信道所属的逻辑信道组号填充到字节1中。在对应的缓冲大小字段填充增强子信道中缓冲数据量的大小。在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中对应位置填充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具体而言,对于一个增强子信道而言,其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在传输质量要求指示
信息字段中的位置 (或者说次序),和其所属的逻辑信道组号在字节1中的位置(或者说次序)是一致的。由此,当基站接收到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时,可以获知逻辑信道组号表示的增强子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
[0165]
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用户设备和基站预先约定的,能够代表增强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例如可以为特定的比特串。在一个例子中,可以设定比特串“000”代表的传输质量要求为:时延小于5ms,且误码率小于10-6
。示例性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可以为该传输质量要求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
[0166]
示例性的,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所上报的增强子信道的个数,动态设定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的大小。在一个例子中,以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为3个比特的比特串为例,当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所上报的增强子信道的个数为1时,该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的大小为3比特。当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所上报的增强子信道的个数为2时,该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的大小为6比特。依次类推。也就是说,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所上报的增强子信道的个数和该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的大小成正比。
[0167]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如图6c所示,可以设定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所上报的增强子信道的个数为8,则可以在该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增加三个字节(字节m 2,字节m 3,字节m 4),以作为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如此,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可以大小为24个字节,能够填充每个增强子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
[0168]
由此,通过上述方案,可以采用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将增强逻辑信道或增强子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上报给基站。
[0169]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逻辑信道(或者说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也可以为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在该实施例中,增强逻辑信道(或者说增强子信道) 拥有固定的逻辑信道组号,基站侧可以预先配置逻辑信道组号和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当基站接收到缓冲状态报告时,可以根据该缓冲状态报告中的逻辑信道组号,利用逻辑信道组号和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缓冲状态报告是否对应传输质量要求。当该缓冲状态报告要求对应有传输质量要求时,可以根据该传输质量要求为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具体将在下文进行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0170]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基站侧可以在如下代码中增加属性配置
[0171]
[0172][0173]
具体可以在“logicalchannelconfig”属性里,增加“logicalchanneldelay”和“logicalchannelper”两个字段,具体代码如下。
[0174][0175]
其中,“logicalchanneldelay”表征逻辑信道的时延要求,举例而言,ms0表征时延《5ms, ms5表征时延5-10ms之间等等。
[0176]“logicalchannelper”表征逻辑信道的误码率要求,举例而言,10-6
表征误码率要收敛到10-6

[0177]
基站接收到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时,可以按照配置的“logicalchanneldelay”和“logicalchannelper”,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
元对应的逻辑信道分配空口资源。
[0178]
接下来,示例介绍,当缓冲状态报告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时,不同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的发送顺序。
[0179]
示例性的,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增强逻辑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没有或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增强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也就是说,当增强逻辑信道和传统逻辑信道同时有待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用户设备100 可以先发送增强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以实现增强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的优先调度。当增强逻辑信道中没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 可以向基站200发送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0180]
示例性的,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一个或多个增强子信道具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没有或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用于同时上报该一个或多个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的缓冲状态报告。当增强子信道中没有待传输数据包,传统逻辑信道有待传输数据包时,用户设备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
[0181]
通过以上方案,用户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携带有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的缓冲状态报告中发送给基站,使得基站可以根据传输质量要求为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实现优先调度。
[0182]
接下来,在一个具体实例中,结合图7,对属于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增强子信道进行调度方案。
[0183]
如图7所示,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应用、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模块、ip协议处理模块、多个增强子信道、发送接口。其中,增强子信道的实现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b所示实施例的介绍。
[0184]
应用可以生成数据数据包,并可以为重要数据包携带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对于普通数据包可以不携带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b所示实施例的介绍。
[0185]
在本实例中,着重阐述应用向os模块传递携带有传输质量要求标识的数据包的情况,以介绍对不同增强子信道的调度方案,
[0186]
参阅图7,应用向os模块传递携带有传输质量要求标识的数据包。示例性的,os模块可以包括ip功能实体,可以根据ip层协议对数据包进行打包。例如,ip功能实体可以将传输质量要求标识的打包进数据包的ip头。在一个例子中,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可以为3个比特长度的比特串。可以在ip头的options字段里取3个比特,以填充传输质量要求标识。
