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4:19: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床。


背景技术:

2.市面上普遍存在较多的智能床,仅头部、脚部单独升降。两个人使用, 会影响到另一人。床体整体厚度较高,重量较大,不利于包装及运输,而且 成本较高;不利于床跟围边的搭配使用,尤其是不能搭配较矮的围边,会露 出床架;床底的储物空间就会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床,以解决如何缩小智能床体积和双人使用过程中 互相干扰的技术问题。
4.为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床,该智能床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 第三床板、第四床板、第五床板、第六床板、第一翻转装置、第二翻转装置、 第三翻转装置和床框架;其中,并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床板和所述第二床板、所 述第三床板、所述第四床板、所述第五床板、所述第六床板依序设于所述框架 的顶端,所述第一床板和所述第二床板分别与所述第三床板的铰接,所述第三 床板和所述第四床板与所述床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床板、所述第五床板、 所述第六床板依序铰接;在平放状态下,各床板依序水平排列于所述床框架的 顶端;在翻转状态下,所述第一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框架 向上翻转,所述第二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框架向上翻转, 所述第三翻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五床板相对于所述床框架向上翻转。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二翻转装置和所述第三翻转装置均 包括:两个滑动杆、翻转杆和驱动部件;其中,两个滑动杆分别设于所述翻转 杆的两端呈类h字形;所述滑动杆的中部朝向所述床框架的顶部突起呈钝角v 字形,所述滑动杆的首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所述滑动杆的中部设有可转 动的第二滚轮,所述滑动杆的尾部与所述床框架铰接;所述翻转杆位于所述滑 动杆的中部至所述滑动杆的尾部之间;所述驱动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杆 和所述床框架铰接,所述驱动部件的推力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滚轮至所述第二 滚轮的水平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滚轮至所述第二滚轮的水平方向指向其所在的 翻转装置驱动床板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滑动杆、 所述第一床板、所述第二床板和所述第五床板六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6.进一步地,所述床框架的底部设有三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翻转 杆的下方;在平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滚轮与其上方的床板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床框架包括:前框架、后框架,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 铰接。
8.进一步地,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通过至少两个双自由旋转件铰接,所 述双自由旋转件包括:两个基件、两个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其中,两个 基件呈轴对称并分别固设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两个第一限位件呈轴对 称并分别固设于两个基件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两个基件转动连接且位于 两个第一限位件之间,两个第一限位件与
所述第二限位件相配合;当所述前框 架与所述后框架处于同一水平,两个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接触阻止所 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向上翻转,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后框架可向下翻转直至相 互平行。
