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1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餐饮炊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


背景技术:

2.聚餐中经常会使用到盆体或锅体等炊具盛装食物,为便于加热,上述炊具的本体一般由金属制成,在盛装过热的食物时,会导致炊具温度升高,如果直接搬运转移炊具,则很容易被烫伤,因此会在炊具的外壁上安装提手,便于工作人员提起炊具。
3.相关技术中,一般在炊具的外壁上焊接或一体成型金属连接部,金属连接部与炊具的外壁固定,从而为使用者的手部提供更多的接触空间,但金属连接部存在导热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在金属连接部上包覆塑料以形成隔热件,起到隔热的作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发现,隔热件加工成型时,首先将金属连接部插设在注塑模具内,然后在注塑模具内注入熔融塑料,待熔融塑料凝固后即可形成包覆住金属连接部的隔热件,导致提手的加工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提手的加工效率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包括:金属连接部,所述金属连接部设置于炊具的外壁上;内隔热件,所述内隔热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其中一侧与内隔热件靠近炊具外壁的一侧面相通,所述第一容置槽其中一端与内隔热件的外表面相通;外隔热件,所述外隔热件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其中一侧与外隔热件靠近炊具外壁的一侧相通,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下侧与外隔热件的下表面相通;其中,金属连接部通过从第一容置槽的端部进入第一容置槽,金属连接部进入第一容置槽内时,金属连接部远离炊具的一端与第一容置槽相卡接,所述内隔热件的上侧位于第二容置槽内,使得第一容置槽的端部能够被外隔热件遮挡住。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隔热件和内隔热件可以另外用模具注塑成型,使得外隔热件和内隔热件可以与炊具同时进行生产,当需要组装出完整的提手时,只需要将金属连接部从第一容置槽的端部安装进第一容置槽内,此时,金属连接部能够卡设于内隔热件内,然后在将外隔热件安装在内隔热件的顶部,使得外隔热件能够遮挡住第一容置槽的端部,避免金属连接部从第一容置槽的端部脱离,即可达到可拆卸连接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的效果,使得外隔热件和内隔热件可以独立提手进行生产,当两者均生产完成后,在进行组装即可。
9.可选的,所述金属连接部包括:延长部,所述延长部其中一侧与炊具的外壁连接;
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位于延长部远离炊具外壁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靠近炊具的一侧与内隔热件的表面相通,所述第二槽体的下侧与第一槽体远离炊具的一侧的顶部相通,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端部均与内隔热件的表面相通;当金属连接部安装于第一容置槽内时,延长部和卡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延长部位于第一槽体内,并使卡接部位于第二槽体内,能够实现金属连接部与第一容置槽之间的卡接关系,从而使得金属连接部安装于内隔热件内时,内隔热件受到朝向远离炊具的方向的力或受到向上的托举力时,内隔热件不会与金属连接部分离。
11.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挡,所述第一限位挡滑移的安装于内隔热件上,所述第一限位挡能够在靠近炊具或远离炊具的位置之间滑移;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位于第二容置槽的顶部内,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第一限位挡朝向靠近炊具的位置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挡滑移至靠近炊具的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挡的下端位于第二槽体与内隔热件相通的一端内,且此时的第一限位挡与卡接部的端部相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于第二容置槽内的推动部推动第一限位挡与卡接部的端部相抵接,能够使内隔热件与金属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13.