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输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2:10: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备:输送纸张p的链式夹持器64;在干燥定影部的入口检测有无纸张p的的第一传感器102;以及在干燥定影部的出口检测有无纸张p的第二传感器104。在使链式夹持器64移动的第一链轮64a上,与交替地检测链式夹持器64上具有纸张p的部位和没有纸张p的部位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有多个传感器卡爪106。利用第一定时传感器108、第二定时传感器110检测传感器卡爪106的通过,并且决定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定时。并且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系统控制器在由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连续检测到有纸张时判定为卡纸,并且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有无纸张的信息不一致时判定为卡纸(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
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具备:可转动的定影辊61,其对纸张p进行加热;环形带62,其按压定影辊61以形成咬合部;以及剥离辅助部件70,其将通过咬合部n而从定影辊61剥离的纸张p从定影辊61分离,其中,剥离辅助部件70面向定影辊61的端部(剥离挡板71的定影辊61侧的边71a)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定影辊61的挠曲曲线形成(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2354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79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9.在此,例如,在通过安装有保持纸张的夹持器等保持部的链条在转动方向上转动来输送纸张的结构中,在引导单元对该纸张进行引导的结构中,保持部会与引导单元发生干涉。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使用不具有供保持部通过的空间的引导单元的结构相比,抑制保持部与引导单元之间的干涉。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2.第一方面是一种输送装置,其具备:转动部,其安装有保持被输送材料的保持部,并且通过自身在转动方向上转动来输送所述被输送材料;输送辊,其设置有收纳所述保持部的凹部,并且输送所述被输送材料;以及引导单元,其具有在所述输送辊的下游侧对所述被输送材料进行引导的引导部,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而移动的所述保持部通过相对于该引导部在与所述转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的空间。
13.第二方面为,在第一方面的输送装置中,在所述引导单元中,所述引导部以在所述
相交方向上隔着所述空间的方式配置有多个。
14.第三方面为,在第二方面的输送装置中,所述引导单元具有在多个所述引导部的下游侧将该多个引导部在所述相交方向上连结的连结部,该连结部和该多个引导部由一个部件构成。
15.第四方面为,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输送装置中,所述保持部具有保持所述被输送材料的保持部位,所述保持部位在通过所述空间之前解除对所述被输送材料的保持。
16.第五方面为,在第四方面的输送装置中,在除所述保持部位以外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空间后所述保持部解除对所述被输送材料的保持。
17.第六方面为,在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的输送装置中,还具备:夹持部,其具有在其与所述输送辊之间夹持所述被输送材料的夹持区域,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被输送材料的前端部通过夹持区域后解除对所述被输送材料的保持。
18.第七方面为,在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的输送装置中,还具备:夹持部,其具有在其与所述输送辊之间夹持由所述保持部解除对所述被输送材料的保持后的被输送材料的夹持区域。
19.第八方面为,在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输送装置中,在所述保持部解除对所述被输送材料的保持之后,所述引导单元使所述被输送材料的前端部向所述输送辊的径向外侧移动,从而将所述被输送材料从所述输送辊剥离。
20.第九方面为,在第八方面的输送装置中,还具备: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引导单元进入所述凹部之后向所述输送辊的径向外侧移动。
21.第十方面为,在第九方面的输送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具备:凸轮,其在外周部具有凹部,并且与所述输送辊一起旋转;以及凸轮从动件,其一端固定有所述引导单元,另一端与所述凸轮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在所述凸轮的径向上移动。
22.第十一方面是一种输送装置,其具备:转动部,其安装有保持被输送材料的保持部,并且通过自身在转动方向上转动来输送所述被输送材料;输送辊,其设置有收纳所述保持部的凹部,并且输送所述被输送材料;以及引导部,其在所述输送辊的下游侧对所述被输送材料进行引导,所述保持部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通过从与所述转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引导部重叠且相对于所述引导部向所述相交方向侧偏移的位置。
23.第十二方面是作为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的定影装置,其具有:作为所述夹持部的定影辊,其与所述输送辊夹持所述被输送材料,对形成于所述被输送材料的图像进行定影。
24.第十三方面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形成部,其在作为所述被输送材料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第十二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在由所述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上对该图像进行定影。
25.发明效果
26.根据第一方面的结构,与使用不具有供保持部通过的空间的引导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保持部与引导单元之间的干涉。
27.根据第二方面的结构,与仅在空间的一侧配置引导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被输送材料的输送不良。
28.根据第三方面的结构,与引导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被输送材料的输送不良。