9.进一步地,根据如下公式(1)和公式(2)调整所述翻转装置在所述平放状态下 的水平方向的重力臂、第一阻力臂和第二阻力臂的长度和位置,以减小各翻转 装置在所述平放状态下的竖直方向的动力臂的长度:
10.f1=(g
×
l3)
÷
l1
ꢀꢀꢀꢀꢀꢀꢀꢀꢀꢀꢀꢀꢀꢀꢀꢀꢀꢀꢀꢀꢀꢀꢀ
(1);
11.l2》(f1
×
l4)
÷fꢀꢀꢀꢀꢀꢀꢀꢀꢀꢀꢀꢀꢀꢀꢀꢀꢀꢀꢀꢀꢀꢀꢀ
(2);
12.其中,l1表示第一阻力臂,l2表示动力臂,l3表示重力臂,l4表示第二 阻力臂,g表示床板负重,f表示推力,f1表示阻力;
13.其中,第一阻力臂在第二阻力臂上方。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板、所述第二床板和所述第五床板均设有镂空孔, 所述镂空孔位于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翻转杆铰接处的上方。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为线性推杆。
16.进一步地,所述线性推杆为只推式。
17.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床板和所述后 框架铰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三相耳攀,所述三相耳攀包括:第一耳 板、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其中,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分别与所述第 三耳板的相邻边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以第三耳板为 基面朝向相反的方向;所述滑动杆的尾部通过三相耳攀与所述床框架铰接。
19.进一步地,滑动杆与翻转杆的夹角处设有强化板。
20.进一步地,翻转杆上固设有u形耳攀,驱动部件通过u形耳攀与翻转杆 铰接。
21.进一步地,还包括:档杆,所述档杆为三处折弯,中间直边和侧面第一 处折弯边用于阻挡,侧面第一处折弯边与第六床板垂直,第二处折弯边与第 六床板接触,第三处折弯边可拆卸的设于第六床板上。
22.进一步地,所述床框架包括:前上框架、前下框架、两对头部连杆和后框 架:其中,所述前下框架与所述后框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前上框架的底部 设有成对的滚轮,所述前下框架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滚轮相匹配的轨道;所述前 上框架与所述第三床板连接,所述前上框架可沿床板的水平翻转方向在所述前 下框架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所述第二翻转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前 下框架的尾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头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前下框架的首部可转动 连接,所述头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板或所述第二床板背部的尾部可转 动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板与所述第四床板的交界处下方设有垫板。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板和所述第二床板各自与所述第三床板的铰接点位 于各自的两侧。
25.进一步地,所述前下框架和所述后框架的顶部边缘成对的设有多个顶柱。
26.本发明通过优化翻转装置的结构和配备以及双自由旋转件,尽可能的控 制智能床的体积,并方便双人使用且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 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智能床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智能床的仰视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翻转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翻转机构力臂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双自由旋转件的局部放大图;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滑动杆的局部放大图;
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智能床的仰视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首部、2-尾部;
37.11-第一床板、12-第二床板、13-第三床板、14-第四床板、15-第五床板、 16-第六床板、17-第一翻转装置、18-第二翻转装置、19-第三翻转装置、20
-ꢀ
床框架、21-滑动杆、22-翻转杆、23-驱动部件、24-双自由旋转件、25-镂空 孔、26-连杆、27-三相耳攀、28-档杆、29-垫板、30-顶柱30;