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限位挡,所述第二限位挡可以滑移的安装于内隔热件上,所述第二限位挡能够在靠近炊具或远离炊具的位置之间滑移;杠杆件,所述杠杆件的中部可以转动的安装于内隔热件上,所述杠杆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挡和第二限位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挡滑移至远离炊具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挡与卡接部靠近炊具的一侧面相抵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杠杆件和第二限位挡之间的配合,使得推动部推动第一限位挡朝向炊具所在方向移动时,第二限位挡会以杠杆件的中部为圆心朝向远离炊具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限位挡能够抵紧卡接部靠近炊具的一侧面,最终达到与内隔热件配合夹紧金属连接部的效果,使得内隔热件与金属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15.可选的,所述杠杆件包括: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安装于内隔热件内,所述转动柱能够以自身的轴线为圆心转动;联动板,所述联动板呈类等腰三角形状设置,所述联动板两腰边相反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挡和第二限位挡连接,所述联动板两等腰边相接的一端与转动柱连接,所述联动板的底边侧朝向靠近转动柱的方向内凹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杠杆件能够以转动柱的轴线为圆心进行转动,并且,由于联动板的底边侧朝向靠近转动柱的方向内凹设置,当第二限位挡抵紧卡接部靠近炊具的一侧面上,第二限位挡仍能够朝向炊具所在方向做一定的位移调整,具有一定的误差调
节能力。
17.可选的,所述内隔热件上设置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的上侧与内隔热件的表面相通;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上侧与第一让位槽相通;弧形活动槽,所述弧形活动槽设置有两道,两所述弧形活动槽的上侧均与第一让位槽相通,两所述弧形活动槽的下侧均与第二槽体相通;其中,所述转动柱插设于转动槽内,所述联动板位于第一让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挡和第二限位挡分别位于两道弧形活动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弧形活动槽,使得第一限位挡和第二限位挡的下端能够穿设至第二槽体周侧以与卡接部配合,利用第一让位槽和转动槽能够起到容纳由转动柱和联动板组合形成的杠杆件。
19.可选的,所述内隔热件上还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上表面以及远离炊具的一端均与内隔热件的表面相通,所述滑移槽靠近炊具的一端与安装有第一限位挡的弧形活动槽相通;其中,当内隔热件的上侧安装于第二容置槽内时,推动部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使得外隔热件朝向炊具所在方向推动时,推动部能够推动第一限位挡朝向靠近炊具的方向移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移槽能够起到导向推动部的效果,并起到让位的效果,使得推动部能够延伸至内隔热件上表面以下的部分,确保推动部能够推动第一限位挡。
21.可选的,所述内隔热件包括:上部分,所述上部分卡设于第二容置槽内,所述杠杆件安装于上部分内;中部分,所述中部分设置于上部分的下方,所述第二槽体位于中部分内;下部分,所述下部分设置于中部分的下方,所述下部分位于外隔热件的下表面外,所述第一槽体位于下部分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部分与外隔热件卡接,使得外隔热件与内隔热件连接时,外隔热件只能够做靠近炊具或远离炊具方向的移动,利用中部分和下部分之间的配合,使得工作人员托起炊具时,可以用手拖住中部分的下表面,并使得手指抵住下部分的侧边,避免被意外烫伤。
23.可选的,所述外隔热件上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与外隔热件下表面相通的一侧上,所述凸沿位于第二容置槽的槽壁上;其中,当内隔热件与外隔热件连接时,所述上部分的下表面与凸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中部分的侧面与凸沿的侧边贴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沿能够抵住上部分下表面的边缘部分,从而使得上部分只能够通过第二容置槽靠近炊具的一侧进出第二容置槽,使得使用者拖住外隔热件时,外隔热件不会直接与内隔热件分离。
25.可选的,所述外隔热件上还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设置于凸沿的侧面上,所述卡接凸起位于第二容置槽远