29.根据第四方面的结构,与保持部的保持部位在保持有被输送材料的状态下通过空间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被输送材料的输送不良。
30.根据第五方面的结构,与保持部的全部在进入空间之前解除对被输送材料的保持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引导部的附近进行对被输送材料的保持的解除。
31.根据第六方面的结构,与保持部在被输送材料通过夹持区域之前解除对被输送材料的保持的结构相比,在解除对被输送材料的保持之后被输送材料的姿势不易发生变化。
32.根据第七方面的结构,与保持部在被输送材料通过夹持区域之后解除对被输送材料的保持的结构相比,容易在夹持部与输送辊之间对被输送材料的姿势进行校正。
33.根据第八方面的结构,与不使被输送材料向输送辊的径向外侧移动而将被输送材料剥离的结构相比,被输送材料的剥离性提高。
34.根据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的结构,与引导单元在凹部外剥离被输送材料的结构相比,被输送材料的剥离性提高。
35.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结构,与保持部通过从与转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观察时与引导部重叠且在相交方向上与引导部相同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保持部与引导单元之间的干涉。
36.根据第十二方面的结构,与使用不具有空间的引导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定影不良。
37.根据第十三方面的结构,与使用不具有空间的引导单元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图像不良。
附图说明
38.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39.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体和输送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40.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加压体、加热辊和输送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41.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夹持器的立体图。
42.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的俯视图。
43.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和夹持器的动作的动作图。
44.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和夹持器的动作的动作图。
45.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和夹持器的动作的动作图。
46.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和夹持器的动作的动作图。
47.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和夹持器的动作的动作图。
48.图11是示出变形例的引导板的俯视图。
49.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引导板和夹持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51.(图像形成装置10)
52.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图。
53.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纸张等记录介质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的一个例子)的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形成部14、第一输送体11、第二输送体12和定影装置16。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分(图像形成部14、第一输送体11、第二输送体12和定影装置16)的结构进行说明。
54.(图像形成部14)
55.图像形成部14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形成部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4具有在作为被输送材料的一个例子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4具有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和转印装置17。
56.(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
57.图1所示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具有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功能。该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设置有多个以按颜色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图1所示的(y)、(m)、(c)、(k)表示与上述各颜色对应的结构部分。
58.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除所使用的调色剂之外相同地构成,因此,代表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在图1中对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y)的各部分标注附图标记。
59.具体而言,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具有在一个方向(例如,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感光鼓32(感光体)。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具有充电器23、曝光装置36、显影装置38。
60.在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中,充电器23对感光鼓32进行充电。曝光装置36对由带电器23充电后的感光鼓32进行曝光,以在感光鼓3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8对由曝光装置36在感光鼓3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61.(转印装置17)
62.图1所示的转印装置17是将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2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装置。具体而言,转印装置17将各颜色的感光鼓32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24上,并将该重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转印装置17具备转印带24、一次转印辊26、二次转印体27和对置辊42a。