38.201-限位杆、202-前框架、203-后框架、211-第一滚轮、212-第二滚轮、 221-强化板、222-u形耳攀、241-基件241、242-第一限位件、243-第二限位 件、271-第一耳板、272-第二耳板、273-第三耳板、2431-弧形槽;
39.2021-前上框架、2022-前下框架、2023-头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智能床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的一种智能床的仰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床包括:第 一床板11、第二床板12、第三床板13、第四床板14、第五床板15、第六 床板16、第一翻转装置17、第二翻转装置18、第三翻转装置19和床框架 20;其中,并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床板11和所述第二床板12、所述第三床板 13、所述第四床板14、所述第五床板15、所述第六床板16依序设于所述框 架的顶端,所述第一床板11和所述第二床板12分别与所述第三床板13的 铰接,所述第三床板13和所述第四床板14与所述床框架20固定连接,所 述第四床板14、所述第五床板15、所述第六床板16依序铰接;在平放状态 下,各床板依序水平排列于所述床框架20的顶端;在翻转状态下,所述第 一翻转装置17驱动所述第一床板11相对于所述床框架20向上翻转,所述 第二翻转装置18驱动所述第二床板12相对于所述床框架20向上翻转,所 述第三翻转装置19驱动所述第五床板15相对于所述床框架20向上翻转。
42.第一床板11、第二床板12是两块独立活动的床头板,独立地铰接在第 三床板13的同一侧,并由第一翻转装置17、第二翻转装置18独立驱动, 能单独控制第一床板11、第二床板12的翻转角度。第三翻转装置19用于 驱动第五床板15的翻转。双人使用时,可以各自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能 够改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零平面设计,无零件凸出床底, 不影响床下空间使用,可以无床脚使用。床底可利用空间大,可选配围边范 围广。
43.优选地,各床板之间的铰接点位于相邻床板交界的两侧,在不影响其他 结构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外侧,防止在角上单点受力时床板翘曲,导致床面不 平整。
44.智能床还包括:主控盒和遥控器,主控盒与遥控器通信连接,主控盒与 第一翻转装置17、第二翻转装置18和第三翻转装置19电连接,用户通过 遥控器向主控盒发出指令,控制第一翻转装置17、第二翻转装置18和第三 翻转装置19的驱动各自对应的床板翻转情况,方便快捷。
45.主控盒中设有三个信号收发装置,主控盒通过三个信号收发装置分别与 第一翻转装置17、第二翻转装置18和第三翻转装置19电连接,三个信号 收发装置用于接收不同频率的信号或不同类型的信号,以防止翻转装置产生 干涉。
46.当然,也可将第五床板15和第六床板16按照第一床板11和第二床板 12的方式分割开,并通过两个驱动部件23分别驱动翻转,与第一床板11 和第二床板12的驱动方式相同或相似,不再赘述。
47.智能床还包括:按摩装置,按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任意床板上。用 于对用户仅需按摩。
48.进一步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翻转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 3所示,所述第一翻转装置17、所述第二翻转装置18和所述第三翻转装置 19均包括:两个滑动杆21、翻转杆22和驱动部件23;其中,两个滑动杆 21分别设于所述翻转杆22的两端呈类h字形;所述滑动杆21的中部朝向 所述床框架20的顶部突起呈钝角v字形,所述滑动杆21的首部1设有可 转动的第一滚轮211,所述滑动杆21的中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滚轮212,所 述滑动杆21的尾部2与所述床框架20铰接;所述翻转杆22位于所述滑动 杆21的中部至所述滑动杆21的尾部2之间;所述驱动部件23的两端分别 与所述翻转杆22和所述床框架20铰接,所述驱动部件23的推力水平方向 与所述第一滚轮211至所述第二滚轮212的水平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滚轮 211至所述第二滚轮212的水平方向指向其所在的翻转装置驱动床板的转动 轴线;所述第一滚轮211、所述第二滚轮212、所述滑动杆21、所述第一床 板11、所述第二床板12和所述第五床板15六者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49.滑动杆21与床框架20铰接,滑动杆21采用弯曲结构,即中部呈钝角, 该钝角为120
°
至170
°
。驱动部件23推动床板翻转时,翻转杆22带动滑 动杆21以滑动杆21与床框架20铰接点为转轴转动,第二滚轮212在对应 的床板底面上滚动,推动相应的床板相对于床框架20向上翻转,在被推动 的床板相对于床框架20翻转至20