离炊具的一侧内;其中,所述中部分远离炊具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槽,当内隔热件与外隔热件连接时,所述卡接凸起卡设于卡接槽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接凸起与卡接槽之间的卡接配合,使得凸沿能够与中部分卡接,从而使得当外隔热件与内隔热件连接时,外隔热件受到远离炊具的拉力时,外隔热件不易直接与内隔热件分离。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与炊具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可以独立炊具进行生产,然后在组装,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内隔热件和外隔热件安装于炊具上时,能够与金属连接部保持紧固且稳定的连接关系,使得炊具在使用过程中,提手结构不会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提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提手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隔热件与金属连接部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安装前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安装后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与金属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隔热件和内隔热件的组装前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隔热件和内隔热件的组装后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隔热件和限位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炊具;2、内隔热件;21、第一容置槽;211、第一槽体;212、第二槽体;22、上部分;23、中部分;231、卡接槽;232、限位槽;24、下部分;25、第一让位槽;26、转动槽;27、弧形活动槽;28、滑移槽;3、外隔热件;31、第二容置槽;32、凸沿;321、限位卡;33、卡接凸起;34、推动部;35、第二让位槽;4、限位组件;41、杠杆件;411、联动板;412、转动柱;42、第一限位挡;43、第二限位挡;431、平切部;44、退料凸起;5、金属连接部;51、延长部;52、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参照图1和图2,该提手结构包括金属连接部5、内隔热件2、限位组件4和外隔热件3,金属连接部5设置于炊具1的外壁上,且金属连接部5位于内隔热件2内,限位组件4安装于内隔热件2内,以用于紧固连接金属连接部5和内隔热件2,内隔热件2的上部安装于外隔热件3内,以起到遮掩紧固件的效果。
32.参照图3,金属连接部5的横截面呈“l”字状,该金属连接部5包括延长部51和卡接部52,延长部51设置于炊具1的外壁上,卡接部52设置于延长部51远离炊具1的一侧上,且卡接部52位于延长部51的上表面;其中,在内隔热件2上设置有横截面呈“l”形状的第一容置槽21,第一容置槽21包括第一槽体211和第二槽体212,第一槽体211靠近炊具1的一侧与内
隔热件2的表面相通,第二槽体212的下侧与第一槽体211远离炊具1的一侧的顶部相通,第一槽体211和第二槽体212的端部均与内隔热件2的表面相通。
33.当金属连接部5需要安装于第一容置槽21内时,首先将内隔热件2与金属连接部5并排对齐,并使得金属连接部5对准第一容置槽21,然后将金属连接部5从第一容置槽21的端部插设于第一容置槽21内,使得延长部51和卡接部52分别位于第一槽体211和第二槽体212内即可。
34.参照图3和图4,内隔热件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部分22、中部分23和下部分24,当内隔热件2安装于炊具1上时,上部分22、中部分23和下部分24靠近炊具1的一侧均与炊具1的外壁贴合,此时,上部分22、中部分23和下部分24远离炊具1的一侧呈阶梯状排布;其中,第一槽体211位于下部分24内,第二槽体212位于中部分23内。
35.参照图5,在内隔热件2上设置有第一让位槽25、转动槽26、弧形活动槽27和滑移槽28;其中,第一让位槽25设置于上部分22内,且第一让位槽25的俯视呈扇形状设置,转动槽26的上端与第一让位槽25相通,且转动槽26位于第一让位槽25的竖直投影范围内,转动槽26靠近第一让位槽25的两腰边夹角处;其中,弧形活动槽27设置有两道,两道弧形活动槽27的轴线与第一让位槽25的轴线重合,两道弧形活动槽27的上端均与第一让位槽25相通,且两道弧形活动槽27均位于第一让位槽25的竖直投影范围内,两道弧形活动槽27分别位于第一让位槽25弧边的两端;其中,滑移槽28的长度方向沿着内隔热件2的宽度方向延伸,滑移槽28位于上部分22内,且滑移槽28与第一让位槽25相通。
36.当内隔热件2与金属连接部5连接时,其中一道弧形活动槽27位于炊具1外壁和卡接部52之间,另外一道弧形活动槽27远离炊具1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置槽21远离炊具1的一侧外,该道弧形活动槽27靠近炊具1的一端与第二槽体212的端部相通,且该道活动槽与第二槽体212相通的一端位于第二槽体212与内隔热件2的侧边相通的一端处。