63.(一次转印辊26)
64.图1所示的各一次转印辊26是将各颜色的感光鼓32上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32与一次转印辊26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1处转印到转印带24上的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次转印辊26与感光鼓32之间施加一次转印电场,从而在感光鼓3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t1处转印到转印带24上。
65.(转印带24)
66.调色剂图像从各颜色的感光鼓32转印到图1所示的转印带24的外周面上。具体而言,转印带24如下构成。如图1所示,转印带24呈环状。转印带24卷绕于包括驱动辊42d和对置辊42a在内的多个辊42并确定了其姿势。转印带24例如通过多个辊42中的驱动辊42d由驱
动部(省略图示)旋转驱动,从而在预定的箭头a方向上转动。
67.(二次转印体27和对置辊42a)
68.图1所示的二次转印体27具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二次转印体27具有转印滚筒28和一对链轮29。该二次转印体27由驱动部(省略图示)在箭头b方向上旋转驱动。
69.如图1所示,转印滚筒28和对置辊42a经由转印带24以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滚筒28与对置辊42a之间成为调色剂图像从转印带24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t2。在转印滚筒28与对置辊42a之间施加二次转印电场,由此在转印带24上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70.如图2所示,在转印滚筒28的外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后述的输送部15的夹持器54和安装部件55的多个(具体而言,为两个)凹部28d。凹部28d的数量根据沿着后述的链条52的转动方向c的夹持器54的配置间隔来决定,凹部28d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71.如图2所示,一对链轮29配置在转印滚筒28的轴向两端侧,并且卷绕有后述的一对链条52。该对链轮29与转印滚筒28同轴配置,并且构成为与转印滚筒28一体地旋转。
72.(第一输送体11和第二输送体12)
73.图1所示的第一输送体11是将记录介质p向后述的输送部15输送的输送体。具体而言,第一输送体11具有输送记录介质p并且将该记录介质p传递到后述的输送部15的夹持器54的功能。更具体而言,第一输送体11由卷绕于一对辊11a的环状传送带11b构成。
74.图1所示的第二输送体12是输送从后述的输送部15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体。具体而言,第二输送体12具有接收解除由后述的输送部15的夹持器54的保持的记录介质p并输送该记录介质p的功能。更具体而言,第二输送体12由卷绕于一对辊12a的环状输送带12b构成。
75.(定影装置16)
76.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16是在由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上对该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定影装置16也是输送被输送材料的输送装置的一个例子。
77.具体而言,定影装置16是将由转印滚筒28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p上的装置。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16具有加热部70、送风部80、加压体67、加热辊68、输送部15和引导板90。
78.(加压体67)
79.如图3所示,加压体67具有加压辊69和一对链轮19。加压体67由驱动部(省略图示)在箭头e方向上旋转驱动。
80.加压辊69是设置有收纳保持部的凹部并且输送被输送材料的输送辊的一个例子。该加压辊69具有在其与加热辊68之间夹持记录介质p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压的功能。在加压辊69的外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输送部15的夹持器54和安装部件55的多个(具体而言为2个,参照图1)的凹部69d。凹部69d的数量根据沿着后述的链条52的转动方向c的夹持器54的配置间隔来决定,凹部69d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81.如图3所示,一对链轮19配置在加压辊69的轴向两端侧,并且卷绕有后述的一对链条52。该对链轮19与加压辊69同轴配置,并且构成为与加压辊69一体地旋转。
82.(加热辊68)
83.加热辊68是具有在其与输送辊之间夹持被输送材料的夹持区域的夹持部的一个例子。加热辊68也是在其与输送辊之间夹持被输送材料并对在被输送材料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辊的一个例子。该加热辊68具有加热记录介质p的功能。具体而言,加热辊68具有卤素灯等加热源68b。加热辊68具有与加压辊69一起夹持记录介质p的定影区域t3(夹持区域的一个例子)。加热辊68在定影区域t3与加压辊69夹持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84.(输送部15)
85.图1所示的输送部15具有将记录介质p沿着输送方向x(箭头x方向)输送的功能。具体而言,输送部15具有将记录介质p从二次转印位置t2输送至加热辊68与加压辊69之间的定影区域t3的功能。输送方向x是图1中的左方向。具体而言,输送方向x为水平方向。因此,输送部15是将记录介质p沿着水平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
86.更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输送部15具有一对链条52和夹持器54。夹持器54是保持被输送材料的保持部的一个例子。一对链条52是安装有保持部且通过自身转动来输送被输送材料的转动部的一个例子。在图1中,简化示出了链条52和夹持器54。
87.如图1所示,一对链条52形成为环状。如图2和图3所示,该一对链条52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该一对链条52分别卷绕于二次转印体27所具有的一对链轮29(参照图2)和加压体67所具有的一对链轮19(参照图3)。具有一对链轮29的二次转印体27和具有一对链轮19的加压体69旋转,由此链条52在转动方向c(图1、图2和图3的箭头c方向)上转动。
88.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对链条52上沿着装置进深方向d架设有安装有夹持器54的安装部件55。多个安装部件55沿着链条52的周向(转动方向c)以预定的间隔固定于一对链条52。
89.多个夹持器54沿着装置进深方向d以预定的间隔安装于安装部件55。换言之,夹持器54经由安装部件55安装在链条52上。该夹持器54具有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夹持器54具有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配置在夹持器5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即,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构成夹持器5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是保持被输送材料的保持部位的一个例子。