[0187]
os模块可以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包传递给ip协议处理模块。ip协议处理模块经配置,可以解析数据包的ip头,提取其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并根据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和增强子信道的对应关系,将数据包放入到对应的增强子信道中,作为该增强子信道的待传输数据包。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b所示实施例的介绍。
[0188]
继续参考图7,可以设定增强子信道b1、增强子信道b2、增强子信道b3同时具有待传输数据包,且增强子信道b3的传输质量要求>增强子信道b2的传输质量要求>增强子信道 b1的传输质量要求。
[0189]
发送接口可以先发送增强子信道b3的缓冲状态报告,然后再发送增强子信道b2的缓冲状态报告,最后发送增强子信道b1的缓冲状态报告,使得增强子信道b3可以先于增子
信道 b2和增强子信道b1分配到空口资源,增强子信道b2先于增强子信道b1分配到空口资源,实现增强子信道b3中的待传输数据包最先发送,增强子信道b2中的待传输数据包次之,增强子信道b3中的待传输数据包最后发送。
[0190]
由此,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可以优先为重要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及时发送。
[0191]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并且可以按照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为重要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还可以优先为重要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及时发送。
[0192]
接下来,结合图1和图8,示例介绍基站根据传输质量要求分配空口资源的方案。如图8 所示,该方案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193]
步骤801,基站200可以接收用户设备100发送缓冲状态报告c1。缓冲状态报告c1包括逻辑信道d1的传输质量要求d11的指示信息。
[0194]
逻辑信道d1为用户设备100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图4a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逻辑信道,或者为图4b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子信道。
[0195]
示例性的,缓冲状态报告c1可以为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或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传输质量要求d11的指示信息可以为增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或增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中填充的信息。基站200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和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利用传输质量要求d11的指示信息,确定传输质量要求d11。
[0196]
示例性的,缓冲状态报告c1可以为传统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或传统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传输质量要求d11的指示信息可以为逻辑信道d1的逻辑信道组号。基站200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逻辑信道组号和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利用逻辑信道d1的逻辑信道组合,确定传输质量要求d11。
[0197]
步骤803,基站200可以根据传输质量要求d11,为用户设备100分配空口资源d12,使得用户设备100使用空口资源d12向基站逻辑信道d11中的待传输数据包,从而使得逻辑信道d11中的待传输数据包的实际传输质量可以达到或接近传输质量要求d11。
[0198]
当基站200同时调度多个用户设备,空口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基站200可以为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分配较多的空口资源。
[0199]
在一个说明性示例中,基站200还可以从用户设备e1接收缓冲状态报告c2,缓冲状态报告c2包括逻辑信道d2的传输质量要求d21的指示信息。逻辑信道d2为用户设备e1的逻辑信道,具体可以为图4a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逻辑信道,或者为图4b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子信道。用户设备e1是不同于用户设备100的用户设备。
[0200]
基站200可以根据传输质量要求d21的指示信息,确定传输质量要求d21。
[0201]
基站200在根据传输质量要求d11为用户设备100分配空口资源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传输质量要求d21为用户设备e1分配空口资源d22。
[0202]
其中,若传输质量要求d21低于传输质量要求d11,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例如,缓冲状态报告c2中的缓冲大小和缓冲状态报告c1中的缓冲大小相等),可以为用户设备 100多分配空口资源,也就是说,空口资源d12多于空口资源d22。
[0203]
在另一个说明性示例中,基站200还可以从用户设备e2接收缓冲状态报告c3。缓冲状态报告c3可以为用于上报图4a或图4b所示的传统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也就是说,缓冲状态c3不包括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基站200在根据传输质量要求d11为用户设备100分配空口资源的同时,也为用户设备e2分配空口资源d32。其中,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例如,缓冲状态报告c2中的缓冲大小和缓冲状态报告c1中的缓冲大小相等),可以为用户设备100多分配空口资源,也就是说,空口资源d12多于空口资源d32。用户设备e1是不同于用户设备100的用户设备。
[0204]
在另一个说明性示例中,在缓冲状态报告c1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的情况下,缓冲状态报告c1可以报告多个增强子信道的缓冲状态。增强子信道可以参考图4b 所示实施例的介绍。
[0205]
可以设定缓冲状态报告c1为用于报告增强子信道d1和增强子信道d2的缓冲状态。相应地,缓冲状态报告c1包括增强子信道d1的传输质量要求d11的指示信息和增强子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d21的指示信息。
[0206]
基站200可以根据传输质量要求d11和传输质量要求d21,为增强子信道d1和增强子信道d2分配空口资源。其中,在增强子信道d1和增强子信道d2的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例如,增强子信道d1的缓冲大小和增强子信道d2的缓冲大小相等),当传输质量要求 d11高于传输质量要求d21时,可以为增强子信道d1多分配空口资源,也就是说,为增强子信道d1分配的空口资源多于为强子信道d1分配的空口资源。
[0207]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并且可以按照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为重要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
[0208]
接下来,在一个具体实例中,结合表图9a、图9b、图9c、图9d、图9e,对基站分配空口资源的方案进行示例介绍。
[0209]
参阅图9a,可以设定基站通过其接收接口,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接收到ue2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ue3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ue1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基站的调度功能实体可以根据 ue2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ue3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ue1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为ue2、ue3、 ue1分配空口资源,以进行上行传输。
[0210]
可以设定ue1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表示的传输质量要求,高于ue2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表示的传输质量要求;ue2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表示的传输质量要求,高于ue3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表示的传输质量要求。则调度功能实体可以分别向ue1、ue2、ue3 下发上行传输指令,以向各ue指示用于上行传输的空口资源。其中,根据上行传输指令指示的空口资源,ue1可以最先向基站发送数据包,然后,ue2可以向基站发送数据包,再然后, ue3可以向基站发送数据包。