37.参照图5和图6,限位组件4包括杠杆件41、第一限位挡42和第二限位挡43,杠杆件41包括联动板411和转动柱412,联动板411的俯视呈类等腰三角形状设置;其中,联动板411安装于第一让位槽25内,且联动板411的两等腰边相接的一端与转动柱412连接,转动柱412通过插设于转动槽26内以实现联动板411与内隔热件2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挡42和第二限位挡43分别设置于联动板411两腰边相反的一端上,且第一限位挡42和第二限位挡43分别位于两道弧形活动槽27内;其中,在第一限位挡42和第二限位挡43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平切部431,利用平切部431能够增加第一限位挡42和第二限位挡43与金属连接部5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38.第一限位挡42安装在内隔热件2之前,首先掰动限位组件4,此时第一限位挡42位于第二槽体212远离炊具1的一侧外,且第二限位挡43位于第二槽体212靠近炊具1的一侧上,从而使得金属连接部5能够顺利从第一容置槽21的端部插设于第一容置槽21内。
39.参照图7,当金属连接部5插设于第一容置槽21内后,推动第一限位挡42朝向靠近炊具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限位挡42与卡接部52的端部抵紧,此时,在杠杆件41的作用下,第二限位挡43会朝向远离炊具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限位挡43与卡接部52靠近炊具1的一侧面抵紧,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挡42、第二限位挡43与内隔热件2配合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夹紧金属连接部5。
40.参照图8和图9,外隔热件3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31,第二容置槽31的下侧与外隔热
件3的下表面相通,且第二容置槽31靠近炊具1的一侧与外隔热件3的侧面相通;其中,在外隔热件3内还设置有凸沿32,凸沿32位于第二容置槽31的两侧,凸沿32的下表面与外隔热件3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第二容置槽31的横截面呈倒“凸”字状。
41.当外隔热件3与内隔热件2连接在一起时,上部分22的上表面与第二容置槽31的顶部贴合,上部分22的下表面的边缘部分与凸沿32的上表面贴合,中部分23的侧面与凸沿32的侧面贴合,使得上部分22和中部分23能够充分填充于第二容置槽31内,下部分24则位于第二容置槽31外。
42.参照图8,在外隔热件3内还设置有若干道卡接凸起33,各道卡接凸起33均位于第二容置槽31远离炊具1的一侧内,且各道卡接凸起33均沿着外隔热件3的长度方向排布,在中部分23远离炊具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卡接槽231,当内隔热件2与外隔热件3连接时,卡接凸起33卡设于卡接槽231内;其中,卡接凸起33靠近炊具1的一端的宽度略大于卡接凸起33远离炊具1的一端的宽度,卡接槽231与卡接凸起33的形状大小相同设置,从而使得卡接凸起33能够卡设于卡接槽231内。
43.参照图10,在凸沿32的两端的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卡321,两道限位卡321分别位于外隔热件3的两端内,且两道限位卡321均位于第二容置槽31靠近炊具1的一侧内,在中部分23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槽232,两道限位槽232均位于中部分23靠近炊具1的一侧上。当外隔热件3与内隔热件2连接时,两道限位卡321分别位于两道限位槽232内,从而使得该提手结构组装完整时,外隔热件3更加不易与内隔热件2脱离。
44.参照图10,在外隔热件3内还设置有推动部34,推动部34位于第二容置槽31的顶部,当外隔热件3与内隔热件2连接时,推动部34位于滑移槽28内;其中,应注意的是,滑移槽28与安装有第一限位挡42的弧形活动槽27相通,当第一限位挡42远离炊具1时,第一限位挡42位于弧形活动槽27和滑移槽28重合的位置,从而使得外隔热件3朝向炊具1方向移动时,推动部34能够推动第一限位挡42朝向靠近炊具1的方向移动,当外隔热件3移动至最靠近炊具1的位置时,第一限位挡42位于卡接部52和推动部34之间,且第一限位挡42的外壁与卡接部52的端部以及推动部34的侧边紧密抵接。
45.其中,在外隔热件3内还设置有第二让位槽35,第二让位槽35的顶部与第二容置槽31相通,在联动板41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退料凸起44,退料凸起44位于第一限位挡42的正上方,当外隔热件3与内隔热件2紧固连接时,退料凸起44延伸至第二让位槽35内,从而使得外隔热件3朝向远离炊具1的方向移动时,外隔热件3能够带动退料凸起44朝向远离炊具1的方向移动,达到快速接触第一限位挡42与卡接部52抵紧关系的额外效果。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炊具的提手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能够独立金属连接部5进行生产的内隔热件2、外隔热件3和限位组件4,使得金属连接部5生产时,可以同步进行内隔热件2、外隔热件3和限位组件4的生产,在四者均生产结束后,在人工组装即可,内隔热件2、外隔热件3和限位组件4组装时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更加便捷、安全。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