90.夹持器54具有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将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夹持在叼纸牙54a与叼纸牙垫54b之间来保持记录介质p。换言之,夹持器54也可以说是在厚度方向上夹持记录介质p的夹持部。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是指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端部。
91.更具体而言,夹持器54在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外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记录介质p的图像区域是指在记录介质p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在夹持器54中,例如通过弹簧等将叼纸牙54a压紧到叼纸牙垫54b上,并且通过凸轮等的作用叼纸牙54a能够相对于叼纸牙垫54b开闭。
92.夹持器54各自的沿着装置进深方向d的尺寸(以下,称为宽度)比记录介质p的宽度小。因此,夹持器54保持记录介质p的装置进深方向d上的部分。如图3和图5所示,夹持器54的宽度比引导板90的宽度小。
93.在输送部15中,如图4所示,由夹持器54保持从第一输送体11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在输送部15中,如图1所示,在夹持器54保持有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
条52在转动方向c上转动,从而使夹持器54移动来输送记录介质p,并且使记录介质p在由夹持器54保持着的状态下,与夹持器54一起通过二次转印位置t2。在链条52卷绕于链轮29的部分,夹持器54在容纳于转印滚筒28的凹部28d的状态下,与转印滚筒28一体地在转印滚筒28的旋转方向(b方向)上移动。
94.在输送部15中,在使记录介质p通过二次转印位置t2之后,进一步地,使记录介质p在由夹持器54保持着的状态下,与夹持器54一起通过定影区域t3。在链条52卷绕于链轮19的部分,夹持器54在容纳于加压辊69的凹部69d的状态下,与加压辊69一体地在加压辊69的旋转方向(e方向)上移动。
95.(加热部70)
96.图1所示的加热部70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由输送部15沿着输送方向x输送的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功能。具体而言,加热部70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形成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预加热。更具体而言,加热部70具有加热器72和反射板73。
97.加热器72是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由输送部15沿着输送方向x输送的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更具体而言,加热器72如下构成。
98.即,如图1所示,多个加热器72沿着输送方向x隔开间隔地配置。该加热器72由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具有长度的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构成。加热器72内部设置的灯丝(省略图示)发热,通过该辐射热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设置有4个加热器72,但加热器72的数量不限于4个。
99.反射板73具有将来自加热器72的红外线向装置下侧(即,由输送部15输送的记录介质p侧)反射的功能。具体而言,反射板73形成为装置下侧开放的箱状。该反射板73例如使用铝板等金属板形成。
100.(送风部80)
101.图1所示的送风部80在由输送部15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与加热部70侧(即上方侧)相反的一侧(即下方侧),并且在上下方向z上与加热部70对置。
102.具体而言,送风部80具有对由输送部15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下表面送风的功能。更具体而言,送风部80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向记录介质p送风使记录介质p浮起以使记录介质p在与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处于与被输送部15非接触状态的下由被输送部15输送,并且维持该非接触状态。
103.进一步说明,送风部80沿着输送方向x配置有多个,且具有送风机84。多个送风机84向上方输送空气,使该空气与记录介质p的下表面接触,从而使记录介质p浮起。作为一个例子,沿着轴向送风的轴流式送风机被用作送风机84。作为送风机84,也可以使用多叶片送风机(例如多叶片式风扇)等向离心方向送风的离心送风机。
104.(引导板90)
105.图3、图5和图6所示的引导板90是引导单元的一个例子。如图6所示,引导板90配置在相对于定影区域t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即,引导板90配置在相对于加热辊68和加压辊69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106.引导板90具有引导从定影区域t3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功能。引导板90还具有作为将从定影区域t3输送的记录介质p从加压辊69剥离的剥离板的功能。
107.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引导板90具有多个引导部92和多个连结部94。引导部92是
在加压辊69的下游侧引导记录介质p的部分。多个引导部92隔开间隙96(空间的一个例子)地沿着装置进深方向d配置。各引导部92形成为矩形。
108.间隙96相对于引导部92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装置进深方向d是与转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的一个例子。
109.如图5所示,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隔96l设置为比夹持器54的宽度54l宽。引导部92的宽度92l设置为比夹持器54间的宽度55l窄。引导部92的宽度92l设置为比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隔96l宽。引导部92的宽度92l可以设置为比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隔96l窄,也可以与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隔96l相同。
110.连结部94在多个引导部92的下游侧将多个引导部92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连结。该连结部94与多个引导部92一体地形成。即,连结部94和多个引导部92由一个部件构成。连结部94和多个引导部92形成为俯视梳状。也可以说,引导板90形成为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具有长度、且设置有形成间隙96的切口的矩形。