[0211]
接下来,具体介绍空口资源分配方案。
[0212]
示例性的,调度功能实体可以分别根据ue1反馈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确定ue1在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1上的信号质量m11、在rb2上的信号质量m12、在rb3上的信号质量m13,等等。基站可以分别根据ue2反馈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ue2在rb1上的信号质量m21、在rb2上的信号质量m22、在rb3 上
的信号质量m23,等等。基站可以分别根据ue3反馈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确定ue3在rb1上的信号质量m31,在rb2上的信号质量m32,在rb3上的信号质量 m33,等等。信号质量m11、信号质量m12、信号质量m13、信号质量m21、信号质量m22、信号质量m23、信号质量m31、信号质量m32、信号质量m33等可以组成如表2所示的信道质量矩阵m。
[0213]
表2,信道质量矩阵m
[0214] rb1rb2rb3

ue1m11m12m13

ue2m21m22m23

ue3m31m32m33

[0215]
功能调度实体可以根据信道质量矩阵m,给ue1、ue2、ue3分配rb。分配结果可以如图 9b所示。其中,图9b所示的曲线表示了对应ue在各rb上的信号质量。
[0216]
示例性的,功能调度实体可以根据各ue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对应的调制方式和能传输的比特(bit)数,以及各ue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缓冲大小,得到各ue各自的实际业务数据量矩阵r=(q,n)。其中,q表示cqi对应的最大传输量(由调制方式和能传输的比特数确定),n为缓冲状态报告中缓冲大小。可以设定ue3对应的q大于n,可以将ue3多余rb分给ue1。可以得到如9c所示的rb分配结果。
[0217]
示例性的,各ue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包括5g qos标识符(5gqos identifier,5qi)。功能调度实体可以根据各ue对应的5qi在图9c所示的rb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对rb进行再分配。其中,ue1对应的5qi高于ue3对应的5qi,可以从已分配给ue3的rb中划出一部分 rb,并分配给ue1,得到如图9d所示的rb分配结果。
[0218]
功能调度实体可以根据各ue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的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质量,在图9d所示的rb分配结果上,对rb进行再分配。其中,ue1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最高,ue3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最低,可以继续从已分配给ue3的rb中划出一部分rb,并分配给ue1,得到如图9e所示的rb分配结果。
[0219]
调度功能实体可以向ue下发上行授权指令,以向ue指示为该ue所分配的空口资源(rb),使得ue可以根据所分配的空口资源进行上行传输。
[0220]
由此,当ue1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高于ue3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时,可以在ue1的空口质量比ue3的空口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可以为ue1分配较多的空口资源,实现了空口资源与 ue业务的精确匹配,提升了用户通信体验。
[0221]
基于上述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预设的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a所示的增强逻辑信道和图4b所示的增强子信道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22]
参考图10,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223]
步骤1001,获取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应用运行在所述用户设备上。
[0224]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a和图4b所示的数据包生成模块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25]
步骤1003,当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有第一标识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作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所述第一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包需要按照所述第一
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发送。第一标识也可以称为重要性标识。
[0226]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a和图4b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27]
步骤1005,向基站发送第一缓冲状态报告,所述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第一空口资源。
[0228]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5a、图5b、图6a、图6b、图6c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29]
步骤1007,使用所述第一空口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230]
可以理解,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缓冲状态报告,为对应的逻辑信道分配空口资源。然后,通过上行授权指令,通知用户设备该空口资源。由此,用户设备可以使用该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该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2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二逻辑信道,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不对应传输质量要求,或者,所述第二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质量要求低于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二数据包;当所述第二数据包没有携带第一标识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作为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232]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a和图4b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33]
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个说明性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为零,且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不为零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的缓冲状态报告,以使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二逻辑信道分配第二空口资源;使用所述第二空口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中待传输数据包。
[0234]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对图5a、图5b、图6a、图6b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35]
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个说明性示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属于同一数据流。
[0236]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a和图4b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包括多个信道,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包括多个不同传输质量要求,所述多个信道中的信道和所述多个不同传输质量要求中的传输质量要求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传输质量要求标识;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作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包括:从所述多个信道中,确定与所述传输质量要求标识匹配的第一信道;将所述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238]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4b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39]