°
至30
°
时,第一滚轮211才与床板底面 接触并在其底面滚动,仅一个滚轮时,支撑组件翻转20
°
至30
°
时会出现 非常大的阻力,增设另一个滚轮可以克服该阻力,保证床板平稳翻转,且该 驱动装置的结构降低了智能床的厚度,智能床更薄。
50.此外,各翻转装置与床板并非连接关系,一旦有物体阻止床板下落,翻 转装置与床板之间从接触状态变为非接触状态,防止夹伤。
51.优选地,滑动杆21与翻转杆22的夹角处设有强化板221。增强滑动杆 21与翻转杆2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翻转装置的强度。滑动杆21和强化 板221均为片状,在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小部件的质量和体 积,有助于降低智能床质量和体积。
52.优选地,翻转杆22上固设有u形耳攀222,驱动部件23通过u形耳攀222与翻转杆22铰接,结实耐用,方便生产和组成。
53.优选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翻转机构力臂示意图,如图4所示, 根据如下公式(1)和公式(2)调整所述翻转装置在所述平放状态下的水平方向 的重力臂、第一阻力臂和第二阻力臂的长度和位置,以减小各翻转装置在所 述平放状态下的竖直方向的动力臂的长度:
54.f1=(g
×
l3)
÷
l1
ꢀꢀꢀꢀꢀꢀꢀꢀꢀꢀꢀꢀꢀꢀꢀꢀꢀꢀꢀꢀꢀꢀꢀ
(1);
55.l2》(f1
×
l4)
÷fꢀꢀꢀꢀꢀꢀꢀꢀꢀꢀꢀꢀꢀꢀꢀꢀꢀꢀꢀꢀꢀꢀꢀꢀ
(2);
56.其中,l1表示第一阻力臂,l2表示动力臂,l3表示重力臂,l4表示 第二阻力臂,g表示床板负重,f表示推力,f1表示阻力;
57.其中,第一阻力臂在第二阻力臂上方。
58.阻力f1即自第二滚轮212与滑轨接触点起垂直于床框架20的力,负重 g即垂直于第二滚轮212接触的床板中点的重力,重力臂l3即与第二滚轮 212接触床板的中点至该床板转动轴线的直线距离,阻力臂l1即自第二滚 轮212与床板接触点至该床板转动轴线的直线距离,动力臂l2即自滑动杆 21与床框架20铰接点起至推力f延长线的直线距离。
59.动力臂l2长度与翻转装置厚度成正比例关系,即动力臂l2长度越短, 翻转装置厚度越薄,进而影响智能床的厚度。例如,增加第一阻力臂长度、 减小重力臂长度,以减小阻力,在减小阻力的情况下,减小第二阻力臂长度, 以进一步减小动力臂长度等。在f《3000n、g》1285n时,即智能床承受人 体重量的情况下,通过受力分析,模拟更改力臂位置,计算受力的变化,找 到最佳的力臂,优化智能床力臂结构,减少智能床的厚度,使其变薄,有效 的控制智能床的体积,降低运输成本。
6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床框架20的底部设有三个限位杆201, 所述限位杆201位于所述翻转杆22的下方;在平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滚轮 212与其上方的床板接触。
61.驱动部件23不工作时,各翻转装置失去支撑,翻转装置在竖直空间上 会超出床框架20的底面,限位杆201给予各翻转装置有效的支撑,将翻转 装置限制在床框架20的底面与相应床板的底面之间,取代驱动部件23承受 重力,延长驱动部件23的使用寿命。床板未进行翻转处于平放状态时,第 二滚轮212与其对应的床板底面接触并配合限位杆201给予床板有效的支 撑,减少了不必要的行程,驱动装置一旦工作,床板随即向上翻转,给予用 户指令更快的反馈。最重要的是,限位杆201还通过限制翻转杆22限制了 各翻转装置的最低位置,进一步减少智能床的厚度,缩小智能床积,方便运 输也更薄。
62.进一步地,所述床框架20包括:前框架202、后框架203,所述前框架 202和所述后框架203铰接。
63.根据智能床的尺寸选择合适的铰接方式,就能实现智能床的折叠,将智 能床的长度减少一半,极大的缩减了智能床的包装纸尺寸,方便运输的同时 极大的节约了运输成本,在跨国运输中尤为明显,增强在海外市场的价格优 势。
64.优选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双自由旋转件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 所示,所述前框架202和所述后框架203通过至少两个双自由旋转件24铰 接,所述双自由旋转件24包括:两个基件241、两个第一限位件242和第 二限位件243;其中,两个基件241呈轴对称并分别固设于所述前框架202 和所述后框架203,两个第一限位件242呈轴对称并分别固设于两个基件241 上,所述第二限位件243分别与两个基件241转动连接且位于两个第一限位 件242之间,两个第一限位件242与所述第二限位件243相配合;当所述前 框架202与所述后框
架203处于同一水平,两个第一限位件242与所述第二 限位件243接触阻止所述前框架202与所述后框架203向上翻转,所述前框 架202与所述后框架203可向下翻转直至相互平行。