111.如图3所示,在引导板90中,通过链条52的转动而移动的夹持器54通过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隙96。换言之,间隙96成为通过链条52的转动而移动的夹持器54的移动路径的一部分。进一步换言之,夹持器54通过链条52的转动通过从装置进深方向d观察时与引导部92重叠且相对于引导部92向装置进深方向d侧偏移的位置。
112.(夹持器54的保持的解除)
11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下的定时,通过凸轮等的作用,叼纸牙54a相对于叼纸牙垫54b打开,解除夹持器54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即,如图8所示,在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通过定影区域t3之后,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即,夹持器54在保持着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与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一起通过定影区域t3后,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换言之,在记录介质p中的由夹持器54保持的被保持部分通过定影区域t3之后,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
114.具体而言,在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通过引导板90的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隙96之前,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更具体而言,在夹持器54的除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以外的一部分(即,夹持器5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进入间隙96后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夹持器54在引导板90与记录介质p上下重叠之前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
115.(移动机构100)
116.图3和图6所示的移动机构100是使引导板90移动的机构。具体而言,移动机构100具有轴部110、凸轮从动件120和凸轮130。
117.轴部110沿着装置进深方向d延伸,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作为定影装置16的支承体的框架(省略图示)。在该轴部110上,固定有引导板90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因此,引导板90构成为能够以输送方向下游端部为中心旋转。
118.如图6所示,凸轮从动件120具有从轴部110的轴向的两端部延伸出的臂部122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臂部122的辊部124。具体而言,臂部122从轴部110在相对于引导板90的下侧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辊部1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臂部122的前端部。
119.凸轮130固定于加压体67的轴向两端部。由此,与加压体67一体地旋转。在凸轮130的外周部形成有凹部133。由此,凸轮130具有作为外周面的第一凸轮面131以及距旋转轴的距离比该第一凸轮面131短的作为凹部133的底面的第二凸轮面132。
120.凸轮从动件120的辊部124通过弹簧等的弹力和重力的至少一方,成为与凸轮130的具有第一凸轮面131和第二凸轮面132的外周接触的状态。
121.辊部124所接触的位置在第一凸轮面131与第二凸轮面132之间变化,由此引导板90摆动。在辊部124与第一凸轮面131接触的位置(参照图6和图10),引导板90的前端侧位于相对于加压辊69的外周面的径向外侧(以下,将该位置称为“外位置”)。在辊部124与第二凸轮面132接触的位置(参照图7、图8和图9),引导板90的前端侧的引导部92位于相对于加压辊69的外周面的径向内侧(以下,将该位置称为“内位置”)。
12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第二凸轮面132在凸轮130的周向的位置以使引导板90进行以下动作。
123.即,如图6所示,当凹部69d通过加压辊69的旋转移动到引导板90的下方位置时,如图7所示,引导板90向内位置移动并进入凹部69d。换言之,引导板90在加压辊69的凹部69d位于引导板90的下方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进入凹部69d。图7所示的位置也可以称为凹部69d位于定影区域t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
124.如图8和图9所示,在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之后,如图10所示,引导板90向远离加压辊69的方向移动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来将记录介质p从加压辊69剥离。
125.具体而言,引导板90如以下那样将从配置于下侧的加压辊69与配置于上侧的加热辊68之间通过的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抬起。如图8所示,在引导板90位于内位置的状态下,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如图9所示,当记录介质p被加热辊68和加压辊69夹持着输送,且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移动到引导板90的上方位置时,如图10所示,引导板90从内位置向外位置移动,来抬起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板90向加压辊69的径向外侧移动,以便在进入加压辊69的凹部69d后使记录介质p的前端向加压辊69的径向外侧移动。
126.(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127.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照图1)中,由输送部15的夹持器54保持从第一输送体11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在夹持器54保持有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条52在转动方向c上转动,从而使夹持器54移动来输送记录介质p,并使其通过二次转印位置t2。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处,将在转印带24上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从转印带24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128.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部15进一步输送,从加热部70与送风部80之间通过。此时,记录介质p在由于从送风部80的送风机84输送的空气而浮起的状态下被输送。在记录介质p中,通过加热部70的加热器72的辐射热,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形成的未定影图像预加热。