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个说明性示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为短缓冲状态报告介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short bsr mac ce);当所述第一信道为非空信道中传输质量要求最高的信道时,所述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消息,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为所述第一信道分配空口资源;所述非空信道为所述多个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0240]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5a、图5b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41]
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个说明性示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为长缓冲状态报告介
质访问控制控制单元(long bsr mac ce);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和用于指示第二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的信息,以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和所述第二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分别为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分配空口资源;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为所述多个信道中具有待传输数据包的信道。
[0242]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6a、图6b、6c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4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逻辑信道组号(lcg id)字段、缓冲大小 (buffer size)和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传输质量要求指示信息字段中的比特指示。
[0244]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5b、图6b、图6c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预先配置有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和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对应关系,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缓冲状态报告中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标识。
[0246]
具体可以参考上文对图5a、图6a所示各实施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024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质量要求包括时延要求和/或误码率要求。
[0248]
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并且可以按照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为重要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
[0249]
参阅图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100,配置于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配置有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对应预设的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装置1100可以包括:
[0250]
获取单元1110,用于获取第一应用产生的第一数据包,第一应用运行在用户设备上;
[0251]
放入单元1120,用于当第一数据包携带有第一标识时,将第一数据包作为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第一标识用于表示第一数据包需要按照第一传输质量要求进行空口发送;
[0252]
发送单元1130,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缓冲状态报告,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以使基站根据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第一空口资源;
[0253]
发送单元1130还用于使用第一空口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254]
装置1100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上文对图10所示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025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数据包为粒度的空口调度,并且可以按照预设的传输质量要求为重要数据包申请空口资源,保障了重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
[0256]
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200,包括:
[0257]
接收单元1210,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缓冲状态报告,第一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传输质量要求的指示信息,第一传输质量要求是第一逻辑信道的传输质量要求;
[0258]
分配单元1220,用于根据第一传输质量要求,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第一空口资源,以使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空口资源发送第一逻辑信道中的待传输数据包。
[0259]
装置1200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上文对图8所示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026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缓冲状态报告中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质量为用户设备分配空口资源,从而保障了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的上行传输质量,改善了用户通信体验。
[0261]
上文主要从方法流程的角度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技术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0262]
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1300。用户设备1300可以包括处理器1310、存储器1320和收发器1330。存储器1320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可被处理器1310执行。当该指令在被处理器1310执行时,用户设备1300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操作,例如图10所示各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而言,处理器1310可以进行数据处理操作,收发器1330可以进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操作。
[0263]
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1400。基站1400可以包括处理器1410、存储器1420和收发器1430。存储器1420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可被处理器1410执行。当该指令在被处理器1410执行时,基站1400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基站所执行的操作,例如图8所示各实施例中基站所执行的操作。具体而言,处理器1410可以进行数据处理操作,收发器1430可以进行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操作。
[0264]
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 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0265]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
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0266]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