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39: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


背景技术:

2.智能移动设备监测系统在最初投入使用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加上设备的范围较窄,控制和检测的范围较小,无法实现远距离的移动以及对设备本体的监控。如出现问题维修人员很难快速锁定问题进行故障的维护,此时需要厂商派出专人来解决,耗时耗力。监控系统的技术发展有限。由于监控系统的序列化和标准化水平低,监控系统升级受限,产品开发能力差,严重阻碍了监控系统的技术发展,且监控系统反馈抖动明显,不易实现流畅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实现远距离监控,监测防止抖动,视频画面清晰,方便流畅观察。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包括减震装置和监控装置,
6.监控装置包括pc机、中央控制器、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通用输入输出)扩展模块、usb接口扩展模块、监控反馈单元和摄像头;
7.pc机与中央控制器通过web服务器远程连接,中央控制器与gpio扩展和usb接口扩展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监控反馈单元与gpio扩展模块相连接;摄像头与usb接口扩展模块相连接;
8.减震装置包括安装盒体、减震板和减震组件,安装盒体设置在减震板上,减震板下设置有减震组件;usb接口扩展模块摄像头固定设置在安装盒体内;
9.减震组件包括伸缩柱、套筒和弹簧,弹簧套设在伸缩柱上,伸缩柱下端滑动连接套筒内壁,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套筒顶部和减震板;
10.安装时,gpio扩展模块预留螺丝口进行加固,使监控系统具有更好稳定性和结构鲁棒性。
11.减震板和减震组件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垫,减震橡胶垫固定设置在减震板的底面上,弹簧顶端与减震橡胶垫固定连接。
12.安装盒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凹槽,usb接口扩展模块设置在安装凹槽内。
13.摄像头固定在安装盒体侧板上。
14.摄像头高出在安装盒体侧板3-5cm。
15.所述监控反馈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相连接。
16.电机为步进电机。
17.所述减震组件的个数设为四个。
18.gpio扩展模块上设置有用于螺丝固定的通孔。
19.gpio扩展模块设置在安装盒体。
20.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避免了智能移动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的镜头抖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也减少了智能移动设备的开发成本。使得智能移动设备在行进过程中拍摄的视频流更平滑可观,让操作人员更容易判断此时的设备状态且不易受地形不平整、设备颠簸而影响监视效果,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21.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gpio扩展模块和gpio扩展模块单独设置,避免了系统板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通信延迟导致的性能局限,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基于物联网,实现了远程控制端对室内搜救机器人的监测与控制。通过web服务器通信实现人机界面操作,在提升机器人使用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示意图;
24.图2为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26.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包括减震装置和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包括pc机、中央控制器、gpio扩展模块、usb接口扩展模块、监控反馈单元和摄像头;
27.pc机与中央控制器通过web服务器远程连接,中央控制器与gpio扩展和usb接口扩展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监控反馈单元与gpio扩展模块相连接;摄像头与usb接口扩展模块相连接。
28.如图2所示,减震装置包括安装盒体1、减震板2和减震组件3,安装盒体1设置在减震板2上,减震板2下设置有减震组件;usb接口扩展模块摄像头固定设置在安装盒体1 内;
29.减震组件3包括伸缩柱、套筒和弹簧,弹簧套设在伸缩柱上,伸缩柱下端滑动连接套筒内壁,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套筒顶部和减震板2,所述减震组件的个数设为四个。
30.usb接口扩展模块和摄像头置于减震装置上,实现机械防抖。
31.所述监控反馈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相连接。
32.中央控制器采用树莓派,自身原有的gpio口较少,可完成功能具有局限性。gpio 扩展模块实现树莓派与51、stm32、arduino等开发板间数据相互通信,构成监控系统,本监控系统使用gpio扩展模块上接入stm32作为电机驱动的方式;gpio扩展模块、usb 接口扩展模块与树莓派实现高精度匹配;安装时,预留螺丝口进行加固,使监控系统具有更好稳定性和结构鲁棒性。
33.树莓派在作为服务器与远程控制端联系的同时,通过硬件扩展(gpio扩展模块、 usb接口扩展模块)分别连接电机驱动器和摄像头。既可通过视频流监控机器人的当前状
态,又可以实现pc机远程控制机器人的目的。
34.该监控系统以web服务器作为信息交互的载体,连接中央控制器和pc机双方,接入usb扩展模块的摄像头作为该智能移动设备的视觉监控单元,及时将智能移动设备所处环境以视频流的方式上传至web服务器,使得处在远端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获知设备状况,并在第一时间提供处理方案。通过gpio扩展模块完成对该智能移动设备包括电机控制在内的多项信号输出,信号的输出内容可由设计者自订,不属于本新型专利范畴,在此不多赘述,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采用现有技术,对监控方法没有进行改进。
35.减震板2和减震组件3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垫,减震橡胶垫固定设置在减震板2的底面上,弹簧顶端与减震橡胶垫固定连接。
36.安装盒体1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凹槽,usb接口扩展模块设置在安装凹槽内。
37.摄像头固定在安装盒体1的侧板上。
38.所述监控反馈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相连接,电机为步进电机。
39.gpio扩展模块上设置有用于螺丝固定的通孔。
40.gpio扩展模块设置在安装盒体1内。
4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和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包括pc机、中央控制器、gpio扩展模块、usb接口扩展模块、监控反馈单元和摄像头;pc机与中央控制器通过web服务器连接,中央控制器与gpio扩展和usb接口扩展模块都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监控反馈单元与gpio扩展模块相连接;摄像头与usb接口扩展模块相连接;减震装置包括安装盒体(1)、减震板(2)和减震组件(3),安装盒体(1)设置在减震板(2)上,减震板(2)下设置减震组件(3);usb接口扩展模块和摄像头固定设置在安装盒体(1)内;减震组件(3)包括伸缩柱、套筒和弹簧,弹簧套设在伸缩柱上,伸缩柱下端滑动连接套筒内壁,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套筒顶部和减震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震板(2)和减震组件(3)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垫,减震橡胶垫固定设置在减震板(2)的底面上,弹簧顶端与减震橡胶垫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盒体(1)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凹槽,usb接口扩展模块设置在安装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摄像头固定在安装盒体(1)的侧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摄像头高出在安装盒体(1)的侧板3-5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反馈单元包括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机,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的个数为四个。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gpio扩展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螺丝的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gpio扩展模块设置在安装盒体(1)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和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包括PC机、中央控制器、GPIO扩展模块、USB接口扩展模块、监控反馈单元和摄像头;减震装置包括安装盒体(1)、减震板(2)和减震组件(3),安装盒体(1)设置在减震板(2)上,减震板(2)下设置有减震组件;避免了智能移动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的镜头抖动,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也减少了智能移动设备的开发成本,使得智能移动设备在行进过程中拍摄的视频流更平滑可观,让操作人员更容易判断此时的设备状态且不易受地形不平整、设备颠簸而影响监视效果,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涵立 黄家才 鞠天麟 顾子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