129.预加热后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部15进一步输送到定影区域t3,由加热辊68和加压辊69进行加热和加压,来对调色剂图像定影。
1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当加压辊69的凹部69d移动到引导板90的下方位置时,如图7所示,引导板90向内位置移动并进入凹部69d。
131.另一方面,夹持器54在保持有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与记录介质p一起通过定影区域t3之后,如图8所示,在引导板90位于内位置的状态下,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
132.具体而言,在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通过引导板90的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隙96之
前,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更具体而言,在夹持器54的除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以外的一部分(即,夹持器5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进入空间96后,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
133.如图9所示,当记录介质p被加热辊68和加压辊69夹持着输送,且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移动到引导板90的上方位置时,如图10所示,引导板90从内位置向外位置移动,来抬起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此时,夹持器54通过引导板90的空间96。
134.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引导板90的引导部92之间的间隙96使通过链条52的转动而移动的夹持器54通过。因此,与使用未设置供夹持器54通过的间隙96的引导板90的结构(第一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夹持器54与引导板90之间的干涉。
135.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器54通过链条52的转动通过从装置进深方向d观察时与引导部92重叠且相对于引导部92向装置进深方向d侧偏移的位置。因此,与夹持器54通过从装置进深方向d观察时与引导部92重叠且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与引导部92相同的位置的结构(第二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夹持器54与引导板90之间的干涉。
136.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抑制夹持器54与引导板90之间的干涉,因此与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记录介质p的输送不良。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定影不良,并且抑制图像不良。
13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多个引导部92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隔开间隙96地配置(参照图5)。在该结构中,在相对于通过间隙96的夹持器54的装置进深方向d的两侧,由引导部92引导记录介质p。因此,与仅在空间96的一侧配置引导部92的结构(第三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记录介质p的输送不良。
13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连结部94和多个引导部92由一个部件构成。在此,如图11所示,在引导部92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结构(第四比较例)中,例如需要将引导部92分别安装于轴部110,因此在安装多个引导部92时容易产生安装误差。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94和多个引导部92由一个部件构成,因此与第四比较例相比,不易产生安装误差,并且能够抑制被输送材料的输送不良。
13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夹持器54在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通过引导板90的空间96之前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因此,与夹持器54的叼纸牙54a和叼纸牙垫54b在保持有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通过空间96的结构(第五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记录介质p与引导板90接触,并且能够抑制记录介质p的输送不良。
14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夹持器54在其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进入空间96后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因此,与夹持器54在其全部进入空间96之前解除记录介质p的保持的结构(第六比较例)相比,能够在引导部92的附近进行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的解除。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六比较例相比,在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后,记录介质p的姿势不易变化。
14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夹持器54在记录介质p通过定影区域t3之后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因此,与在记录介质p通过定影区域t3之前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的结构(第七比较例)相比,在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之后,记录介质p的姿势不易发生变化。
1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在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之后,如
图10所示,引导板90将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向加压辊69的径向外侧移动,来将记录介质p从加压辊69剥离。因此,与未将记录介质p向加压辊69的径向外侧移动来将记录介质p剥离的结构(第八比较例)相比,记录介质p的剥离性提高。