65.第二限位件243的两端通过旋转轴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基件241转动 连接,第二限位件243与两个基件241间沿旋转轴可相对转动,两个基件 241上分别固设一第一限位件242。两个第一限位件242的水平方向上朝向 第二限位件243的边缘设有容纳第二限位转动的弧形槽2431,第一限位件 24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与第二限位件243配合形成了限制前框架202和后框 架203相对转动的极限位置,第一限位件24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间为容纳第 二限位件243转动的弧形槽2431。第二限位件243为类三角形,三个角均 为圆角,第二限位件243的两个圆角分别与两个基件241转动连接,与基件241转动连接的两个圆角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两个第一限位件242分布于第 二限位件243的两侧。当前框架202与后框架203以两者的铰接轴线为中心 达到同一水平位置,弧形槽2431的一端与第二限位件243接触以阻止前框 架202与后框架203继续向上转动,形成平整的床面,无需在折叠处增设床 脚进行支撑;但前框架202与后框架203可向下转动直至以铰接轴线为中心 形成对折达到相互平行的位置,此时可将弧形槽2431的另一端设成与圆角 三角形的第二限位件243接触,起到限位、减少晃动的作用。
66.第二限位件243与两个基件241通过两个旋转轴分别与前框架202和后 框架203转动连接实现床框架20的相对旋转折叠,两个旋转轴通过紧固件 穿过基件241和第一限位件242上的通孔将所述基件241和第一限位件242 转动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丝或螺栓,也可采用铆接。折叠时,可以从 前框架202向后框架203折叠,也可以从后框架203向前框架202折叠,最 重要的是两个旋转轴之间的间距、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旋转轴可以为销 轴,也可以为垫片转轴、心轴、丝杠等可转动轴。能够实现前框架202和后 框架203的并拢,双转轴铰接将单转轴铰接所需要的自由度从床框架20的 水平方向转移至前框架202和后框架203的厚度方向上,不增加前框架202 和后框架203厚度的情况下还减少了前框架202和后框架203的长度,缩小 了折叠后的包装尺寸,降低运费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67.优选地,可采用等边类三角形设计,也可采用类梯形结构,在边与边交 汇处采用圆角设计,圆角半径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便于分割生产,减少边 角料,压缩成本。
68.优选地,第二限位件243的下边缘两端部为圆角,旋转折叠时该圆角沿 弧形槽2431滑动,完成折叠动作,两个圆角之间优选采用直线面,使折叠 完成状态时第一限位件242的上边缘与第二限位件243上边缘更好的卡位。
69.此外,第二限位件243还选择为长方形,第一限位件242还可选为凸块 设置在基件241上位于长方形第二限位件243的上边缘。当前框架202与后 框架203以两者的铰接轴线为中心达到同一水平位置,凸块与长方形第二限 位件243的上边缘接触,阻止前框架202与后框架203继续向上转动,形成 平整的床面,无需在折叠处增设床脚进行支撑;但不影响前框架202与后框 架203向下转动。
70.优选地,所述的双自由旋转件24以及床框架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床 架中间都用最小的管件支撑焊接,保证框架的焊接稳定性。
71.可选地,智能床还可只设一个双自由旋转件24,配合可双向旋转的铰 接。采用常用轴连接之处,增加床腿以增强支撑。
7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床板11、所述第二床板12和所述第 五床板15均设
有镂空孔25,所述镂空孔25位于所述驱动部件23与所述翻 转杆22铰接处的上方。
73.各床板上均可设置镂空孔25,镂空孔25的大小、排列方式可以根据需 要设置。镂空孔25能够降低智能床的重量,还能够避免与驱动部件23的剐 蹭,还可容纳驱动部件23与翻转杆22的铰接部位,进一步降低智能床的厚 度。
7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部件23为线性推杆。
75.线性推杆成本较低,且方便控制智能床的体积,简单实用。
76.驱动部件23的长度以及与床框架20铰接的具体位置,可根据智能床的 设计需要调整,通用性强。
77.优选地,所述线性推杆为只推式。只推式线性推杆仅输出推力,而输出 拉力,也就是说床板下降的过程中仅依靠重力下落,滑动杆21和翻转杆22 同样也是依靠自身重力下降,配合个滚轮与床板的接触式滑动相配合,完全 避免了床板和翻转装置造成夹伤的危险。
7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智能床还包括:连杆26,所述连杆26的两端 分别与所述第六床板16和所述后框架203铰接。
79.第三翻转装置19驱动第五床板15翻转时,与第五床板15铰接的第六 床板16的首部1跟随抬升,第六床板16翻转至一定角度时,在连杆26的 配合下,第六床板16的尾部2会以连杆26为旋转半径翻转至一定高度。连 杆26的长度以及与第六床板16和后框架203铰接的位置可以根据能床具体 结构调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第六床板16的尾部2无法抬升。第六床板 16的尾部2抬升将人体的脚部抬升起来,使得人体曲线更加舒缓,用户体 验更好,还可以减少智能床内部翻转装置,且不影响第六床板16抬升,还 可减轻智能床重量,缩小智能床体积,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
