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0:3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属于药剂配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田间葡萄生产过程中,葡萄的灰霉病是当前葡萄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特点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状物,该病主要症状是危害花、果、叶片并造成烂叶、烂果,此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加之危害果实,故造成的损失极大,因此,首先应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不能等到出现病斑时才施药,这样防治效果不理想,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配药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多个种类的药物进行混合搅拌,人工混合较为繁琐,而且对于固体药剂混合较为麻烦,影响药剂混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通过设置固体进料箱,能够对固体药剂进行粉碎,从而能够方便进行混合,保证混合质量;
4.2、通过设置液体进料箱,能够对液体药剂进行过滤,对液体药剂内含有的固体杂质滤除,同时通过计量阀进行定量加药;
5.3、通过设置搅拌杆,能够对药剂进行混合,同时螺旋叶能够方便药剂进行提升,配合对药剂进行充分混合,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所述混料筒顶部设置有进料腔,所述进料腔内安装有固体进料箱与液体进料箱,所述固体进料箱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固体进料箱内安装有粉碎叶轮,所述粉碎叶轮下方设置有研磨装置,所述液体进料箱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进料腔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进料腔一侧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混料筒内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混料筒底部设置有排出口。
8.进一步而言,所述研磨装置包括上研磨盘,所述上研磨盘与固体进料箱固定连接,所述上研磨盘底部设置有下研磨盘,所述下研磨盘底部通过环形滑轨与固体进料箱滑动连接。
9.进一步而言,所述粉碎叶轮与下研磨盘均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与驱动轴连接,所述上研磨盘顶部为中心凹陷的环形结构,所述下研磨盘顶部为与上研磨盘的匹配的锥形结构。
10.进一步而言,所述液体进料箱内壁设置有滑动卡扣,且所述过滤件与滑动卡扣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液体进料箱底部安装有计量阀。
11.进一步而言,所述过滤件包括次级过滤网,所述次级过滤网下方设置有主过滤网。
12.进一步而言,所述搅拌杆上方安装有螺旋叶,所述混料筒底部设置有支撑罩,且所
述支撑罩前侧开设有操作口。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固体进料箱,能够对固体药剂进行粉碎,从而能够方便进行混合,保证混合质量;
15.2、通过设置液体进料箱,能够对液体药剂进行过滤,对液体药剂内含有的固体杂质滤除,同时通过计量阀进行定量加药;
16.3、通过设置搅拌杆,能够对药剂进行混合,同时螺旋叶能够方便药剂进行提升,配合对药剂进行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固体进料箱结构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液体进料箱结构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混料筒结构图。
22.图中标号:1、混料筒;2、进料腔;3、固体进料箱;4、液体进料箱;5、进料口;6、粉碎叶轮;7、研磨装置;8、过滤件;9、旋转电机;10、动力腔;11、驱动轴;12、驱动电机;13、搅拌杆;14、排出口;15、上研磨盘;16、下研磨盘;17、滑动卡扣;18、计量阀;19、次级过滤网;20、主过滤网;21、螺旋叶;22、支撑罩;23、操作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4所示,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1,所述混料筒1顶部设置有进料腔2,所述进料腔2内安装有固体进料箱3与液体进料箱4,所述固体进料箱3顶部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固体进料箱3内安装有粉碎叶轮6,所述粉碎叶轮6下方设置有研磨装置7,能够对固体药剂进行粉碎,从而能够方便进行混合,保证混合质量,所述液体进料箱4内设置有过滤件8,能够对液体药剂进行过滤,对液体药剂内含有的固体杂质滤除,同时通过计量阀18进行定量加药,所述进料腔2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9,所述进料腔2一侧设置有动力腔10,所述动力腔10内安装有驱动轴11,所述驱动轴1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2,所述混料筒1内安装有搅拌杆13,能够对药剂进行混合,同时螺旋叶21能够方便药剂进行提升,配合对药剂进行充分混合,所述混料筒1底部设置有排出口14。
25.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杆13上方安装有螺旋叶21,所述混料筒1底部设置有支撑罩22,且所述支撑罩22前侧开设有操作口23。
26.如图2所示,所述研磨装置7包括上研磨盘15,所述上研磨盘15与固体进料箱3固定连接,所述上研磨盘15底部设置有下研磨盘16,所述下研磨盘16底部通过环形滑轨与固体进料箱3滑动连接,能够对粉碎后的固体药剂进行研磨,从而保证固体药剂的粉碎效果,有利于药剂混合,所述粉碎叶轮6与下研磨盘16均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与驱动轴11连接,所述上
研磨盘15顶部为中心凹陷的环形结构,所述下研磨盘16顶部为与上研磨盘15的匹配的锥形结构。
27.如图3所示,所述液体进料箱4内壁设置有滑动卡扣17,且所述过滤件8与滑动卡扣1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液体进料箱4底部安装有计量阀18,所述过滤件8包括次级过滤网19,所述次级过滤网19下方设置有主过滤网20,能够对液体药剂进行过滤,避免掺杂固体杂质影响药剂的质量。
2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固体药剂与液体药剂分别送入固体进料箱3与液体进料箱4,驱动电机12带动粉碎叶轮6与研磨装置7,对固体药剂进行粉碎,从而方便药剂进行融合,过滤件8对液体药剂进行过滤,进入混料筒1内,通过搅拌杆13对药剂进行混合,螺旋叶21带动药剂提升从而充分混合。
29.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1)顶部设置有进料腔(2),所述进料腔(2)内安装有固体进料箱(3)与液体进料箱(4),所述固体进料箱(3)顶部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固体进料箱(3)内安装有粉碎叶轮(6),所述粉碎叶轮(6)下方设置有研磨装置(7),所述液体进料箱(4)内设置有过滤件(8),所述进料腔(2)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9),所述进料腔(2)一侧设置有动力腔(10),所述动力腔(10)内安装有驱动轴(11),所述驱动轴(1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2),所述混料筒(1)内安装有搅拌杆(13),所述混料筒(1)底部设置有排出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装置(7)包括上研磨盘(15),所述上研磨盘(15)与固体进料箱(3)固定连接,所述上研磨盘(15)底部设置有下研磨盘(16),所述下研磨盘(16)底部通过环形滑轨与固体进料箱(3)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叶轮(6)与下研磨盘(16)均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与驱动轴(11)连接,所述上研磨盘(15)顶部为中心凹陷的环形结构,所述下研磨盘(16)顶部为与上研磨盘(15)的匹配的锥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进料箱(4)内壁设置有滑动卡扣(17),且所述过滤件(8)与滑动卡扣(1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液体进料箱(4)底部安装有计量阀(18)。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8)包括次级过滤网(19),所述次级过滤网(19)下方设置有主过滤网(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13)上方安装有螺旋叶(21),所述混料筒(1)底部设置有支撑罩(22),且所述支撑罩(22)前侧开设有操作口(2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药剂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所述混料筒顶部设置有进料腔,所述进料腔内安装有固体进料箱与液体进料箱,所述固体进料箱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固体进料箱内安装有粉碎叶轮,所述粉碎叶轮下方设置有研磨装置,所述液体进料箱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进料腔顶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进料腔一侧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混料筒内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混料筒底部设置有排出口,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药剂进行处理,同时方便进行混合。同时方便进行混合。同时方便进行混合。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刚 张海燕 崔锦辉 李晓勇 郝宁 姚旭航 郎加群 沈凤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北方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