143.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板90向加压辊69的径向外侧移动,以便在进入加压辊69的凹部69d后将记录介质p的前端向加压辊69的径向外侧移动。这样,引导板90进入加压辊69的凹部69d,由此引导板90钻入记录介质p的下侧,与引导板90在加压辊69的凹部69d外剥离记录介质p的结构(第九比较例)相比,被输送材料的剥离性提高。
144.(夹持器54的保持的解除定时的变形例)
14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夹持器54在记录介质p通过定影区域t3之后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解除夹持器54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之后,加热辊68和加压辊69在定影区域t3夹持记录介质p的结构。
146.根据该结构,与记录介质p通过定影区域t3之后夹持器54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的结构相比,容易在加热辊68与加压辊69之间对记录介质p的姿势进行校正。
14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夹持器54在其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进入空间96后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夹持器54在其全部进入空间96之前解除对记录介质p的保持的结构。
148.(引导板90的变形例)
149.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板90形成为俯视梳状,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在装置进深方向d(与链条52的转动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供夹持器54通过的空间196的矩形的引导板190。换言之,引导板90在装置进深方向d上的宽度比记录介质p的宽度窄。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夹持器54设置于安装部件55的装置进深方向d的两端侧,通过链条52的转动而移动的夹持器54比引导板190更远离装置进深方向d地通过空间196。引导板190也可以是相对于供夹持器54通过的空间196仅在一侧配置引导部的结构。
15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连结部94和多个引导部92由一个部件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引导部92也可以是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结构。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例如,各引导部92形成为矩形(长条状),并且各引导部92安装于与连结部对应的轴部110。
151.(其他变形例)
15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记录介质p用作被传送材料的一个例子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被输送材料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不以形成图像为目的而以输送为目的的被输送材料。
153.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器54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夹持器54也可以是从记录介质p的侧端侧保持记录介质p的前端侧的结构。记录介质的前端侧是指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中央的靠下游侧(前侧)的部分。
15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动部的一个例子,对使用了链条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转动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同步带等转动部件。
15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辊的一个例子,对使用了加压辊6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输送辊的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将图像转印到被输送材料的转印辊等用于加压以外目的的辊、仅以输送被输送材料为目的的输送辊等。
15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夹持部的一个例子,对使用了加热辊6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不限于此。作为夹持部的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加热带(定影带)等输送体、加热垫(定影垫)。作为夹持部的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将图像转印到被输送材料的转印体等用于加热以外目的的夹持部、仅以输送被输送材料为目的的输送体等。
157.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对使用了加热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对其上喷有油墨的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而使油墨的水分干燥的干燥装置、通过对转印有液体显影剂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而使液体显影剂的载体油干燥的干燥装置。
158.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在记录介质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在记录介质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构成为,在转印于记录介质p的一个面的图像被定影装置16定影后,将记录介质p的正反面翻转并向二次转印位置t2输送,将图像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另一个面上。
159.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15沿着水平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但不限于此。例如,输送部15也可以是沿着垂直方向或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的结构。
160.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例如,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上述的变形例。
161.本技术基于2019年6月28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122265号主张优先权。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