80.进一步地,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滑动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 所述滑动杆21还包括:三相耳攀27,所述三相耳攀27包括:第一耳板271、 第二耳板272和第三耳板273;其中,所述第一耳板271和所述第二耳板272 分别与所述第三耳板273的相邻边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板271和所 述第二耳板272以第三耳板273为基面朝向相反的方向;所述滑动杆21的 尾部2通过三相耳攀27与所述床框架20铰接。
81.三相耳攀27可采用钣金或焊接方式成型,第一耳板271与滑动杆21的 尾部2铰接,第二耳板272和第三耳板273与床框架20固定连接。加固了 传统耳攀,均衡前框架202的局部受力,防止拉裂管子或者焊缝,同时还方 便与床框架20的快速焊接。
8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智能床还包括:档杆28,所述档杆28为三处 折弯,中间直边和侧面第一处折弯边用于阻挡,侧面第一处折弯边与第六床 板16垂直,第二处折弯边与第六床板16接触,第三处折弯边可拆卸的设于 第六床板16上。
83.档杆28用于限制床垫与床板的位置,尤其是当床板进行翻转时,档杆 28可设置在床板翻转的水平方向上,用于防止床垫滑落。可拆卸的方式便 于拆装,更加方便。
84.进一步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智能床的仰视图,如图7所示, 所述床框架包括:前上框架2021、前下框架2022、两对头部连杆2023和后框 架202:其中,所述前下框架2022与所述后框架20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前 上框架2021的底部设有成对的滚轮,所述前下框架2022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滚 轮相匹配的轨道;所述前上框架2021与所述第三床板连接,所述前上框架2021 可沿床板的水平翻转方向在所述前下框架2022上往复移动;所
述第一翻转装置 17和所述第二翻转装置18的固定端与所述前下框架2022的尾部2可转动连接; 所述头部连杆2023的一端与所述前下框架2022的首部1可转动连接,所述头 部连杆20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板11或所述第二床板12背部的尾部2可转 动连接。
85.第一床板11或第二床板12翻转时,受到各自头部连杆2023的约束与 前下框架2022的首部1直线距离不会改变,在可往复滑动的前上框架2021 配合下,第一床板11、第二床板12和第三床板13均向智能床的首部1靠 拢,可单独实现靠墙功能,满足双人使用的不同需求;避免第一床板11或 第二床板12与其他物体之间的间距扩大,避免床板下方机械结构的暴露出 来,既不想美观,也防止出现夹伤的情况。
8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床板13与所述第四床板14的交界处下方设有垫板29。
87.垫板29用于填补前上框架2021移走第三床板13与第四床板14产生的 空隙,防止床垫得不到支撑。
8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板11和所述第二床板12各自与所述第三床板13 的铰接点位于各自的两侧。
89.在不影响其他结构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外侧,有助于床板受力的均衡,防 止倾斜。
90.进一步地,所述前下框架2022和所述后框架202的顶部边缘成对的设有多 个顶柱30。
91.顶柱30的顶端与床框架20的顶端齐平,用于支撑床板,在不影响其他 结构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外侧,保证床板各部分水平高度一致,防止在角上单 点受力时床板翘曲,避免出现局部塌陷,保持床面平整。
9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 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 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 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 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93.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 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